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院哲學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2020-12-04 哲學探索

01經院哲學所研究的問題

這時期的哲學思想反映時代精神。傳統和權威佔有首要地位,學者極其信賴教會、奧古斯丁、柏拉圖或亞里斯多德以及修道院的命令或他們的學派。他們一方面肯定教會教義的真理性,同時又有極強烈的思辨欲望,於是儘可能以基督教信仰來解釋哲學,或以哲學來解釋基督教信仰,力圖予以調和。但是,在他們的工作中,信仰貫徹始終,神學是一切知識的王冠,是至高無上的科學。甚至在知識尚未形成、理性還沒弄清的地方,宗教的真理仍然為人信仰,而且因其有神秘性,有些人信仰更加堅定。思辨的神學不是被認為無用而遭擯棄,就是在雙重真理、即理性的真理和信仰的真理的原則中,尋求安慰。

教父哲學曾經致力於發揮和制定信條,把它們組織成為唯理的體系。經院哲學家登上舞臺時,醞釀的過程實際上已經結束,他們擁有固定的一套現成的教義。而且,還有組織起來的教士政權,能夠運用教會和國家這樣的武器,及時抵制任何持異議的人,以保衛其真理。

那時的問題是要構成一一個符合教義、即調和科學與信仰的思想體系。經院哲學家同在他們以前的希臘哲學家一樣,力求對事物作唯理的解釋,不過他們進行這種工作,懷有明確的預想的目的。他們已經知道某些基本真理,救世的格局本身是一個盡人皆知的事實,哲學家的任務是加以解釋,使它同其餘的知識聯繫起來,或使它容易理解。中世紀思想家肯定宗教信仰是合理的,理性和信仰一致,神聖的啟示和人類思維沒有矛盾。縱然某些宗教真理超越人類理性,但信仰是知識的另一來源,這種真理還會由信仰保證。在這種情況下,容有各種作法。

思想家可以從基督教的世界觀入手,藉助某種哲學或某種個別的哲學體系予以證明。他自已也可以構成一個符合基督教原理的哲學體系。或者他可以關注同神學沒有直接聯繫的問題,無論如何,教義是有統率作用的原則。經院哲學家不會明知而故意承認同基本信條相矛盾的命題,至少不能不加以解釋,以免使教義的真理遭受損害。他還會以某種方式,確信兩個縱然矛盾但同樣正確的命題,而不拋棄教義。

02經院哲學的特徵

經院哲學的目的決定了它的方法,只要它的目的在於論證早已被肯定的命題,它就會主要運用演繹法。這些命題的性質以及加以證明的必要性,說明經院哲學其他一些特徵。經院哲學家主要感興趣的對象,是超驗的世界、上帝的世界、天使和聖人。他們的思想不關注現象世界中的事物,而關注不可見的精神領域。

這說明經院哲學極為推崇神學,而相對地不重視自然科學和精神科學。這還說明他們沒有用經驗的方法從事研究他們感興趣的課題、即心理學和倫理學。他們不注意靈魂如何活動,而注意它的終極的性質和歸宿他們認為這不可能通過分析其內容而求得理解。藉助經驗世界,似乎也不能回答倫理學的問題。同上帝融合的幸福生活是至善,這是已經解決了的,但是,不能用經驗的方法尋求享受這種生活的途徑。這是由神聖的恩惠賜予執行上帝意旨的人的。順從上帝的意旨是是非的標準。上帝希望什麼, 不可能由分析經驗而發現,那是神聖的啟示。經院哲學的倫理學不能放棄神學的陣地。

事實上經院哲學家所主要關心的世界不是感官所知覺的世界,他們依靠思維來尋求知識。因此,他們認為邏輯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研究項目,特別是演繹或三段論式的邏輯,即他們用以追求真理的方法的邏輯。在這一領域裡,經院哲學家不但分析邏輯過程,而且特別發揮那些已經好歹變成人類文化遺產部分的概念,表現出極為精微細緻的精神。他們沒有使認識論有很大的進步,沒有像通常的情況那樣,感到知識的可能性和限度是可以推敲的:他們對人類理性能夠達到某種真理懷有堅定不移的信心。當然,唯名論者研究了知識的確實性問題,但是,唯名論者已經不再是真正的經院哲學家了。

