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地雷的作用是阻止或抑制敵方前進,從而使己方獲得更多作戰部署時間並有效實施反擊。特別是在新形勢下,戰役戰鬥節奏快、攻防轉換頻繁、戰場縱深大,要求部隊具有更高的機動性,因此依靠人工方式布設傳統的地雷已經很難滿足戰場需求。
而且,傳統地雷的壓力、聲磁等觸發方式,使其適用性大受限制,尤其在戰場臨近平民活動區域的時候,往往對平民構成長期威脅。上世紀90年代初,各國達成了一項限制地雷使用的協議,也就是《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殺傷地雷和銷毀此類地雷國際公約》,儘管該協議已有包括中國在內的160餘個國家籤署,但美國等32個國家仍然以種種理由進行拒籤。
不過,雖然美國對禁控地雷打著自己的「小九九」,但這份協議仍然對美國形成了道義壓力,譬如,美國不再主張大規模布撒的方式釋放地雷,畢竟這種由美國和北約率先使用的自動化布雷手段,製造了大量難以徹底清除的雷場,至今仍在威脅周邊平民的安全。基於戰場需求的變化和國際公約的限制,美軍不得不研究新的地雷技術和作戰手段。
在美軍現有地雷庫存中,主要有較為老舊的「闊劍」反步兵地雷、「鱷魚」反坦克布雷系統、MOPMS可攜式地雷系統、M86驅逐威懾彈藥以及M7「蜘蛛」網絡化智能地雷。其中的「闊劍」(M18A1)最早出現在越南戰場,採用振動或遙控觸發,至今仍是北約軍隊的主力裝備;「鱷魚」系統包括BLU-91反坦克地雷和BLU-92反步兵地雷,分別採用磁感應引信和觸髮式引信,都能在使用前進行預編程,併集成到集束炸彈使用。
M86驅逐威懾彈藥是一種特殊的反人員彈藥,主要裝備特種部隊,用以對身後追擊敵人進行防禦打擊。該武器非常小巧,形似一顆小手雷,在布設25秒後會從彈體向周邊射出7條導爆索,最長可達6米,任何一條被觸碰,M86都會起爆,還會向空中彈出一個球型彈藥,也就是M43子雷,進一步擴大殺傷效果。如果導火索沒有被觸發,M86會在4小時後自行起爆,或者在14天後電池放電後失效。
M7「蜘蛛」網絡化智能地雷看上去頗為科幻,並不像傳統的地雷。它的每個彈藥控制單元可以連接6枚子雷,並向6個方向拉出6條絆索,控制單元由遠程控制站操控,不僅能夠查看每個單元(蜘蛛)的位置和情況,還能遙控起爆。一般情況下,6個控制單元(蜘蛛)組成一個雷陣,14個雷陣可組成一個大的雷場,共有504枚子雷。當任一絆索被觸發時,並不會直接引爆地雷,而是由控制人員遠程檢查雷場情況,待判定對方人員位置和狀況後,再遙控引爆某一部分子雷或整個雷場。整個系統爆炸與否、引爆時機、引爆數量方面可隨意控制,並能進入自毀或惰性狀態。
儘管M7已經具備了部分智能化特徵,但還只是「網絡化」武器。目前,美軍仍在研發新一代智能地雷,美軍要求該系統可以在幾分鐘內布設完成,戰後可以回收和再利用,並能通過衛星遠程監控。這種地雷可以探測、跟蹤和攻擊對方車輛,並將監控的戰場動態實時傳回後方,並且能夠在各種地形和氣象條件下工作,整個體統成本低廉、易於部署。
XM93是美軍智能地雷中的最新型號,也被稱作靈巧網絡化地雷。它在布設後展開8條穩定支腿和1個傳感器陣列,當傳感器在100米毀傷半徑內探測到坦克後,立即進行跟蹤,測定坦克運行方向和速度,並計算坦克運行軌跡,然後控制子彈藥發射裝置驅動子彈藥旋轉對準目標,適時點火起爆,通過爆炸成型戰鬥部擊穿坦克頂裝甲。
對於其「回收再利用」的能力,美軍有些諱莫如深,但這個能力如果依靠人工回收,恐怕意義不大;如果能夠根據指令或依據戰場態勢自主決策,自主轉移到下一個布設點,或用無人系統回收,才更符合智能化再利用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