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知之為不知,不知更非知

2020-12-17 祁華勝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芮小丹和丁元英論道的全過程,既有芮小丹個人悟道過程,也有丁元英悟道的故事,還有兩個人一起共同修行道的演示。

事物變化除了本身要遵循規律之外,自身還有體與用的層面,事物本身發展的狀態,以及事物對於其他事物發展的影響和牽制。《道德經》中對於道和術關係的推演和延伸,體是本質,用是表現形式,是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更非知,就意思是不知道「用」「本來」皆不知。

丁元英告訴芮小丹,靈魂拷問,你知道你,這個你是你以為的那個「你」,我知道的這個「我」是主觀上的我,而不是客觀的「我」,既然我「客觀」存在,那麼我在那裡,是意識,是本我,還是我執。

佛家講無我,不是沒有我,而是境界上不分你我,你我都是塵、都是光,都是土,空色世界中我們都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私我,也不是我們認為的我,然後自私。

都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我們想要畢其功於一役,了解生命的本質,就得修行,就得是一個生命覺者,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個人價值、社會價值,以及無形價值。

每個人都是天賦異稟,死亡是本能,是基因的焦慮,強者和勇者都是悍不畏死的,不怕死是第一要務,幹什麼都畏首畏尾,是幹不了事情的,患得患失中失去的是機會。

記得有一個電影,機器人成佛了,就是機器人擁有的人的思維、智慧和感情,最後雖然機器人自己啟動了毀滅程序,但是人類不會允許一個有智慧的機器人存在人類世界,因為增加了不確定性。而找到修機器人的那個人本身就是一個機器人,它只有偽裝的和人一樣,才不會被銷毀,記得有一個經典臺詞,如果流水線出來的機器人都可以成佛,那麼對於苦修多年的高僧來說就是一個笑話。

《天道》知之為不知,不知更非知

我們得承認自己的無知和膚淺,我們認知是有局限的,知識和文化的關係是術和道的關係,我們為什麼得道過程中無法「合道」,是因為我們是人,我們只有三魂七魄,少了一絲真靈。其實在上古神話故事中,人是可以成神的,但是封神之後,紂王一死,人間無人王,從此登天之路毀壞。人變成沒有辦法覺悟「真靈」的肉體凡胎。

天機神妙,凡智何為,僅僅有聰明是不夠的,多少研究易經、佛學、道學終其一生也無法參透這道難題,不是題難,而是沒有走對路線,沒有心法和靈氣。

根本沒有能量讓你運轉一個周天,根本開啟不了身體的潛能,大腦的智慧,有科學家研究,五十萬年前,人類有一個基因的出現,讓靈長目猴子進化成人,而同樣的基因嫁接其他靈長目,可以看見大腦皮層顯著發育,並且功能區域和人一樣完善。

還好人類的倫理道德是最後一根線,否則,克隆技術、組織器官培養,冷凍保存技術,足以讓人永生,況且網際網路技術,完全可以把人的意識和記憶通過數據在網際網路建立人設資料庫,我們僅僅通過意識進入,就可以像阿凡達一樣,在絕對真空中生存,並且走向未來。

智慧看起來是一個詞,但智跟慧還真不一樣。

每個人或者動物,都有自己的本能和想法,只不過人類有語言和文字,如果沒有,我們僅僅是有智,而無慧,佛家講因果,還講慧命,通常認為人除了生命之外,還有慧命。

害人慧命指那些網上販賣焦慮,成功學、精神食糧、毒雞湯,等等。積德行善不是為了得善果(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而是為了讓自己心安,讓自己福田裡的慧命成長。

智慧是可以影響人的,高人之所以高不是點石成金,而是慈悲,慧命兼濟天下的行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正能量就是用自己的能力改變這個世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這個世界不僅需要修者、眾生,還需要覺者,需要啟迪智慧的新文化運動,啟蒙運動,以及自己對於人生的修行。

最影響智慧的就是利益、情緒、以及觀念和習慣,我們有思維慣性,通過經常思考的路徑有「路徑依賴」,我們下意識的行為支配我們的生活,真正的高人能夠解除下意識對於自己行為的控制,做到自主意識。

大智若愚,別人眼中的傻子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聰明人是不算帳的,活通透的人從來不計較個人得失,丁元英走了,大哥又要挨罵了,始終有人為了承擔了所有,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負重前行。

