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視的《你好生活第二季》熱播。除了尼格買提和撒貝寧常駐之外,嘉賓有倪萍、康輝、李梓萌、張蕾、朱迅等。這個陣容,說是央視「豪華團建」也不為過。
看多了央視主持人們在臺上西裝筆挺、侃侃而談的樣子,大家開始熱衷於看他們放飛自我。其中最吸引我的,竟然是康輝。
談起焦慮,撒貝寧說自己靠做節目解壓,康輝就接地氣多了,平常最愛擼貓和睡覺。對著小尼的狗喊「小撒」的樣子,更是像極了年輕人之間互相開玩笑。
康輝憑一己之力,打破了我們對新聞聯播主持人的刻板印象。
為什麼是康輝?
在人們心中,《新聞聯播》是中國最嚴肅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們也都是一副嚴肅、專業的形象。
和其他新聞主持人比起來,康輝這幾年有些「不務正業」,除了央視的新聞工作,還拍vlog、上綜藝,熱搜也是一個接一個。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康輝出圈了。
去年,康輝面試央視的視頻上了熱搜。那時他21歲,口音端正、吐字清晰,播報時堅定從容的樣子,已經有了幾分如今新聞聯播的風採。
怪不得尼格買提和撒貝寧說康輝才是央視boys裡的顏值擔當,央視的同事們在私下裡,更是都叫他「康帥」。
因為播報嘴型呆萌,康輝一直有個外號叫小松鼠,表情包界第一次有了新聞聯播主持人。大家還說,歲月是把松果,餵大了康輝的腮幫子。
新聞聯播主持人這麼多,為什麼最出圈的偏偏是康輝呢?
論起反差萌,康輝恐怕是央視主持人裡的第一人。
前陣子,央視主持人們一起學街舞。其他人都有模有樣,唯獨他畫風清奇,臉上一本正經,手腳卻只會僵硬亂扭。最後他連連叫停,臉上寫滿了「饒了我吧」,還委屈巴巴地說「不行,我要屏蔽家人,不能讓他們看到我跳舞的樣子」
以往大家看到的,更多是新聞主播們比較沉穩的形象。因為康輝,大家發現央視主持人還有著另一面。
外表嚴肅的康輝,骨子裡卻滿是浪漫。結婚第一天,他和妻子就約定好要丁克,給對方滿分的愛。他為她設置《甜蜜蜜》當彩鈴,在出差的飛機上因為思念寫下《與妻書》,說「萬千榮耀,不及日日晨昏間的瑣細」。
康輝最怕的,是阿爾茲海默症,怕自己失去記憶,忘記妻子的美好央視同事張蕾吐槽他膩歪,康輝理直氣壯地回應「我們結婚22年,還完全是熱戀的模樣。」
論起浪漫,康輝比撒貝寧更像「芳心縱火犯」。
表達起態度來,康輝更是毫不含糊。
面對美國的污衊時,康輝態度堅定地回懟:
「荒唐得令人噴飯」「如果美國某些政客抱著霸權思維不放,到處欺負恐嚇他人,充當『攪屎棍』,遲早要被21世紀全球化文明社會所拋棄。」
香港國泰航空不提供普通話服務,康輝霸氣喊話:
「送給你們一句話:不作不死!聽說國泰航空有些人,聽到普通話就假裝聽不懂,那講英文好了——No zuo no die!」
這樣有稜角、有銳度的表達,說出了人們的心聲,也得到了網友們的熱烈響應。
康輝一直在思考,時代在發展,觀眾們的喜好也在變。怎樣讓大家關注到更多,從而對看新聞有興趣呢?
《主播說聯播》、拍vlog、上綜藝節目……不論什麼方式,出圈,都意味著能被更多人看到。
大家對康輝的關注,也在慢慢轉化為對新聞的關注。《主播說聯播》第一期播出三天,全網的播放量就超過了一億次,點讚超600萬。誰看了不說一句「真·頂流」呢?
