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啟航學校,祁東所有留守兒童都將「藝術童伴」

2020-12-12 湖南24小時

祁東縣融媒體中心12月1日訊(記者:周俊霖 陳方志)1日,記者從祁東縣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工作部署會議上獲悉,我縣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創建25所以上的農村留守兒童藝術素養教育特色學校,著力打造「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切實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

會上,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肖鍾作工作部署。目前,我縣共有未成年中小學生留守兒童70028人,留守兒童佔比54.65%。我縣將以此次「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開展為契機,著力構建「政府、家庭、學校、社會」四級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體系,通過結對子的形式,幫助鄉村學校組建合唱、器樂、舞蹈、書法、繪畫、手工製作、戲曲、體育等各類興趣小組,培養留守兒童的藝術興趣和藝術素養,引導廣大留守兒童樂觀開朗、積極向上、自信自強。

縣委副書記周志敏要求,全縣各有關部門要強化領導,協同推進,形成強大關愛合力。要摸底排查,明確底數,做好動態管理,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不斷夯實關愛基礎。要建優平臺,滲透親情,紮實做好結對幫扶、組織協調、支教等工作,切實深化關愛內涵,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雙鳳宣讀了我縣第一批示範點提名學校、結對學校、幫扶文明單位名單。縣關工委主任陳寧就如何進一步開展好關工委工作、保護好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表了講話。會議由副縣長鄒凌雲主持,縣政協副主席賀安生出席會議。

