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上海普陀區我格廣場附近拍到這樣一張有趣的照片。
照片中,某配送平臺的一位工作人員正通過使用「外骨骼」裝置,背起三層快遞箱運送貨物。像「外骨骼」這樣的高科技裝備對於科幻迷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常常能在類似於《極樂世界》和《明日邊緣》的科幻電影之中發現它們的身影。但是在現實世界中,「外骨骼」的使用並不多見。也許我們能在某些科學、軍事、醫療等研究領域聽到它們的消息,但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或者使用昂貴的「外骨骼」裝置依然是個低概率事件。所以,有些網友看在到這張照片時,忍不住懷疑「外骨骼」是被P上去的。
其實網友們不用懷疑照片的真實性,因為像快遞這種涉及體力搬運的行業很早就開始嘗試使用「外骨骼」裝置。
有關這方面的報導始見於2016年3月。當時,吉林小夥張龍為了減輕體力搬運工作者的負擔,使用木材、膠皮、束帶等材料製作了一種「簡易外骨骼」裝置。由於該裝置並沒有增加動力源,所以效果並不顯著。
而在同一時間的杭州街頭,由一群「極客」創立的尖叫智能科技(現名為牛仁智能科技)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著「外骨骼」戶外負重測試。不同於張龍設計的簡易負重支架系統,這套開放式機械外骨骼裝置是真正的智能設備。它由環境傳感器、人體傳感器和動力結構構成硬體,加上人機互動指令與算法和雲端引擎構成軟體,合併形成了類似人類「植物神經」的獨立運行裝置,已具有「身隨意動」的自動反應能力和承載能力。
2017年11月,京東首次嘗試在一線物流車間配置「外骨骼」系統。劉強東聲稱研發該裝置的目的在於「盡力減少兄弟們的腰椎損傷」。次年6月,京東第二代「外骨骼」裝置投入使用。升級後的「外骨骼」採用了先進的鈦合金+航空鋁合金材料,其重量減輕至5.5kg。並且在改進為主動控制+藍牙手套自主控制的雙控系統後,該裝置的負重搬運功能變得更為便捷和強大。
而到了去年,更多的快遞公司開始使用「外骨骼」裝置。例如:
2019年4月,德邦快遞與北京鐵甲鋼拳合作,為分揀中心的工作人員定製了專用的腰部助力「外骨骼」裝置。自重6kg的「戰甲」可為分揀人員提供30kg的外部助力。並且該裝置還能主動學習使用者的姿勢和習慣,調整其舒適性和安全性。
2019年5月,蘇寧物流的「無源腰部助力外骨骼」面世。該裝置整重僅2.8kg,最高助力節省60%的局部能耗,使用方便靈活。給倉儲員工配置後,可使其工作效率提升30%-50%。
同月,阿里旗下菜鳥網絡宣布與鉑鏈以及尖叫科技共同研發區塊鏈機器人。
……
隨著中國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致力於「外骨骼」裝置研究的專業科技團隊越來越多。除了上面提到「尖叫科技」和「鐵甲鋼拳」外,比較有名的還有「傲鯊智能」、「上海傅立葉」等公司。譬如在文章最開始的圖片中,我們看到的配送人員所穿戴的就是傲鯊智能「外骨骼」產品。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外骨骼」不僅會廣泛應用於軍事、醫療、製造、物流等領域,也會走進我們每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