03經院哲學的階段

經院哲學可以分成幾個重要階段。我們已經注意到約翰●司各脫.伊裡傑納。雖然他的思想不是典型的經院哲學的體系,他卻是經院哲學運動的先鋒。這一時期從九世紀開始,終於十二世紀,主要受柏拉圖思想的影響。柏拉圖主義、新柏拉圖主義和奧古斯丁主義是佔主導地位的暫學流派。按照柏拉圖的理論來解釋,理念或一般概念是事物的真實本質,並先於事物而存在(univer-salia sunt realia ante res)。 這是柏拉圖式的唯實論,安瑟倫是主要代表。十三世紀,亞里斯多德的哲學興起,基督教同這位希臘的偉大思想家結合起來,這時一般概念被認為是實在的,不過不先於事物,而在事物之中(universalia sunt realia in rebus)。這種學說叫作亞里斯多德式的唯實論。十三世紀是個體系內容廣泛的時期,主要的思想家有博學多才的大阿爾伯特和託馬斯.阿奎那。

從經院哲學的觀點來看,十四世紀是繼繁榮之後的衰敗時期,這時期人們認為一般概念不是事物的本質,而僅僅是人心中的概念或文字、名稱(nomina),只有個別的事物是實在的( universalia suntrealia post reS)。這是唯名論。約翰●鄧.司各脫和奧卡姆的威廉是這一運動的領袖,其結果則破壞了經院哲學的前提。

經院哲學的唯實論同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一樣,認為字宙是理想的字宙,是理念或形式的體系,這些理念或形式總會作為事物本質的性質反映在現象世界裡。宇宙是合乎理性和邏輯的世界,因此是能夠被人思維清楚的,其中所表現的理性同顯現於人心中的理性是相同的。使一類事物具有現在那種樣子的形式,同人類的思想或一般的觀念是一致的。

如果一般的觀念僅僅是人類頭腦中的思想,或者更糟的是僅僅是名稱;如果沒有與它們一致的真實東西在事物之中或在事物以外,我們就不可能通過它們而認識事物,不可能掌握有關宇宙和一般概念的唯理的知識。認為理性有達到真理的能力這種信念,就會減弱或完全破滅。換言之,中世紀的哲學沒有始終維持經院哲學的原理,經院哲學在十四世紀就失勢了。

這說明理性和信仰以及哲學和宗教的結合不太緊密了。那種認為信仰的學說同關於理性的意見相一致的觀點,逐漸發生變化。有人指出,有些教義可以解釋或使之容易為人理解,其他一些教義則超越理性。還有人認為教義不能解釋,教義根本不是哲學知識的對象,宗教的真理超出理性所及的範圍,理性不能探索那些真理。這後一觀點等於擯棄了經院哲學本身,使哲學從教條神學的奴僕的地位解放出來。《完》

