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以黨建引領為「支點」 撬動脫貧攻堅「巨石」

2020-12-25 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董為)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廣元市活學活用槓桿原理,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找準「支點」、破除「阻力」、釋放「動力」,以「黨建引領、產業先行、能人帶動、基礎保障」為發展思路,通過政策引導,將黨組織和黨員綁在產業鏈上,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為根本落腳點,創新打造「黨建+」模式,讓「黨建+」成為拔掉「窮根」的「利器」,撬動脫貧攻堅的「金槓桿」。

找準「支點」,堅持內培外引,在「人」字上下功夫

「種天麻是個懶人活兒,大家每年在冬季挖出來,等過完年又種進土裡去,這樣就做到了打工和賺錢兩不誤。」近日,地處高山上的旺蒼縣英萃鎮光福村,連日積著厚厚的白雪,村民歐麗一家人卻在白雪皚皚的山林中忙碌地挖著天麻,看著白花花的天麻,就像看到一堆堆白花花的銀子一樣,笑著合不攏嘴。眼下,臨近年關歲節,天麻市場需求量大,價錢也不錯,正是天麻走俏的時節。歐麗一家種了兩畝天麻,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可望收入4萬元左右。

「我們這山上一直都出天麻,村上的人祖祖輩輩也喜歡到山上挖天麻。後來,有外地人到我們這裡種天麻,村民們看熱了眼,於是自己也開始種起天麻來。然而,由於技術不過關,產量也不產,於是大家種著種著就沒積極性了。後來,2016年廣元市科技局定點幫扶我們村,為我們帶來了資源和技術,還派來了專家駐村指導,使我們村從零星種植髮展到規模種植,每年產值能達到100噸600萬元左右的收入。」光福村村支部書記李剛介紹說。

「科技幫扶是我們的自身優勢,我被派到光福村後,對全村的家底進行了『把脈問診』,然後因地制宜做出了系列規劃,依託『黨建+產業』優勢,通過農民夜校培訓、田間地頭指導、推門入戶講解,把技術實打實傳授給他們,再通過獎補激勵機制、示範帶動、科技項目支持,現在是村不漏社、社不漏戶,家家戶戶都種起了天麻,加上我們自主研發了兩菌一種(蜜環菌、萌發菌、天麻種),極大地增長了種植戶的信心,目前已帶動全鎮村社種植戶的積極性,使天麻產業成為全鎮主打產業。」廣元市科技局駐村幹部、光福村第一書記王正前,2016年派駐光福村後,一住就是5年。5年來,他深深紮根在這片熱土上,用他的智慧與執著、辛勤與汗水,為全村老百姓謀規劃、跑項目、傳技術,當看到老百姓開心的笑臉時,他覺得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當別人問他,在大山深處摸爬滾打多年,自己留下了什麼?他驕傲地說,留下了思想和感情,因為在他的感人事跡影響下,有位年輕小夥子自願放棄在大城市教書,追隨他到光福村支教來了,聽說還準備把女朋友也帶到村裡來支教,真正接起了他的接力棒。

在廣元,像王正前這樣的駐村幫扶幹部有成百上千名,他們常年駐紮在鄉村一線,他們與當地的「田秀才」「土專家」「新農人」等鄉土人才抱團作戰,與「土」相容、破「土」而出。他們從溫暖舒適的辦公室奔赴在田間地頭,擔任產業發展「顧問」和產業服務「指導員」,成為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點。

