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11代酷睿#轉眼又到年尾,各種年度盤點和趨勢預測接踵而至。而這一年來,隨著輕薄本性能越來越「能打」,頗有「一本走天下」之勢,其覆蓋的應用場景也隨之拓寬。隨之而來的是大家對於輕薄本更高更多樣化的要求,這其中表現比較直觀的要數筆記本「屏幕」的變化。
如果總結筆記本屏幕需求趨勢,基本有幾大關鍵詞,包括「屏幕尺寸比例」、「參數」和「新技術」, 另外「高效省電」、「健康護眼」等相關新技術也更多地被提及。它們之間排列組合,讓每個應用方向都能找到「真香屏」。
什麼樣的屏幕比例,才能讓我們用得舒服?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追劇時上下留黑邊、瀏覽文檔需頻繁滾滑鼠?這些都是 「屏幕比例」不對口的鍋。還好,這屆輕薄本帶來了豐富的選擇。
什麼是屏幕比例?看這個動圖就一目了然:
3:2 比例
更高更顯方正,適合學習、辦公。網頁瀏覽、文檔顯示不需要頻繁滾屏,效率較高。缺點是追劇時不能滿屏,上下有較大的黑邊。
16:9 比例
更寬更狹長,適合影音、遊戲娛樂。瀏覽網頁、編輯文檔時兩側空白較多,屏幕的「下邊框」容易較厚。
16:10 比例
長寬比在兩者之間,全能選手。追劇時黑邊不嚴重,又能兼顧瀏覽網頁、編輯文檔時的效率。
還有一個重點——在同樣屏幕尺寸的情況下,越方正的屏幕比例,總體顯示面積就越大。
因此,就有了「3:2/16:10比16:9效率更高」的說法,這種說法是有特定場景的——畢竟輕薄本的主力用途還是學習、辦公。而且得益於11代酷睿性能的越代提升,相較上一代性能提升24%[1],以前不怎麼敢幹的重活,現在都能順手就給幹了。窗口多開一些也不怕,不會再對多任務時的「慢卡頓」心生畏懼。顯示面積更大的屏幕,自然更能提升效率。
高刷、1W屏、物理防藍光……
「新名詞」對體驗有啥影響?
大家在選本時,總會看重某一項特性,如「下班爽玩遊戲」、「就是需要長續航」、「用起來眼睛不累」等,而出現在本屆輕薄本上的高刷新率、1W低功耗、物理防藍光等新鮮詞,就針對這些需求而來。
高刷新率屏
已經有11代酷睿輕薄本在屏幕刷新率上開始做大膽嘗試
圖片來源:聯想
11代酷睿集成的銳炬Xe顯卡,圖形性能提升約87%[2],可讓輕薄本運行遊戲大作時穩定在60Fps以上,實力吃雞沒問題,主流3D遊戲可以更高,90Hz的高刷屏確實可以帶來更好的體驗,也能讓日常操作更順滑。
1W低功耗屏
採用1W屏幕的HP Spectre x360,
續航長達16.5小時
英特爾低功耗顯示技術,讓屏幕的功耗降低一半至1W,可有效延長筆記本的電池續航時間。
物理防藍光
典型的如戴爾靈越7400的「斬藍屏」,從物理層面阻隔藍光,可以防止屏幕偏色,護眼的同時又不會影響顯示效果。
陽光屏
屏幕亮度較高,通常在400尼特以上,同時帶有防眩光塗層。為了應對越來越頻繁的移動使用需求,筆記本除了輕薄便攜之外,屏幕也需要考慮在戶外使用時顯示更清晰。
兩種色域標註,sRGB和NTSC到底誰更牛?
這屆輕薄本,完全可以成為設計師、攝影師、剪輯師們的超級助手——11代酷睿具備5倍AI性能,高清圖片處理速度快59%[3],視頻編輯快49%[4],讓創意工作如虎添翼,屏幕的顏色值得更為講究。
和人眼在大自然中看到的顏色相比,
屏幕顯示的顏色有限,
因此需要用色域覆蓋指標來衡量
輕薄本新品已經大面積標配了高色域屏,各種sRGB、NTSC、DCI-P3乃至Adobe RGB色域標註,都會被頻繁拎出來說事兒。那麼,普通用戶如何選才能避免挑「蒙圈」呢?
