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03 川藏線上的移動課堂

2021-01-20 馮曉暉

上課了!

——※※※※※※——

01 知識點:進藏

西行的第三天,進藏正式開始,網絡教學同步上線。以下是本節課的預備知識點。

遊客進藏的方式有以下八種:

飛機:速度最快,空姐是沿途的主要風景;

火車:速度第二,但青藏鐵路沿途地貌較單調;

汽車:大巴、自駕、包車等,可欣賞沿途景色,後兩者自由度最高;

摩行:騎摩託進藏都是鐵人,想想刺骨寒風打在臉上是什麼感覺;

騎行:相當流行的進藏方式,以年輕人為主;

徒搭:徒步+搭車,徒步是假的,跟著混是真;

重裝徒步:純背包客進藏,帶著帳篷負重幾十斤,隨走隨歇,目中無人,都是些神人;

磕長頭:部分去拉薩朝聖的藏人採用的特別模式,走三步磕一次頭,時間較長,身體鍛鍊效果最好。

西藏是個土地面積超大的省份,無論是自然還是人文旅遊資源,都分布在藏區各處。飛機和火車直入拉薩,所能觀賞到的頗為有限。如果旅遊時間充裕,最好走公路出藏區。

入藏的公路有五條:

川藏線:四川成都——拉薩

滇藏線:雲南昆明——拉薩

青藏線:青海西寧——拉薩

新藏線:新疆葉城——拉薩

中尼線:尼泊爾加德滿都——拉薩

以上僅為幹線公路,還有一些進藏的支線,幹線公路也有多個分支。比如川藏線就有平行的南北兩線,青海也可以通過玉樹方向進藏。

以上幾條進進藏幹線中,川藏線名氣最大,它也是延續了昔日茶馬古道之一的傳統路線。川藏線通行難度略高,但路徑最短,沿途風景也最優美,是初次進藏的首選。

雅安·318國道旁的茶馬古道雕塑

02 國道318

我們的行程也是從川藏線開始的。

今天計劃從成都出發,終點為四川甘孜州康定市新都橋鎮,行程約400公裡。

早上7點駛離成都,進藏之路自此開始。120公裡高速到雅安,之後轉入318國道。

318國道可謂大名鼎鼎,很多人認為它就是川藏線,起點成都,終點拉薩。然而,有多少國道僅僅連接兩個省?國道大多是跨越東西南北的大縱橫。318國道的兩端分別是上海的吳淞口和西藏的樟木口岸(中國尼泊爾邊境國門),包括了川藏線和中尼線兩條進藏公路的大部分。

傳統上認為,進藏的起點是從雅安高速轉入的318國道,將成都作為起點頗為勉強,只是用省會來撐門面罷了,與滇藏線號稱從昆明開始是一個邏輯。

成雅高速

若不是幾年前的大地震,雅安也未必有現在這等名氣。歷史上雅安的地位並不低,它是在建國後被撤銷的西康省的首府,更是漢藏交流的橋頭堡。傳統上由四川通往西藏的茶馬古道始於雅安。

年紀最大的華哥作為藍天救援隊隊員,兩年前來此參加了雅安大地震救援工作,他向我們普及了一些救援知識。這種工作有較高的專業性,更需要很大的奉獻精神。聊過之後,華哥的形象在我面前又高大了許多。

沿岷江支流上行,道路變得崎嶇狹窄,江兩岸高山聳立,巖壁幾近90度,在這種地質環境下開山築路,令人覺得不可思議。道路的質量越來越糟糕,也可以理解。

318上擠著各省車輛,有大批自駕的轎車、越野車。朝著拉薩方向道路的一側,一群群的騎行者綿延不絕,裝扮都很專業的樣子。跟隨著車流人流一路前行,我們進藏的情緒也就慢慢升騰起來。

