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November
記者:弓晨
泰中「一帶一路」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隆功·吳森提蘭谷博士近日在接受《亞太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中泰一家親」是兩國和平友好的詮釋,2020年是泰中建交45周年,中泰經貿合作在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金融與旅遊等多個領域同時展開,近年來在各個領域均取得不同程度的進展,其中以旅遊與金融合作成效最為突出。
吳森提蘭谷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貿易增速較慢、收支失衡,雙向投資動力不足、規模受限,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範圍相對狹小且進展緩慢,這些問題反映了當前深化中泰經貿合作正面臨一些挑戰,主要包括日本長期在泰國的經濟「深耕」可能為中國深化與泰國經貿關係帶來一定競爭壓力,越南等新興發展中經濟體的迅速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中泰合作的空間等。
與泰國合作是中國實現與東協經濟一體化的必要條件
當前「一帶一路」倡議與泰國「工業4.0」戰略對接的背景為中泰經貿合作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吳森提蘭谷分析稱,這些機遇在東南亞區域層面表現為中國-東協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在雙邊關係層面體現在中泰產業互補性逐漸增強,而在泰國國內層面則表現為政治局勢趨穩和發展需求明確。在此基礎上,未來可以加強交通設施建設合作,以金融合作為新的著力點,進一步完善雙邊經濟外交的頂層制度設計,通過開拓與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等發達國家在泰國的第三方市場合作來深化中泰經貿關係。
泰國地處東南亞的中心地帶,是連接亞太陸上國家與亞太海域國家的重要樞紐,作為中國與東南亞互聯互通與經貿合作中的「交匯點」,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吳森提蘭谷表示,從經濟體量來看,泰國長年位居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總體而言,泰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與繁榮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與泰國建立穩定密切的經濟合作關係也成為中國實現與東協經濟一體化的基本前提與必要條件。就雙邊關係而言,這也是中泰兩國建立高度互信互惠政治關係的堅固基石與持續動力。
他補充說,2014年以來,以推進中泰鐵路、農貿與旅遊等具體經濟領域的合作為契機,中泰兩國領導人展開了頻繁且高效的互動,並創建了諸多穩定的頂層對話機制;2017年,雙方又先後籤署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和未來五年《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強調要加強「泰國工業4.0」戰略、「東部經濟走廊」建設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密切對接,為兩國合作創造更有利的環境。這些都是中泰兩國從經濟合作衍生出的政治與外交成果。
基於此,中泰應當首先從貿易、投資與產能合作、旅遊、金融、大健康產業、電商、物流等多個方面剖析兩國經貿合作的特徵、問題及其挑戰,其次探討新時期「戰略對接」的背景下中泰經貿合作可能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戰略對接背景下中泰經貿合作機遇廣闊
儘管當前中泰經貿關係中存在著一些問題與挑戰,但在當前中泰尋求全方位合作、多層次戰略對接的背景下,泰國國內層面的新變化正在為中泰經貿合作創造新的機遇,這也是決定中泰經貿關係前景的重要因素。
吳森提蘭谷指出,2013年,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東南亞為重點推行區域,「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與泰國「工業4.0」戰略、「東部經濟走廊」(EEC)計劃的內涵高度契合。其中,「工業4.0」戰略內容涵蓋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業與高技術產業發展、區域產能合作與資源整合、人文交流與合作等諸多方面,而EEC則是落實「工業4.0」戰略的具體項目規劃。
吳森提蘭谷進一步解釋說:「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工業4.0』既是泰國內部的工業化戰略,也是東協國家共同的工業發展規劃,而泰國的EEC計劃其實也是東南亞互聯互通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儘管泰國制定出臺相關戰略規劃是單邊行為,但其實施的過程與包含的意義卻是涵蓋在東南亞區域發展與合作的基本框架中的,從而促進中國-東協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
談及中泰經貿合作的未來,吳森提蘭谷說,中泰雙邊經貿合作的部分內容是在中國-東協、中國-APEC的合作框架下展開的,中國與東南亞經濟一體化水平的提升對於中泰雙邊經貿合作具有推動作用。中國與東協、中國-APEC的經濟合作主要通過一系列區域性國際制度的建設開展,中國-東協近年來的經濟合作制度日益呈現「枝繁葉茂」的景象,將致力於以中泰為代表的雙方經貿合作在互動交流中前進。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
關注我們
歡迎您關注
亞太日報APD大千世界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關注我們,您將看到
我們每天為您精選的
奇聞軼事,百家雜談
我們期待您的關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