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笑往往讓人覺得寶寶性格好。但山東女童甜甜的家長卻為女兒「傻樂」發愁,因為她常常在不合時宜的時候莫名其妙笑起來,笑的時候神情不大對頭。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常務副主任、主任醫師周健便接診了這位小患兒,其被確診為「痴笑型」癲癇,原來她是被腦子裡的一個錯構瘤「點了笑穴」,導致大腦異常放電,才會無緣無故傻笑。
3歲的小患兒甜甜(化名)來自山東,這種無故發笑的症狀從出生第二天就已經開始發現,她會突然毫無原因地大笑,以晚上發生的次數為多,同時甜甜每隔1-2天還異常哭鬧一場,一哭就是3-4小時。原來甜甜就娘胎裡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她媽媽在出生前一天行胎兒超聲檢查時發現顱內佔位,並行胎兒核磁檢查提示,鞍區佔位。最後確診為了下丘腦處有一個錯構瘤,這正是笑性癲癇的致病根源所在。
隨著年齡增長,近年來甜甜發作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最多時一天發作數十次,有時候還會癲癇大發作,全身強直性抽搐。2018年,快2歲的甜甜複查是,檢查顯示下丘腦錯構瘤已有3釐米大小,隨在當地醫院行下丘腦錯構瘤切除術,但只進行了部分切除。但術後甜甜仍然痴笑、哭鬧、伴嘴角左歪,癲癇發作仍未明顯改善。這幾年間,甜甜的父母一邊給女兒看病,一邊打聽名醫名院,每聽到一個消息,他們就晝夜兼程。
多方打聽下,甜甜一家慕名來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該中心由我國癲癇領域的學科帶頭人欒國明教授領銜,匯集周健、李天富、關宇光、王夢陽、翟鋒等癲癇專家,目前已發展成實力強大的癲癇學科醫療團隊。特別在術前評估、致癇灶精準定位和手術治療上更是引領我國癲癇外科發展,不少難治性癲癇患者及家庭也因此受益。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常務副主任、主任醫師周健表示,下丘腦錯構瘤主要發生於兒童及嬰幼兒期,臨床上極為罕見,並非真正的腫瘤,而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腦組織發育異常性病變,起源於灰結節和乳頭體的罕見異位神經組織。本病主要見於嬰幼兒及兒童期發病,女性患者居多,以痴笑樣癲癇發作和性早熟為主要特徵。
針對下丘腦錯構瘤導致的痴笑性癲癇,藥物治療往往無效,需要藉助外科手術幹預。顯微手術可以將下丘腦錯構瘤切除,但因部位深在,且腫瘤和下丘腦之間無明確邊界,一些術者只做部分切除,導致一些患者的術後癲癇仍有發作。此外,開顱手術後往往反應比較大,往往出現下丘腦綜合症,包括高熱、激素代謝紊亂、電解質紊亂、尿崩等併發症,術後住院時間長,並且可能需長期服用激素替代治療,患兒生活質量差,痛苦非常大。
為了減輕手術損傷,減少術後併發症,周健主任為患兒實施了新的手術方案——立體定向射頻熱凝毀損術:這是一種不開顱的錯構瘤「切除」方式,同時也是根治難治性癲癇的新手術方式。熱凝毀損腫瘤的過程中患者甚至是清醒的,可以在術中監測他的語言、視力和運動功能有沒有受到影響。這項手術能給患者帶來更小的損傷、更好的預後。具有微創、可控、安全、根據腦電圖監測到的放電位置進行精確毀損等優點。通過運用ROSA 機器人輔助可以做到將深部電極精確地置入錯構瘤內, 影像融合明確電極的準確位置,進行腦電監測捕捉慣常發作,將放電的觸點進行射頻熱凝毀損,通過微創的射頻熱凝毀損一樣可以達到無發作的目的。
經過充足的術前準備後,周健主任帶領三博癲癇中心團隊利用手術機器人精準確定腫瘤位置,在機器人引導下,精確地將5根電極置入到顱內下丘腦錯構瘤(因腫瘤較大這是置入電極最多的一例)。隨後,通過視頻腦電圖監測確定錯構瘤具體「異常放電」的電極位點及強度,對錯構瘤進行射頻消融熱凝損毀,徹底「摧毀」錯構瘤,從而起到消除癲癇發作的作用。術後,患兒未出現視力視野異常,下丘腦功能障礙,內分泌激素水平微亂等併發症。術後沒幾天,患者蹦蹦跳跳地出院了。
這一路走來,為了孩子的病,甜甜的家長哽咽地說:「孩子一出生就有這個病,我們也不能把她扔了,為了她,這些年來我們全家人都過得很艱難,大大小小的醫院跑了不少,一聽說哪裡能治療,我們就去哪裡,孩子也受了不少罪。這次來到三博,找到了周健主任,這次我們也來對地方啦,找對了醫生,孩子術後目前狀況挺好,我們希望我的孩子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樣快樂健康地成長。」
周健主任提醒,若發現兒童總出現無法控制的表情,家長要引起重視,及時前往專科醫院就診。(錢宇陽)
【來源:首醫大三博腦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