雅安大地震的嚴重程度並沒有我想像得那麼大,殘垣斷壁並不多,重建工作仍在進行,一路上遇到大批工程車。到了通往蘆山縣城的三岔路口,才看到些廢棄的橋梁與房屋。

蘆山·殘垣與廢橋

過雅安、蘆山縣,下一站是天全縣,318國道在縣城中穿過。路旁冒出大批大學生模樣的男女青年,女生靠前,男生躲後。他們各個伸出大拇指,滿面微笑與渴望地面向一輛輛擦肩而過的進藏小車。

那一瞬間,我還以為自己是要跨過鴨綠江的志願軍戰士,正準備打開車窗接納熱情的人民丟進來的蘋果、饅頭,領頭的李兄提醒道:「別理他們,是徒搭蹭車的大學生。」

我猜測,這隻隊伍如果不是最後帶上了我,幾位熱情的老驢友到這裡一定會帶讓一兩位女大學生上車。想到這,作為一位大學教師,我頓感羞愧。

出了天全縣城,路面時好時壞,擁堵時常發生,有些路段的險峻,在內地也難得一見,川藏線開始露出了猙獰的一面。

擁堵殘破的川藏線

03 二郎山

中午,開到了二郎山下,在山腰的路旁青年旅社解決了午飯。此地是入藏騎行的一個重要休息站。此時的旅社裡空無一人,騎行者都已出發,下一批尚未到來。我到旅社裡面逛逛,鑑賞了滿牆塗鴉。塗鴉是川藏線上青旅的一道風景,這就是所謂的樂觀主義吧,其實很多騎行者過不了面前的第一道考驗。

青旅中的塗鴉

第一道考驗就是二郎山,海拔2230米,是川藏線上第一座高山,與後面的高山相比,其實相當低矮。按照騎行人的說法,二郎山才是川藏線的開始,之前的行程沒有難度。

二郎山隧道約四公裡,現在看起來沒什麼,但在當年建設的時候可不容易。如果沒有這隧道,翻山的難度會更高。在隧道前,自駕進藏的遊客都會停下來留影,這應當是每個首次入藏人的心態吧,興奮中帶著忐忑。

二郎山的名氣還要歸功於幾十年前的那首流行全國的歌曲,我只記得頭兩句:「二呀嘛二郎山,高呀麼高萬丈……」後面的不記得,也用不著記得。

二郎山隧道

04 瀘定橋

下午三點到達瀘定縣。

瀘定縣隸屬甘孜藏族自治州,我以為這裡會有很多藏人,但街面上卻看不到,瀘定更像是一個典型的四川山區的小城鎮。專程來此,就是要看看那著名的瀘定橋,該橋建於康熙年間,乃昔日四川入藏之要津。沒想到還要收門票,按理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應當收錢。不過,我們也架不住以XX 主義斂財的人。

瀘定橋

橋下,在湍急的大渡河畔,我生平第一次見到了真正意義的藏人,是位身著袈裟的胖大喇嘛,腦瓜子通紅鋥亮。另一位看不出民族的中年婦人,拎著一桶活魚,在喇嘛的帶領下到河邊放生。喇嘛滿面微笑,口中囔囔誦經,婦人一臉虔誠。此刻,才第一次感受到藏區的氣息。

瀘定橋下的放生

05 康定溜溜的城

五點過康定市,甘孜州的州府。

康定舊稱打箭爐,雖為州府,規模卻比不上內地一座縣城。昔日,康定為西康省首府,川藏線在民國時期名為康藏路。因此,在最傳統意義上,康定才是進藏的起點。

知識點:西康省

西康省建於民國,延續了清代計劃中的建制,最初首府為康定,後因地質災害遷於雅安。該省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被撤銷,政區劃入四川和西藏。