越來越多人正在愛上新聞聯播,「早知道新聞聯播這麼好看,還追什麼劇啊!」
從「普通人」到「金話筒」
別看康輝現在是央視的業務擔當,他卻不像其他主持人那樣順風順水,走到今天,是他一步步攀登的結果。
在近期的《你好,生活》中,央視主持人們開了場「凡學」大會。回憶起學生時代,張蕾說自己是當年的藝術類第一,尼格買提不甘示弱:「我也是第一啊」,撒貝寧更是炫耀起了自己保送的經歷。
當然,與高中就一路保送進北大、幹啥啥都行的凡爾賽鼻祖撒貝寧不同,學生時代的康輝,顯得有些普通。
高考那年,康輝報考北京廣播學院,險些落榜。1989年,康輝收到了來自天津商學院的通知書,這是他當時隨手填的第二志願。康輝一家人看到後傻了眼,那專業考了第一的北廣呢?馬上聯繫北廣招生辦,結果那邊竟然根本就沒收到康輝的成績。
最後,康爸奔波於河北、天津、北京三地調檔案,才終於讓康輝拿到廣院的通知書。
十八歲的康輝
雖然最終進入北廣,但剛上大學的康輝社恐極了,面對口齒伶俐的播音系女生,更是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室友潘奕霖對康輝的第一印象是:別人七嘴八舌,他卻靜坐一旁,一個人看書、寫東西、聽音樂。因為嚴肅冷酷,康輝還被女同學起了個外號叫「舊社會」。
在專業領域,他也曾陷入過深深的自我懷疑。語音課上,每天學的是a、o、e,鄰居家小朋友一臉鄙夷「我們幼兒園裡都學過了」。
每天一遍一遍練習,卻還是怎麼讀都讀不對。每堂課後,康輝幾乎都要被老師留堂到最後一個。
他懷疑起自己的選擇。「這真的是我想學的嗎?這樣堅持下去真的會有結果嗎?」
康輝沒有任何播音主持基礎,成績明明可以上北大,因為高三時一次偶然的配音經歷對播音產生了興趣,加上對《新聞聯播》的嚮往,報考了父母和老師們幾乎都不支持的廣院播音系。
本以為學起來就好了,卻始終沒有起色。
要不轉專業吧?那段時間,每天熄燈後,康輝都在黑暗中練習申請轉系。第二天起床,又覺得想好的話漏洞百出,說不出口。只能硬著頭皮接受新一輪的崩潰。
康輝說,進入這行屬於誤打誤撞。他很清楚自己的缺點:專業基礎差、性格悶、又不愛拋頭露面。也想過「要不要停下來?」但就這麼停滯不前,骨子裡的「軸勁兒」不答應。
日子一天天過去,康輝崩潰地堅持著,每天都比別人多練一會。不知什麼時候起,每堂課的煎熬感突然都成了享受。
甚至在一次測試中,唯一的滿分,是康輝。他開始相信,「我做得到」。
康輝主動尋找更多磨練,比如北京高校最恐怖的舞臺——廣院小禮堂。這裡的起鬨文化,連尼格買提都心有餘悸,「是我經歷過最殘酷的舞臺。」
不等人上場,全場觀眾就會響起整齊的噓聲,還喊著「下去!下去!」此起彼伏的喊叫聲,不知嚇退了多少表演者。就連尼格買提都說,廣院的小禮堂是他經歷過最殘酷的舞臺。
內向的康輝被嚇呆了,但還是鼓起勇氣上臺,唱歌、配音、主持比賽。當然,也逃不了被起鬨。怕被噓得下不來臺,要強的他把準備工作做到極致。表現不好,就一次次調整,終於,康輝也收穫了掌聲。
康輝主持「廣院之春」
後來,每當想到放棄,「十八歲時的廣院」就會告訴他:「再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是啊,連魔鬼般的語音訓練和那樣瘋狂的起鬨都熬過來了,還有什麼熬不住的。
從接觸播音開始,《新聞聯播》就是康輝的最高目標。1992年,還在實習階段的他,獲得了給《新聞聯播》簡訊配音的機會,就此開啟了追夢之路。
1993年,康輝進入央視工作,曾經的語音差生、自閉少年,成長為專業第一、綜合素質最高的優秀畢業生。
專注業務,才是他最大的魅力
