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首次定義「影子銀行」,P2P名列其中

2020-12-18 江湖人稱殺手王

12月4日,由中國銀保監會主管主辦的《金融監管研究》首次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何為「影子銀行」?也許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聽說。

在該《報告》中指出,影子銀行是指常規銀行體系以外的各種金融中介業務,通常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載體,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和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扮演著「類銀行」的角色。影子銀行風險具有系統性風險特徵。

在以前,國內一直沒有對「影子銀行」的概念做過明確界定,本次《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中對這一概念做出了明確的解釋。《報告》將影子銀行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影子銀行包括同業理財及其他銀行理財、銀行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委託貸款、資金信託、信託貸款、非股票公募基金、證券業資管、保險資管、資產證券化、非股權私募基金、網絡借貸P2P機構、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提供的貸款,商業保理公司保理、融資擔保公司在保業務、非持牌機構發放的消費貸款、地方交易所提供的債權融資計劃和結構化融資產品。其中,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和同業理財、理財投非標債權等部分銀行理財、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網絡借貸P2P貸款和非股權私募基金等業務,影子銀行特徵明顯,風險相對較高,則屬於狹義影子銀行。

根據該報告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可以看到一個很明顯的界限:風險相對較高。言外之意就是,所謂的「影子銀行」風險係數較大,游離於監管之外。

「影子銀行」有幾個基本特徵:第一,資金來源受市場流動性影響較大;第二,由於其負債不是存款,不受針對存款貨幣機構的嚴格監管;第三,由於其受監管較少,槓桿率較高。

該《報告》中提到,到2016年底,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亦高達51萬億元。影子銀行已猶如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不僅使金融風險不斷積累和暴露,違法違規問題日益嚴重,而且也大大抬高了我國宏觀槓桿水平,吹大資產泡沫,助長脫實向虛,嚴重影響了金融與經濟的良性循環,極大扭曲了市場資源的正常有效配置,對我國經濟金融向高質量轉型發展構成重大威脅。一些國際組織也多次發出警示,認為中國影子銀行已嚴重威脅金融體系安全和穩定,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金融危機。

11月27日,中國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表示,「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逐漸壓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據相關媒體統計,截至2018年末P2P網貸行業累計借貸總額約為7.69萬億元。其中,2018年借貸總額為1.62萬億元。

P2P網貸其實就是「影子銀行」的典型代表。

第一,資金來源受市場流動性影響較大。所謂的流動性,是指銀行滿足存款人提取現金、到期支付債務和借款人正常貸款的能力。P2P平臺的資金來源主要為出借人,而借款人一旦出現各種風險出現借款逾期,那麼出借人將無法提取現金,平臺的到期支付能力將受到極大的挑戰。

第二,由於其負債不是存款,不受針對存款貨幣機構的嚴格監管。P2P平臺沒有合法的金融許可證,不可以設立資金池,所以不受相關機構監管。如果一旦設立資金池,卻又沒有金融許可證,就相當於是在做「非法集資」。

第三,由於其受監管較少,槓桿率較高。首先其資金獲得的成本較高,由於資金來自於自然人,只有承諾出借人的高額收益,才能吸引大量的自然人提供資金,由此產生的借款利率就會相對更高,通常其借款利率都是在36%,而很多不太714高炮和55加農炮,利率更是高得離譜。不管是在出借端還是在借款端,兩方面都會槓桿利率非常的高。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經過治理,影子銀行不僅規模大幅壓縮,更重要的是經營開始變得規範,結構更加簡化,資本撥備開始計提,系統性風險隱患大為減弱,同時也為當前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的各項金融政策措施騰挪出空間,特別是為逆周期宏觀調控創造了有利條件。