康定·茶馬古道雕塑

康定城裡挺多人身著穿藏服,喇嘛也更多了。不知為何,覺得這裡人怪怪的。剛開始進藏,觀察事物需要一個過程,心理適應也是如此。

康定情歌才是真正美妙的音樂,與其相比,那個二郎山什麼的就像一頭叫驢的歡聲。學習藝術,必須能夠感受到什麼是優美,什麼是醜陋,這是基本素質問題。

因此,每當馮老師說對你的設計、照片只做一個字評價:「醜!」就別再問為什麼,自己去面壁檢討,我懶得解釋。看醜東西本就是痛苦,再描述它為什麼醜陋更是一種煎熬。

知識點:康定情歌

作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康定情歌代表中國音樂藝術被刻錄在金制唱片上,由美國旅行者2號裝載送入外太空,已在宇宙中飛行了幾十年。不知外星人有沒有機會聽到。

自駕從成都出發,第一個休息站多為康定。我們隊伍中的老司機相公絕不甘休,那個陣勢是想一口氣開到拉薩,反正他也不關心拉薩到底有多遠,只要車不停就行。

06 折多山

六點,過折多山,這是第一座高海拔山峰,有4200多米。此山為大渡河與雅礱江分水嶺,更是傳統意義的藏漢分界線。

註:本篇多次提到藏漢分界線。由於歷史的原因,這條模糊的勢力範圍線總在變動。到了折多山這種高海拔,昔日農耕的漢人就再也過不去了。

在這裡才見識到長坡有多麼危險,載重大卡車的剎車系統扛不住,必須裝載噴水系統降溫。因此,漫長的盤山道上瀰漫著燒焦橡皮味道。我們的車在海拔4000左右時踩油門沒有了力道。路上依然有堅持著的騎行者,有的已開始推車前行。如果在折多山就不得不推車上山,就是意味著騎行可能已經結束。

知識點:騎行入藏

據說每年旺季時,川藏線上每天約有一萬騎行者。最終能全程騎到拉薩的只佔百分之十七,很多人途中放棄了,也有不少邊騎行邊坐車。川藏線上有專業的面向騎行者服務的麵包車,只要你累了,坐在路邊不要多久就會有這種車開過來,交錢將自行車丟在麵包車的頂上,就可以舒舒服服坐向下一站。因此,當有人告訴你他曾經騎車進藏過,你點點頭就行了。

到了折多山,川藏線路段才走了十分之一,一半以上騎行者已被淘汰。特別提醒:騎行是最危險的進藏方式,惡性事故太多了,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很少見諸新聞報導。

我們這個隊伍中,總指揮李兄很是沉穩,另外兩位卻喧鬧快活,經常互相掐架。尤其是主司機相公,沒人理他就自己找樂子。到了這麼危險的路段,熱情的相公依然經常單手駕駛,對外面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勵,很多騎行者也會回一個手勢。不過相公經常會做出莫名其妙的舉動,比如對著一頭犛牛打招呼。

騎行雖然辛苦、危險,但比起那幫徒搭的傢伙們值得尊重得多。騎行代表著一種精神,一種自我挑戰,說不定哪年我也會騎行入藏,我也會希望在勞累饑渴中看到有人對我豎起大拇指。

終於在雲中開到了埡口(公路在山峰的最高點),五色風馬旗在狂風中獵獵作響。車外只有4度,到這裡才理解為什麼野人同學在幫我準備進藏裝備時,大夏天還硬塞給我一件薄羽絨服。還是男人對男人更體貼入微。

折多山埡口

西行教室·風馬旗

即經幡,分紅、黃、綠、藍、白五色,分別代表火、土、水、天 、雲,為藏族的五行。經幡上印有經文,在空中飄擺,就代表向上天傳送經文,風馬旗抖一次算是讀一遍經,風越大效率越高。故風馬旗多被綁在風口處。

07 進藏了!

