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
千年的文化在杭州「第十區」激蕩、升騰
這是一方幽靜而又熱烈的土地
滿目綠色中是無盡的詩和遠方
2016年,陳柳,這個90後的女大學生,辭去城市裡舒適的工作回到家鄉臨安清涼峰,當起了「牛倌」,開始追逐她的鄉村創業夢想。
如今,馬嘯小黃牛這個地域品牌已經走出大山,以放心有品質的高端精品形象呈現在大眾眼前。陳柳在她的農業莊園裡,續寫著美麗鄉村的創業故事。
如陳柳般,「回鄉村」在臨安慢慢變成了一種新風尚。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下,臨安不斷深化資金進鄉村、科技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的「兩進兩回」實踐,今年以來共實現項目落地10個,帶動社會投資3億元,實施科技特派員專項項目26個,推廣農業新技術40餘項,培訓農民4.38萬人次,吸引返鄉「雙創」青年200餘人、新鄉賢600餘人。
返鄉的「新生力量」,在「世外桃源」般的山谷田園裡,耕耘著自己的「創業夢」。
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創業故事,
在臨安的鄉野間瀰漫......
究竟是什麼神奇的力量?
讓他們如此「心生嚮往」?
「8300文化體驗中心」:臨安現存最大規模的工業遺存 「變身」文化新地標 ,為農創客提供創業創新平臺。
「雁群」歸來 幸福在鄉野間生長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獨特風景
01村落景區+市場化運營
臨安的風光美,從不需要證明。而如何使美麗環境轉化為美麗經濟,臨安以「兩進兩回」為抓手探索形成了村落景區市場化經營的臨安做法。
「紅葉指南」
「雲上白牛」
通過「聚星造月」,各具特色的「八線十景」串珠成鏈、連片成景。曾經默默無聞的村莊「組團」建設,變成了一個個炙手可熱的村落景區。臨安還首創市場化運營模式,招募了十餘個運營團隊與村落景區籤約。在政策和服務的保障下,鄉村運營師和村民們,一起用奇思妙想開啟了鄉村試驗,激發鄉村振興的生機與活力。
「古韻河橋」
理順「三條線」:
運營商當「主角」、村集體和村民當「主人」、政府當「店小二」
打好「三張牌」:
「鄉情牌」、「政策牌」、「服務牌」
聚焦「三個好」:
做好品牌的規劃建設、授權經營、營銷推廣
「龍門秘境」,玩轉攀巖節、啤酒節、菊花節等各種體驗式活動,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
「天目月鄉」,打造了「月」系列民宿群,帶動了一批手藝人和農場主共同描繪「鄉村遊」的美好圖景。
「溫泉湍口」,把溫泉文化和非遺技藝變成了特色產品。
今年以來,全區村落景區累計接待遊客136.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178.2萬元。鄉村活了、火了,遊客來了、留下了。村莊成為了有人氣、有魅力、有希望的地方。
「文武上田」
「耕織故裡」
臨安還推動「天目村落」品牌統一營銷、組團發展、一體運作,加快民宿集聚區建設,全力打造「美麗片區」、花園鄉村先行地。「點上美」到「線上美」再到「全域美」的遞進態勢正加快形成,美麗環境加速催生美麗經濟。
「琴山藍灣」
「大明山秀」
02新農人「抱團」追夢
山水可親,夢想可及,吸引歸來的腳步。
在不斷深化「兩進兩回」實踐過程中,一批有知識、有情懷、有理想、有理念的新農人回到臨安。種養殖、電商、民宿、文創,各個領域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在他們眼中,夢想不是只有遠方,也可以在故鄉。
陳梅芳,延續父親的農業情懷一心做好「太陽米」,描繪著「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現實場景。
葛雯,從澳洲回國,轉投農業變身為雲彩雞蛋「女掌門」。
裘立,從浙大畢業後紮根天目山腳下,執著地用生態化方式種著不一樣的草莓和西瓜。
為吸引更多年輕人回到鄉村,助力他們實現創業夢,臨安通過政策幫扶、技術指導、金融扶持等方式,悉心培育夢想生長的土壤。此外,還成立了以回鄉大學生為主體的新農人聯合會,促成新農人「抱團」發展,形成了「雁陣效應」。年輕人與鄉村,更深入地融合在了一起,激發了鄉村最原始而持久的內生動力。
「綠色」回歸 幸福在城市裡流淌杭州西部新城區的獨特風景
03園林城市的獨特韻味
悠悠苕溪水,盈盈青山湖,浸潤著臨安人的煙火流年。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臨安堅持把「綠色」作為城市的核心要素,提升「三溪匯一湖」等生態景觀,加大口袋公園、道路綠化等建設力度,彰顯山湖相融、綠帶環繞的山水園林城市韻味。
青山湖
