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6月3日電 (郭瑩)小朋友的齲齒成為很多家長頭疼的一大問題。保持牙齒健康,就需要做好防護。2019 年 9 月,由四川省國際醫學交流促進會發起,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六名專家共同主編的《熊貓牙醫》系列口腔科普繪本的出版工作正式啟動,並在同年的天府書展上首次亮相。2020年6月1日,《熊貓牙醫》系列口腔科普繪本正式出版。
談及為何通過繪本的方式?四川省國際醫學交流促進會相關人員表示,繪本是當前發達國家兒童閱讀的首選讀物,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通過繪本向小朋友傳遞保護牙齒健康的知識和方法,能有效地讓小朋友養成愛護牙齒的好習慣。
適逢兒童節檔期,為更好地提升廣大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識,加強對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視,四川省國際醫學交流促進會聯合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開展線上熊貓牙醫出版上市活動暨《醫道》兒童口腔健康科普特別節目,活動邀請了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主任醫師楊徵,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副主任醫師尹偉,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主治醫師鍾亦思,圍繞兒童口腔護理保健相關知識進行線上科普。
楊徵醫生在節目中詳細介紹了《熊貓牙醫》系列口腔科普繪本的創作歷程,這套繪本的創作初衷,是希望在專業口腔醫學專家指導下,通過設計一系列具有四川代表特色的卡通人物熊貓園園以及園園的小朋友們,繪本中同時融入成都地標場景:人民南路、華西口腔博物館等,向兒童和青少年乃至全社會普及口腔健康知識、推廣口腔保健方法,傳播健康生活方式。
楊徵醫生談到,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牙病,假如每一個人先做好預防,那每一個人就是自己最好的牙醫。為了讓小朋友更容易記憶牙齒保健的知識,兒童繪本是很好的載體,也能讓家長更好的參與進來。此外,他還科普了關於刷牙的誤區、換牙的知識,促使小朋友形成好愛護牙齒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是一輩子,他還鼓勵家長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牙齒,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認識,幫助孩子克服對牙科的恐懼。
鍾亦思醫生談到,小朋友的牙齒問題要從小抓起,孕前期就要開始從母親開始檢查,小朋友從半歲開始,3到6個月最好看一次牙醫。
尹偉醫生從數據中分析,在0—12歲的小朋友中,40%是因為預防來找牙醫,數據在逐漸增長,但遠遠達還不到理想的狀態。他希望每個人都能重視自己的牙齒,愛護口腔健康,把牙齒的健康當做現代文明的標準。
在快問快答的科普環節,專家們就小朋友的齲齒問題展開講解和答疑。通過圖表數據介紹三歲到五歲的小朋友患有齲齒的情況,但小朋友患有齲齒治療情況並不樂觀,常出現家長不夠重視,小孩子懼怕等情況。有的家長認為小孩子乳牙得了齲齒,以為馬上就要換牙了,其實乳牙得齲齒也需要治療。還有很多牙齒出現問題的患者,大多是從小沒有養成口腔健康的習慣,希望通過《熊貓牙醫》繪本,用最可愛的形象把口腔知識帶給小朋友,養成愛護牙齒的好習慣。
【小科普】——"六齡牙"
"六齡牙":是指兒童生長的第1個恆磨牙,即第1大臼齒(俗稱大牙)。每個人上下左右各1個共4個。一般情況下此牙在六歲左右萌出,故俗稱為"六齡齒"。根據臨床資料和文獻報導"六齡齒"齲壞率最高,拔除的比例和罹患其它牙病的發生率均比其它牙高。從功能上說該牙又是最重要的磨牙,因此要特別重視"六齡齒"的保護。
【繪本介紹】
由四川省國際醫學交流促進會發起,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六名專家共同主編的《熊貓牙醫》系列口腔科普繪本。把華西口腔醫學的專業與繪本結合起來,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卡通人物和場景,用大眾尤其是兒童青少年喜愛的卡通形象,以熟悉的生活場景,把口腔健康知識點放在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裡面,向兒童和青少年乃至全社會普及口腔健康知識、推廣口腔保健方法,傳播健康生活方式,為「健康中國」助力。
華西口腔專家主編《熊貓牙醫》繪本出版 在線科普關愛兒童口腔健康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