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該選什麼書相伴?它應該能讓你對夏天有更深的感觸,或者能讓你的夏天別有一番意趣,當你讀過這些書,你就懂了這個夏天、不負這個夏天、記住了這個夏天。
花木蔥蘢 生機絢爛
夏季,是個生機勃勃、燦爛奪目的季節,印度詩人泰戈爾著名詩句「願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在中國讀者中廣受讚譽,他的詩集《生如夏花》猶如彩虹,充滿神秘、深邃、絢麗之美,他帶領我們重新認識一朵花、一顆星、一隻鳥、一滴雨,讓我們對自然、人類以及整個宇宙間的美好事物,有更透徹的理解。
提起夏花,最先映入腦海的大概是荷花,它作為夏天的最佳參照物,廣泛分布於大江南北,深受大眾喜愛。從初夏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盛夏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以及「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看著「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裡芰荷香」的美景,偶爾興起,「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再遇見一位「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的採蓮女,大概是夏天最常見也最引人入勝的美景了。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對荷花、荷葉的形容,成為數十年經久不衰的典範。前幾年,國畫家徐一文專門為這篇文章配了精美的國畫,出版了繪本《荷塘月色》,讓更多的低齡讀者也能直觀地感受到散文之美和國畫之美。
杜牧的《齊安郡後池絕句》「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把夏季生機盎然、雜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組合成詩,使人好似看到了一幅清幽而妍麗的圖畫。滿架的薔薇花,展示著夏日最旺盛的生命力。余光中的散文集《心有猛虎 細嗅薔薇》是他的散文精選集,詮釋著他獨特的美學意識。書名源自英國詩人西格裡夫·薩松代表作《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中的經典詩句,詩人余光中將其翻譯為: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意思是,老虎也會有細嗅薔薇的時候,忙碌而遠大的雄心也會被溫柔和美麗折服,安然感受美好。
「石榴有梅樹的枝幹,有楊柳的葉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這風度著實兼備了楊柳之長,而捨去了楊柳之短。最可愛的是它的花,那對於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紅的花。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貴,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寫出了郭沫若對石榴花的讚嘆。
還有那無盡的綠意,提供著夏天最後的清涼。一部寫江南風物的《無盡綠》,伴著絲絲清風,滿眼翠色,令人仿佛身在江南。生長在新疆的散文作家李娟,以一套「羊道三部曲」——《春牧場》《前山夏牧場》《深山夏牧場》,讓讀者感受到千裡牧野的遼闊與高遠,從而生發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的感覺。
電閃雷鳴 極致之美
如果把夏天比作一個人,他應該是個性格鮮明的人,興奮時烈日炎炎,狂躁時暴風驟雨,他似乎不懂得中庸與克制,將一切都做到極致。
白居易的《觀刈麥》有「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寫出了夏日炎炎對勞動者的摧殘,而明代施耐庵在《水滸傳》中所引用的民歌「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更是直白地道出了北宋社會階級矛盾的日益尖銳。
夏天裡的大暴雨常常忽然而至,伴著電閃雷鳴,令人心驚。唐朝的韓偓有一首《夏夜》:「猛風飄電黑雲生,霎霎高林簇雨聲。夜久雨休風又起,斷雲洗月卻斜明。」寫出了夏季夜晚一時晴一時雨的多變景致。公元1072年農曆六月二十七日,蘇軾在杭州西湖畔的望湖樓喝醉了,那天大概剛好下著瓢潑大雨,於是他提筆寫下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酒醉的蘇軾也許想不到,這首詩成了古來描寫夏雨的名篇。
近現代說到暴風驟雨,人們總會情不自禁想起老舍的《駱駝祥子》,其中的章節《在烈日和暴雨下》被選入中學課本,成為人們心中永恆的記憶。曹禺創作的話劇《雷雨》主要劇情也發生在一個夏天的雷雨天氣裡。在滾滾雷聲中,幾位主人公內心受到的震動不亞於一場暴風雨,那夏日狂暴的雷雨不僅打在地上,也打在主人公的心裡。
暢銷童書「神奇的校車」系列,其中有一本叫《穿越颶風》,在書中,個性十足的捲毛老師開著校車,帶領學生們穿越熱帶風暴,讓孩子們親身體驗了一把暴風雨的形成過程。無獨有偶,義大利海洋文學作家圭多·巴達薩利創作的小說《飛越風暴》以一隻海鷗的視角,去講述大自然刺激的魅力。
山林湖海 萬種風情
夏日的自然風光有種種妙處,山林的清涼舒爽,海灘的浪漫熱烈,都令人流連忘返。
朱自清有篇散文題為《揚州的夏日》,直言「揚州的夏日,好處大半便在水上」,之後如一位導遊,領著讀者從瘦西湖、護城河遊到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橋……遍覽揚州夏日美景。這是來自城市的夏日風光。
走進山林,風情便迥然不同。1869年夏天,早期環保主義領袖人物約翰·繆爾在內華達山間進行了一次為期4個月的考察,考察記錄被他整理加工而成一本書《夏日走過山間》。繆爾考察了當地的山脈、礦石、冰川痕跡、氣候、植物、動物等,所獲得的成果不亞於一支科考隊,更為可貴的是,他的文筆精妙,在他筆下,冷杉、雲彩、石頭還有溪水,都極富神韻,絕不枯燥,全書讀完如身臨其境,漫步山間。
每當站在夏日海灘,腦海中閃現的第一本書是什麼?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還是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是中國古籍《山海經》,還是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關於海的文學名著簡直數不勝數,作家筆下的海洋或波濤洶湧,或神秘莫測,充滿著迷人的魅力。《傾聽鯨語》是一本科普性質的文學作品,它是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學者亞歷山德拉·莫頓對虎鯨歷時25年的研究實錄,內容既包括了莫頓的研究成果,也有他在野外探險的驚險故事,還有這25年間他的人生經歷等……在這本書中,你仿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深藍海洋的美麗與神秘,也能感受到包括虎鯨在內眾多海洋生物的生命歷程,它們與海相生相息,共存共榮。
書中收穫的夏天,可以是晴天,也可以是雨天;可以在山間,也可以在海濱;可以賞花,也可以觀樹,總是,讓生活增添無限可能。
(石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