五月為什麼又叫毒月?與端午節有什麼關係?

2020-12-16 請叫我神話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

圖片來源於網絡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飲用雄黃酒、吃粽子等,端午節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

端午節歷經二千多年而常勝不衰,必定有它獨特的魅力。《奉天通志》上說:「五月屬午,五日為端午,二午相屬為火旺之相,過旺則為毒。」所以五月也稱之為毒月。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屬火,此時的陽氣達到最旺,火旺至極,此時陽氣外散,內裡虛弱,人體就易受邪氣幹擾,另外這個月毒蟲肆虐、百病泛濫,瘴氣流行、瘟疫爆發、邪靈傷身,鬼魅魍魎也會猖獗,這些都會給人帶來災難,特別是會給無抵抗能力的孩子帶來傷害。而端午節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聚香凝神、避邪驅瘟、襟頭點綴。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藥物,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屬中藥學理論中的五臭範疇,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脾、闢穢悅神等功效。故端午節人人都佩帶香囊。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雄黃驅蛇早在《抱樸子·登涉》裡面就有記載:「黃帝欲登園丘,其地多大蛇,廣成子教之佩戴雄黃、其蛇皆去雄黃是端午最常用的一味中藥,味辛,性溫,有毒,歸肝,大腸經,具有攻毒殺蟲止癢、祛風定驚的效果。點雄黃也是端午的一大習俗,用毛筆蘸調配好的雄黃在孩子們的額頭點畫以達到驅蟲闢穢的效果。當然也有雄黃泡酒飲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艾草在民間一直用作闢邪之物,農村常有將艾掛於門上起到闢邪的作用。神農本草裡面有描述:主灸百病。作煎,止吐血下利,下部慝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

艾草的另一功效就是驅蟲,很多市面上的驅蚊包裡面都含有艾葉。將一把艾蒿仍在廚房裡,廚房內的蟑螂都會少很多。將一把艾蒿掛在衛生間,衛生間的氣味都會改變很多。記得小時候,夏天蚊子特別多,父親都點艾草,把蚊子趕跑然後安安穩穩睡個好覺。

