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已過。提到日本的夏天,煙花、風鈴等關鍵詞必不可少。關於日本夏季風物詩的那些小知識,你都了解嗎?
大型煙花點亮夜空。(圖片來源:日本《朝日新聞》網站)煙花大會在日本一直被稱為夏季的「風物詩」。日本各地組織的大型活動中,「煙花大會」佔據了相當數量,一般集中在每年7-8月舉辦。煙花大會上燃放的煙花通常比較大,但其實價格自然不菲。例如,煙花「3號玉」升空綻放後直徑可達100米,一顆售價4000-5000日元(約合人民幣264-330元);「5號玉」綻放後直徑可達150米,一顆售價15000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990元)。不過,綻放後直徑達到450米的「20號玉(2尺玉)」價格高達80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52841元)。當然,以上所說的只是煙花的價格,舉辦煙花大會時,還會涉及設備費、人工費、安保費等等。一般情況下,一場1萬發煙花的煙花大會的花費大概在5000萬-1億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330萬-660萬元)。
日本關門海峽舉行煙花大會 15000發煙花點亮夜空(圖片來源:朝日新聞網站)
煙花大會造價如此高昂,為什麼日本的煙花大會卻大多是免費的呢?這是因為,煙花大會的經費一般由主辦方(自治體政府、觀光協會等)承擔。主辦方舉辦煙花大會,吸引遊客,當地的店鋪生意也會興旺,向市、町繳納的稅金也會增多。而主辦方利用稅金則可以繼續舉辦煙花大會。另一方面,是因為日本的煙花大會通常每一發煙花都有「贊助商」,這也是其主要經費來源之一。參加過日本煙花大會的人可能會有印象,在某一發煙花升空前,廣播裡會「感謝XX的贊助」。另外,在煙花大會時,還會為參與者派發免費扇子,在現場安設廣告牌等等,這些都是對贊助商的宣傳。當然,煙花大會現場也會在觀景效果比較好的位置設置坐席,有償提供給參與者,參與者可根據個人需求選擇購買觀景坐席或是自行尋找觀看場地。
日本和歌山一車站內懸掛500個風鈴 打造夏日清涼通道(圖片來源:朝日新聞網站)日本人夏天喜歡在房簷下掛風鈴。微風吹來,風鈴會發出清脆的聲音,令人感到清涼。聽到風鈴就覺得清涼,是日本人的一種條件反射。這主要是因為日本夏天溼度很高,稍有風吹來,就會令人覺得涼爽。聽到風鈴的聲音時,大腦裡會有一個「有風在吹=涼快」的印象,接著這個信號傳達給末梢神經。其次,風鈴的聲音會誘發α波(人腦放鬆時的腦波),還含有一種稱為1/f的波動,也能讓我們的心情平靜。
瓶內有一顆玻璃球的波子汽水是日本夏季的常見飲品。不過,波子汽水其實於1872年發源於英國,開始人們用軟木塞封住瓶口,但瓶內的碳酸還是會跑掉。後來英國人發明這種用玻璃球當作塞子的容器,能夠防止「跑汽」的同時,還可以回收利用。在製作過程中,人們把符合波子汽水使用標準的叫作「A玉」,不合規格的則叫作「B玉」。「B玉」通常會被當成普通玩具出售給小朋友。
日本俳句中將一些表現春夏秋冬四季變遷和季節特徵的詞彙統稱作「季語」。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在日語中,「蟑螂(ゴキブリ)」一詞確實是用於俳句的夏季季語。據說在過去,日本人常在寫俳句時用「蟑螂」一詞表示「髒」的意象;此外,「蟑螂」用作季語還可以表達少見、罕見的意思。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人民網日文版獨家稿件,轉載請標註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