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輩子,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資深娛評人;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從2020年的大年初一,改檔到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緊急救援》和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戲外的共鳴。穿越這艱難的一年,《緊急救援》為年底的中國電影市場,為普通觀眾如你我,都提供了一點超越電影的情緒:昂然向上的正能量。
在談論《緊急救援》之前,需要花一些篇幅介紹導演林超賢,因為知道他的創作歷程和風格確立,也就更容易建立對他的新作品的合理期待。
林超賢是香港中生代導演,是實踐豐富的片場型導演,陸續拍攝了不少商業片,比較擅長警匪和動作類型,在內地以《證人》《線人》《激戰》等作品積累了觀眾口碑。2016年後,從《湄公河行動》到《紅海行動》,積累多年的林超賢,終於以作品硬實力爆發,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認可,一躍成為最具票房號召力的一線導演。
林超賢的長板,是動作大場面的操控能力,在國內導演中,幾無敵手。《緊急救援》的最大賣點,就是救援特勤隊在森林和海上,針對油井失火、公路塌方、客機墜海、油船爆炸等等,出生入死的戰鬥場面。與一般的動作電影不同,《緊急救援》更接近災難片類型,救援隊面臨的最大敵人是天災人禍,因而動作場面也就更為宏大。林超賢使用了大量的空中大俯拍,每個災難場面都令人膽戰心驚,觀眾有一種被放置在災難中的巨大恐懼,也因此,特勤員的動作場面更為刺激,看到人手心出汗。
坦率說,林超賢在動作場面、節奏上的操控力,是最不需要擔心的。《緊急救援》的例外,是林超賢挑戰了海上戲,這就意味著會有大量的空中和水底段落。在電影製作行業,水上戲是動作片中最難拍攝的。值得肯定的是,林超賢確實利用到了海上的環境,而不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便利拍法。在沉船救援的段落中,大量的沉船爆炸和水下拍攝,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影片達到的高度固然重要,而導演和製作團隊正面硬上的勇氣也同樣不可或缺。林超賢搏命式的挑戰高難度拍攝,這種迎難而上的精神,值得國內類型片導演們學習。
林超賢的勇氣和實力值得肯定,但也有創作上的短板。從他過往的作品看,常常是動作特效優秀,人物故事略顯單薄。從《紅海行動》開始,林超賢找到應對方法,注意英雄群像的塑立,即使戲份不多的配角也有完整的性格展示。在《紅海行動》中,我個人最大的記憶點是張天德扮演的隊員石頭,小時候總被媽媽打,覺得吃糖就不疼了,因此總喜歡在戰鬥中吃糖。這條人物線的篇幅並不大,但一個個有鋪有墊的小細節,就匯集成故事主線的重要部分。在石頭最終中彈犧牲的段落,貢獻了全片最大的淚點。
回到《緊急救援》的救援特勤隊,這並不是彭于晏扮演的高謙的獨角戲,機長方宇凌(辛芷蕾飾)和絞車手趙呈(王彥霖飾),也有完整的故事線。圍繞著主要人物,他們的同事、孩子、女友等等,都盡力補全故事,展示他們樂觀和積極的一面。
趙呈和女友的生活點滴,展示出這個人物勇敢、衝動,又有點小氣的特徵。把一個人的優缺點都拍出來,放置在劇情中去,所有的一切,都成為趙呈在最後救援中行為的註腳。而恰是這部戲的次要角色,貢獻了全片最大的淚點。
群像人物的辦法,會讓劇情擴大,不是超級英雄解決一切,而是一個群體的專業和默契,才成就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群像立住了,不具名配角的隻言片語,就有說服力。
擅長動作的導演,能在人物和故事上花費精力打磨,補足短板,這是林超賢獲得高口碑的原因之一。
提煉整部電影的精神,就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令人略感意外的是,動作電影的間隙段落,使用了大量的喜劇做法。高謙與兒子的互動,與方宇凌的愛情,與隊員趙呈的相互吐槽,輕鬆有趣。當然,這部分仍然淺白,僅作為激烈大場面之間的調節,不必過高期待。但是,這可視作林超賢自我進化的一種表現。我們常說,動作電影要張弛有度,看導演在非動作戲上的嘗試,就非常有意思。
《緊急救援》保持了林超賢一貫的動作水準,在人物和喜劇部分也有些嘗試,整部電影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態度。穿越不平凡的一年,對於觀眾來說,影片傳遞的不懼困難、迎難而上的能量,或許能激起很多共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