人的痛苦往往來自內心的執念,執念是影響我們覺悟,智慧生發的關鍵要素,如果芮小丹執著生死,執著愛情,執著公平正義,她就無法理性做出判斷,和歹徒搏鬥,然後犧牲。

事實上她是自殺。這樣可以判斷出,她境界是游離的,存在和死亡,毫無分別,存在就是死亡,死亡就是存在,不貪生,不怕死,當生則生,當死則死,輕於鴻毛,重於泰山。

文化發展道路的基本路徑,除了提高全民素質,還有我們自己修行,自己覺「道」悟「道」,別人給也拿不住,只有我們自己體會到了才是我們自己的。

朱先生光潛有句話,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學問。世間有兩種人狀態的學問,一種是出世間學問,一種是入世間學問。我個人感一部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後名字的改變也帶來了對原小說故事的誤解。

豆豆筆下的丁元英,葉子農其學識及行徑還都是入世間的修為,不是出世間的。救主文化,儒,法,墨,縱橫家等都是入世間的學問,原始佛學與道家學說才是出世間的!「天道」本就是出世間的概念,用在一部講世間道的小說上,本身在格局就不搭,再有就是以電視劇名字理解內容就會產生歧義。

那門檻,那窄門就是出世間的道,丁元英踏不入,過不了,那他還是在世間打轉轉,一個主公尚不能瞭然天道,那讀者或觀眾又怎麼能窺探到什麼是天道呢!區別就是用一個出世間的概念講了一個世間故事。題不對文,言者昭昭,聞者昏昏。

