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弟子規》看和邇美的文化自信與傳承

2020-12-19 馮羅剛說相聲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集中體現,是引領一個民族振興的動力,也是引領人民面對風險和災難進行頑強抗爭的精神力量。

文化強則民族強,在2020年這次抗疫大考中,全國人民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的發展,燦爛優秀的中華文化展示出了令世人讚嘆的中國精神、中國魅力。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文化都是引領發展的原動力。

自成立以來,和邇美品牌就十分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始終秉承「傳播優秀中華文化,傳承健康生活方式」的使命,並在實踐過程中,經過不斷的沉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仁愛文化。並且其由表及裡貫穿了和邇美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了和邇美的「魂」。

在和邇美,無論是和邇美合作夥伴,還是和邇美員工,每個和邇美家人都要學習、領會、踐行、傳承和邇美文化,以文化為引領,規範我們的行為。

與此同時,和邇美不僅推崇自身企業文化,還積極傳播傳統文化,助力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

自和邇美成立至今,累計印發了150萬多本《弟子規》,在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家,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進行推廣。

除此之外,和邇美還在國外捐建華文學校,供國外學子學習,以進行文化交流,傳播傳統文化,幫助中國傳統文化在國外生根發芽。

而和邇美自身也不局限於自身現有的企業文化,也與時俱進不斷的學習、充實企業自身文化。

其一個重要的傳統就是,在重大活動期間進行《弟子規》相關的學習及表演,聲聲鏗鏘有力的朗讀將無聲的文字轉化成有聲的情感傾訴,表達了和邇美家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深入的思考。

這不僅淨化自身,使得在企業的發展中保持初心,而且更有助於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

正所謂厚德載物,和邇美文化汲取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其產品本著仁愛的觀念,將中國傳統文化與健康生活理念相結合,意蘊豐富,深受高端家庭青睞。

和邇美更通過五大系列產品和專屬的全方位健康服務,讓一群人率先傳承了健康生活方式。

和邇美的文化,不僅僅提升了員工的使命感、歸屬感、責任感,還增強了企業的內部凝聚力,讓和邇美迅速發展,並且樹立了良好的社會信譽。

如今的和邇美,內部有熔融著仁愛的企業氛圍,外部有仁愛為本的企業產品,這樣的和邇美文化不僅僅是一種凝聚力,更是一種激勵。

和邇美的文化自信來自於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來自於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健康生活方式,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邇美一直在路上。