苕溪南北街綜合改造是臨安城市有機更新的重大項目,通過推進水環境整治、道路改建、景觀建設、文化植入等工程,實現苕溪碧波長漾、山水相望,街區功能布局有序、特色鮮明。
白天,這裡是暢行無阻的景觀道路,載著城市的快節奏與繁華。
夜幕降臨,這裡是人氣聚集的休閒樂園,水聲、人聲、音樂聲,混合成一曲自然與人文交融的和諧之歌。
全長42.195公裡的青山湖環湖綠道,以青山湖為核心,串聯起了城市濱水景觀、水上森林、人文建築等獨特景觀資源,給臨安人帶來了愜意的綠色生活。漫步或騎行在依山傍水、濃蔭遮蔽的綠道上,這片「家門口」的綠色——看得見也「走得進」。
「三溪匯一湖」山水相連的城市慢行系統,拉開了城市框架,展現了園林城市的獨特韻味。
苕溪
馬溪
錦溪
04老城蝶變 新城崛起
曾經,臨安的城市面貌多年未有大的改觀。如今,城市的變化讓人驚嘆。近年來,臨安統籌做好「拆、改、建」文章,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推動老城煥發新活力。
「拆」體現大氣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城中村改造,為城市建設發展「拆」出了空間,創造了城改工作「臨安速度」。
「改」突出大手筆。高質量完成城市主幹道路整治,開展「美麗街區」創建,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實現城市舊貌換新顏。
「建」彰顯大格局。按照「建一塊、靚一片」的思路,挖掘弘揚錢王文化,打造吳越文化國家遺址公園和臨安區博物館等文化地標。
隨著舊城改造和城市有機更新的有力推進,錢王街、城中街、望湖路等城市主幹道發生蝶變。首個地下人行通道、首條城市隧道、首座人行天橋相繼亮相。還有期待中的首條湖底隧道,也在青山湖底下慢慢生成……臨安的城市交通網絡越來越完善,人們出行越來越便捷和舒適。
湖底隧道泥山灣入口透視圖
望湖路隧道通車
繞城西複線
同時,新城也在崛起。在一湖碧水的環繞下,一座以「國際湖城,生態都心」為定位的新城——濱湖新城正在茁壯成長。「一橋一隧一灣一廳一體」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跨湖大橋和湖底隧道建設如火如荼,琴山藍灣的慢生活街區已全新亮相,城市客廳和濱湖城市商業綜合體正在崛起。背倚老城、面向科技城,濱湖新城承東啟西,開闢出城市發展空間的新藍海,打造國際湖城新典範。
濱湖新城整體鳥瞰效果圖(錦城望向科技城方向)
濱湖新城、錦南新城、青山湖科技城,「三城」以不同功能定位掣畫著未來的城市藍圖。同時,臨安還堅持以東帶西、以城帶鄉,深入推進大天目、大昌化戰略,共創共建環境、生活、產業、人文、治理「五美共贏」的30分鐘美鎮圈。
「鳳凰」來栖 幸福在熱土上迸發創新策源地建設的獨特風景
05「硬科技」+「新製造」
杭州譜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韓雙來
「剛來的時候,我們總共200個人,不到兩年的時間,現在已經是700多人了。很多人在這裡買了房安了家,人才安了家,我們安了心。」
「硬科技」企業集群+青山湖科技城的雙重吸引力,讓越來越多的高層次人才選擇來到臨安,在青山湖科技城興業安家。
「硬科技」產業社區用地面積1700畝,重點用於承接集成電路、人工智慧機器人、智能網聯車等三大產業鏈優質企業和項目的招引。
今年以來,青山湖科技城聚焦「硬科技」+「根技術」+「新製造」,主攻高端裝備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數字經濟等四大領域,依託青山湖微納平臺,加快推進新型高端存儲晶片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研發和產業化,辦好「中國芯」集成電路產業促進大會,積極爭取國家、省重大科研攻關項目,主動承接一批國家級項目,打造國內集成電路和高端裝備特色產業高地。
臨安首次在深圳建立廊灣孵化器,著力培育「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創新孵化鏈條,打造「創新飛地」「人才飛地」。
作為城西科創大走廊創新策源地的重要一極,青山湖科技城已集聚 36 家科研院所、139 家規模企業和近千家科技型小微企業,一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落地建設,3200 餘名高層次人才來此創新創業。
在臨安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入駐企業可以享受一站式、全天候的創新創業服務和各項優惠政策。
同時,產城融合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生活配套進一步完善,創業者心中的「理想城」慢慢顯現。