《新聞聯播》是所有播音人眼中的最高峰,就像登山者心中的珠峰。雖然康輝的開局順利,但後面的登山之路可一點也不平坦。
參加工作十幾年,除了偶爾能給聯播配音,康輝感覺自己離夢想越來越遠。著急過,但著急有用嗎?康輝明白,工作機會不是誰賜予的,而是需要自己做好足夠的準備。
畢業後的15年,各類工作康輝都做過,他主持過國慶50周年慶典、報導過兩會、做過《早間新聞》和《新聞早8點》主播,還在2004年拿到了最佳電視新聞主播獎。這些工作都在為他後來進入《新聞聯播》慢慢鋪路。
康輝主持《早間新聞》
2006年,康輝突然接到通知,要在一周後的新聞聯播中亮相,他有種「忽如一夜春風來」般的驚喜。
「這可是新聞聯播啊!」哪怕已有十幾年工作經驗,他依然緊張得不行,忙著看串聯單、備稿,一直到開播前,他都在深呼吸放鬆。
亮相之後,康輝沒有再被安排出現在《新聞聯播》裡,他還需要更多打磨和歷練。
康輝沉下心來,在《朝聞天下》《晚間新聞》等節目工作了十八個月,還報導了「嫦娥一號」升天和香港回歸十周年。在忙碌中,他越發篤定,只要以後新聞聯播再有機會,一定有他。
2007年12月8日,康輝正式成為聯播主持人。好事多磨,他變得更懂得珍惜機會,迎接未來更多的挑戰。
康輝與李瑞英搭檔,正式成為《新聞聯播》主播
進入《新聞聯播》後,康輝連續多年獲得十佳播音主持獎,他的表現,觀眾們也有目共睹,一提起《新聞聯播》,浮現的就是康輝的樣子,業內人士也把康輝當作播音的範本。
康輝一直在靠業務能力,創下《新聞聯播》的記錄。
2012年11月15日,黨的十八大閉幕當天,《新聞聯播》以124分鐘的時長,創下了時長記錄。開播時還只有一條新聞,最終在康輝和同事們的配合下,準確無誤,安全播出。
去年,康輝又上了熱搜,22分鐘超長口播,打破了《新聞聯播》記錄。當天拿到稿件時,離開播只有8分鐘,通讀一遍都來不及。但康輝卻表現穩定,哪怕中途耳機一度滑落,他都始終吐字清晰。
有播音專業的同學嘗試用康輝的口播稿做練習,卻發現連一次性讀下來都很困難,更別提像康輝那樣抑揚頓挫、重點突出了。
有人說,主播不就是念稿嗎?這有什麼難的?恰恰相反,如果只照本宣科,遠遠不能勝任《新聞聯播》的工作。
康輝說,自己播新聞最下功夫的,是進直播間前做的案頭工作。
中傳播音系的學生們拿央視新聞的原稿練習,有的磕磕巴巴、有的播錯意思了還沒有察覺。再拿出康輝改過的稿子,對比之下才發現,他能把新聞呈現得如此簡明扼要,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到的。
主持人失誤合集,接連出了三季,火爆全網。主播們難得出錯,驚慌錯亂的樣子讓人看了大笑不止。但仔細看你會發現,三季下來都沒有康輝。
入行二十多年,幾乎從不出錯,但他說「我不是播神」。無限趨近完美的工作,靠的是每一次都小心翼翼、仔細認真。
董卿說康輝畢業於「早到田大學」,撒貝寧一直有個心願,就是希望哪怕有一天能夠比康輝到場早。
康輝的「職業病」也隨處可見。一次節目中,康輝戴著耳機要讀李梓萌的嘴型,明明說的是「我給你做三杯雞吃」,但康輝怎麼看,她都在說「我給你審片子」。
當初的實習生康輝,如今已經是央視新聞播音部的主任。康輝的出圈,是因為他接近年輕人,有趣又浪漫。但歸根到底,業務水平才是他得以走到如今的核心,也是他身上最有魅力的地方。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十點人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