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獨家獲悉,master達人已完成數千萬元 Pre-A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凱磐資本領投,除用於拓展現有業務外,還將發力內容製作,藉助優土、秒拍、一直播等資源進行垂直領域的渠道整合。 此前,Master達人曾於 2016 年 2 月獲得 900 萬元人民幣的融資。
Master達人成立於 2015 年,早先定位是「垂直興趣教育領域的發現和約課平臺」,基於「達人經濟」這一設想,Master達人一直在進行業務形態和盈利模式方面的探索。
此次,Master達人創始人張翼虎告訴 36氪,團隊已經明晰了商業模式,雖然還是想「服務有一技之長的達人」,但形態和打法需要與時俱進。早先 2C 的業務做下來並不容易,興趣學習雖然是準剛需,C 端有意願,但是不夠持續,C 端市場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需要燒錢的過程。
隨後 Master達人開始發力 B 端業務。上一輪融資完成時,Master達人曾向 36氪透露,將在原來的直接 2C 的關係鏈中添加一環,先 2B 再 2C,把面向企業用戶、參與人數在 30~50 人之間的團體課程作為 Master達人一條重要的變現途徑。目前 Master達人在企業團建方面的業務增長了 15 倍,這部分業務被張翼虎稱為「小 B 端」。
去年被稱為短視頻元年,直播、秒拍等多種形態的產品帶動了內容創業風口。張翼虎稱,Master達人在創造內容過程中,發現大小平臺對於細分垂直領域 KOL 的渴望是絕對剛需。基於以上的考慮,Master達人想要從興趣技能交易平臺延伸到 MCN 機構,從 UGC 過渡到 PGC,整合原先平臺上沉澱的達人資源從事內容產出。新一輪融資也將用於孵化 IP。
據張翼虎介紹,Master達人目前籤下了約 3000 個達人,那些「顏值高、會說話、沒有偶像包袱」的達人是他們的重點孵化對象,數量約在 300 人左右。Master達人前期主要在進行直播方面的嘗試,採取品牌合作、商業定製模式,也就是張翼虎所說的「大 B 端」業務。從節目效果來看,觀看人數最多的一場直播是為嬌韻詩的「美肌充電寶「產品定製的,觀看量約 2200 萬,主播是 Master達人籤約的六名「男神」達人。
從 MCN 機構角度來說,頭部 CP 很重要,網紅張大奕一個人撐起了如涵的半壁江山,但過分依賴某個頭部 CP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些達人資源一旦流失,會對平臺形成重創。對此,張翼虎表示,「儘管 Master達人會著力打造頭部 CP,但我們更看重的是打造頭部品牌 IP,未來頭部達人會不會流失暫且打問號,但是節目品牌依然在這裡。」
此外,Master達人還想藉助外部力量強化品牌 IP,提高達人對平臺的依存度,沉澱達人資源。具體做法如下:
借大平臺之力。電商起家的阿里如今對內容的渴望無以復加,近期有意孵化頭部內容生產商和 MCN 機構。Master達人稱,其目前已是華東地區最大的 MCN,「Master達人秀」曾在一直播上登過周榜第一,月榜第五。張翼虎認為,依託這些節目,大平臺會給更多推廣資源。
借品牌商之力。目前,Master達人的客戶包括妮維雅、嬌韻詩、可口可樂、平安銀行等,這些公司在商務推廣上都會藉助短視頻資源,張翼虎稱,Master達人想「借船出海」,利用品牌資金的槓桿來推自己的 IP,放大自身品牌影響力。
MCN 是個舶來品,形成於美國。有意思的是,西方社會個體創造力較強,而國內目前的 MCN 機構早期都是做 PGC 起家,無奈 PGC 存在天花板,內容產出需要持續性,還需要不斷升級。於是我們看到,內容創業浪潮中吃下一波 PGC 紅利的羅輯思維和萬合天宜都開始有 MCN 形態,類似的還有曾經做評測視頻的 Zealer,如今想轉型成科技類 MCN。張翼虎認為,國內 MCN 的核心是渠道和資源,上遊是達人資源,下遊是品牌資源。
在未來,也許更多的內容創業者會說,我們已經轉型做 MCN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