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不認命

2020-12-06 懂球帝官方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錦繡人文地理(id:globalcateg)。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當看到來自中國的偷拍照時,時任美國總統隆納·雷根震驚了。

照片附有美國國防部情報局的一段說明:在福建西南地區方圓600平方公裡的林海幽谷中,隱藏著超過1500座不明性質的建築,呈筒型,有方有圓,與洲際飛彈發射筒極為相似,很可能是一個大得無法想像的核武器基地。

情報局補充道,儘管我們的偷拍設備(間諜衛星KH22)很牛掰,且每天7次飛過中國上空,但面對中國的這組不明建築群,依舊一臉懵逼。

結論,必須儘快徹查這些可疑建築。

這一年是1985年,中蘇正在交惡,中美建交不久,是改革開放的第8個年頭。

南靖土樓衛星圖(局部)

同年12月,福建漳州市文聯接待了來自美國的貝克和蘇曼珠夫婦。明面上,他們來自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是來中國採訪的。暗地裡,他們服務於美國中情局,借改革開放之便來證實衛星情報的準確性。

他們要求到南靖西北部看看。當汽車來到南靖書洋鄉田螺坑時,一方四圓城堡式的土圍樓高聳於公路下方。蘇曼珠夫婦驚訝地張開了嘴巴,貝克的藍眼睛一亮,問:「這是什麼?」

司機回答:「這是土圍樓。」

1.客家土樓?福建土樓

福建省製圖院編制 福建土樓分布

無論是誰,只要身臨其境於福建土樓前,震撼都難以言表。

這些地上冒出的「蘑菇」,天上掉下的「飛碟」,如同飽經風霜的老人,向人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悲歡聚散的故事與光怪陸離的歷史。

想要讀得懂,就得了解福建的地理、歷史。

福建永定縣湖坑鎮南溪溝土樓,來源永定縣旅遊局

福建地處中國東南,靠近北回歸線,屬於亞熱帶溫暖、溼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雨水充沛,氣候溫暖,非常適合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距今18萬年以前,福建中部的三明境內就有原始人類出現。距今4萬-8萬年前,閩南的漳州也有原始人生活,並越過臺灣海峽,成為距今2萬-3萬年前的臺灣「左鎮人」的祖先。

距今1萬至4000年前,福建先民「大分散,小聚落」地遍布福建全省各地,並逐步形成古代原始民族——閩族。後與戰國南遷的越人結合,形成閩越族。

唐時期全圖(669年)來源《地圖的見證》

到了唐代,閩越人被稱為「蠻獠」。在多山地形的加持下,十分難纏。

六朝以來,朝廷都拿他沒辦法,駐閩南的軍隊也只能駐守在九龍江以東,與蠻獠隔江對峙。直到公元669年,唐高宗為了結束東南邊陲的軍事對峙局面,給陳政、陳元光下了死命令,必須搞定。

陳元光也不傻,他深知這片土地的特點,明白光靠武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得軟硬兼施。於是在用大量兵力取得軍事優勢的同時,他堅持實行懷柔政策,爭取蠻獠歸附。

陳元光招徠流亡,發動百姓「闢草莽,斬荊棘,建宅邸」,他自己更是和「軍校五十八姓」全部落戶福建。公元686年,朝廷設漳州,任命陳元光為第一任刺史,「開漳聖王」。

在頻繁的戰爭環境中,北方南下的58姓,不能照搬中原的四合院,屯兵紮寨,建造有防衛功能的房子被提上日程。

福建土樓的防衛示意圖(郭育誠繪)

漳州遍布圓形的山頭和土丘,於是陳元光在圓丘之上建圓寨,不僅節省了材料,也擁有了最寬廣的防衛視野。如此這般,從山寨、城堡漸漸演變成現在的圓樓。

曾經人們誤把福建土樓稱為「客家土樓」,這是有問題的。據不完全統計,閩南人居住的土樓的總數比客家人還要多。所以簡單統稱「客家土樓」是錯誤的。

在陳元光之後,唐朝末年,客家人陸續從江西遷到福建,帶來了客家方樓,經過與當地文化的融合與發展,逐漸造出了客家式的圓樓。

福建土樓發展演變示意圖,圖中分別展示了閩南人土樓和客家土樓的發展過程。

福建土樓,分布在閩西和閩南地區,是適應大家族聚居、具有防衛功能,並且採用夯土牆和木樑柱共同承重的多層的巨型居住建築。

有了這些牢不可破的土樓,當時人們安居樂業,他們相信通過努力,這裡終將成為樂土。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產生了兩個教派,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他們同樣憧憬著未來,他們野心勃勃。

