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影子的人》是法國作馬克.李維創作的第10部作品,該書在法國上市一周就狂銷45萬冊,位列全年銷售排行榜總冠軍,法國媒體曾驚嘆:「銷售得比影子消失的速度還快!」
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男孩,因為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而強大:那就是能「偷別人的影子」,和影子們進行對話,因而能知道他人心事,看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秘密與傷痛。
主人公通過解讀偷來的影子,幫助很多人走出了內心的枷鎖,找到夢想,卻一直沒能讀懂自己的影子,直到母親的離世,才讓他在閣樓裡回到童年的記憶,最終尋求到自己的本心。
在這本小說裡,既有催人淚下的親情故事,也有浪漫感人的愛情故事,還有不離不棄的友情,相互交織,帶給讀者笑中含淚的閱讀體驗,激起內心共鳴,讓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回歸童年記憶,喚醒兒時夢想。
接下來,這篇文章我將從作品的敘事技巧,傳遞的主題思想以及人生哲學這三方面來解讀它的魅力,提醒我們要遵循內心而活,找到生命更美好的樣子。
01敘事技巧:超現實的描寫手法,讓讀者身臨其境
《偷影子的人》之所以能夠受到讀者青睞,成為文學暢銷經典,從根本上來說,是能讓每一個正在閱讀的人都能沉浸進去,找到內心投射,在書中隱隱約約看到屬於自己的影子。
整個小說以男孩的奇幻超能力為線索,走的卻是溫馨情感路線,它用第一人稱的視角為我們緩緩呈現故事的起源、發展,從童年一直走向成年,按照時間順序,迅速拉近讀者距離,構建了一個真實情境,讓人有一探到底的欲望。
《偷影子的人》採用了超現實的寫作手法,那就是主人公能夠在和別人影子重疊的時候,偷走別人的影子,這在現實中絕不可能發生.但正因為作者的奇妙架構,輕而易舉地讓讀者接受了這不可思議的設定,增添了趣味性,像是電影的畫面,一幀一幀,從我們眼前而過。
主人公擁有的這個超能力,幫他走出了自卑,獲得了從未有過的勇敢,也讓他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了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在童年的時候,也許我們也曾以為自己與眾不同,擁有某種特別的能力,可以去拯救別人。
02主題思想:愛是治癒一切的力量
《偷影子的人》在作者溫情脈脈的筆下,有一種細水長流之感,讓讀者能夠感受到愛,希望,溫暖。書中的人物似乎就是大千世界中的你我一樣,渺小,平凡,有快樂,也有煩惱,通過與影子的對話和相處,表達出了全書的主題思想:愛是治癒一切的力量。
1、因為愛,我才能解放一直禁錮我的枷鎖
伊凡是主人公在操場上結識的忘年交,那個時候他剛轉學到這所新的學校,因為年紀小,常被班上的同學馬格欺負,又被老師懲罰打掃落葉。在和伊凡交談之際,他偷走了伊凡的影子,看到伊凡對母親的深刻思念,對黑夜的恐懼,還有童年時被父親打罵的不幸遭遇。
後來,主人公請求他的媽媽給他寫一封信,並把這封寫好的信放在了工具間一節殘存的木頭下。就是這封滿含愛意的信,解放了一直禁錮伊凡的枷鎖,讓他獲得自由,並有勇氣去尋找自己幸福的人生。
而這封信,在主人公的媽媽離世後,也讓他獲得了治癒。在那個小閣樓上,伊凡的影子再次出現,提醒他找到了媽媽最後留給他的信,還有爸爸在每年的生日及聖誕寄給他的信,媽媽在信裡說道,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將來我能開心地茁壯成長,她期盼我找到一份讓自己快樂的工作,不論我在人生中做出什麼選擇,不論我會去愛還是被愛,都希望我會實現她寄予我的所有期望。
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存在,給予人們快樂,感動,以及無限的能量,使人們在俗世生活中歷經紛紛擾擾之後,依然還有勇氣前往,還有底氣去奔赴屬於自己夢想和幸福。