【轉載請標明來源:祁東融媒體中心】

◆編輯:李沛玲、江楊子 ◆三審:屈波 ◆總編:王志英

【來源:祁東宣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衡山縣「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正式啟動
    11月27日,我縣舉行「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啟動會議。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雷繼紅參加。會議對衡山縣「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實施方案進行了詳細解讀,各部門、學校就實施方案中的工作內容及職責分工進行了討論。
  • ...留守兒童唱響心中的歌;老師:一點一點去做,孩子對世界仍抱有幻想
    這兩年期間,衡陽市將扶貧與扶志、扶智深度融合,樹文明新風文化氛圍,藉助衡陽深厚文化底蘊,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教育公平,切斷貧困代際傳遞,打造最持續、最具有生命力的扶貧。祁東縣地處衡邵乾旱走廊,曾是省級貧困縣。如何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助力脫貧攻堅?在祁東縣啟航學校,歌聲不僅打開了留守兒童的「心門」,而且響遍大江南北。
  • 廣東英德:農村留守兒童有了「童伴媽媽」
    近日,廣東省英德市望埠鎮蓢新村「童心港灣」的「童伴媽媽」陳豔紅有點兒忙。為更好地了解村裡的留守兒童情況,她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困境兒童探訪活動。在困境兒童家裡,陳豔紅與孩子們聊天,了解他們近期的生活、線上學習等情況,講解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還給孩子們帶去熱心人士捐贈的牛奶、防疫物資等。
  • 留守兒童合唱團丨沐愛而歌 向陽生長
    來自祁東啟航學校合唱團的孩子,就是他們中的代表。在這個成立於2017年的合唱團裡,多數成員來自當地的留守兒童。合唱團成立的第二年,他們就在湖南省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奪得一等獎。每周,孩子們的笑臉準時出現在啟航學校合唱排練室裡。今年10月,他們將乘上歌聲的翅膀,去到國家大劇院。
  • 《大地頌歌》正式首演 祁東留守兒童合唱團唱響「夜空中最亮的星」
    詳細內容 昨晚(9月27日),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長沙梅溪湖藝術中心正式首演,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場景和故事讓在場觀眾數次落淚。來自祁東縣啟航學校的留守兒童合唱團溫情參演。
  • 清遠連樟村:留守兒童有了「童伴媽媽」
    為了加強農村兒童工作隊伍建設,「童心港灣」項目應運而生。這是共青團組織在村級層面常態化開展的關愛留守兒童項目。  目前,共青團中央在12個省44縣選擇留守兒童較集中的村落建設「童心港灣」項目點。連樟村就是其中一個。廣東省「雙百社工」陸嘉麗通過「競聘上崗」,當起了連樟村留守兒童的「童伴媽媽」。
  • 國際志願者日 他們在四川發起「鄉村童伴課桌」
    這位父母常在1200多公裡以外的青海打工的少年,平時只能和奶奶生活,學習讀書都在家裡的大木桌上,不僅雜亂還不符合身高需求。現在他有了自己的「私人定製」課桌。據了解,該計劃將有「訂單式」服務、心願認領、送愛進家三個環節。將由一名專職「童伴媽媽」針對兒童學齡、興趣等進行「訂單式」調研,志願服務團隊可通過「童伴之家」平臺認領心願,籌集或自主修造童伴課桌送進家門,營造學習讀書的良好氛圍。之後,共青團儀隴縣委還為留守兒童送去圓夢助學大禮包,志願者們帶來精心準備的「防疫小課堂」,全方位建立留守兒童關愛與權益保護網絡。
  • 走進童伴之家 ,溫暖「童」行
    在中國,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而龐大的群體。2015年10月,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在地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公益組織和愛心企業共同發起留守兒童關愛項目——「童伴計劃」。2017年初,廣安市成為四川省第二批「童伴計劃」試點工作市。一直以來,廣安消防積極配合,不斷開拓創新、整合資源,組織開展童伴媽媽消防安全培訓、留守兒童消防警示教育、愛心結對幫扶等一系列活動,強化留守兒童的消防安全保障。
  • 守護童年.安全成長:防汛減災教育走進童伴之家
    為進一步增強留守兒童面對災害的自護能力,提高防汛減災意識,團縣委積極組織各點位「童伴媽媽」開展童伴之家防汛宣傳和留守兒童安全自護、心理疏導活動,向廣大留守兒童及家長宣傳防汛知識和汛期防控要求。苟雲村苟雲村童伴之家通過開展「防汛減災」安全教育活動,向孩子們普及汛期安全知識,童伴媽媽入戶走訪留守兒童,宣傳防汛知識,提高了家長的安全監護意識和兒童的自救互救能力。
  • 當好「媽」 建好「家」 伴好TA|眉山「童伴媽媽」集體進修啦~
    進一步推進我市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深入開展11月26日團市委舉辦了全市「童伴計劃」項目培訓班童伴計劃團市委書記李永康出席培訓開班儀式並講話,團省委維護青少年權益部部長李銀川到會指導並作專題輔導。一是有堅實的工作基礎,「童伴計劃」項目自實施以來反響好、關注多,對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和助力城鄉基層社會治理起到了積極作用;二是有優秀的「童伴媽媽」,據統計,「童伴媽媽」都是本地人,熟悉當地情況,既年輕專業,又盡職盡責;三是有完備的工作機制,針對「童伴媽媽」的配備、管理,項目點位的運營保障等方面