今年以來,廣元市委組織部為全面提升一線幹部實戰能力,把能力提升作為履職履責的重要內容,做實實戰練兵、培訓提能。一是開展「全覆蓋」培訓,採取集中學習、視頻授課、實戰教學方式,分層分類對897名新任村幹部、420名新選派駐村幹部、4.5萬名結對幫扶責任人完成全覆蓋培訓;制發《幫扶工作指導手冊》,同步培訓駐村工作隊7020人。二是採取「新模式」幫帶,創新「師帶徒」機制,分類確定部門班子成員、鄉鎮包村領導、前任幫扶力量對273名「徒弟」開展「一對一」傳幫帶,全面提升實戰能力;組建「特聘農技員」隊伍,全市招募15名農技員組建指導團隊,分片區到村特色產業園、戶自強奔康園開展「專家巡診」;三是組織「走出去」學習,從有浙廣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的6個縣區中,每個縣區遴選2-3個發展潛力較大的鄉鎮與浙江對口幫扶地區鄉鎮「結對子」,選派鄉鎮班子成員、業務幹部及村支部書記深度學習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內容。目前,已選派22批次1045人赴浙江實地學習、跟班鍛鍊。通過發揮各類人才引領、示範作用以及各類基地集聚、整合、帶動作用,積極推廣新產品、新技術,推動產業發展壯大、提檔升級,釋放鄉村振興強大「發展能量」。

釋放「動力」,力求精準把脈,在「效」字上求突破

「我們這個地方山高坡陡,一出門就要爬坡上坎,種地全靠肩挑背馱。自從脫貧工作開展後,這裡發生了天翻地履的大變化,路修好了,電通了,水通了,網也通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了。」旺蒼縣英萃鎮新房村貧困老黨員王加成談起現在的居家日子,滿臉的皺紋笑成了一朵花,他邊笑邊扳著指頭算起收入帳,「2016年起,我們入股核桃產業和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之後每年都有分紅,現在已經分紅了2350元,我和老婆每天在地裡幹活,每人每天能掙80元,一年下來也有總收入也有6、7萬元,與兒子兒媳們在外打工掙的錢差不多,日子過得越來越有甜頭了。」

「這些年我們村以『黨建+扶貧』發展產業,走出了一條條特色之路,群眾的腰包鼓了,熱情也高漲了,幹群關係、黨群關係越來越融洽了。如今,除貧困戶每年領取集體經濟分紅外,70歲以上的老人、大病患病人員、常病病人、退伍軍人、村社老幹部等每年都有集體經濟分紅,這一切得力於全村產業發展勢頭好。今後,隨著產業的飛速發展,集體經濟的發展紅利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壯大。」新房村黨支部書記向子貴如是說。

新房村雖然地處高山,但物產很豐富,在集體經濟的帶動下,村裡的發展日新月異。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當地利用本地優勢,採取「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發展林下經濟,規模化種植金絲黃菊、白芍菊、天麻、板慄、香菇、木耳等,創新探索入股分紅、保底收益、二次返利等方式,成功實現資金變股金,讓群眾實實在在分享到產業發展紅利。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不僅要找準群眾脫貧「渠道」,還要讓群眾掌握致富「密碼」,更要讓群眾從內心深處「戰勝」貧困、用行動奔向「小康」。

近年來,廣元市委組織部充分發動各級黨組織在聚焦「精準」二字上動腦筋、下真功,堅持抓薄弱、抓示範、抓引領,探索走出符合山區發展的集體經濟路子:

聚焦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問題,細化規範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強化集體經濟人才支撐等六方面提升措施,著力破除薄弱,推動薄弱村提升;開展集體經濟「百村示範」行動,全面啟動20個精品項目、30個骨幹項目示範創建,併集中開展全域調研,指導破解發展難題86個,截至目前,全市2019年扶持村經營性收入同比增長107%以上,2020年扶持村項目基本完工投產;啟動開展新時代鄉村頭雁孵化園(基地)建設,依託產業帶頭人產業基地,按照有一名產業導師、有一個產業基地、有一套經驗模式、有一定服務設施「四有」標準,採取「兩選一籤一集中」流程,計劃到2022年,在全市累計建設20個左右新時代鄉村頭雁孵化園(基地),累計培養50名左右帶頭人;探索推行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產業引領型、資產運營型、入股分紅型等六大發展模式,工作經驗被省脫貧攻堅辦專期刊發推廣。開展新時代黨建引領山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模式研究,初步探索形成該市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643」模式。