當然,要降低「影子銀行」的系統性風險,最大的關鍵還是需要加強監管,健全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讓相關行業有法可依,依法營業,這樣才能讓金融行業更加有序健康的發展。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給出「影子銀行」權威定義, P2P 納入其中
    12月4日,由中國銀保監會主管、主辦的《金融監管研究》公眾號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署名為「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這也是中國監管部門官方首次公布對影子銀行的系統系研究,並就影子銀行的定義、判別標準、分類進行了明確。
  • 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給出「影子銀行」權威定義 P2P 納入其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給出「影子銀行」權威定義, P2P 納入其中12月4日,由中國銀保監會主管、主辦的《金融監管研究》公眾號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署名為「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這也是中國監管部門官方首次公布對影子銀行的系統系研究,並就影子銀行的定義、判別標準、分類進行了明確。
  • 銀保監會定義「影子銀行」
    銀保監會於12月4日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這是監管機構首次發布關於影子銀行概念和影響的綜合分析報告。報告指出,經過三年的治理,我國影子銀行的規模已大大縮小,野蠻的增長已從根本上得到遏制。另一方面,銀行也在加強自身的風險防範基礎。我認為將來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將是有益的。 的。銀保監會表示,國際組織和市場機構充分肯定了中國影子銀行治理的顯著成果,認為這不僅確保了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而且已成為推動中國影子銀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全球影子銀行規模的下降。
  • 這是首次給出官方定義,銀保監會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影子銀行首個官方定義來了。12月4日,《金融監管研究》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這一報告由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共同撰寫發布。報告從中國影子銀行的判斷標準、範圍和分類,問題與危害,治理與成效,監管方向與重點等多個角度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闡述。據了解,這一文章也將作為特稿刊發在《金融監管研究》2020年第11期。該期刊於2012年創辦,由銀保監會主管、主辦,是專注於金融監管領域重點、難點、熱點的學術性期刊。
  • 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官方首次詳細界定影子銀行...
    12月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金融監管研究》期刊中。這是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系統性界定。官方首次明確影子銀行詳細界定標準影子銀行是指常規銀行體系以外的各種金融中介業務,通常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載體,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和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扮演著「類銀行」的角色。報告是官方首次對中國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範圍和分類進行系統性界定。
  • 銀保監會持續完善監管制度和風險監測體系 影子銀行不能野蠻生長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廣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84.80萬億元,較2017年初100.4萬億元的歷史峰值縮減近16萬億元;風險較高的狹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39.14萬億元,較歷史峰值縮減了12萬億元。其中,複雜結構的交叉金融業務大幅壓縮。
  • 近期銀保監會多次提到「影子銀行」,這是什麼意思呢?
    近期銀保監會多次提到「影子銀行」這個詞語,而對於金融了解較少的網民可能並不清楚這是什麼意思,就算出現一頭霧水的現象也屬正常,畢竟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以及建設銀行等眾多商業銀行,但卻不經常聽到關於「影子銀行」的各種言論,因此,第一次聽到難免有點陌生。
  • 官方首次定義這類銀行!「野蠻生長」時代終結
    來源 | 央視財經銀保監會12月4日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這是監管部門首次對影子銀行的概念、影響等發布全面的分析報告,報告指出,經過三年治理,我國的影子銀行規模大幅壓縮,野蠻生長得到了根本遏制。那麼到底什麼是影子銀行?哪些業務屬於影子銀行範疇呢?銀保監會的報告首次給出了我國對影子銀行的官方定義。
  • 官方首次定義這類銀行!「野蠻生長」時代終結!監管「重拳...
    銀保監會12月4日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這是監管部門首次對影子銀行的概念、影響等發布全面的分析報告,報告指出,經過三年治理,我國的影子銀行規模大幅壓縮,野蠻生長得到了根本遏制。那麼到底什麼是影子銀行?哪些業務屬於影子銀行範疇呢?
  • 銀保監會持續完善監管制度和風險監測體系
    銀保監會持續完善監管制度和風險監測體系——影子銀行不能野蠻生長本報記者 陸 敏近日,中國銀保監會課題組首次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廣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84.80萬億元,較2017年初100.4萬億元的歷史峰值縮減近16萬億元;風險較高的狹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39.14萬億元,較歷史峰值縮減了12萬億元。其中,複雜結構的交叉金融業務大幅壓縮。長期以來,影子銀行游離於監管之外,風險隱蔽,交叉傳染,被認為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