  • 安化江英學校:留守兒童暑假快樂多
    江英學校:留守兒童暑假快樂多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龔柏威7月13日,記者剛跨入安化縣江英實驗學校,就聽到小學部操場上、教室裡不斷傳來歡笑聲、喝彩聲,學生們在興高採烈地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江英學校是「全國優秀兒童之家」。全校近3000名學生,留守兒童佔比75%。「我們免費舉辦這個夏令營,深受留守兒童喜歡,1196名小學生中,只有2人願意回家。」江英學校董事長謝仁和告訴記者,暑假本是留守兒童和父母團聚的日子,但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學生難以外出成行。學校舉辦夏令營,就是要引領他們安全而快樂的假期生活。
  • 「童伴媽媽」變身戰「疫」鬥士
    2月10日一大早,大英縣金元鎮金元社區「童伴媽媽」胡金容就和鎮上的黨員幹部一起,走大街串小巷,勸導商戶暫停營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童伴媽媽」是團委「童心港灣」(童伴計劃)運行的核心,旨在常態化、規範化、有形化服務留守兒童,解決農民工「後顧之憂」。
  • 百姓故事|從留守兒童到留守兒童的「心靈慰藉師」
    這句話戳中無數留守兒童父母的酸楚和無奈。李光敏也曾是重慶的一名留守兒童,飽受分離之痛的青少年時光,讓她在從事公益事業後致力於關懷無數個「曾經的自己」,成為一名留守兒童「心靈慰藉師」。
  • 【留守兒童】關愛留守兒童_留守兒童調查報告_搖籃育兒百科
    把孩子託付給親戚朋友如叔嬸、姑舅或朋友監管的約佔留守兒童的4.7%。主要特點:監護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學業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次之,而較少關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親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於對待不盡公平,留守兒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來人」而產生自卑心理。有一部分上寄宿學校,年齡較大的孩子屬於自我管理的類型。
  • 「點亮工會藍1」情系留守兒童 相伴成長成才
    2017年起,達州市善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實施「情系留守兒童·相伴成長成才」留守兒童關愛活動項目,組織職工志願者深入貧困鄉村小學,為貧困留守兒童提供義務理髮、心理輔導、遊戲互動、學習輔導、特長培養、道德養成、文旅教育等服務,為貧困留守兒童贈送書包、文具、運動器材、營養飲料等物品,從情感、生活、安全和學習等多方面綜合為留守兒童提供幫助,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 2020年廣安市「童伴計劃」項目培訓班開班啦!
    各縣(市、區)團委,廣安經開區團工委負責「童伴計劃」項目的幹部,各縣(市、區)「童伴計劃」項目點位鄉鎮(社區)負責人,以及來自全市53個「童伴項目」點位的「童伴媽媽」們參加了本次培訓班。團市委黨組成員李斌就此次培訓班進行致辭。
  • 竹山縣城關鎮中心學校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
    寒冬來臨之際,竹山縣城關鎮中心學校為讓全鎮230多名留守兒童溫暖過冬,開展了系列關愛活動。竹山縣城關鎮中心學校在全鎮學校、幼兒園10個單位選出由120名老師組成的關愛小組,制定教師結對幫扶計劃,每個老師與留守兒童開展一對一幫扶。
  • 來鳳:高平實驗學校舉辦「青藍計劃」留守兒童美術作品展覽會
    1月8日上午,來鳳縣高平實驗學校在美術室成功舉辦「青藍計劃」留守兒童美育陪伴課程結業儀暨作品展覽會,副縣長陳英明、教育局副局長周新輝到現場參觀指導。   本次活動共展出該校30名留守兒童創作的美術作品80餘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繪畫作品涉及花鳥、山水、人物等,工筆惟妙惟肖,國畫意境深遠,還有人物素描、水彩、油畫、手工、創意刮畫、拓印等藝術形式,其中也不乏古雅絕俗、風流綽約的剪紙作品。
  • 寧鄉市溈山鄉九年制學校:為大山留守兒童鋪就全新成長路
    這裡常年雲遮霧繞、奇峰陡立,但因地勢較高、耕地較少、交通不便、經濟薄弱,青壯年男女皆外出打工,留守兒童較多。茶山雲霧繞留守兒童採茶忙山茶園,翠的茶樹,一叢一叢,相依相靠,構成了滿山遍野的綠。帶隊的溈山鄉九年制學校老師陽金朋告訴記者,高穎馨是留守兒童,其父在印度打工,其母在省城打工,爺爺奶奶帶著高穎馨兩姐妹生活在遠離集鎮的山裡,周圍很少有同齡朋友,性格一直比較內向膽小,甚至有點不自信。為了進一步豐富留守兒童的課餘生活,提升與人交往的能力,讓孩子們快樂健康地成長,從2012年起,溈山鄉九年制學校面向三至六年級學生開辦茶藝班,目前班上共有27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有23名。
  • 人大代表田汨江:從最年輕代表到留守兒童「圓夢人」
    駕車從大荊鎮古侖片汨江藝術培訓學校出發,途經蜿蜒的村級公路,穿過樹林,再轉進一車寬的小路,越過水庫和竹林,田汨江才能到達金水村大塘坡。這一路至少需要20多分鐘,每次往返都不容易,但卻是大塘坡羅旋、羅園和羅威這三姐弟作為留守兒童通往藝術夢想的唯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