坐到車上並沒有任何高原反應跡象,下車照相,即刻體會到眩暈感,多走幾步,心跳加快,喘息變重,也就是見到心動之人的感覺吧。其實也沒什麼,停一會就好了。

過埡口,景色立即為之一變,綠草如茵、山清水秀,建築都是藏地風格,路旁的居民穿著藏袍,與康定那邊完全不同,給人一種跨越國度的新鮮感,這種感受只有在長途旅行中才能體會得到,是旅行最有魅力的一部分。

這裡依然是四川,但已經是真正的藏區,我們終於進藏了,夢想成真。

在塵土煙霧漫天的擁塞的318國道上開行一整天,到這風景如畫的藏區,才知道付出是值得的,才知道為什麼人們會不辭辛苦來到青藏高原。

晚上七點,到達新都橋,入住龍門客棧。

客棧的房主是藏人。第一次與藏人面對面交流,感覺挺不錯。晚上吃犛牛肉、喝酥油茶、飲青稞酒。

西行教室·青稞酒

青稞酒藏語謂之「羌」,就是青稞釀製的米酒,顏色淡黃,酒精度為3%左右,口味還不錯。藏區內有賣青稞白酒的,那是騙人貨色。在西藏高原上沸點太低,無法採用蒸餾技術製作白酒,所有青稞白酒都是四川低海拔地區生產的,運到藏區來騙遊客。

飲酒後心跳明顯加快,之後頭痛,高反來了。

挺不住了,下課!

修訂版後記

本篇是個嘗試,因為不喜歡流水帳式的遊記,故而以上課作為變化與調劑,後來覺得這種風格過於咄咄逼人,也沒再用過幾次。

本次修訂刪除了千餘字,主要是關於藏區和盧溝橋歷史事件。以前可以發,現在再這麼寫就是找南牆撞。近幾個月,筆者發布的《藏區紀實》系列中,《瀘定橋下的放生》和《川藏線上的兩組茶馬古道雕塑》,都是對這段旅行中的幾個片段的描繪,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連結閱讀。在《地圖故事:藏人丁真為何是四川人?川藏咽喉理塘的三百年歸屬史》中,對本文中反覆出現的漢藏分界線與西康省的歷史做了更清晰些的介紹。