相關焦點

  • 保持溫度,與和邇美一起溫暖世界!
    和邇美品牌,自創立以來,始終堅守著「保持溫度」的初心,提倡並踐行「仁愛」文化。近年來,和邇美品牌獻愛心的身影已經遍布國內各個城市,甘肅、青海、河南、四川等等;不僅如此,和邇美還努力將愛心傳播出去,在海外的公益舞臺上有了靚麗的身影。
  • HE&ME(和邇美)傳遞仁愛,父親節特別行動
    HE&ME(和邇美)品牌自成立以來,在十年的運行裡程當中,HE&ME(和邇美)品牌倡導仁愛,愛始終是品牌傳遞的生活理念。從誕生之初,即奉行中國傳統文化,用我們的產品溫暖自己,溫暖他人,更提供平臺號召大家一起回饋社會,溫暖世界。HE&ME(和邇美)相信,只要每個人都為自己和他人保持溫度,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 HE&ME新十年戰略:和邇美品牌建設 保持溫度共創美好
    5月20日是充滿愛的特別日子,國內美體行業知名品牌HE&ME以直播形式舉行了隆重的全球發布會,在28個國家和地區數十萬人的在線見證下,HE&ME以中文名「和邇美」的全新形象開啟了新十年品牌戰略的建設大幕。
  • 賦能品牌共創官,和邇美新零售戰役已打響
    2020年8月,和邇美正式吹響了新零售戰役衝鋒的號角,讓和粉佳人的創業變得簡單易行。和邇美新零售通過大數據精準客戶群體,促成客戶線上訂購,到店體驗,物流送貨到家。2020年9月,和邇美新零售小程序將正式上線。和邇美新零售小程序主要以和邇美品牌共創官為主導,將私域流量引流到小程序上,實現系統化下單操作,打通線上線下各個環節,讓品牌共創官推廣服務變得簡單、高效、智能,無後顧之憂。
  • 和邇美高鐵廣告震撼上線,品牌建設大幕強勢開啟!
    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對於和邇美而言,也是特別的一年。今年,和邇美品牌建設新十年正式啟動,我們有了新的LOGO、新的品牌故事電影、新的品牌戰略,同時也開啟了品牌新紀元,全面拉開品牌建設大幕。
  • 「聖人經典,代代相傳」——東新小學《弟子規》第二階段學習
    「聖人經典,代代相傳」-----東新小學《弟子規》第二階段學習《弟子規》是對傳統德育的總結和集中反映,強調對日常生活中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本教人怎樣做人、學習、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書。近期,我校掀起了學習誦讀《弟子規》的熱潮,關於《弟子規》的各種活動也廣泛開來。為了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建設,根據左各莊鎮文教室的安排,我校號召全校師生誦讀弟子規。第一階段學生們積極表現,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 弘揚孝道文化 傳承中華美德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孝德素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孝道文化校園,2020年12月15日,我校在新改造的大會議室開展了「弘揚孝道文化,傳承中華美德」經典誦讀展演。學校各位領導精心策劃,各部門積極響應、相互配合。
  • 保護傳承敦煌文化 增強中華文化自信
    2019年8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到敦煌研究院視察莫高窟、察看珍藏文物和學術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護和弘揚傳承敦煌文化藝術情況,同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作為一名畢生從事敦煌莫高窟保護研究的文物工作者,我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對敦煌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重要講話,備感振奮。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人生價值,以及傳承、記載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一歷史過程的文化形態(本文論述的是廣義紅色文化)。
  • ...傳承中華文化——駐馬店市第十小學成功舉辦經典誦讀展演活動
    為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裡汲取精華,吸取智慧,大力弘揚和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獲得經典古詩文的薰陶和修養,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駐馬店市第十小學於2020年12
  • 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傳承忠孝潔惠仁風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保定旅發看曲陽:北嶽廟傳承本土非遺特色、為文化自信固源
    來自保定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第三屆保定市旅發大會已在阜平縣、唐縣、曲陽縣圓滿落幕。大會成功地展示了當地的脫貧成果,以文旅產業促進鄉村振興。會上推出了「北太行文化生態休閒體驗區」。作為此次旅發大會的重點觀摩項目,北嶽廟依託古北嶽文化及非遺傳統文化,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對北嶽廟景區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
  • 弘揚湖湘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理念新觀點新要求,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深刻闡明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文化使命,把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將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將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境界
  • 自在·自覺·自信:「布朗族彈唱」傳承實踐邏輯及動力
    從傳承實踐邏輯轉變來看,布朗族彈唱的自在傳承其實是布朗族的一種日常生活的文化表徵,村寨生活秩序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無形中發揮著調節作用,布朗族彈唱便可持續性地開展傳承實踐活動。當它受到外來文化影響後,「非遺政策」發揮「看得見的手」的調節作用,立足村寨建立傳習點,周期性地開展傳承活動,使之以一種新的方式回歸到其社會生活的邏輯之中,即依託於生活,激發與延續傳承實踐的可持續性動力。
  • 汪禮賢丨文化自信一一中華文明文脈血脈國脈三脈傳承體系
    一、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領導人說一一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 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漳州傳統文化像一粒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喚起孩子們對漳州「非遺」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多彩活動覆蓋縣區 非遺種子在校園落地生根 「這個怎麼剪才不會斷?」「木偶為什麼不聽我使喚呢?」「看我繡得好看不?」
  • 人無完人,和有缺點不足的人和睦相處,學弟子規用寬厚之心待人
    俗話說「人無完人」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缺點、短處,可能也會有個人隱私或傷心的往事,這些都是不願提起和公開的。如果我們知道了別人的短處、隱私等,應該怎樣做才不會傷害到別人哪?聽聽弟子規是怎麼說的吧!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當發現別人的不足之處和偶爾的過錯時,要儘量包容,做到寬厚待人。據說東漢時期的著名宰相劉寬。待人溫和寬厚,非常有涵養。他的部下有了過錯他都儘量包容,對家人和僕人也很少生氣。一次,家裡的僕人捧著一碗雞湯,走過他面前時,不小心失手將雞湯灑在他的朝服上。僕人非常害怕,趕緊去擦拭,然後低著頭站在一邊準備挨罵。
  • 儒釋道的代表著作分別是《弟子規》、《十善業》和《感應篇》
    認識字對他的事業有幫助,他不能走文化這條路,要重視在德行上培養他,他將來是個好人,有能力謀生。這古時候的教學。  有能力讀書的,就是至少是十遍可以能背一百個字的,這個要好好教他,要督促他。這部書從頭到尾都背完了,背完之後就叫他就背這部書。教材,老師跟家長協商的,老師選擇的家長同意,或者家長選擇的老師同意,完全看學生的根性,因材施教。
  • 《弟子規》第2集
    這個理念也得到了許多的大使、許多嘉賓們非常廣泛的認同和讚嘆。伊斯蘭教說:「你們當孝敬父母,當善待親戚、孤兒和貧民。」這個教義跟我們剛剛所說的,我們看聖神的愛,是從父子有親這個親愛的原點當中生發出來的。進而像這裡說的,從孝敬父母,進而去善待親戚、孤兒和貧民,就能夠做到「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 中華傳統文化是什麼,該怎麼傳承
    傳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形成,並且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居於主要地位,是主流。所以,不是所有過去存在的文化都可以稱為「傳統文化」,我們今天講的「傳統文化」,應該是過去的主流文化,它長期存在,得到大多數人認同,並且發揮主要作用。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危機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國家如此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