破除「阻力」,抓住因地制宜,在「特」字上做文章

「這些年,養豬雖然苦點累點,但收入也不錯,特別是這兩年豬價直線上漲,靠養豬致富是信心十足哈。」家住朝天區明月村7組的貧困戶王玲,這些天正忙著殺年豬,接待一波又一波前來買豬肉的人。提起今年的收入情況,她一說一個笑哈哈,打心眼裡高興。

王玲今年46歲,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多年前她與丈夫在外地打工時,騎摩託車出了車禍導致兩人雙雙受傷,後經治療她自己的傷勢得以治癒,而丈夫卻落下了殘疾,從此一大家子人的生活重擔就落在了她柔弱的雙肩上。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部隊當兵的兒子在2017年又摔傷致十級傷殘,女兒正值讀書花錢的關鍵期,生活越來越不堪重負。俗話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正在這個骨節上,她家被納入精準扶貧戶,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關懷和幫扶,她自己也從親戚朋友處借了幾萬元,又通過小微借貸貸了10多萬元,總投資20萬元建起了豬場,養豬了50頭豬。誰想到養豬行業也是風險和收益並存的,2016年年底,她的50頭豬出欄後,當年在村裡率先脫貧。而2017年和2018年兩年時間裡,她養了100多頭豬不但沒能賺錢,反而虧損了10多萬元(受非洲豬瘟的影響),欲哭無淚的她一度喪失了養豬的信心。然而,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除了養豬懂些技術,還能幹點別的什麼呢?心灰意冷了一段時間後,她又繼續養起豬來,她要靠自己的一技之長,大膽搏一搏。2019年,她家養了100多頭豬,一下子賺了20多萬元;2020年,她又擴大了規模,養了200多頭,到年底可能實現在去年的基礎上翻一番。

王玲是明月村典型的致富帶頭人,在該村像她一樣的致富能手還很多。然而,早在多年前,這個村子是一個以傳統種養殖為主的貧困村,底子薄,既無資源優勢,又無支柱產業支撐,基礎設施也很差,這裡的人們總是在貧困線上苦苦爭扎。自從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後,第一書記楊見同村「兩委」一班人在深入調查研究、認真分析、科學規劃的基礎上,立足明月村的實際,牢固樹立「項目」農業、「基地」農業、「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觀念,以新農村建設為統攬,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導,以藤椒、小水果、獼猴桃、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為主的「造血」產業,培育和扶植了大批農業產業發展大戶和致富帶頭人。如今的明月村,已初步形成了「一線五園一基地」的產業發展格局,實現了每個村民小組均有一個特色增收產業,通過「配置股權兜底、入園務工工資兜底、技術指導服務兜底」的方式,帶動群眾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明月村能有今天這樣的特色和亮點,關鍵在於抓住了「因地制宜」這個核心,突出了產業脫貧的「治本」作用。多年來,廣元市各級黨組織主動扛起脫貧攻堅「千斤擔」,築牢產業扶貧「橋頭堡」,及時破除隨波逐流的「思想阻力」,立足於當地物質資源,明晰特色發展思路,找準了特色產業的「靶向發力點」,把特色產業的「新輪廓」勾勒了出來。通過拓寬產業脫貧渠道、在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為貧困戶提供「菜單式」扶貧項目、把「冷資源」變成「熱經濟」等措施,不斷拓寬組織服務網絡,在謀創新、求突破上做足文章,提升其特色附加值,做大做長產業生產鏈,打造產業集群,打響特色產品「金字招牌」,把黨的一系列惠農政策落實落準,為產業脫貧持續發力提供了堅實保障。

