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級英雄的市場上,DC和漫威是兩家巨無霸一般的存在。儘管在現在國內的少年心中,鋼鐵俠、美國隊長這些英雄很有知名度,然而在世界範圍內,DC之中的蝙蝠俠、超人甚至是小丑都是榜單前幾位的人物。
在漫威宇宙出現之後,DC也試圖在打造屬於自己的宇宙。例如在蝙蝠俠的影片當中,便已經表明將會尋找海王在內的諸多超級英雄組成正義聯盟。從這個角度上說,DC和漫威已經呈現出日益趨同的發展態勢。
除了這個聯盟的元素之外,還有一個關鍵性問題,那就是超級英雄的定位。在進行對比之後,我們可以發現在兩個「廠牌」之內,能力相似的英雄不在少數。
跑得快的、會用魔法的、會飛的、能發雷射的、不屬於地球的,若是漫威出現在國內,興許就會有大批的網友斥責是在抄襲DC,就如同《愛情公寓》所面臨的指責一樣。
儘管兩者極為類似,但是DC卻很難從規模上超越漫威。前者更像是在強調單打獨鬥,而後者更講究團隊協作。
DC之中的反派,基本只要祭出超人便沒有大問題,而漫威之中的反派,往往需要主角團通力合作,甚至以犧牲自己為代價才能夠戰勝,從這個角度上說,漫威更能獲得大多數人的共情。
不過在作品深度上,漫威始終欠缺一些。早在蝙蝠俠的系列當中,DC便已經開始立足於城市,描述人性之中的黑暗和各種糾纏。其中小丑的出現便意味著DC的巔峰時代到來。
而漫威在各種保護地球的故事之後,也開始逐步向城市發展。蜘蛛俠系列的影片便意味著這個發展趨勢,在《英雄遠徵》一部影片中,雖然出現的反派看似毀天滅地,但是在實際真相中,不過是一場幻覺而已。
從邏輯上說,在經歷了四部《復聯》之後,漫威宇宙已經不再適合曾經的拯救世界套路。作為競爭對手,DC和漫威出現領域上的重疊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在同行之間,彼此相互借鑑相互模仿的事情屢見不鮮。
歐美超級英雄的文化植入,從DC和漫威這兩家超級英雄出品方便可以看出,反觀國內,儘管有《哪吒》等國產神話故事的出現,卻一直沒有成系列的作品來支撐。
在之後的發展當中,DC和漫威註定會有一部分的領域重合,由此引發的故事也註定會索然無味。不過作為商業片,能夠靠著特效賺回票價便已經足夠。至於某些觀眾所說的影片內涵,的確存在,卻只是可有可無的配料,絕不是整部影片的重頭戲。
儘管現在不少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還喜歡各種超級英雄,甚至更大的成年人都心懷喜歡,可是這些人終歸只是少數。能夠一直將喜愛延續到成年的人值得尊敬,卻也沒必要從這裡獲取優越感。
對於DC和漫威之間的鬥爭,你認為哪個公司能夠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