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指彈琴」奪取農業全面豐收
日前,新疆重點圍繞不誤農時全面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紮實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6個方面工作,出臺20條具體措施,把自治區黨委關於做好今年「三農」工作,抓好當前農業生產,奪取農業全面豐收的部署要求進一步細化實化具體化。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記者採訪了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新疆一攬子支持農業生產措施進行解讀。
奪取農業全面豐收
築牢基礎支撐
農業農村發展穩定事關全局,是保持全疆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也是全疆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基礎。
當前,全疆春耕生產已全面展開,各地和農業農村等有關部門積極應對疫情影響,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實,採取有力措施推進春管春播工作,為全年農業生產豐產豐收開了好頭。
「20條措施是對奪取農業全面豐收作出的具體安排,有較強針對性、可操作性,為抓好全年農業生產提供了具體指導。」自治區黨委農辦常務副主任、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徐濤介紹,做好今年「三農」工作,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兩大重點任務,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和影響,紮實抓好農產品生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動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穩住「三農」基本盤。
「各地要圍繞穩糧、優棉、促畜、強果、興特色的目標任務,把各項措施落實好,在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徐濤介紹,今年自治區繼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宜糧則糧、宜棉則棉、宜畜則畜、宜果則果」的原則,科學規劃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促進農業生產結構優化、品種優化、產業優化,全力保障優質農產品供給,築牢穩物價、穩經濟、穩全局的基礎支撐。
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
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高度重視抓好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徐濤介紹,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是新疆「三農」的突出短板,20條措施對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推進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等工作進行了細化,通過強化措施加快補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提升農業發展能力。
徐濤說,今年要在確保高質量完成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的基礎上,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加快推進勘察、設計、審查等項目前期工作,全力抓好今年30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對受疫情影響未能按預期進行春季施工的,要通過調整項目區種植結構、調整工程施工步驟等措施追回延誤工期,確保在秋季施工項目審查批覆率達100%,開工率達80%以上。要認真落實好已建成高標準農田的管護主體和管護責任,確保農田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還要有序推進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確保年內完成建設任務。
強化科技支撐
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20條措施就紮實開展農業科技服務,組織農業科技人員到基層服務等工作做了具體安排,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通過工程帶動、項目支持、專項補助等形式,引導農業科研院校組建農業技術服務隊、專家巡迴服務團,深入農業生產一線開展科技服務和示範培訓,推動農業科技精準扶貧。
「今年自治區將進一步創新農業科技服務方式,強化激勵引導,重點加強基層農業科技服務力量,依靠科技助力農業提質增效。」徐濤介紹,今年自治區將進一步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大力支持農業技術專家到一線開展服務,推動農業科技知識進村入戶,建設科技示範基地、打造示範戶。同時,要加強農業農村領域科技創新基地平臺建設,開展基層農技人員輪訓,發揮好基層農技人員和「土專家」「田秀才」的作用。
20條措施還就用好中央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等工作進行安排,重點是支持南北疆生產性服務業組織跨地區開展統種統收、農機作業、生產託管等服務,確保全年完成社會化服務面積100萬畝以上。
徐濤介紹,今年自治區還將進一步支持發展壯大社會化服務力量,按照市場化機制,逐步構建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名錄庫,支持納入名錄的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多環節廣覆蓋的託管服務。
「還要鼓勵北疆及兵團的農機合作社或大戶通過聯營、共建等方式,在南疆開展農機作業及農業生產託管服務,提高南疆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促進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效益。」徐濤說。(劉 毅)
(責編:楊睿、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