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看多了,總怕好的作品會爛尾。」
對於那些一開始上映讓我們非常驚喜的動畫作品,有時候甚至會秉持著一種一定要堅持到最後一集的態度。除了怕爛尾,有時候甚至怕作品播了幾集之後就開始崩壞,實在是讓身為觀眾的我們捶胸頓足。
就像今年的1月新番《異度侵入》,從11集小春對JW真實身份是局長開始的推理,無論是情感表達還是邏輯推理都和前面有著不太河西的失調感,而洞哥的boss氣場被重點宣揚卻又迅速消散還是讓觀眾的心理落差過大,讓看番的很多小夥伴都有種這番果然要爛尾的感覺,隨後的兩集果然是平淡到讓人對前面幾集幾乎「封神」的觀感一下消耗了。有不少小夥伴表示如果作品停留在第10話不再繼續往下更,「神作」無疑。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幾個希望中途就能按下暫停鍵,讓編劇好好想想劇情的作品吧!
1、《甲鐵城的卡巴內利》第6集
有的作品是怕爛尾,有的可謂是「創業未半而中途崩」,這部作品是《進擊的巨人》原班人馬打造的,背景世界觀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本來是2016年4月新番的霸權預定,從作品前幾集的表現來看也是這麼個勢頭。作品畫風是不是也有點《巨人》的感覺?

曾經一度有著「甲鐵城,八萬八(要賣八萬八)」之稱的作品,作品前期的打鬥場景和劇情推進都是相當不錯的。後來一切都要從最終boss美馬的出現說起,從第6集的日常篇開始,就已經為後來的崩壞奠定了基礎,沒有任何的鋪墊和暗示,女主無名見到boss美馬開始智商突變為0,前期鋪墊了很多的女主,一下變成了反派的利劍,作品的立意也一度從生存鬥爭變成了家庭鬥爭,這個格局瞬間小了不知道多少。

作為末日題材的作品,從世界觀到人物刻畫都要具體,是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的,所以需要重點凸顯的人物其實就那麼幾個,無名和美馬之間的種種關係的刻畫,在對劇情的推動作用其實並不明顯的基礎上,讓觀眾一度產生了一種無釐頭的感覺,加上後面的決戰還能有大團圓結局,讓觀眾實在嘆服。
2、《罪惡王冠》15集
作品本身從音樂和人設方面做得還是不錯的,但是世界觀過於宏大,集數過少就會存在一個問題,如果不能前後貫通的話就會很混亂。作品前期埋下了不少伏筆,後面一步步揭開謎題的時候,整個故事的很多立意點動機都不夠明確,作品主旨也不夠突出,到底是想要讓觀眾看到王的成長,還是兩人之間的情感。

而以主人公的死亡提升整部作品的逼格這種事情,把握起來還是蠻難的,校條祭的死,櫻滿集斷手黑化,這種設定讓之後主人公的各種問題不斷暴露出來,加上最後祈也死了,雖然也有說法是她和集共生。作品中人物狀態轉換過快,也是觀眾難以接受的一點。

3、《迷家》第6話
作品前幾集從介紹舞臺,到埋伏筆,設置懸疑效果,可謂是將吸引觀眾的各個點都玩了個透,在我們觀眾大多都是奔著恐怖、推理和懸疑去看這部番的時候,心裡對這部作品已經有了「霸權」期待。

然而在觀眾的好奇被推到頂點的時候,一直隱藏在迷霧背後的恐怖生物終於出現,一群驚恐逃竄的女生看到了「巨大的光宗」?巨大的男主角這種操作,讓觀眾一下沒反應過來,之前的種種推理也顯得有些可笑了,劇中所有角色看到的不明生物都是他們內心的恐懼。
的日本恐怖片拍得好,主要在於恐怖生物的出現和謎底的一步步揭開。作品中主人公內心的恐懼這種操作確實是合理的,只是將觀眾的期待吊得太高,轉折卻讓人不免有些難以接受了。

以上幾部作品,其實剛開始的幾集給包括我在內的很多觀眾的感覺都是非常不錯的,所以對作品傾注了很多期待,所以當後面劇情一步步下滑,有時候難以理解的時候,不免失望,覺得編劇可以選擇適當在某些集數按下暫停鍵,好好想一想。
你對哪些作品產生過這種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