旅行的意義,就在於認識這個世界,認識的過程不僅是旅行的當下,理解的發酵,可以有很多很多年。

相關焦點

  • 《西行漫記》出版與「復社」
    最近,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徵集到一本由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親筆籤名的1938年2月「復社」初版《西行漫記》(精裝本)中文全譯本,以及1939年4月初版由斯諾夫人韋爾斯寫的《續西行漫記》(精裝本)中文全譯本。兩本書的封面都為鮮紅色布質材料,書脊上燙金色書名醒目耀眼,並有「復社」出版社的名稱。
  • 西行漫記·01 出發!西行四人組
    以下為西行成員簡介,按照驢友們的安全準則,儘量不露真面目,也就是幹了壞事兒你也不知道是誰。第一位:李兄,五十六歲,資深驢友。他是隊伍的總指揮,本次行程的策劃者。四人中只有他去過西部多次,曾參團走過一次西藏。李兄身材高大,為人沉穩,計劃周密。他的攝影器材齊全高檔,還是隊裡其他成員的攝影師父,那麼,就是師父了。
  • 西行的另一種漫記
    2014年到2017年,肖雲儒3次隨「絲綢之路萬裡行」採風團採風,共計30個國家,總行程8萬裡。第一次去時他已72歲。作為報紙副刊編輯,我深知這條大魚必須抓住,於是約他寫稿。因為是師友,對我的索稿,肖老師無法拒絕。看著肖老師的文章,我不由想到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
  • 西行漫記·04 倒行逆施
    剛才一直沒表態的李兄緩緩閉上眼睛,吐出一個字:「走!」相公一言不發,扭回頭掛上D檔,踩油門,CRV絕塵而去。「叫大叔有什麼用呀,叫哥哥看看是什麼結果?」我心裡道。01 新都橋晨起,頭痛,應該就是高原反應了,但昨晚心跳氣喘緩解很多。頭痛是我的老毛病,18歲到現在,也習慣了,吃幾粒去痛片,不當回事就行。
  • 動畫安利+漫畫簡介——西行記
    由同名漫畫改編的《西行記》動畫第一季已經完美收官了。這部作品的動畫化之前小編可是好生期待了一把。漫畫原作一百多期,把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西遊世界,認識了不一樣取經四人組。這樣一部顛覆傳統形象而又不失精彩的作品,小編已經迫不及待把它介紹給大家了。
  • 西行記與其他動漫毫無違和感
    西行記/馬克隊長西行記/馮寶寶西行記與畫江湖之不良人西行記/鬥破蒼穹西行記/鬥羅大陸
  • 胡山:蘇聯版《西行漫記》之《在華一年》
    蘇聯版《西行漫記》之《在華一年》胡 山 七十五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蘇聯對日作戰的勝利,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終勝利。在那場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的戰爭中,各國軍隊和民眾傷亡超過一億人,付出人類歷史上最慘痛的代價。中俄雙方分別作為亞洲和歐洲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承受了巨大民族犧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 「西行漫記」自駕22天,西藏!我們來了!(二)
    上圖為前些年的景象,對照下圖,現地左側原來密布的覺姆房已經全部拆除,改建為公共綠地了,規模氣勢也不可同日而語了。躊躇滿志地離開亞青寺,繼續我們的「西行漫記」。沿甘白路向西北方向行駛,駕行至215國道,發現向巴塘方向正在封閉施工,經商量決定繼續沿川藏中線向昌都方向前進。
  • 蘇聯版《西行漫記》之《在華一年》(組圖)
    這部被譽為「蘇聯版《西行漫記》」的譯著,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書中詳細、生動記述了1939年5月卡爾曼在延安與中共領袖交往的過程,並保留下了多張珍貴的歷史影像。    蘇聯援華抗戰,卡爾曼烽火漫記    李輝大使介紹,羅曼·卡爾曼是蘇聯著名的電影攝影師和新聞電影導演。
  • 皖秋行攝:皖南川藏線上明珠、打卡「水上喀納斯、皖南小千島湖」
    作者:驢說旅行皖南川藏線:48h駕遇宣城,探秘寧國涇縣說說這次旅行在一葉知秋的季節,當是踏足山野,才能感受層林盡染、漫山紅遍,或是繽紛絢爛的自然之美。那般層次感、線條感、視覺感,無以言表。即是探秘 皖南 川藏線,全長120km的精華段,就在 宣城 境內, 東至 寧國 ,西至 涇縣 。這個夏玩水、秋覓秋的小眾打卡地,還曾是20世紀的影視基地,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都在這拍攝。你若不知,你的爸媽輩肯定是深有印象。