時光變幻,滄海桑田,唯一不變的是年年的端午節……

相關焦點

  • 端午節潮汕又稱五月節,帶你看看有什麼民俗活動嗎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故潮州民間又稱其為「五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這一天,潮州民間有什麼民俗活動嗎?今天,咱就一起來了解咱潮州的端午節習俗,看看你都知道多少?五月節的潮汕人民在做什麼?除了眾人皆知的賽龍舟、吃粽子,還有哪些頗具潮汕特色的民俗?
  • 端午節又叫什麼節日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六月已經過去了一個星期,這個月沒有什麼節日,只有一個端午節。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主要有食粽、賽龍舟、掛艾草、放風箏等習俗。大家不知道的是,由於端午節歷史悠久,有著很多不同的叫法。那麼,端午節又叫什麼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又是一年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啊!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源嗎?我想你一定會說,這誰不知道啊。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所以,老百姓就把五月稱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就被稱為「惡日」。這一天降生的孩子還會被歧視,認為活不長。雖然這天很難過,但是日子還要繼續。老祖宗們就發揮了群體智慧,用各種方法驅蟲闢邪,比如說:用香草洗澡、帶香囊、喝雄黃酒、掛菖蒲……這些東西,有個共性:「味道重」,讓毒蟲近不了身。
  • 端午節別名何其多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被當今認可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如今法定的節日有四個,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作為法定節日就有了從上到下的高度認同。但在這四大傳統節日中有一個節日很奇怪,就是端午節的名字最多十分混亂,數量達到兩位數的二十多個,為什麼呢?
  • 端午節習俗背後,原來還有這些含義
    本文轉自【新華視點】;今天是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點雄黃、佩香囊……端午節很多傳統習俗,不僅富有文化傳承,還與衛生防疫和身體健康相關,因此有人說端午節是我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愛國憂民,傳說於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人傷其死,於是開始把屈原之死與端午節聯繫在一起。投「角黍」於江中,用以表達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祭奠,從此端午節也被賦予成有道德含義的節日。晉代時粽子正式定為端午食品,它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
  • 五·五〡五月初五端午節
    五·五〡五月初五端午節 2020-06-25 0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你家粽子是什麼味?家鄉味道才是端午節的味道
    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你家粽子是什麼味?家鄉味道才是端午節的味道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賽龍舟,吃粽子,打露水……各種風俗習慣都因五月五,或者端午節的不同,而不同。今年的端午節,我們都吃粽子了,當然,我吃了好多,什麼口味的都有,可關鍵的口味是家鄉的口味。粽子,粽子,粽子。粽子是端午的標配。五月五是端午,端午節裡吃粽子已經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歷史。吃粽子,才能體現出端午節的文化,端午節的歷史,端午節的傳承。
  • 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這個端午節你在幹嘛?端午節安康!
    6月25日,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有很多種叫法,有叫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天中節等,但是大部分都叫端午節的比較多。那麼現在北京疫情這麼嚴重,大家的端午節都是怎麼過的呢?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比較傳統的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至於為什麼過端午節,想必大家都比較清楚,是為紀念屈原。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
  • 【2020端午節祝福語】端午節祝福語簡短朋友圈文案一句話
    關於【2020端午節祝福語】端午節祝福語簡短朋友圈文案一句話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2020端午節祝福語】端午節祝福語簡短朋友圈文案一句話,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2020端午節祝福語,端午安康祝福語簡短,端午祝福語簡短優美相關的信息
  • 大家還記得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的由來嗎
    大家還記得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的由來嗎時間:2020-06-25 08: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家還記得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的由來嗎 在端午節的那天各地都有吃粽子的習俗,那麼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端午節風水習俗才是節日關鍵,這九大禁忌你不可不知
    「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重要節日之一,這個傳統節日從古代一直流傳到我們現在,期間經歷了很多的王朝,共計有2000多年的時間,那很多人可能很好奇,在古代的時候,那時的人們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又是什麼原因將這個節日延續下來的呢?
  • 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那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吧。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農曆中國|五月初七 · 佩香囊沐蘭浴
    佩香囊沐蘭浴祛五毒祈安康古人舊時將農曆五月稱作「毒月」,並認為端午這天五毒皆醒。所以,在端午節這天,要用碎布縫製各式香囊,並用五色絲線纏成粽子形狀,內裝艾葉、菖蒲等草藥,家家戶戶掛於門前,或佩戴在小孩子身上。
  • 端午節還有一個別稱——女兒節
    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節日,在農曆五月五日,又稱「端陽節」「粽子節」「詩人節」「龍舟節」「女兒節」等等。「端午」一名,源於古代幹支紀年,是五月的第一個午日,後來人們開始使用數字計時方式,便用「重五」取代了「重午」,但是仍然保留了「端午」這一名稱。
  • 【姜子說紅樓夢】從端午節《白蛇記》說起!
    《紅樓夢》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還禱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貴妃打發夏太監送了一百二十兩銀子,叫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賞了【端午兒】的節禮。接著便是初一日點戲,賈珍一時來回:「神前拈了戲,頭一本《白蛇記》。」賈母問"《白蛇記》是什麼故事?
  • 五月五,過端午!
    五月五,過端午!端午佳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吃粽子粽子最初是用來祭祀的,為了讓江中的魚兒不吃楚國屈原大夫的身體,所以將粽子投入水中,後來便漸漸成為端午的一種傳統食物。掛艾草菖蒲端午的時候,人們喜歡把艾草掛在大門的兩側,寓意消除疾病、驅除晦氣、招福,讓家人的身體健康以及好運氣。
  • 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時間:2020-06-27 12: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