  • 監管動態|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第一部分 影子銀行的起源與演變一、影子銀行的提出影子銀行這一概念是由美國經濟學家保羅·麥卡利(Paul McCulley)於2007年首次提出。自2015年開始,金融穩定理事會進一步完善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引入了三層次和兩步走相結合的方法。其中,第一層次為寬口徑影子銀行,包括所有非銀行金融中介業務(monitoring universe of 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MUNFI)。
  • 銀保監會:影子銀行規模較峰值縮減近16萬億元
    根據「金融監管研究」微信公眾號消息,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近日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報告》稱,經過三年專項治理,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其中,特徵更加顯著、風險程度更為突出的產品和活動,設定為狹義的影子銀行,主要包括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同業理財和投向非標債權及資管的銀行理財、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網絡借貸P2P貸款和非股權私募基金。
  • 長期與影子銀行並存,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起跑線爭奪戰」
    12月,銀保監會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判別標準、分類、規模及監管方向進行了明確說明。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
  • 銀保監會:非保本理財25.9萬億 防範影子銀行風險反彈
    【財新網】(記者 武曉蒙)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許多消費者變成了足不出戶的投資者,銀行非保本理財餘額不降反升。  5月18日,銀保監會披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末,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合計25.9萬億元,這一數據較監管上次通報的2019年11月末數據再度上升1.6萬億元(詳見財新網「銀保監會:研究小幅、適度調整資管新規政策」)。
  • 中國版影子銀行官方定義出爐!這六類金融產品和活動被定義為高風險...
    我國首份影子銀行官方報告今日出爐!  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組成的課題組12月4日在《金融監管研究》雜誌公眾號上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報告兼顧影子銀行國際標準的共性特徵和我國影子銀行特點,首次確定了我國影子銀行的界定標準、範圍和分類;並就監管方向與重點提出設想。
  • 影子銀行界定標準「官宣」 P2P等六類高風險業務屬於狹義影子銀行
    本報記者 張歆近日,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組成的課題組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根據四項主要標準,界定了廣義和狹義的影子銀行。上述報告顯示,中國影子銀行在2008年後迅速發展,隨著金融業務範圍的拓展和跨行業、跨市場綜合經營的擴張,影子銀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
  • 規範影子銀行,不讓「天使」變「魔鬼」
    12月8日,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繼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之後,這是監管機構首次明確指出金融科技領域「大而不能倒」問題。郭樹清指出,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
  • 中金公司:中國影子銀行監管成效顯著 關注未來監管框架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12月4日,中國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內容聚焦影子銀行起源與演變、中國影子銀行的形成與發展、影子銀行監管三年治理(2017-19年)和監管方向探討。目前國際上主要有三種影子銀行定義模式,即資金來源模式、金融穩定理事會模式和非核心負債模式,其中,金融穩定理事會模式又分為寬、窄兩類口徑,其中窄口徑的狹義銀行定義源自風險特徵屆分,2016年將其細分為5類。截止2018年末,全球金融總資產為378.9萬億美元,其中,廣義/狹義影子銀行敞口為183.7/50.9萬億美元。
  • 官方首次明確影子銀行詳細界定標準 五方面建立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
    來源:證券時報12月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該報告將發表於最新一期的《金融監管研究》。這是官方首次對影子銀行的定義和標準進行系統性界定。官方首次明確影子銀行詳細界定標準影子銀行是指常規銀行體系以外的各種金融中介業務,通常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載體,對金融資產的信用、流動性和期限等風險因素進行轉換,扮演著「類銀行」的角色。報告是官方首次對中國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範圍和分類進行系統性界定。
  • 官方首次詳述中國影子銀行發展史
    影子銀行猶如懸在我國金融體系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若不及時強力『精準拆彈』,必將釀成全行業系統性風險甚至金融危機。」上述關於中國影子銀行的描述,源自「金融監管研究」微信公眾號於12月4日發布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下稱《報告》)一文,《報告》撰寫者為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該文當晚隨後被中國銀保監會官方微信號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