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8日,據電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經紀人稱,查德維克·博斯曼在與結腸癌抗爭4年後去世,年僅43歲。
博斯曼的家人在他的推特帳號上公布了這一消息,「我們懷著無限悲傷,確認查德威克·博斯曼已經去世。」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博斯曼當天在家人的陪伴下於洛杉磯家中去世,他已患結腸癌長達4年時間。
2018年,查德維克·博斯曼因在漫威的《黑豹》中飾演非洲神秘國家瓦坎達的國王特查拉,同時也是黑豹的繼承者而走紅。《黑豹》斬獲了1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被認為是黑人電影的裡程碑之一,獲得7項奧斯卡提名。
查德維克·博斯曼,1977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區。高中畢業後,他就讀於華盛頓的霍華德大學,並取得美術專業的學士學位。隨後,他進入英國牛津的英國戲劇學院學習。起初,查德維克·博斯曼想要成為一名作家和導演,他在紐約哈萊姆區的研究中心,花了大量時間去研究非洲裔美國人的歷史,但他最終決定做一名演員 。
健康知多點
高發癌症——大腸癌。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在中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腸癌的發病率也迎頭趕上。如果直系親屬中有人患結直腸癌,風險會增加兩到三倍。90% 的大腸癌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近些年,年輕人的發病率有所增長。雖然大腸癌是高發癌症之一,但是大腸癌也是可以預防的癌症之一。
一級預防
1.調整飲食習慣
儘管結腸癌的確切病因不十分明了,但大量的研究證實結腸癌的發生與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重要的關係,應提倡低脂肪、低蛋白、高纖維素及粗製碳水化合物食物為主,多食用新鮮蔬菜及減少亞硝酸胺在體內生成,增加大便量,加速糞便的排洩,在結腸癌的預防上有重要的價值。
① 能量攝入與大腸癌發生有關
大部分的研究表明,總的能量攝入與大腸癌危險性有關係,無論攝入的能量是蛋白質、脂肪還是碳水化合物。減少能量的攝入有可能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
② 脂肪與紅肉
大腸癌的發生與動物脂肪和肉類密切相關,有研究表明高脂攝入的婦女與低脂婦女相比大腸癌風險增加32%。而肉類中攝入紅肉是大腸癌發生的一個強的危險因素。減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別是儘量少吃煎烤後的棕色肉類,有助於避免大腸癌的發生。
③ 水果、蔬菜和膳食纖維
纖維素能增加糞便量,稀釋結腸內的致癌劑,吸附膽汁酸鹽,從而能減少大腸癌的發生。因此在平時的飲食,應該儘量多攝入蔬菜、水果、纖維素,合理飲食,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④維生素與微量元素
有研究表明,補充維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結腸上皮過度增生轉化為正常,但目前資料並不支持用抗氧化維生素來預防大腸癌。微量元素與大腸癌的關係,目前研究還不甚詳細。葉酸能減少大腸癌的發病,但具體機制不清楚。
⑤ 膳食抗癌
原膳食中的大蒜、洋蔥、韭菜、蔥中含有的硫醚;柑桔類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蘋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蘿蔔、薯蕷類,西瓜中含有的胡蘿蔔素,都被認為是能夠抑制突變,具有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有研究表明,大蒜是具有最強保護作用而使人們免患遠端結腸癌的蔬菜。
2.改變生活習慣
① 肥胖與運動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獨立的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過少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可以影響結腸蠕動有利於糞便排出,從而達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
② 吸菸
吸菸與大腸癌的關係還不十分肯定,但吸菸是大腸腺瘤的危險因素已經得到證實,目前研究認為,吸菸是大腸癌基因產生的刺激因素,但需要經過大約40年的時間才能發生作用。
③ 飲酒
酒精的攝入量與大腸癌的有關係,酒精也是大腸腺瘤的危險因素,但具體原因不清楚。減少酒精攝入量有利於預防大腸癌。
④ 生殖因素
激素與生殖因素可能影響大腸癌的發生,美國研究表明,單身女性的大腸癌發病率高於結婚女性,有人認為這與激素能影響膽汁酸鹽代謝有關。
3.藥物預防
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者,大腸癌發病率降低。每月服用10~15次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使大腸癌的相對危險度下降40%~50%。但也有研究並不支持這一說法,並且服用該類抗炎藥的用量、用藥時間、長期應用所致的副作用也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4.治療癌前病變
大腸腺瘤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大腸癌發病率明顯增加,通過普查與隨訪,儘早切除腺瘤,治療結腸炎,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對於有家族史者,通過遺傳學檢查,篩查處高危人群,進行結腸鏡檢查,是大腸癌預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① 大腸腺瘤
大腸腺瘤與結腸癌有密切關係,多數結腸癌組織學來源於先存的良性腺瘤,其癌變過程為腺瘤→原位癌→浸潤癌,全過程一般需數年,緩慢者約需10年,快速者2年以內即可癌變。腺癌內一旦發生癌灶,在促癌物質的作用下便迅速發育形成臨床可辨認的形狀,甚至較大的腺瘤發生多中心癌灶後,可在1年內形成潰瘍型癌。
大腸腺瘤的早期治療是預防大腸癌發生的重要措施。因此,一旦發生大腸腺瘤應儘早切除,目前隨著內鏡治療技術的發展,不斷提高和普及,大部分大腸腺瘤樣息肉不需開腹手術,可經內鏡完整地摘除,病人痛苦小,併發症少,費用較低,可同時對多枚息肉切除。
② 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炎症性腸病並發大腸癌的機率明顯高於正常人,癌變的發生率約5%,但若病程超過10年、癌變的發生率則高達20%,因此歐美國家特將此病視為癌前狀態。故早期治療炎症性病變及定期複查結腸鏡是結腸癌預防的重要措施。
③ 大腸慢性炎症
血吸蟲病、阿米巴腸病患者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明顯高於正常人群,有報導顯示,合併血吸蟲病的發病率是10.8%,但血吸蟲病並發大腸癌具有分化程度較好、惡性度低、發病年齡較早(平均年齡38歲)的特點。因此,對大腸慢性炎症及血吸蟲病應儘早徹底治療,以防大腸癌的發生。
二級預防
大腸癌的診斷近年來雖然根據病史、體徵、X線和結腸鏡及組織學檢查等已具有一整套診斷方法,但多數病例的診斷仍嫌偏晚,早期診斷率不高,等到發現已經擴散到腸道外,如果腫瘤已侵犯淋巴結,5年生存率減至25%,如果已有內臟轉移,如肝、肺,5年生存率只有5%,相反如果在腫瘤僅僅限於黏膜層時就予以治療則治癒率可達100%。
大腸癌早期症狀包括:
持續1~2周的腹痛;
排便困難或大便習慣或大便性狀改變;
大便內帶血或大便變黑;
腹部出現包塊。當出現上述情況時,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進行早期檢查的方法一般有3種:
肛指檢查,
大便潛血試驗,
結腸鏡檢查。
特別是肛門指診檢查簡單易行,檢查深度可達8~10cm,對直腸癌早期診斷有重要的價值。
大腸癌一經確診後,應及時徹底治療。目前大腸癌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切除腫瘤所在的腸段及其相應的腸繫膜和所屬區域性淋巴結。
其次為化學治療,化療主要用於手術切除術後預防復發和轉移。對於不能手術切除者也考慮作放射治療及中醫藥治療。
願天堂沒有病痛
Wakanda forever!
來源/央視新聞、信息時報、健康傳播、醫學美圖、健康廣東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