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和平教科書級功夫片,臺北大賣7500萬,李連杰果然很旺票房

2021-01-07 顛覆娛樂

華語影壇成就最高的巨星是誰?相信很多人會說「雙周一成」,其實這個說法只是局限在香港市場,放眼亞洲或全球那就要另排了,除了成龍外周星馳周潤綜合成績都不及李連杰。整個90年代功夫皇帝都是第二把交椅,要是追溯到80年代他這20年裡的總票房還是第一人。

早年的香港影壇有些「歧視」內地人,李連杰實力那麼強的巨星都被人瞧不起。當年如果他不受到排擠,那他的事業成就會更高。功夫皇帝是用票房數據立足的,他為人很低調也不愛包裝,在電影圈混跡多年連一點緋聞都沒有。

李連杰在香港影壇能佔得一席位除了有超強實力外,幾位貴人的幫助也很重要。比如崔寶珠,袁和平,元奎,程小東等,這些人都是他再創事業輝煌的左膀右臂。功夫皇帝的御用團隊也是華語影壇最頂級的武術指導,其實這三位也都是具備很強導演能力的。

李連杰的功夫片之所以那麼經典,就是因為有出色的幕後團隊,特別是跟袁和平合作電影都是教科書級別。八爺在影壇也是很低調,但他在業內可是德高望重,連洪金寶都要叫他一聲師兄。八爺導演的作品大多數都很經典,不過他卻有「票房魔咒」,只有跟功夫皇帝聯手時候才能破除。

袁和平以前導演過很多功夫電影,可惜都是叫好不叫座,比如捧甄子丹那麼多年一部豐收的都沒有。那時候成龍洪金寶正如日中天,八爺也急需一名巨星來抗衡洪家班成家班,於是他跟李連杰一拍即合成為黃金搭檔。《太極張三丰》大夥都看吧?該片堪稱是傳統功夫片的教科書!

《太極張三丰》是由袁和平導演,李連杰,楊紫瓊,錢小豪,袁潔瑩,袁祥仁等主演。影片講述是張君寶與同門師弟董天寶恩怨情仇的故事,心地善良的君寶遭師弟出賣,最後悟出太極拳並為民除害,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太極張三丰》是袁和平教科書級功夫片,這類正統的武術電影放眼全球也只有五屆全能冠軍李連杰能駕馭。在片中他打出的一招一式都是宗師風範,那氣質那瀟灑美感又標準的動作太棒了。本片在當年也刷新了八爺導演紀錄,果然還是功夫皇帝有票房保證。

《太極張三丰》是正東出品的電影,李連杰是主演又是投資人。那時候他受到嘉禾等業內的欺壓,導致香港的票房一般,但最後也賣出了1254萬港元。這個成績比起「雙周一成」差距很大,但功夫皇帝的優勢是外圍市場。比如在臺灣光臺北就大賣了7500萬新臺幣,全臺至少1.6億以上!

《太極張三丰》1993年亞洲總票房收了1260萬美元(約9835萬港元),李連杰果然很旺票房。功夫皇帝之所以能比肩成龍是他在各地市場都通吃,而不是單靠一個香港市場。該片後來又風靡了歐美,法國戲院公映時候入場了14.6萬觀眾,碟片銷售也是超級火爆。

