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螞蟻爬上動車也不是不可能的,而國內的動車從北方到南方大都要行駛千裡之遠。那麼,一隻螞蟻從北方坐上動車到達千裡之外的南方,它會和當地的螞蟻認識併合群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這隻螞蟻到達南方後不乘動車回來,那麼,它99%的會死,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腦洞大開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螞蟻的習性
螞蟻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昆蟲,它們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南極洲除外),而且所有的螞蟻都是高度群居的動物。每一個蟻群都有著明確的社會分工:
其中蟻后是整個蟻群的「首領」,雖然說是「首領」,也只不過是佔據蟻群的主要資源,而且負責整個蟻群的繁殖而已,它不像其他的群居動物的首領那樣,具有絕對的領導權。
之後是雄蟻,雄蟻在蟻群中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與蟻后交配,當交配完成後,雄蟻不過多久就會死亡。
工蟻,工蟻是不具備生育能力的雌蟻,它們的個頭是整個蟻群中最小的。工蟻是整個蟻群的「管家」,它們不但負責修繕和擴建蟻巢,還要外出覓食,也要撫養幼蟲。
兵蟻,兵蟻同樣也是不具備生育能力的雌蟻,只不過它們是雌蟻中個頭比較大的一批。因為兵蟻是負責整個蟻巢的保衛工作的,所以體型太小顯然是不合適的。
在整個蟻巢中,單說個體的話,除了蟻后,無論是哪一種螞蟻缺少幾隻,都不會影響蟻群的正常生活。
工蟻們外出覓食時,並不是毫無方向的,它們會通過自己靈敏的觸角來捕捉空氣中的食物的信息,從而做出行進的方向。在行進中,螞蟻會不斷的分泌外激素(也就是費洛蒙)來讓同伴跟隨自己的腳步,同時它們留下的費洛蒙也是它們找到回家的路的唯一方式。
費洛蒙這種信息素是每一種螞蟻都會分泌的,當然也包括蟻后,蟻后正是通過大量的分泌費洛蒙讓蟻群中的其他雌蟻的卵巢無法正常發育,以保證自己「蟻后」的地位。
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工蟻們分泌費洛蒙的量與它們所處的環境有關,比如找到食物時、遇到敵人時、被捕殺後,這些情況下,它們的費洛蒙分泌量是不同的,其中被捕殺後,它會釋放自己全身的費洛蒙,以達到提醒同伴的作用。這可能是螞蟻最後的「貢獻」了。
去到動車上被帶到千裡之外的螞蟻
螞蟻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只要是有食物的地方,都有它們忙碌的身影。而在火車站這種人流量大,食物充足(旅客掉的各種食物以及垃圾桶裡的各種食物殘渣)的地方,自然也少不了螞蟻了。所以,當螞蟻外出覓食時,捕獲到動車內的一位乘客在吃甜食,那麼,螞蟻很可能就爬在他的身上被他帶進動車。但是這一代,就是一條不歸路。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螞蟻的費洛蒙僅僅是停留在這個人身上,一旦人進入了動車,動車啟動後,費洛蒙就會中斷,這一點有點像刻舟求劍。所以,螞蟻無法根據費洛蒙找到自己的回家路,其他的同伴也因為費洛蒙的中斷,再也找不到它。
既然非要到目的地,又回不去了,那麼它只能是在千裡之外生活了。
那麼,螞蟻背井離鄉後的下場是什麼呢?
對於這種問題,不但是我們感興趣,許多一線的科學家也感興趣,所以,關於螞蟻被分離族群後的生存狀態有相關的數據。當一隻螞蟻被送到很遠的地方時,它們由於找不到回蟻巢的路,會變得非常的不安,在這種情況下,一隻螞蟻最多能支撐6天就會死亡。這是第一種情況。
第二種情況:合群實驗。把一隻陌生的螞蟻放到一個蟻巢的附近會發生什麼呢?結果很簡單,就是這隻陌生的螞蟻被殺死。這是因為不同螞蟻的費洛蒙有著一定的差別,而蟻群能夠很輕鬆的就識別出不屬於自己族群螞蟻的費洛蒙。此時的陌生螞蟻就會被當成是「入侵者」,接下來就是兵蟻們集體出洞,對陌生螞蟻展開瘋狂的圍剿。
總結
如果一隻螞蟻上了動車去到了千裡之外的陌生地方,就等於踏上了一條不歸路,它到達陌生環境後,只有兩個下場:第一個就是脫離了族群後,鬱鬱而終;第二個是被其他的蟻群給消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