文章摘自《西方哲學史》增補修訂版 剃利

相關焦點

  • 何謂「經院哲學」?
    他系統地研究了三段論這種特殊的演繹形式,並創立了古代樸素辯證思維,推動了辯證思維的發展,在教父哲學和經院哲學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經院哲學發展的早期還是成熟期,辯證法在形式上都表現為「問題-辯論-結論」的模式。辯證法通過兩個方面體現出來:研究方法和寫作方法。經院學者的研究方法具體可以分為三步:①對研究的著作進行全面深入的批判式閱讀,掌握其中闡明的理論。
  • 西方哲學33:中世紀哲學
    基督教哲學的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早期的教父哲學和後期的經院哲學(大致上以公元11世紀為界)。在教父哲學中,一切哲學問題都採取了神學的形式,教父哲學的實質就是用希臘形上學的泉水來澆灌基督教的教義之花。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通常又被稱為繁瑣哲學,它因講究繁瑣的概念辨析和邏輯論證而得名。
  • 40年來的中國分析哲學研究:問題與挑戰
    這種研究也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借鑑分析哲學方法對中國傳統哲學問題給出概念分析和邏輯重建,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哲學傳統的內在邏輯;二是對分析哲學家們提出的重要問題給出中國哲學式的解讀,提出中國哲學的思想實驗。顯然,中國學者在分析哲學研究中的確肩負了雙重責任。正是在這樣的責任面前,40年來,中國學者的分析哲學研究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當然也存在自身的困難和問題。
  • 想學習哲學的話,看看笛卡爾給的幾點建議
    笛卡爾簡介笛卡爾生活於16世紀末至17世紀中,被稱為「近代哲學之父」,「近代哲學之父」的稱號表明了笛卡爾對近代哲學的奠基性質的貢獻,同樣也表明了在這個時期,笛卡爾的貢獻正是將他的哲學與16世紀及之前的經院哲學的界限的劃分。
  • 「原創」搞哲學研究需要注意什麼?
    5、發散思維能力強,善於從多個角度看問題,能夠突破常規思維邏輯去分析問題。6、心胸闊達,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樂於接受別人的質疑與批評,能夠在承認不同觀點存在的前提下保持一個客觀的心態去探討問題。7、不因自己取得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自命清高,能夠始終保持一個平常心、一個客觀的心態。
  • 現在哲學創始人——笛卡爾的傳奇人生
    在耶穌學院,笛卡爾第一次接觸哲學是通過選修一門主要以亞里斯多德和託馬斯·阿奎那為基礎的課程。這種哲學被稱為「經院哲學」。此外,他還學習了數學、天文學和音樂,並掌握了拉丁語。在那個時代,任何對傳統哲學和神學的懷疑和褻瀆都是不能容忍的。經院哲學是一系列運用亞里斯多德邏輯和哲學的複雜學說。經院哲學認為,上帝是無限強大的,每個人的身體中都有一個獨立的靈魂。
  • 哲學是什麼,知識是什麼,哲學和知識的關係
    編者按:哲學的定義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些人說哲學就是研究世界本源,有些人說哲學就是哲學史,有些人說哲學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有些人說哲學是認知論,有些人說哲學是科學和神學之間的研究,形形色色尚無定論,也有人說哲學就等同於知識,本文從哲學的發源及發展過程去分析總結歸納
  • 《異端:進擊的哲學現場》:把灰色的哲學講成五彩繽紛的生動傳奇
    本書作者史蒂文·納德勒是美國麥迪遜市威斯康星大學的哲學教授,系該校的猶太研究中心的成員,其所著的《斯賓諾莎傳》曾經獲得科雷特猶太圖書獎,2011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中文譯本,全書長達570頁,是一本內容厚重的長篇傳記,可以看出,作者對十七世紀的西方哲學進程有著爛熟於胸的深刻儲備,相比之下只有14萬字左右體量的《異端:進擊的哲學現場》只能算上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但我們沒有理由懷疑,這一本小冊子裡作者在宏篇大論中涵蘊的深度見解與認知
  • 「哲學有什麼用?」這是一個很荒謬的問題
    很多人都會去追問:哲學是什麼?哲學有什麼用?第一個問題勉強可以看作是「外行問路」,但是第二個問題卻是一種很荒唐的問法。這個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並非都是為了實現某些價值而存在的,尤其是對於人的主觀價值判斷。而「有沒有用」?以及「有什麼用」?這都是很顯然的價值判斷。它背後都隱藏著一個「主體」,即「對誰有用」?或者是「對誰產生什麼作用」?
  • 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在京揭牌
    9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右二)、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李樹深院士(左二)等共同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中國日報記者 朱興鑫 攝中國日報9月24日北京電(記者 朱興鑫 張之豪)2020年9月24日,「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暨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玉泉路校區舉行。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下設5個研究中心,包括邏輯學與數學哲學中心、物質科學哲學中心、生命科學哲學中心、智能與認知科學哲學中心,以及科學與價值研究中心。