相關焦點

  • 李連杰最巔峰武術片,票房大賣1億,袁和平:他就是一部功夫字典
    在這個領域李連杰毫無疑問是絕對的王者,他稱第二就沒人敢認第一,影壇泰鬥袁和平就這樣評價「他就是一部功夫字典」。小編也認同八爺的說法,成龍,甄子丹等動作巨星也有很高的造詣,但比起功夫皇帝還是要差不少。論氣質,演技,武藝等,有哪位敢說在李連杰之上?李連杰無論是拍時裝動作片,還是古裝功夫片,他都穩穩的第一人。《太極張三丰》《精武英雄》《新少林五祖》等片有誰能比肩?
  • 《精武英雄》:李連杰最接近實戰的功夫片,票房大敗,口碑奇佳!
    陳導對這個本子抱有極大熱情,邀請了袁和平作為電影的武術指導,同時又請來香港著名音樂人顧家輝,為本片創作主題音樂。選定了李連杰出演劇中主角陳真後,陳嘉上為了追求實戰風格,專門邀請來拳王周比利扮演劇中最大的反派,藤田剛。
  • 臺北大賣7444萬,內地狂轟2.5億,李連杰沒讓片商失望很旺票房
    在片商眼中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巨星是誰?如果是懂市場的行家都知道是李連杰,不管是大導演還是投資人都是第一時間找他。有人會說小編在吹牛,實話實說還真沒有誇大老李的威力,張偉平張藝謀拍《英雄》就費了好大的勁才請到他。
  • 于榮光最巔峰之作,美國票房大賣1469萬美元,袁和平轟動好萊塢
    比如這部《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在北美就非常成功,導演袁和平一舉轟動好萊塢打響招牌了。《鐵馬騮》其實是一部蹭李連杰《黃飛鴻》熱度的電影,但它的影片質量卻一點也不虛,動作場面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本片是袁和平捧「乾兒子」甄子丹的作品,他在片中的表現也確實驚豔,他踢出的「無影腳」更勝師兄李連杰。
  • 影片上映時只有1478萬,多年後卻成為「功夫片教科書」!
    李連杰堪稱華語影壇最頂級的巨星之一,多年來帶給了大眾無數經典之作。當年李連杰除了《少林寺》、《黃飛鴻》等票房大爆的作品,其實也拍過很多叫好不叫座的影片。今天要說的這部正是這樣,當年上映時票房只有1478萬,多年後卻成為全世界公認的「功夫片教科書」!
  • 1992年,《東方不敗》香港票房第八,但韓國卻奪冠,李連杰旺票房
    李連杰在香港票房最高的電影是《東方不敗》,1992年它票房大賣了3478萬港元,但只排名年度第八位。這樣的戰績不及周星馳和發哥作品,但出了香港市場李連杰全面輾壓其他巨星,所以說看票房要看整體要看全面,當年香港票房並不是代表全部。該片在國外的戰績有多牛?在韓國輕鬆奪得華語片冠軍,年度總排名第六,李連杰跟好萊塢大片正面對抗都不落下風,試問這樣的輝煌有幾人能做到?
  • 央視鎮臺之寶,被評為最偉大功夫片,李連杰這部電影,被埋沒27年
    票房不佳,獎項顆粒無收,李連杰這部功夫片,堪稱不可複製的經典。 雖然當年功夫片的票房市場,略微顯得有些低迷,但是有袁和平和李連杰坐鎮,依然有著足夠大的影響力和票房號召力。
  • 1993年,李連杰4部戲臺北票房狂收2.82億,他力壓成龍周星馳奪冠
    李連杰80年代5部電影總票房7481萬港元,平均每部1496萬港元、90年代19部電影總票房3.66億港元,平均每部1928萬港元。李連杰一個內地走出去的巨星,他交出這樣的戰績有幾個香港本地巨星能比肩?香港影壇是港星的大本營,他們在票房上自然會佔有地主之誼,那麼在其他市場呢?同樣是華語區的臺灣市場,當年除了大哥誰也壓不住李連杰。
  • 央視鎮臺之寶,最偉大的功夫片,只可惜票房慘敗,上映16天遭下架
    央視鎮臺之寶,最偉大的功夫片,只可惜票房慘敗,上映16天遭下架:《精武英雄》丨Fist of Legend90年代,短短的幾年時間裡,李連杰幾乎將各路英雄豪傑都演了個遍。但事實上,影片不僅是對李小龍的致敬,還是一次超越,代表了香港功夫片的一個新高度。電影在人性上並沒有進行深挖,也不拘泥於表現民族仇恨,而是顯現出了一種中國應該具備的大國風範。最重要的是,《精武英雄》相比傳統的功夫片,堪比一本「動作教科書」。
  • 臺北票房大賣9000萬,出品人吳思遠賺翻了,林青霞不愧是賣座保證
    該類片子最具代表性人物首推李連杰和林青霞,如今我們只能在老電影裡面去重溫回味了。 該片就是他為李連杰找來的劇本,遺憾的是第二天他就出意外了,最後才被梁家輝撿了個漏。
  • 李連杰最後一部《黃飛鴻》,香港票房大賣3026萬,洪金寶比肩徐克