2.科舉稱霸!閩在海中

作為「東南山國」的福建,背山面海,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階梯式地伸向沿海。

全省山地佔大部分,八山一水一分田。中部有鷲峰山脈、戴雲山脈和博平山脈等,閩贛邊界的武夷山是福建省內主要的山脈,蜿蜒長達530千米,是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流域的分水嶺。

武夷山衛星圖(局部)

宋代,中國的經濟重心繼續南移,北方漢人大量向南方遷徙,已成為當時人口發展的趨勢。

北方漢民入閩後,相當一部分人落戶在閩西、閩北地區,促使這一地區人口數量顯著增長,進而促進了閩西、閩北山區經濟、社會的迅速開發。

經濟上去了,教育自然跟著往上走。

兩宋時期,是福建人在中國科舉史上的高光時刻。根據《福建通志》記載,宋代福建進士共7043名,排名全國第一。

要知道,兩宋共有進士28933名,算下來,福建一省就佔了全國的四分之一左右。比位居第二的兩浙東路,整整多了2000多名進士。

即使到了明清兩代的考場,由浙江人唱主角。但福建的科舉實力依舊槓槓的。明代福建每百萬人平均擁有一甲進士19.4人,是江西的2.11倍,浙江的1.94倍。

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全國錄取293名進士。其中,狀元、榜眼、探花都是福建人。連宋高宗都不禁八卦起來,問當時的狀元和榜眼:「你們福建人這麼牛,家鄉的土地有什麼神奇之處?」

狀元黃公度回答:「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榜眼陳俊卿一聽,這妥妥是個吃貨,太low啦,趕緊接著說:「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宋高宗聽罷,連連點讚。「公度不如俊卿,陳俊卿應該是狀元才對呀。」

福建建寧梯田蓮海,這裡種植蓮花已經千年

雖然榜眼比狀元更會聊天,但狀元黃公度話糙理不糙。

「無論什麼時代,沒有幾分的經濟獨立,就無從講起教育。孔子若要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哪裡還有功夫去敦詩說禮……地方上越富庶,教育越振興,人物自然越多。」梁啓超的這段大白話,解釋了在宋代考試制度公平改革之下,福建科舉碾壓全國的原因。

福建霞浦沙江,這裡水溫鹽度適中,是紫菜海帶之鄉。現在中國大約五分之一的海帶和紫菜出自這裡。

隨著時間的推移,依山傍海的福建地少人多。福建人光靠農業已經難以為生,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女耕男商」、「儒商並重」的獨有文化,女性留在家中耕作,男性到外地經商謀生。

早在漢代,中國不僅開通了聯繫中亞、西亞的絲綢之路,同時也開闢了中國往印度的海上通道。

此時,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也開始了他們各自的徵途。他們通過不斷地擴張,分別對歐洲與中東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影響。

西歐、中歐、東歐、北歐、海上的英倫三島、地中海的三大半島形成了歐洲。經過基督教會的洗禮,歐洲逐漸演變成多中心的列國體制。

在歐洲的四周,強大的伊斯蘭勢力和拜佔庭勢力阻擋著歐洲與東亞(中國)及南亞(印度)的交往。

這兩種信仰系統正在各霸一方,相互牽制。

公元751年,怛羅斯戰役之後,阿拉伯人完全控制了中亞,切斷了唐朝通西域的陸路交通。從此海路取代陸路,成為中外經濟交流的主要渠道,「海上絲綢之路」已悄然興起。

六勝塔屹立數百年,見證泉州昔日繁華。始建於北宋政和元年 (1111 年 ),元至正二年至五年(1336—1339 年)重建。塔門刻有「至元丙子」(1336 年),是元代海商凌恢甫修建時的年款,這是他在宋代基礎上歷時四年獨資修建,反映了 14 世紀泉州海外交通和貿易的繁盛,以及海商經濟實力的雄厚。

據《全唐文》卷七十五《太和八年疾愈德音》記載:「南海蕃舶,本以慕化而來,固在接以恩仁,使其感悅......其嶺南、福建及揚州蕃客,宜委節度觀察使常加存問。除舶腳、收市、進奉外,任其往來通流,不得重加率稅。」意思就是: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相約好了在一起,大唐歡迎你。