06創業創新 熱潮湧動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是一個追夢的時代。為創造夢想生長的沃土,臨安連續多年舉辦「天目創客」創新創業大賽,引進一批優質創業創新項目,培育一支具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天目創客」隊伍,為臨安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為吸引更多人才來臨創業,臨安出臺了「雙招雙引18條」、「人才高地20條」、「大學生就業創業12條」等政策,發出了帶著滿滿誠意的「邀請函」。
深化「人才一件事」改革,為人才創新創業全面「護航」,雙創氛圍日益濃厚。一批國家、省、市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搭建起創新創業的舞臺,「創客同心薈」等服務平臺助力創客「幸福逐夢」。
人才是第一資源。臨安堅持引育並舉,持續深化區校合作,著力建設環農林大創新街區,鼓勵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在臨創新創業,努力打造高端人才「蓄水池」。
守好「家園」 幸福在溫暖中傳遞共建共享和區域善治的獨特風景
07共享融杭成果
撤市設區三年多來,臨安在融杭道路上砥礪奮進,變得更有溫度、更有魅力,更值得被愛。臨安融杭三年累計民生支出179億元,排定總支出57億元的50項涉及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優撫安置等方面的民生融杭項目已基本接軌主城。
融杭進程中,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也在快速發展。三年間,臨安共投入30億元,新建32個學校項目;投入33億元,遷建擴建7所醫院。臨安迎來「美好教育」、「健康臨安」新時代。
臨安中學
臨安區第一人民醫院及婦幼保健院遷建項目鳥瞰圖
杭州地鐵的「速度之王」——杭州地鐵16號線的開通,帶領臨安進入了「軌道交通時代」。臨安人過上了期待中的「同城生活」。
「一高兩鐵三快速」的交通格局正實施推進中。杭徽高速杭州西至臨安段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免費通行,雙向十車道的科技大道臨安段建成通車,杭臨績高鐵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將成為融杭發展「大動脈」。為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臨安還加快330國道的兩端——湍口段和島石段、臨金高速等重大項目建設,圓滿收官「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計劃,建成904公裡,徹底消滅等外路,並啟動實施206省道牧松線一期工程,開展329國道全線研究,「外聯內暢」的道路,進一步提升臨安人的幸福指數。
科技大道
「四好農村路」
臨安持續用心辦好老舊小區改造、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等民生關鍵小事。同時,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省級試點工作,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推動農村文化禮堂「建管用育」一體化,不斷擦亮文化「金名片」。
「利奇馬」颱風災後重建:島石安置房(島石人家)交房
太湖源鎮楊橋村文化禮堂
08善治臨安
今年以來,臨安繼續加快創新基層治理的腳步,結合「城市大腦」建設和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建設,依託「瞭望哨」、「新臨居」、「微法庭」等載體,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基層治理體系的融合,為基層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為了打通基層治理和服務的「最後一米」,今年以來,臨安不斷強化基層黨建,完善黨組織建設,引領居民建設「紅色幸福小區」。黨建觸角不斷向基層延伸,向群眾心坎延伸。
由社區、業委會、物業等成員組成的「臨裡紅管家」,為小區管理出謀劃策,為小區居民排憂解難,守護著大家共同的「家園」。
分布在街頭、社區的「初心驛站」,進一步織密了「15分鐘黨群服務圈」,成為了溫暖人心的城市港灣。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一封短箋,幾語情深,跨越千年,吟誦至今......從吳越國的古老城牆到西部新城的瑰麗新姿美麗幸福新臨安等你來!
來源:臨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