相關焦點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如何理解「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如何理解「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2021國家公務員筆試已經結束,意味著面試準備已經開始。國家公務員面試形式主要為結構化和無領導。
  • 《詩經·國風·王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嚴:人面不知何處去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情詩網紅|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南歌子詞二首中的兩首詩被記載於《雲溪友議》卷下《溫裴黜》,正是詩人溫庭筠跟友人飲筵時,為所唱小曲填的詞。從內容來看,《南歌子》兩首均皆屬情詩,但細細品味立意,卻大為不同。尤其是第二首詩(其二),更以一句「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將女子相思之情細膩婉轉傳於紙上,深入人心而流傳於世。
  • 何為天道?不可不知陰與陽
    你看過王志文主演的電視劇《天道》嗎?很好的劇,推薦大家去看一下。今天從中醫角度來談談天道,談談陰陽。陰陽是中華民族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獨特哲學思想,屬於古代哲學範疇。陰陽是宇宙的規律,是道,《易經·繫辭傳上》云:「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即規律。陰陽即為天道,醫學是怎麼認識陰陽的呢?戰國至秦漢時期,陰陽學說被各學科用來解釋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醫學也不例外,《黃帝內經》運用陰陽來闡述人體生命活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總結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 古代七大神秘劍:只知其名,不知其形,一把取之必病,棄之即安
    中國古代名劍很多,大多數名劍都只知其名,不知其形。因為這些劍並無實物,只記載在古書之中。而古書又只記其名,並未圖其形,所以我們根本無法知道這些劍長什麼樣子,因而顯得很神秘。下面就說說古代七大神秘劍,只知其名,不知其形,一把黃帝鑄,兩把歐冶子鑄,一把取之必病,棄之即安。
  •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是什麼意思?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這兩首詞就是純粹的女子情愛之作,只不過溫飛卿才氣橫溢,寫得高妙而不低俗,濃情可鞠,不同凡響。作品藉助一些日常物件來巧妙構思,用雙關、比喻等手法來書寫唱詞歌女的愛情和思念。我們重點看第二首。
  • 每天一首古詩詞: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溫庭筠和魚玄機的故事穿越一千多年,至今我們都為之感慨惋惜。溫庭筠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他的一生有太多的不合時宜,境界超越了時代,註定不暢。他恃才不羈,好風譏諷權貴,經常遭貶,終不得志。又因長相醜陋得了個「溫鍾馗」的稱號。然而奇人必有奇才,詩詞成就巨大,終成「花間詞派」的鼻祖。
  • 《陰陽師百聞牌》不知火攻略 不知火玩法技巧卡組搭配大全
    不知火的基礎能力配合形態卡可以讓我們的式神附加鼓舞后打出不俗的傷害,更加容易獲得場面優勢。她的SSR卡牌驚鴻之舞的隨機效果能夠在後期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唯一的難點在於如何保護生命值不高的不知火,而把握好使用鼓舞時機是玩好不知火的關鍵。
  • 其實它不僅不知鴻鵠之志,更不知鴻鵠之苦
    其實它不僅不知鴻鵠之志,更不知鴻鵠之苦「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從這句話中,你究竟讀出了什麼?是豪情萬丈,還是不屑一顧,亦或是強大的自信…………其實更多的應該是一種無奈和苦楚。因為燕雀不僅不知鴻鵠之志,同時更不知鴻鵠之苦。由一句話而產生的感想這句話本來出自於《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勿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 更知鳥的天空是湛藍色(世人擁而不知的美麗)
    只因,恰好:更知鳥,是一種小型的鳴禽,色彩鮮豔的羽毛下總是顯得靈動而活潑,每每當它提鳴吟唱之時,聲音婉轉清脆,就如同美人喃喃的細語,柔聲清合。在更知鳥的胸前生長著鮮紅色的羽毛,因而又名「紅襟鳥」,相傳它是「上帝之鳥」。就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那一刻,它清晰地感應到耶穌的苦楚,於是善良的更知鳥選擇靠近同樣的善良,便輕輕地停留在他的肩膀,為其高聲的鳴唱,去減輕那份為世人所背負的傷痛。
  • 古人說的「一問三不知」究竟指的是哪三不知?
    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另外,一問三不知也有裝糊塗,假裝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出自《左傳》。 一問三不知也有裝糊塗,假裝不知道,故意不告訴對方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還有不知其然,不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意思。
  • 不知火的19種隨機Buff揭秘,見識下真正的驚鴻之舞!
    本期《百聞小課堂》為大家介紹的式神是不知火。在發揮她強大的鼓舞能力時,我們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一起來看視頻學習一下吧~視頻來源:狸貓會成員 @一波啊丶▼課堂小筆記式神定位不知火的定位是鼓舞型輔助。不知火的基礎能力配合形態卡可以讓我們的式神附加鼓舞后打出不俗的傷害,更加容易獲得場面優勢。她的SSR卡牌驚鴻之舞的隨機效果能夠在後期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 古風動漫紅色濾鏡頭像 壁紙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古風動漫紅色濾鏡頭像 壁紙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紅豆生南國
  • 一哥「俗人讀史」之——識二五而不知十識
    識二五而不知十的意思是說,只知道一個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觀察問題。語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鬥晉楚也;晉楚不鬥,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越王你所求的,是要晉(韓、魏)與楚之間有戰爭,他們之間沒有戰爭,越國就不去打楚國,其實你這是知二五而不識十啊。
  • 俗話說:「一問三不知」,究竟指的是哪「三不知」?
    比如我們經常說「五花八門」,但究竟是哪五花,哪八門卻少有人知;比如形容一個男人五大三粗,那麼究竟是哪五大,哪三粗呢? 其實這些文學知識,在俗語文化中很是常見。俗語,就是老百姓通過生活經驗的總結和積累,歸納了很多人生道理,雖然俗語表面上看似粗糙,但卻內涵深刻,有著大智慧。俗語文化流傳在民間,是很接地氣的一種傳統文化,經過百年的發展和傳承,到如今已經是家喻戶曉了。
  • 《陳情令》之忘羨1:雲深不知處,唯獨不禁你
    我將你帶回了那個有著三千多條家規的地方,可你不知,這家規從來都不是為你給設。魏嬰,如果你足夠細心,一定會發現我在床榻旁弄了一個暗閣。好奇如你,我想你一定會將它打開一探究竟,待你打開的那一刻,你會看到滿滿一格子的天子笑。因為你喜歡,我便買回來送你。都說雲深不知處禁酒,可那是對眾人而言,並非對你。
  • 《相思》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相思》「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好美的一部古風電影一聽紅豆,我們最開始就會想到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該作品以王維的同名詩《相思》為傳作背景,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中國唱詩班共出了四集:《元日》《相思》《遊子吟》《飲湖上初晴後雨》《夜思》等等。一首詩一個故事。他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帶我們了解古詩中愛與恨,情與愁,喜與樂。喜歡國風動畫片的可以敬請期待。
  • 不經坎坷不知路難走不受挫折不知事難成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路走過了才知曲與直事經過了才知喜與悲酒喝過了才知醒與醉話說過了才知暖與冷不經坎坷不知路難走不受挫折不知事難成不醉過酒不知酒性烈不遭拒絕不知愛難求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被人罵過才知語傷人碰過釘子才知人心狠苦過窮過才知人不宜經過生死才知做人難
  • 聶懷桑:你只笑我一問三不知,可曾知我十年磨一劍,只為山河驟變
    大哥送他去姑蘇學習深造,他卻隨了魏無羨上山抓鳥、下河摸魚,再來個喝酒被罰,以前有賊心沒賊膽做的事,終於全做了個遍,只差沒氣得他大哥親自跑到雲深不知處來打斷他的腿。大哥在世時,對聶懷桑自然是愛之深、責之切,咬牙切齒地對他恨鐵不成鋼,雖然管教甚嚴,但效果堪憂,大哥眼裡的聶懷桑依舊還是爛泥扶不上牆。
  •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十首相思入骨的唯美詩詞
    相思,一直是古詩詞中一個永恆的話題,許多詩詞人都有留下關於相思的篇章,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十首相思入骨的唯美詩詞。其一:《三五七言 / 秋風詞》作者:李白 (唐)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