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子弟兵深夜馳援湖北雕像生動逼真,讓人動容。(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蔡俊 攝)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在武漢工作時的物品。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模擬的各地援鄂醫療隊隊旗和方陣。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致敬「最美笑臉牆」。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援鄂醫療隊用品展列。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蔡俊 攝)
送別援鄂醫療隊,彩虹灑滿回家路。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鄧偉 曾雅青
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天津援鄂醫療隊、廣東援鄂醫療隊……
展廳裡,50多面懸掛在高空的鮮紅隊旗,令人震撼。
隊旗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是由逆行湖北的白衣勇士親筆寫下。
一片「隊旗海」,一句「湖北!我們來了」,讓「八方支援、共克時艱」的動人場景重現眼前。
仰望50餘面隊旗 觀展的醫療隊員哭了
10月15日10點30分,來自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的觀展代表走進展區。
「這是我的名字!」在隊旗下方的一件防護服上,湖南援鄂醫療隊隊員趙春光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籤名。
「永生難忘!」趙春光說,從2月7日到4月1日,55天的援鄂經歷,他至今歷歷在目。
沉默片刻,趙春光雙眼泛紅。他說,時隔半年,又得到湖北人民如此高的禮遇,深受感動。
援鄂醫療隊的代表們,或在籤名前合影,或在戰旗下沉思。安徽援鄂醫療隊的張成元走到一處展櫃前,突然背過身去捂住嘴,激動地哭出聲來。
展櫃內,是一份由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患者們集體籤名的感謝信。信的開頭寫著「尊敬的張成元醫生」,信的末尾有40多個籤名,還標註著床位號。
「您做的一切,不僅僅是專業的醫療支持,更是通過陪伴、鼓勵和心理安撫,幫我們克服恐懼,安心治療。」張成元指著信中的這句話說,這是一份最寶貴的褒獎。
展區一側的牆面上,懸掛著劉智明、彭銀華、夏思思三位烈士的事跡介紹。援鄂醫療隊員代表紛紛駐足,表達哀思。
一位老人細細端詳烈士照片後,快步走過。得知這位老人是夏思思的父親,在場人員無不動容。
三軍馳援雕像 閃耀軍民魚水情
「三軍將士,聞令而動。」走過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的展區,一片來自軍營的迷彩映入眼帘。
展臺上,30餘個形象逼真的雕像,重現了人民子弟兵馳援湖北的那個夜晚。
在暗藍色燈光營造出的「夜色」中,他們身著迷彩服,身背行軍包,手提救援物資,大步向前,雙目炯炯有神。
「那正是武漢救治力量最吃緊的時候,一聽說戰友們前來支援,大家頓時充滿了力量!」前來觀展的中部戰區軍醫於多說,那一刻,他感到,湖北的背後,站著整個中國。
展廳一角,停著一輛軍綠色的解放牌卡車。駐鄂部隊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軍地聯絡組參謀王超,在卡車前留影。
「這就是我們疫情期間為老百姓運送物資的車輛。一車貨大約3噸,裝卸運輸一條龍,一輛車一天要跑兩三趟,通宵達旦地幹,戰士們從來不叫苦。」王超說,當時的想法就是,抓緊一切時間,爭分奪秒保障群眾需要。
「人民軍隊為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展廳中,這句標語佔滿了一面牆。標語下方,是一幅群眾手持國旗感動落淚的圖片,見證偉大抗疫鬥爭中的軍民魚水情。
32張感恩海報 再現長街送行
「謝謝你們,為湖北拼過命!」
「武漢人民感恩逆行英雄!」
展區內的一段通道上,32張海報展現著湖北各地送別援鄂醫療隊時的動人情景。
海報上,群眾與脫下防護服的白衣天使們相擁而泣,既是共渡難關的喜悅,也是生死相依的不舍。
走在通道上,廣西援鄂醫療隊員鄒炎華看著一張張海報,心潮澎湃。
「在武漢奮戰了幾十天,最困難的時候都咬牙頂住了,凱旋時本該高興,卻忍不住哭了。」鄒炎華回憶說,4月初,離開武漢那天,他所乘坐的大巴上,大家都是一邊走,一邊哭。
如今,幾個月過去了,只要看到湖北人民送別援鄂醫療隊的影像,他還是會鼻子發酸。
平復情緒,鄒炎華看到展板附近有一名漢警快騎的人偶模型,立刻走過去合影。
「撤離那天,我也和為我們開道的漢警合過影,今天再來合影一次,圓滿了!」看著照片,他十分高興。
「感謝英雄的湖北人民,感謝英雄的武漢人民!」鄒炎華說,生活奮鬥在這個偉大的國家、偉大的時代,值得驕傲和自豪。
數說抗疫
白衣為甲,逆行出徵
346支國家醫療隊
4.26萬名醫務人員和965名公共衛生人員馳援湖北
19個省份對口支援武漢以外的16個市州
全國1/10的重症醫護力量集結武漢、1/4的ECMO集中湖北
同舟共濟,大愛無疆
全國各地紛紛向湖北捐款捐物
社會各界向湖北捐款151億元、捐物1.59億件
截至2020年4月2日,企業累計為湖北捐款近7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