sRGB
在PC、網際網路界獲得廣泛的支持,基本上可以認為,標註100% sRGB的輕薄本屏幕,日常應用都OK,做一些輕設計也沒問題。
NTSC
電視行業的色域標準,通常不用在PC上。也有部分品牌使用72% NTSC色域來標註,100%的sRGB色域約等於72%的NTSC色域,所以普通用戶可以認為兩者體驗大致相同。
DCI-P3
針對電影而生的DCI-P3,追求色彩的視覺衝擊力
電影行業的色域標準,擁有更廣闊的紅色/綠色系色彩範圍,看劇效果一流。如果不進行色彩管理,看日常內容時容易色彩失真,更適合偏向於視頻剪輯的用戶選擇。
Adobe RGB
對,就是著名P圖軟體公司推出的標準,通常是專業顯示器才支持,需要嚴格的色彩管理,適合攝影師、平面設計師等專業用戶選擇。
總之,只需要記住,只要不低於100% sRGB或72% NTSC色域覆蓋的屏幕,就可以認為靠譜。DCI-P3和Adobe RGB色域覆蓋則適合有特殊需要的用戶選擇。
想更好地追劇?還得關注這些指標
隨著高品質片源不斷增多,大家追劇時畫質的感知能力也越來越強。11代酷睿全新的AV1編解碼技術可支持8K視頻播放,硬體支持杜比視界,內容、軟硬體具備,讓高品質追劇成為強項,輕薄本需要更好的屏幕技術來實現影院級畫面。
戴爾XPS 13基於11代酷睿,
其4K屏幕支持90% DCI-P3電影色域、
HDR及500尼特亮度,
更是完美支持杜比視界。
當前的屏幕解析度都是1080p起步,2.5K甚至是4K都不罕見,但是亮度指標差異還是比較大的,要想完美追劇,光看解析度和色域還不夠,「追劇屏」還需要注意如下指標。
屏幕亮度
因為支持高亮度和高動態範圍(HDR),杜比視界擅長展示明暗強烈對比的畫面
和工作學習不同,影音娛樂需要更高的亮度,選擇400尼特以上的屏幕效果較好。
HDR或杜比視界認證
HDR高動態範圍顯示,可讓視頻畫面明暗層次更清晰。而杜比視界則要求更高,讓筆記本追劇達到移動影院級的效果。
屏幕技術的各種革新屢見不鮮,而11代酷睿處理器出色的性能保證也為更好的屏幕顯示效果「插上了翅膀」,讓高品質屏幕可以「物盡其用」。現在你是不是對11代酷睿輕薄本的屏幕,有更全面的認識了?希望大家都能根據自己的需求找到適合自己的輕薄本。
備註:文章來源 原創英特爾中國
[1] CPU整體性能提升高達24%,基於SYSmark 25全面評分,第11代英特爾酷睿 i7-1185G7 對比第10代英特爾酷睿i7-1065G7得出測試結果。處理器:第11代英特爾酷睿 i7-1185G7, PL1=28瓦,搭載Intel Dynamic Tuning Technology (Intel DTT) 技術,4核心8線程, 內存: LPDDR4-4267MHz, 16GB (2x8GB), 雙通道雙列, 存儲: Intel 660p M.2 PCIe NVMe SSD, 顯示器解析度 : 1920x1080p, 作業系統: Microsoft Windows* 10 20H1-19041.326。
電源模式設置為 AC/Balanced mode,針對所有的基準評測,除了SYSmark 25, 採用 AC/BAPCo 模式。電源模式設置為 DC/Balanced模式, UX Slider設置為較優電池模式. 所有的基準測試都是在管理員模式下運行的,圖形顯卡: 英特爾銳炬 Xe顯卡, 顯卡驅動程序: 27.20.100.8431, Bios版本: TGLSFWI1.R00.3284.A00.2007091654,在英特爾參考設計主板上測試所得。
溫度: Tc=60c,所有的性能測試。Tc=85c,所有的圖形顯卡測試。使用英特爾DTT技術的性能測試結果會由多種因素影響:機身設計,設計溫度,散熱解決方案,外觀(XYZ尺寸),空氣導流,空氣溫度等等。
處理器:第10代英特爾酷睿i7-1065G7 ,PL1=25瓦,搭載Intel Dynamic Tuning Technology (Intel DTT) 技術, 4核心8線程, 內存: LPDDR4-3733, 2x8GB, 雙列, 存儲: Intel 660p M.2 PCIe NVMe SSD, 顯示器解析度: 1920x1080, 作業系統: Microsoft Windows* 10 20H1-19041.308電源模式設置為 AC/Balanced mode,針對所有的基準評測,除了SYSmark 25, 採用 AC/BAPCo 模式。
電源模式設置為 DC/Balanced模式, UX Slider設置為較優電池模式. 所有的基準測試都是在管理員模式下運行的, 圖形顯卡: 英特爾 銳炬 Plus顯卡, 顯卡驅動: 27.20.100.8280, Bios版本: ICLSFWR1.R00.4253.A00.2006180044在英特爾參考設計主板上測試所得。
[2] 圖形性能提升高達87%,基於3DMark Fire Strike 圖形性能評分,第11代英特爾酷睿 i7-1185G7 對比第10代英特爾酷睿i7-1065G7得出測試結果。
[3] 照片編輯快高達59%,基於Photo Editing workflow, 第11代英特爾酷睿 i7-1185G7 對比第10代英特爾酷睿i7-1065G7得出測試結果。
[4] 視頻編輯快高達49%,基於Video Editing workflow, 第11代英特爾酷睿 i7-1185G7 對比第10代英特爾酷睿i7-1065G7得出測試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