  • 德格印經院:再現「雕版印刷術」記憶
    印經院分藏版庫、曬經樓、洗版平臺、佛殿等區域,為1729年德格第十二代土司卻吉·丹巴澤仁創建。據德格縣文旅局副局長格西介紹,在今天看來,德格印經院並不是什麼大的工程,可是在290年前的茫茫雪域,要修此建築並非易事。當時卻吉·丹巴澤仁土司已52歲,他主持修建德格印經院時,徵集了上千藏民,平整地基,開山鑿石,砍伐木料。
  • 研究哲學是否有意義
    很多人覺得研究哲學是沒有意義的,甚至覺得哲學家都是神經質,鑽牛角尖的人,其實,哲學家也是個普通人,他們和別人最大的區別只是他們思考問題的更深入而已。 而且,哲學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找到世界的真相,在某種程度上,哲學還促進了人類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發展。 哲學是什麼。就是發現問題並尋找到最根源的答案。就比如說蘋果為什麼會掉到地上。這個問題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之前,人們並不會覺得這是個問題,只會覺得這是自然的規律,不可違背的,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 北大經院講座 | 石川:資產定價實證方法和因子投資實踐
    北大經院講座 | 石川:資產定價實證方法和因子投資實踐 2020-12-12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哲學問題的特質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問到三個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也經常被幽默化為哲學問題,體現著人們普遍對哲學的「熟知」。哲學家們通常也都會孤獨地追問與此類似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 北大經院 | 一周講座概覽(11.11~11.13)
    )主持老師:(經院)袁野,(國發院)雷曉燕參與老師:(經院)秦雪徵、王耀璟、石菊,(國發院)趙耀輝、李玲、劉國恩、張丹丹題目:信息公開與行為規避:汙染信息披露對中國勞動供給影響(Information and avoidance behavior
  • 哲學基本問題下的經濟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誰是第一性的問題,由此劃分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儘管哲學的流派眾多,大家對哲學的理解千差萬別,但目前已經很少有專業人士質疑這個基本問題。哲學的其他問題會因其對待哲學基本問題認識的不同,即使按照相同或類似的理論框架和分析工具也會得出明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結論來。社會科學的其他學科是以哲學為基礎的,唯物和唯心的差別,自然而然地會從各個學科及其流派的理論演化和研究路徑中顯現出些許端倪。
  • 笛卡爾:西方現代哲學之父
    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歐陸理性主義"哲學開拓者,被黑格爾譽為"現代哲學之父"。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22歲大學畢業後,笛卡爾四處遊歷,開始研究數學和物理學等。並曾在荷蘭、巴伐利亞和匈牙利等國家軍隊中短期服役,但從未參加過任何戰鬥。1628年起一直定居荷蘭,直到1650年因病故去,終生未娶。期間20餘年,始終埋頭於哲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氣象學、化學和生理學等領域的研究當中,並發表和出版了大量的論文和著作。
  • 匡釗作客哲學院暢談先秦哲學研究
    本次講座的主題為「楊朱思想的邏輯結構及其學術歸屬——兼論先秦哲學研究的方法問題」,主講人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編輯、中華孔子學會理事匡釗,南開大學哲學院中國哲學教研室副教授盧興主持講座,本院教師葉樹勳、吳亞楠及哲學院博士、碩士研究生到場聆聽。  匡釗認為,楊朱其人的思想,雖然由於文獻不足,而在哲學史上長期處於隱晦狀態,但在先秦哲學中是比較典型的。
  •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201場 | 勞動力市場中的半定向搜尋(宏觀經濟學...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201場 | 勞動力市場中的半定向搜尋(宏觀經濟學工作坊) 2020-12-23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增嘏:哲學研究要貫通古今中外
    「文革」後期,他被安排到「自然科學哲學翻譯組」,翻譯了好幾本高難度的名著。一次和學生談起《科學史》,他說即便已經前前後後看了20多遍,書出版後也還是不太滿意。貫通古今,古為今用何謂哲學?這是學習哲學時一個最基本而又最不好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