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制式化的陸上自衛隊的最新戰鬥車輛·16式機動戰鬥車以1/48系列早早登場。
●以1/35工具包的構成為基礎,通過零件的一體化和合理化,在精密感的基礎上追求製作簡便性。●轉向部是重視組裝方便性的固定式。●輪胎的質感和胎面花紋也是真實的彈性體制。●標記有富士學校和中部方面隊第14戰車中隊所屬車2種。 設置一個車長的花樣●全長= 176 mm
★尖端的日本地面自衛隊( JGSDF ) 16型現在加入小型1 / 48軍用微型系列!★這是現代16型的精確渲染,強調了簡化的裝配過程。★複雜底面的逼真描繪。★柔軟的樹脂輪胎以真實再現胎面花紋為特色。★附帶一個描繪指揮官的軀幹圖和兩個標記選項。
日本出現了一輛新型戰車,有望成為未來日本陸上自衛隊戰車主力之一。由於經費影響,日本自衛隊最新制定的《防衛計劃大綱》計劃將日本現役坦克保有量削減至300輛,未來陸上自衛隊的坦克部隊可能將只部署在北海道和九州。由於現役坦克的數量下降,防衛省通過了日陸自研製價格相對低廉的新型輪式戰鬥車輛計劃。即16式機動戰鬥車。
16式機動戰鬥車主要由三稜重工負責生產,車體為防彈鋼板全焊接結構,車體正面能抵禦20mm機炮的攻擊,其餘部位可以抵禦12.7mm以下穿甲彈的攻擊。車長8.45米,車寬2.98米,車高2.87米,戰鬥全重達26噸,是日本陸上自衛隊最重的輪式戰鬥車輛,載員4人。該車主要武器為一門L52/105mm線膛炮,輔助武器為一挺74式7.62mm並列機槍以及一挺12.7mm高射機槍。其火控先進,預測採用的是10式坦克火控系統的簡化版本,擁有可以在炮管指向時鐘3點鐘或9點鐘的方向進行行進射擊的能力,且採用4衝程,4缸,渦輪增壓柴油機,公路上的最大時速可以達到100km/h。
隨著冷戰的結束,新時代的到來,日本面對的威脅也不單單來自於北海道。面對新興的兩棲/空降威脅,隨著74式大量退役,大量摩託化師團旅團面臨無坦克分隊可用的困境,機械化能力本來不足的日本無力在全國各地都組建類似於北海道7師團那樣重裝部隊的,因此,日本將思路放在了部隊的快速反應上,10式坦克,16式戰車也就應運而生了。組建這種可以拿運輸機裝著跑的快速反應部隊,一方面可以彌補日本未來由於機械化能力不足帶來的戰役機動能力差這個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日本的軍事投送能力,使得日本未來可以快速成建制的投送一支輪式部隊到日本需要他去的地方——至於是不是本國,投送過去以後會出什麼事兒,那是另外一回事。日本計劃採購200-300輛這種輪式「坦克」,一方面組建單獨的快反部隊,一方面替換古舊的74式坦克。但是考慮到日本每年僅有不到解放軍一個營的10式入役,日本替換現有坦克力量和組件新型快反力量的前景比較堪憂
作為這支快速反應部隊中提供執行遠程機動作戰任務,提供直射火力支援、以及反裝甲等任務的火力骨幹,16式戰車憑藉其裝備的m68式105炮和先進的下反式獵-殲系統,毫無疑問是可以壓制附近國家的空降/兩棲力量的,並完成自己的直瞄支援額度,但是就反裝甲而言,日本所擁有的105炮技術不明,其裝備的93式穿甲彈能否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中/俄系坦克造成威脅還有待考證。不過日本一向重視反裝甲力量,一直以來陸上自衛隊的反裝甲力量編制就多於其他國家,在可預計的未來這種快速的輪式旅團下屬的反坦克武器可以彌補105炮車穿甲能力不足的問題,總體而言,作為時髦的105炮突擊8輪,16式戰車還是滿足了需求的。但是同時16式存在的問題依然很多,首先是其正面有些薄弱,僅僅能抗住20毫米穿甲彈,面對中/俄等大量配置的30炮心有餘而力不足,其次是改車缺乏浮航能力,而且日本可預見的未來不會裝備更多的兩棲戰車的情況下,未來作為國防重點的島嶼爭奪,16式機動戰車能否完成任務還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