在中國的招商政策和對外的寬容的態度下,福建抓住了機會,從此走向世界舞臺。

福建沿海

福建的海岸線曲折,從福鼎的沙埕到詔安的宮口,海岸線直線只有535千米,但曲線長度卻達3324千米,佔全國海岸線的總長度20%左右,僅次於廣東,居全國第二。

曲折的海岸線造就了諸多港灣、灘涂和島嶼,有利於航海交通運輸、海洋漁業的生產和海產品的種植。

「閩在海中」,典型地概括了福建在古代航海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其造船航海的歷史,可謂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內容。

入唐後,福建的造船業得到發展,形成了福州和泉州兩個造船中心。唐鹹通四年(863年),南詔陷交趾,為解決軍糧問題,唐統治者有「造千斛大舟,自福建運米泛海,不一月至廣州」之舉。可見,福建當時的造船技術已十分先進。

安平橋,俗稱五裡橋,是現存最長的古代石橋。1138年倡建安平橋時,泉州港已進入鼎盛時期。走上這座石橋的蕃客,來自阿拉伯、印度、越南、非洲大陸、歐亞大陸。他們滿載茶葉、瓷器、絲綢、香料等貨物而歸。

至宋朝,無論是豪商巨賈,還是平民百姓,紛紛造船下海經商。朝廷在泉州設置市舶司後,泉州港風檣鱗集,海舶穿梭,取代廣州成為宋元時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一躍成為東方第一大港。

由於閩商眾多,宋朝還特別規定,福建人要經營對高麗的海上貿易,必須擁有3000貫以上資產,並至少擁有兩艘帆船,閩商之富裕,可見一斑。

→請橫屏觀看:泉州開元寺及兩座宋代石塔

開元寺大殿石柱上懸掛有一木製對聯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

這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所寫。

入元以後,統治者繼續執行發展海外貿易的經濟政策,公元1278年,忽必烈下詔:「諸蕃國列居東南島砦者,皆有義慕之心,可因蕃舶人宣布朕意,或能來朝,朕將寵禮之;其往來互市,各從所欲。」

這種連續一貫的開放政策,對促進蕃商來華起著很大的鼓勵作用。

當時的航海依靠風力,季風南來北往,有明顯的季節性。

來華的商人並不能立即回國,短期僑居順理成章,繼而因通婚、傳教等原因,成了「永居蕃客」。致使宋元時代的福建,特別是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泉州,成了外國人最集中的地方。

福建永春,一個被香氣籠罩的地方,全國大概四分之一的香出自這裡。阿拉伯大商人蒲氏後裔,將祖先傳下來的制香手藝帶到永春。如今他們依舊生活在這裡並傳承著手藝。

同樣,古代閩商出海,為了等待季候風返航,常寓居異國他鄉,甚至久居數年,在當地娶妻生子,繁衍後代。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中國人僑居海外,久而久之,形成一支不可忽視的海外移民,深刻影響著東南亞各國的歷史。

3.轉折點,骨折點

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進入明代,福建迎來了元朝海運暢通後的最後一次壯舉——鄭和下西洋。

這對於福建,乃至整個中國而言,都是一件極大的盛事。

《重纂福建通志》記載:「太監鄭和自福建航海通西南夷,造巨艦於長樂」。福建先進的造船技術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性能優良的福船。福船是巨大的,經得起風浪,且有火炮能抵禦海賊。

鄭和下西洋紀念郵票

鄭和船隻圖

從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率領龐大的艦隊七次下西洋。「維艄掛席,際天而行」,先後出訪了東南亞、南亞、西亞及東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去的時候,「鯨舟吼浪泛滄溟,遠涉洪濤渺無極」。返航時,「時值南風指歸路,舟行巨浪遊若龍」,聲勢浩大。

《鄭和航海圖》原名是《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因其名冗長,後人簡稱為《鄭和航海圖》。原圖呈一字形長卷,收入《武備志》時改為書本式,自右而左,有序一頁,圖面二十頁,最後附"過洋牽星圖"二頁。該圖是鄭和下西洋的偉大航海成就之一。它是在繼承前人航海經驗的基礎上,以鄭和船隊的遠航實踐為依據,經過整理加工而繪製的。這本圖集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

鄭和下西洋雖與各地建立封貢關係,但是中國並不幹預它們的內政,更沒有任何殖民活動發生。直到歐洲人開拓大洋新航道。

歐洲人最初的動機,是因為伊斯蘭勢力在中東攔截東方與西方的商船,以致東方商品流入歐洲市場時價格昂貴。他們想繞過非洲進入印度洋,接上中國及南海的航道,取得南海的香料與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

