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蘇州淮海路的日系風格火了。這條街清一色日系風格建築,日系料理店,門口掛著日系風格的燈籠,真假櫻花日文招牌,等日本元素將這裡裝扮起來。更有穿著和服的姑娘招搖過市,讓人恍惚到了東京或者大阪。
日系風格的街道很快成為網紅地,吸引無數網紅打卡。
而那些穿著鮮豔的和服的女孩子當然不是日本姑娘,而是地道的中國網紅。
這條日系風格的街道是蘇州當地政府為了更好的吸引外資,尤其是日資企業而打造的,也就是讓所有日本企業家和員工的思鄉情懷有安放的地方。讓日本人處在中國的蘇州也感受到日本風情,感受家鄉的味道。
這可是特別有對日本企業家以及員工的人文關懷啊!
當然,這條日系風格的街道是不是吸引無數日本企業家員工以及遊人來此安放自己的思鄉情懷,不知道。或者說,他們從骨子裡就對這種山寨的東京,大阪不感冒。
但是,這並不能阻擋它吸引廣大網紅競折腰啊!
能夠不出國就領略日本風情,那感覺不要太爽了啊!穿一套和服,走在街道上,拍幾張照片,甚至不用PS都可以豔壓群芳。
啊!你出國了呀!到日本去了呀!
沒有,現在誰敢去國外啊!太不安全了,就算沒有染上新冠,還是隔離半個月,太難熬了。
那是?
蘇州啊!淮海路,這裡有一條日系風格的街道,已經成網紅景點了。
而蘇州當地政府也欣慰了,花巨資打造的日系風格街道還是沒有浪費。用日本文化搭臺,唱我們自己的經濟,很好啊,這叫沒有資源,創造資源也要讓一個地方火起來,讓這個日資企業營集的小地方也分一杯旅遊的羹。
也是啊!如今旅遊太難了,有山靠山,有水靠水,沒有山水創造假山假水(人工湖)來依靠。
可是,無論真山真水還是假山假水都有看膩的一天。畢竟,你沒有喀斯特地貌,造不出桂林山水和雲南石林。沒有七彩丹霞景區的絢麗多彩,你這裡的山水和人家家鄉的山水差不多。
山水過氣了,古鎮古城來了,一大堆古色古香的山寨古城鎮如雨後春筍。人們也看膩了。
於是,搞一個日系風格街應該不錯吧!尤其是對於沒有多少古風的,沒有山水的,甚至連江南特色都沒有的小城。反正有許多日資企業入住,有日本商人投資,先天條件有了,搞一條街道也沒有什麼。
再說,世界各地不是有唐人街嗎?
沒說的,這個思路還成功了。日系風格街道火了。
對於日本,這個一衣帶水的鄰邦,國人有著特別複雜的情愫。
從甲午戰爭到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這個大和民族就對我們華夏民族進行徵服,其暴行簡直是罄竹難書啊!
我們所受到的屈辱,我們悲憤讓世代難以忘記。
可是,總有人記吃不記打,時間長了,什麼都忘記了,於是,漸漸的開始懷念日本的好,一些戰爭電影讓中國軍人在面對日寇殘暴行徑後,依然傻乎乎地質問為什麼要打仗。
女主角在開槍射殺日寇後,看到他們身上的千人針(一種所謂的保佑平安的吉祥物,當年日本士兵離開家鄉前,母親要拿一塊布,或者她做的什麼手工,挨家挨戶讓其他婦女為自己的兒子留下針腳)後居然嘆息,為日本鬼子灑下同情的淚。
甚至一部表現南京大屠殺的電影,主角是日本軍人,表現他心靈的痛苦。
而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崇洋媚外,無論東洋還是西洋,凡是洋必追,思想上,動輒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權、人性。生活上,羨慕洋人的生活方式。
西洋太遠,除了距離以外,風格也遠,西方人的服飾適合她們人高馬大,對於東方的嬌小來說不對勁。
而東洋的卡哇伊風格,溫柔清淡精緻倒是很適合中國的少女們,於是,一些女孩連網名都開始用「薰」啊!什麼「子」啊!甚至加上日本的平假名或者片假名了。
各種日系動漫,日系料理,日系風格讓女孩子們心動,甚至讓一些中年婦女癲狂,別說去日本旅遊一趟了,就算在自己城市裡的伊藤洋華堂購物,都立馬有了高大上的感覺。
其實,伊藤洋華堂在日本就相當於我們的紅旗超市。
上海個別女孩發誓,非日本男人不嫁,甚至直接說,我們是為日本男人準備的,有的女孩甚至做應援,只為了與日本男人共進一次浪漫的日式料理。
說到料理,想起曾經讓所有都市白領狂追的電視劇《歡樂頌》,其中,蔣欣飾演的樊勝美說請喬欣飾演的關雎爾去蘭州料理吃飯。
我真的懵圈了,蘭州,大西北的粗獷與日系的精緻怎麼就聯繫在一起了。
當然,也許是編劇杜撰的飯店或者小吃店名,也許還真有這種中日合璧的小吃店名,就算不是蘭州料理也是成都料理,上海料理或者北京料理吧!