黨建引領  共治共享在「合」字上添活力

「我們鎮與陝西省寧強縣接壤,在沒有建立邊際治理聯合黨支部之前,邊界上的群眾經常發生這樣那樣的矛盾糾紛,邊際管理一直是道難題。自從2014年9月朝天區與陝西省寧強縣建立鄉鎮邊際治理聯合黨委及村邊際聯合黨支部後,雙方的交流和聯誼活動便多了起來,共同建立了微信群,共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共同舉辦技術培訓、體育比賽,相互聯姻,邊際關係越來越融洽了,2013年以來,我們鎮已有20多名寧強女孩嫁過來。」朝天區中子鎮黎明村村支部書記馬明忠說。

馬明忠是這個村的老支部書記,一幹就是22年。22年來,他已記不清自己處理了多少次邊際問題,但自從建立邊際治理聯合黨支部後,親眼見證了雙方在人際交流、產業合作等方面的明顯變化,比如本地核桃技術上、對方在木耳技術上各佔優勢,雙方會按照「地緣相近、產業相似」的原則,管理共享、技術共享、產業共推。尤其是最近幾年時間,雙方群眾一起跳廣場舞、一起打籃球、一起走親訪友的更多了,雙方幾乎不存在「邊界」之隔。

廣元市地處四川北緣、秦嶺南麓,是出川入蜀的交通要衢。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後,現有17個鄉鎮與甘肅、陝西接壤。為破解邊際地區矛盾糾紛多、群眾管理難等問題,廣元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推動組織、產業、應急等資源深度融合,構建起省際邊界區域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目前,全市已統籌建立邊際區域黨建聯盟1個、邊際治理聯合黨委6個、聯合黨支部29個,建立跨省產業聯合黨組織、協會聯合黨組織6個,實行「書記輪換」「雙書記」辦公制,推動黨的組織覆蓋嵌入邊際治理全鏈條;先後開展產業發展、環境治理、生態保護、疫情防控等主題黨日活動120次,派出黨員幹部、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人才600餘人赴毗鄰鄉鎮學習文旅融合、產業發展等經驗,為推動邊際區域治理融合提供制度保障;針對邊際區域戶籍人口交叉居住較多的情況,建立邊際區域黨員互聯互掛、異地坐班制度,互派「黨建秘書」18人,協調辦理疫情防控排查、困難救助申請、醫療保險收繳、戶籍家庭情況證明等事項200餘人次,有效解決群眾跨區域辦事難問題;針對邊際區域主導產業薄弱、發展路徑相似等問題,深化產業融合,帶動共同致富,共育主導產業,堅持「分工明確、布局合理」原則,立足資源優勢,優化毗鄰區域產業布局;針對邊際區域人員身份複雜、風險壓力較大等問題,聯合制定應急預案,防範邊際區域重大風險;針對邊際區域群眾交流活動少、矛盾糾紛多等問題,加強協同聯動,激發內生動力;依據邊界地區文化相似、風俗相近的特點,以「中秋」「國慶」等傳統節日為契機,定期在毗鄰鄉鎮輪流舉辦拔河賽、籃球聯誼賽、文藝表演、美食互鑑等活動,搭建文藝促交流、活動增友誼平臺,不斷深化邊際區域群眾感情交流;整合邊際地區人才資源,建立致富帶頭人、產業發展能手、鄉賢代表與貧困戶、特殊困難群體「1+1」結對幫扶機制,幫助貧困戶學習茶葉、核桃、食用菌等產業種植技術,聯合幫扶困難群眾,帶動共同致富;以村為單位,每年在毗鄰鄉鎮聯合開展「產業發展能手」「優秀調解員」「優秀共產黨員」「星級家庭」等評選,引導群眾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營造友鄰和睦、團結協作良好氛圍。

「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在攻堅拔寨的路上,廣元市委組織部號召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槓桿效應,利用好「黨建+扶貧」這一利器,從而抓住「人才支點」、減輕「思想阻力」、加大「長效動力」,為鄉村經濟引來了「活水」,為脫貧攻堅添了「動力」,為新時代奏響了的最強音。