1492年,哥倫布意外地到達了美洲的巴哈馬群島,開啟了新航路,也打開了世界歷史的轉折點。

詭異的是,同一年,明朝實行禁海,下令沿海人民不得與來華的蕃船交往;1493年,朝廷頒布法令,今後百姓的商貨下海,即以「私通外國」治罪。

→請橫屏觀看:福建沿海,霞浦風光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桀驁不馴的性格,或許在1萬多年前就深深地烙印在閩越族的基因裡,不認命,就是福建人的命。官方禁海,閩人毫無畏懼,各顯神通,自求生計。

只要膽子大,殺頭也不怕。

據《明實錄》記載,景泰三年(1452年),海商嚴啟盛帶領下屬偷渡海外貿易,被漳州府逮捕入獄,以「通番」罪判處死刑。

嚴啟盛背後的合伙人鄭孔目是漳州掌管刑獄的官吏,在嚴啟盛被捕後,鄭孔目擔心受牽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攻破漳州監獄,與嚴啟盛下海為盜。

嚴啟盛越獄後,率眾抵抗官兵追捕,俘虜了都指揮僉事王雄,襲殺了另一個都指揮僉事杜信,橫行福建、廣東沿海數年。

諸如此類的故事,不勝枚舉。沿海海商集團的活動,或商或盜歷時兩個世紀,可惜這些海外開拓的努力得不到官方的認可,最終被朝廷所剿滅。

福建平潭海灘

反觀歐洲,自大洋航道開通後,歐洲人在各自政府的扶持下進行了瘋狂的擴張,與鄭和下西洋不同的是,歐洲船艦所到之處,一一淪為海上列強的殖民地。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先後掠奪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上各地的資源。

來自殖民地的黃金、白銀及當地生產的各式各樣的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入到歐洲。隨著歐洲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的需求不斷增加,市場隨之形成。有資金,有市場,自然需要有相匹配的生產力,工業革命應運而生。

工業革命早期最精密的科技活動便是製造武器,其中對彈道學頗有造詣。在國家、經濟、武力的加持下,西方勢力所向披靡。工業文明碾壓農業文明,猶如《三體》小說描述的降維打擊,兩個字:殘酷!

耶穌與十字架·福建

歐洲人信奉基督教,自詡是上帝的選民,有權利和義務摧毀異教信仰,拯救異教徒的靈魂。

例如西班牙人在徵服瑪雅與印加帝國時,焚燒當地典籍,導致美洲文明多數淹沒於歷史長河中,無法被今人解讀、復原。

在16世紀時,西亞與中亞伊斯蘭信仰的地方有奧斯曼帝國,但面對白人的武力,其原本的領土已被分割成許多小國,僅剩土耳其保持獨立。

18世紀到19世紀,隨著西方的入侵,中國一敗塗地,唇亡齒寒,福建亦然。

4.建築,是文化的記錄,是歷史

→請橫屏觀看:福建中洲島

原是閩江上的一個沙洲,「五口通商」後被建起領事館、商社、教堂和醫院。

18世紀後,英國等西方殖民者以鴉片作為高額商品,大量販運中國,毒害華人。

乾隆初年,鴉片就已是漳州南靖城鄉的一大禍害。史籍記載「漳郡無籍之徒多吃鴉片,雜菸葉煮之,價頗昂,初入口,令人驟肥,日久神昏氣懶,面黑目黃。」

福建水系發達,縱橫交錯,河網密布。由於鴉片傾銷福建,使省內菸民大增,「鴉片戰爭之流毒,最甚廣東,其次莫如福建」。

→請橫屏觀看:福建福州夜景

1839年,朝廷開展大規模的禁菸活動,惱羞成怒的英國政府於1840年2月組建了一支由16艘軍艦、28艘運輸船、4艘武裝汽艇(載兵4000人、裝炮540門)組成的「東方遠徵軍」,由艦隊司令伯麥率領啟航來華。

道光帝在禁菸的決策上,本就意志不堅,在抵禦外敵的各種行動中,同樣舉棋不定,時軟時硬。結果可想而知——涼涼。

1840年,鴉片戰爭撞開了中國的大門。廈門、福州港作為五口通商口岸分別於1843年11月2日和1844年7月正式開埠。福建最大的兩口岸,逐步淪為我國第一批殖民城市。西人可以來華傳教與經商。