    從票房成績以及影響力來說《黃飛鴻》系列當仁不讓,這個大IP在歐美市場都很轟動,北美光碟片出租收入就高達1億人民幣以上。拍火「黃飛鴻」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關德興,另外一個是李連杰,兩人都引領了各自時代。關德興的上古版《黃飛鴻》也是老一輩人心中的經典,不過它的版本年代太久遠了,而且那時候技術落後,所以他的電影在亞洲市場的表現一般。
  • 能打的甄子丹,為啥總紅不過李連杰?
    1982年,李連杰憑藉處女作《少林寺》火遍亞洲,成為風頭無兩的武打明星。就在同一年,甄子丹正式出道,在袁和平執導的《笑太極》中擔任主演。這部為甄子丹量身定做的功夫片,並沒有捧紅他。最有名的案例就是甄子丹也拍《黃飛鴻》系列——《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票房只有681萬港元。我不知道這部電影的成本是多少。但它確實讓人看清楚甄子丹的票房號召力,難以和李連杰相提並論。
  • 徐克讓安志傑替李連杰,拍攝《黑俠2》,最終票房392萬,原因是這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來聊一聊大導演徐克,1983年徐克拍攝《蜀山》,錢花了不少,票房口碑卻一般,過了許久徐克依然對《蜀山》念念不忘,2001年徐克再次等來了機會,重拍《蜀山傳》,當時預算4000萬港幣,後來拍到興起便超支了,最後9000萬才拍完,可是票房只有3000多萬。
  • 《太極張三丰》功夫「字典」李連杰不會太極卻獲1億票房
    《太極張三丰》影片是李連杰正東公司的五部精品之一,但袁和平籌備影片時才發現李連杰根本沒學過太極,而號稱「功夫字典」的李連杰悟性極高,袁導大致說了下動作的要素李連杰便會觸類旁通,以至於影片裡的動作成了太極的標杆。
  • 全球票房大賣5.85億,他片酬收2000萬美元,威爾史密斯果然旺票房
    男主角威爾史密斯那時候正值事業最巔峰狀態,這是一部以精彩劇情為主打的科幻電影,該片雖然沒什麼特效大場面,但片子推出後非常賣座。不過這部電影的成本也不低,華納片商投資了1.5億美元,這裡面男主角佔了很大一筆支出,威爾史密斯收了2000萬美元片酬。《我是傳奇》出來後非常轟動,要知道那時候的全球各國市場可沒現在那麼大,但它依舊產出了非常高的票房。
  • 票房破11億,《葉問4》創純功夫片影史新紀錄!
    2016年3月份,《葉問3》在內地大爆7.7億,創下功夫片影史新高。時隔近四年,甄子丹《葉問4》再度大爆,總票房超過11億大關,再次刷新自己所創造的功夫片紀錄,太厲害了!
  • 錢小豪巔峰之作,李連杰也不能遮擋其光芒,這才是最好的武俠電影
    對李連杰來說,1993年是其演員生涯的巔峰之年,這一年有6部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在香港上映,其中有3部進入當年票房榜的前十,可見李連杰在當時的號召力。從方世玉到張無忌,再到後來的張三丰,一年時間內李連杰把各路英雄豪傑都演了個遍,「流水的英雄,鐵打的李連杰」,很多人戲稱他以一己之力架構起一個「超級英雄宇宙」。
  • 徐克格局最大的一部《黃飛鴻》:李連杰「罷拍」,成龍獻唱片尾曲
    1991年《黃飛鴻之壯志凌雲》在香港賣了2967萬港幣,位列年度票房榜第8位,徐克成功斬獲金像獎最佳導演,李連杰走在大街上人人喊他「黃師傅」,緊接著徐克趁熱打鐵拍攝了《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這一部徐克把故事的舞臺從佛山市井搬到了廣州,讓黃飛鴻行走在百日維新、白蓮教、革命黨這些歷史事件中。
  • 27年前,王晶的電影創作,引發成龍、甄子丹、李連杰的醉拳大戰
    在華語動作大銀幕上,成龍、李連杰、甄子丹三位實力派打星,憑藉各自獨特的動作風格,獲得了許多影迷的喜愛。成龍詼諧、幽默的雜耍式打鬥,讓他在動作喜劇的銀幕中備受好評。李連杰飄逸、灑脫的動作風格,也讓他在90年代的武俠風潮中快速崛起。
  • 李連杰與徐克分道揚鑣,王晶趁虛而入,狂攬1800萬票房
    李連杰,名聲在外。雖然李連杰第一次踏入好萊塢以失敗告終,但《黃飛鴻》系列,總算是為其挽回了顏面。在群雄爭霸的嘉禾時期,李連杰的成名要晚於「七小福」同屬動作領域,自然是紛爭不斷,成名後,雙方關係更是被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