相關焦點

  • 汝城菸草專賣局:強化黨建引領 決勝脫貧攻堅
    為持續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郴州市汝城縣馬橋鎮珠目瑤族村自2018年成為汝城縣菸草專賣局(以下簡稱「汝城菸草」)定點幫扶村以來,派駐的工作人員協同村支兩委,以黨建帶脫貧,以黨員帶群眾,將黨建工作融入脫貧攻堅的全過程,推動「黨建+扶貧」深度融合,真正把黨建活力轉化為攻堅動力,以黨建引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乾縣城關街道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有硬招」
    近期,乾縣城關街道黨工委認真落實全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和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進會議精神,多管齊下、精準施策、持續發力,形成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相互融合、同頻共振的良好局面。     黨建引領夯基礎。
  • 全員上陣 全線出擊——思南縣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之示範引領行動
    這一路砥礪奮進的背後,是邵家橋鎮一步一個腳印落實縣委抓實黨建促推脫貧攻堅「一盤棋」部署結果,是「思南戰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思南聚焦脫貧攻堅「主業」抓「主責」,縱深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推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資源向基層傾斜,全面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地落實,打出示範引領行動的「思南戰法」。
  • 唐西峽寨根:全域黨建例會 助力脫貧攻堅
    劉璐指出,寨根鄉牢固樹立全域黨建工作理念,打破區域、部門限制,推行以「組織相加、工作相融、黨建引領、共享共贏」為主要內容的全領域基層黨建融合發展模式,推動基層黨組織從「單兵突進」向整體提升轉變,黨建工作由「單打獨鬥」向深度融合轉變。自全縣啟動全域黨建工作後,寨根鄉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全面規劃,因地制宜,全力打造黨建亮點,抓緊抓實抓細全域黨建的推進工作。
  • 小支點撬動文明鄉風建設 「大陂扶貧」有妙招
    小支點撬動文明鄉風建設 「大陂扶貧」有妙招金羊網  作者:許悅  2020-12-17 自2016年省委宣傳部駐點幫扶以來,大陂村貧困戶人均收入已從
  • 西林:黨建引領聚合力 企地聯建促脫貧
    西林:黨建引領聚合力 企地聯建促脫貧 www.gxbszx.gov.cn  2020-11-30 08:39  閱讀:3049次  作者:韋素雪 黃藍瑩 楊浩然  編輯:楊煜智  來源:右江日報
  • 用支點撬動貧困 看人生際遇因選擇而不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時刻,由搜狐視頻自製,並聯合北京《旅行家》雜誌社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知和年年(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聚焦脫貧攻堅成果紀錄片《當選擇來找我》應運而生。
  • 廣元舉行「扶貧日」系列活動,25個集體和80名個人獲脫貧攻堅獎
    四川在線記者 燕巧  攝影 劉仁10月16日,在全國第七個「扶貧日」來臨之際,廣元市舉行2020年「扶貧日」系列活動,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白葉一號」茶苗捐贈重要指示精神暨「不忘黨的恩、先富幫後富、攜手奔小康」活動推進會,展出以「決戰脫貧攻堅 實現全面小康」為主題的「喚馬剪紙」藝術長卷,舉行「扶貧日」主題講述暨脫貧攻堅獎頒獎活動。
  • 湖北十堰:紅色教育為脫貧攻堅注入「新動能」
    今年以來,湖北省十堰市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資源和優勢,創新教育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把紅色教育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的精神力量,打造集培訓、體驗、活動、實踐於一體的紅色研學、遊學基地,更好地發揮紅色教育的示範功能和輻射作用,為脫貧攻堅注入了「新動能」。
  • 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甘肅省開展脫貧攻堅...
    原標題:【擔使命 聚同心 促巨變 省直部門落實脫貧攻堅專項責任工作紀實】  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  ——我省開展脫貧攻堅組織保障工作綜述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富貴  打造堅強戰鬥堡壘、激勵幹部擔當作為