  • 初入太行.涉縣.129師——我的「西行漫記」(5)
    文|梁成海2019年7月8日,西行第3天。武安市—涉縣—山西省黎城縣—潞城區,130公裡。今天活動量較大,搞得很忙碌、疲勞。早晨5點半離開旅館,在武安市區再三尋找,又問了好幾個路人,總算是找到一個吃早餐的地方,無語。
  • 推薦一部顛覆傳統認知的動漫——西行記
    01顛覆了我們傳統認知的「西遊記」——西行記《西遊記》系列真的已經被拍爛了嗎?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完全顛覆了我們傳統認知的「西遊記」——西行記。這是一部動漫,國產3D動漫,動漫的質量很好,除了時長有點短之外,幾乎挑不出任何毛病。這部動漫雖然顛覆了我們的傳統認知,但是它的故事卻是建立在西遊記的故事之上。通俗的說,《西行記》其實就是《西遊記》的後傳。
  • 《西行記》把西遊記倒過來,這是唐三藏去西天還經的故事!
    《西行記》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唐三藏為什麼要將經書送回西天?動漫《西行記》開播了,這是一個全新的「唐三藏西天還經」的故事。十六年前帝釋天命令一人一龍帶著三個妖怪,去往西天極樂世界求取真經,帶回「奇經」。於是,唐三藏西天還經的故事開始了……《西行記》是由漫畫改編的動漫,講的是《西遊記》之後還經的故事,這一次故事的主角不再是唐僧師徒,而是這名叫白狼的狼妖,他獲得天羽山的聖物開了靈智修成人形,前期因為修為低說話有點兒結巴,擁有龍魂之後,白狼的戰鬥力肯定有大幅度提升。動漫更新到第4集,白狼離開阿修羅族前往人間尋找唐三藏,很好奇接下來的故事中,白狼如何說服暴躁的唐三藏去西天還經?
  • 「閩農」西行記
    新華社銀川12月1日電題:「閩農」西行記新華社記者張亮永春人建廠種菇,泉州人投資養羊,福清人打造生態肉牛產業園。近年來依託閩寧協作平臺,越來越多福建人西進寧夏,帶著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投身現代農業產業,在助力寧夏脫貧攻堅的同時,也為當地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打下堅實基礎。初冬時節,寧夏中部乾旱帶的旱塬上普降大雪。福建永春人陳世文興奮地在朋友圈曬雪景:「瑞雪兆豐年。」對於來自南方的陳世文來說,這場大雪罕見,而今年也是他的豐收年。
  • 從法蘭西到匈牙利:桂林動漫產業的「西行漫記」
    今年夏天,帶著三屆桂林國際動漫節的豐碩成果與中國動漫創意人才的深情厚誼,一支從桂林出發的動漫節團隊西行萬裡,輾轉歐洲三國,從全球創意產業的「高地」取經歸來,為本土動漫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風向標。  牽手昂西:一場與動漫的約會  生性浪漫的法國人,擁有醉人的香檳、風情的美女和令人流連忘返的浪漫之都。
  • 《西行記之再見悟空》震撼上映
    那就是《西行記之再見悟空》,原汁原味的國漫神作。《西行記》動漫,由鄭建和先生的同名漫畫改編,以顛覆式的另類角度,描繪了一出天馬行空的神魔世界。而這次上映的電影《再見悟空》,相當於漫畫的前傳,對其龐大的世界觀作補充。
  • 盤點《西行記》中唐三藏的搞笑劇情!越看越想笑!
    《西行記》開播已經很久了,相信大家都非常喜歡白狼,唐三藏,豬八戒,孫悟空,如來,孫悟空等人物。那麼,動漫《西行記》中有哪些唐三藏的搞笑劇情呢?跟著小編一起去扒一扒!《西行記》中的唐三藏卻有著那麼一條三寸不爛之舌。首先孫悟空曾經說:我永遠忘不了當年唐僧一拳打碎五指山,並掐著我脖子說是和他去取經,還是送我上西天。可見《西行記》中的唐三藏與堪稱經典的《西遊記》中的唐三藏並不是同一種性格。
  • 綠洲——西行漫記之一
    下高速便有林蔭夾道相迎,右轉又有成片的綠樹相擁——這是住地所在的停車場,同時也是公園的廣場,地面是紅色的塑膠鋪就的,綠柳排列其上,既做了綠蔭,又做了車位的線框,駐車之時,上下前後左右便在綠柳的護衛和規整之下了。以樹為線,樹木便像迎賓的巨陣,但柳枝婀娜,紅綠呼應,又給人以熱情與溫和——「這城市不一般……」下車搬行李時我心裡嘀咕了一句。
  • 西行記:悟空的火眼金睛和二郎神天眼的有哪些差距
    《西行記》熱播有一段時間了,其人物設定還是和《西遊記》是有一定的差別。其中觀音,帝釋天卻作為了反派人物,雖然讓人大跌眼鏡,可精彩的戰鬥場景,特別是中間幾個3D轉2D 的鏡頭,不得不說國產動畫還是非常棒的。
  • 西行敘事 懸崖上的曲德寺
    沿著318川藏線,在到達定日白壩鎮的時候,是一條三岔路口。圍繞著協格爾山,你可以從東、北、西三個方向眺望山巒。並感受那懸崖上的寺廟的凌空險峻。那光影感動了我,快速的,留下他的影子,成為我西行中珍貴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