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配酒,由來已久。
這樣的風俗在歐洲非常普遍,但是亞洲則見之甚少。
然而最近,在日本,一款佐酒麵包正在風靡東京。它形如壽司,酥脆的麵包上覆蓋著精心調配的魚生、玉子等,搭配日本清酒給東京的飲食男女帶來了全新的飲食體驗。
「麵包與暢飲」對於亞洲人也未嘗不可。
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最富代表性的佐酒麵包。
註:荷蘭畫家貝克海德在1681年所畫作品《the baker》。豪飲者者桌前便堆放著當時最流行的佐酒麵包。
中和酸度——德國鹼水麵包pretze
建水麵包又稱啤酒麵包。口感紮實,皮有韌性如肉皮,上面撒有粗粒海鹽。一口酥,二口韌,是力道與柔軟的結合。
極簡主義和深度發酵是它的製作宗旨。
德國人認為鹼水麵包的鹼可以與啤酒的酸性中和,達到護胃的作用,更可以讓他們千杯不倒。
pretzel配上酸黃瓜和芥末粘醬,加一杯德式啤酒是德國酒館的標配。在德歐美,還有網紅店將它加以改良,縮小成如餅乾一樣的零食,覆蓋上厚芝士巧克力醬、芝麻和抹茶升級成一款街邊快消小吃。
將小菜放在烤麵包上——西班牙Tapas
Tapas意為蓋子。
因為當時流行的雪梨酒太招蒼蠅了,所以最初的tapas只是酒館提供給顧客蓋住酒杯的一小片麵包。
慢慢地為了賺更多的錢,酒店老闆開始將麵包與小食結合起來,研發各種tapas佐酒。
當時飽受胃病折磨的阿方索十三世下令國民不能暴飲暴食。在這樣的政策下,tapas開始在西班牙爆紅。之後更是出現了各種變種:巨型tapas和超小牙籤tapas。。
遊牧民族美味——黑麥麵包配生牛肉
韃靼牛肉作為捷克菜中的頭盤一直為當地人所喜愛。
這道名菜起源於古代遊牧民族韃靼,當時韃靼族兵長在一次執行任務長途奔襲的途中將馬鞍下的牛肉碾成了肉糜,他將牛肉拌上中亞香料和巖鹽抹在黑麥麵包上意外發現味道出奇的好。就這樣黑麥麵包和生牛肉的組合便固定了下來。
時至今日,這道菜仍是是法國、比利時、捷克、波蘭等國的上等大餐。
烤制過的黑麥麵包的酥脆,伴著調味生牛肉的蒜香,綿、脆、香同時在口中迸發,再就上皮爾森黃啤,遊牧民族的豪邁與隨性便在這一口間。
亞洲人的選擇——西川功晃壽司佐酒麵包
西川功晃,日本著名麵包師,1963年生於日本京都,東京知名麵包房「Boulangerie Comme Chinois」和「Boulangerie Comme Chinois and Honest Cafe」的創始人,他善於將傳統菜餚和甜點的製作方法融入麵包的烘焙過程中,賦予麵包新的生命。最近他研發出一款將麵包與日本傳統魚生搭配起來的妙趣組合——首先將黃油與切碎的綠紫蘇混合成黃油奶油,然後將其塗抹在德式麵包上。放上半片魚生,最後用保鮮膜捲起來保存使之入味。
魚生獨特的香味與酵母和裸麥的口味相得益彰,配方一經推出便獲得了追捧。
創造新的飲食場景,讓每一次品味都更有意思。
麵包與暢飲也許會成為今後亞洲烘焙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