2、因為愛,生命才有機會去找到內心真正熱愛的東西
呂克是主人公從小到大最好的朋友,他的家裡經營著一家叫莎士比亞的麵包店,自從畢業後,呂克就跟隨父親學習麵包手藝,每天凌晨三點就開始工作,主人公通過呂克影子的傾訴,知道了他的夢想是當一名醫生。
於是主人公去找了呂克的父親,向他講述呂克的夢想,經過一番心理掙後,呂克的父親最終讓呂克去追夢,到學院報到的那一刻,呂克欣喜若狂。
然而當呂克終日被厚重的教科書包圍,親歷了血淋淋的解剖,見證了醫院裡每天的生死離別後,他開始懷疑自己內心真正的熱愛到底是什麼。偶然一次,他們在海邊小鎮度假,呂克用自己的手藝為老人們做了好吃的烘餅,當整個餐廳瀰漫起美食的香味,每一個老人臉上出現了甜蜜的笑容,呂克內心的某處發生了變化。
「知道嗎?我很懷念這種感覺,看著清晨第一批客人胃口大開地來到麵包房,看到他們很幸福。」
那一刻,他才清楚自己的內心,雖然他一直夢想去當一名醫生,但他真正快樂的源泉卻是來自於麵包師的驕傲。所以呂克退了學,選擇回到家繼續和父親一起經營麵包店。
呂克父親的愛,就是他給自己孩子人生新的機會與可能。有的時候,我們也會經歷同樣的道路,以為一個人,一種職業就是心中固執的夢想,但真正觸碰之後,才發現這是另一種心情和體會,你所熱愛的,就在你的身邊。
03小說背後的人生哲學:救贖與自救
《偷影子的人》能夠成為一部令整個法國為之動容的溫情療愈小說,觸動百萬千萬人,有一個很大的魅力就在於其背後隱藏的價值觀和人生哲學:救贖與自救,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1、主人公曾經幫助過的每一個影子,也都幫助他照顧到了內心的自己
在這本小說裡,我們看到了愛,希望,但也看到了痛楚,孤獨。主人公的小學同學馬格,看起來高大強壯,但是他的父親並不親近他,家裡總是冷漠的;伊凡的母親在他出生時就去世了,父親還總是打他;沙灘上認識的女孩兒克蕾兒又聾又啞;主人公的爸爸媽媽也在他很小時就離婚了,然後有一天突然離開,杳無音訊……
小說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傷痛,每個影子都在訴說不為人知的秘密,在知曉秘密後,主人公幫他們一一點亮了生命的光芒,也找到了自己的意義所在。他從馬格的影子那裡找到了自信,有勇氣去競選班長,從伊凡的影子那裡收穫了友情,從克蕾兒的影子那裡遇見了一生的愛情……
主人公在傾聽影子的心聲,為別人解憂的同時,也彌補了自己內心的缺失,變得更為完整豐富。渡人也就是渡己,給別人點亮的那一道道光,最終也會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2、最被眷顧的,是永遠主動去愛主動自救的人
這是《偷影子的人》給讀者最深刻的哲理暗示:人生的答案從來不在別處,每個人需要的治癒其實一直都在自己的心裡,在自己的行動之中。
正如小說中每個影子所傾訴的那樣,他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困境與悲傷,但是影子本身是無法走出去的,無法付出行動,影子的主人也未必有這樣的意志力和執行力。
而主人公所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接受內心的難題,然後坦然面對,去爭取屬於自己的幸福。在小說的結尾部分,主人公找到了童年的真愛克蕾兒,並用風箏表達了自己的熱切思念與愛。
寫到最後:
黛安娜·弗裡蘭說,「美好的人生僅此一遭,須知你所求,親自踐行。」我們終其一生,我們就是為了找到真正的自己,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那每一個影子,都是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某一部分,只有聽見它,忠於它,才能看到生命的真正需求,找到人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