  • 馬鞍鎮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四川新聞網消息(劉世彬)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內江市資中縣馬鞍鎮通過黨建引領,增強戰鬥堡壘;志智雙扶,提升內生動力;壯大產業,拓寬增收途徑等舉措,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馬鞍鎮積極將黨建融入脫貧攻堅工作,以「黨建引領」點燃脫貧攻堅紅色引擎,找準方向、打破界限、強力推進。
  • 一碗水鄉:奏響黨建「三部曲」 唱好脫貧「好聲音」
    為全面鞏固脫貧成效,一碗水鄉結合鄉情工作實際,實化工作舉措,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入探索並推廣「黨建+扶貧」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奏黨建「三部曲」,為脫貧攻堅唱響「好聲音」。學好「經驗曲」。
  • 東聊城高新區以黨建引領線上助農:直播練隊伍 電商促脫貧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山東聊城高新區以黨建引領線上助農 直播練隊伍 電商促脫貧本報濟南9月23日電 (記者肖家鑫)「我們現在就是想通過直播平臺把農戶的桃和韭菜儘快賣出去,賣上好價錢。」「我們以直播為契機,帶動村幹部改變固有觀念、學習新知識,讓農村發展的路子更寬了。」據聊城高新區黨工委委員、政工部主任張立民介紹,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聊城高新區不斷拓展線上助農渠道,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方式,優選示範村開展「雲上高新——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系列直播活動,目前已舉辦了8期。
  • 翻越最後一座「山」 ——寧夏西吉縣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剪影
    現如今,地處六盤山腹地的寧夏固原市西吉縣,1559戶、4265名尚未脫貧的老鄉,正奮力翻越貧困的最後一座山頭。這其中,西吉縣推動黨建與扶貧同向共進,鍛造主心骨、激活動力源,源源不斷為這場決戰凝聚磅礴力量。頭雁領飛百雁追一場秋雨過後,田坪鄉大岔村的馬鈴薯迎來豐收。
  • 望城區白箬鋪鎮:黨建引領 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樣板
    今年,白箬鋪鎮將「黨建引領促發展 上善『箬』水惠民生」黨建主題系列活動定為年度基層黨建品牌「書記工程」,突出基層黨建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項目建設、社會治理、文明創建等領域中的引領作用,夯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這一品牌,不斷譜寫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新篇章。
  • 惠水縣擺金鎮:黨建引領「五講五重五強」 鞏固脫貧成效
    今年以來,惠水縣擺金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縣關於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工作要求,以「講學習重信念強思想、講務實重成效強堡壘、講標準重品質強形象、講擔當重發展強經濟、講廉潔重奉獻強紀律」的「五講五重五強」黨建工作思路,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 開陽縣:黨建「望聞問切」法護航脫貧攻堅
    自開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以來,開陽縣對照「盡銳出戰、務求精準、善作善成」的要求,聚焦鄉鎮黨政班子運行情況及班子成員、「兩委一隊三個人」履職情況,結合日常了解掌握情況,用好用活「望聞問切」四診法,下好脫貧攻堅幹部隊伍分析研判「先手棋」,對脫貧攻堅一線幹部進行「會診」,著力把最優秀、最能打仗的幹部派到攻堅一線
  • 橫縣:堅持黨建引領 奮勇奪取「雙勝利」
    廣西新聞網橫縣7月3日訊(通訊員 蘇寒梅)今年初,疫情突發,橫縣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衝鋒在前,踐行初心使命,交出合格答卷,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扛起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凝心聚力攻克貧困「堡壘」,以高昂的鬥志和堅定的決心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的全面勝利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當好脫貧攻堅的生力軍——重慶飛強混凝土...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當好脫貧攻堅的生力軍——重慶飛強混凝土有限公司扶貧工作小記 2020-08-17 17: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脫貧攻堅】庫倫脫貧攻堅奔走在「趕考」路上
    【脫貧攻堅】庫倫脫貧攻堅奔走在「趕考」路上 2020-03-31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