一個料理就讓小吃店變得比餐廳還高大上嗎?
還是回到衣服吧!
當女孩子們穿著和服在日系一條街逛時,許多人看不慣,只是大家都看看而已,不說什麼,不幹涉,因為都覺得不就一套衣服嗎?
可是,有大媽開始幹涉了,好好的中國女孩,穿什麼和服。
而女孩們不樂意了,「管你什麼事,我穿什麼衣服用你管?我媽都不管我,你還管我。」
女孩們穿和服逛街沒有在網絡上成為熱點,倒是大媽一幹涉,熱點就出來了。
一派支持大媽,好好的中國女孩穿什麼日本和服?你忘記了當年日本鬼子侵略我們中國的事兒了嗎?
喔!忘記了,別說女孩子了,就連大媽對於那段歷史也沒有經歷過,都只是在電影裡,在書裡邊知道的。
而另一派依舊是這樣的觀點,不就一套衣服嗎?何必上綱上線,女孩子喜歡穿和服,礙著誰啦!
哎呀!我們中華可是胸懷博大的民族,我們包容各種文化,有著強烈的文化自信,怎麼連和服都不能包容了?
人家美國還有唐人街呀!華人在春節舞獅子,掛燈籠,人家可沒有幹涉啊!
我真佩服這些偷換概念的人,你要知道,美國的唐人街是華人們自己打造的,是幾百年來的華人在海外為中國文化保留的地盤。
如果沒有華人們艱苦奮鬥,沒有他們的抗爭,美國政府會允許這塊地盤存在嗎?再說,美國唐人街上你看到幾個西方女子穿著旗袍逛街?
而蘇州日系街道上,穿著和服的可是中國女孩,如果是日本女孩,誰會噴?
服飾是文化的體現,每一種傳統服飾都有民族的精神與氣質在裡邊,而且通過穿這些服飾的人,把精神氣質以及文化傳遞出來。
一個中國女孩不宣傳中國文化,而是穿著和服替日本文化宣傳,不是很怪嗎?
不就是一套衣服嗎?
可別忘了,當年趙薇就是栽在一套衣服上面。
當時,剛剛憑藉《還珠格格》走紅的明星趙薇因為朋友之邀,拍攝一套服飾,而這套服飾就是以日本軍旗為元素配以一些文字而創作的。
她也認為,不就一套衣服嗎?可是,她不知道,當她穿那套軍旗裝拍照走秀,也將日本軍國主義文化傳播開了。
而她的爺爺還是新四軍戰士,她當時委屈的辯解「我爺爺是新四軍戰士,我怎麼可能不愛國啊!我熱愛自己的祖國,只是穿了一套衣服而已!」
可是,她不明白,衣服,不僅僅是衣服,其中包含著許多文化元素。
趙薇為這套衣服沉寂了許多年,直到現在,許多觀眾還耿耿於懷。
一套和服,穿著拍照過癮到沒什麼,就怕連整個精神都被和服「和」了,和服代表日本女性和順,謙卑,如水蓮花一般嬌羞。
比如,某臺灣女星曾經在節目中說:「我覺得和服特別優雅,特別美好,穿著和服在雪地上行走,特別有氣質。」
不過,這位女星說的是在日本穿著和服走在日本的雪地上很有氣質,而不是在我們的蘇州和杭州街頭。
不是麼?有的女孩穿著和服逛西湖,還有青島女子穿著和服在軍事基地拍照,這就更過分了,
穿和服逛蘇州,可知道蘇州不遠處就是南京,而日本右翼至今沒有承認南京大屠殺,日本沒有為他們在中國犯下的罪惡道歉,沒有給中國和韓國,朝鮮以及東南亞的慰安婦給以說法。
這也是大家反感日本的原因。
當然,日系風格街道已經建立了,不可能拆除,它不但會繼續存在,也會繼續網紅。
只是希望網紅們穿著和服逛街拍照時,別被和服俘獲了,真的認為自己就是日本女孩子了。
穿得上,也要脫得下。
至於那些動輒大國風度,包容不同文化的公知們,你看到日本街頭,有日本女孩穿漢服穿旗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