廈門的鼓浪嶼,便在這時進入了列強的視野。

→請橫屏觀看:鼓浪嶼全景

伴隨著恥辱的槍炮聲,神父、傳教士接踵而至。在這個小小的,1.78平方公裡的小島上,上帝開始與媽祖、保生大帝、大道公等神明爭奪信眾。

1841年8月,牧師雅裨理協同美國美以美教會教士文惠廉夫婦,隨著英軍進入鼓浪嶼設立美國歸正教會。

英國一看,心中暗暗不爽,畢竟鼓浪嶼是他們的「戰利品」。於是1844年,英國教士約翰史敦力夫婦創辦英國倫敦差會。

後續又來了英國長老會,美國長老會。而且他們有備而來,在新加坡、印尼等地學了閩南話,講話語氣語調跟當地人差不多。

天主教自然是少不了的。在鼓浪嶼先後建立了協和堂、福音堂、天主堂等十幾座教堂。

鼓浪嶼上的教堂

隨著鼓浪嶼傳教活動的開展,教會開始在島上成立了半醫半學特徵的西式醫院。這些醫院可以說是西醫文明進駐中國最主要的載體。

除此之外還建立了聖教書局,專門出售宗教書籍。

1901年,美國駐廈廈門領事館會見閩浙總督,提出把鼓浪嶼開闢為「萬國公地」。次年初,各國與閩廈當局籤訂了《廈門鼓浪嶼公地章程》等合約,使公地合法化。

自此,風景秀麗的鼓浪嶼成為殖民者的樂園,英、美、法、德等13個國家先後設立領事館,並共同組織工部局,作為管理鼓浪嶼的行政機構。

西方勢力長驅直入,西方文化洶湧而至。

鼓浪嶼晚霞

可福建文化源遠流長,在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受諸多文化影響卻並未被徵服,在歷史的洪流下,頑強地保留著自己的特色。

閩北有理學文化、閩東有畲族文化、閩西有客家文化、閩中有三山文化、莆田有媽祖文化、閩南有橋臺文化。宗教上,佛教、道教、摩尼教、伊斯蘭教等教派在福建百花齊放。

這種多元文化並存的現象也反應了福建文化的另一個特徵——難融性。

當西洋文化入侵鼓浪嶼時,有一群華僑,在外闖蕩數十年,積累財富後選擇回到這座小島。

例如黃奕住,福建南安金淘人,印尼糖王。1919年春節後,黃奕住放棄印尼的事業回到鼓浪嶼定居,他不僅斥巨資打造了佔地1萬多平方米的黃家花園,更在鼓浪嶼興修了100多座新式建築,是當時島上最大的地產投資者。

華商林爾嘉,字菽莊。原為廈門溪岸陳家後代,後過繼到臺灣板橋表親林家。21歲日軍佔領臺灣,因拒絕入籍,與父親家人回鼓浪嶼定居。專心在鼓浪嶼辦實業,設立電器通用公司,興辦電燈、電話。39歲時,當時島上最豪華、佔地最廣的私家園林——菽莊花園落成,他從歐洲購入鋼琴陳列,成為鼓浪嶼第一架鋼琴。

遠眺菽莊花園

華僑們在島上創辦與扶持了近20所中小學,積極參與鼓浪嶼的建設。

在西洋與南洋的相互碰撞下,在華僑與當地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終這座小島成為了「萬國建築博覽館」。

建築是文化的記錄,是歷史,它反映時代的步伐,記錄了中國近代一段滄桑、屈辱的故事。

5.關鍵:對文化的認同與自信

鳥瞰廈門大學

今天,作為中國輕工業強省,福建的民營經濟已非常發達。

最近,據第一財經發布的中國2020最新1~5線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顯示,福建除了福州、泉州、廈門入榜二線城市外,漳州、莆田和寧德這3座城市還入圍三線城市榜單。其中,漳州排名全國三線城市第17名,莆田排名第32,寧德排名第51。

2020上半年,福建的規上工業以2.7萬億位居第五,僅次於粵蘇魯浙。公開資料顯示,上半年福建的經濟總量位居中國省份第七位。但這與福建在歷史上的高光時刻比,仍有距離。

如何讓這個有山有水有海的省份,重現當年港通天下的輝煌呢?

→請橫屏觀看:集美學村

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13年始傾資創辦,享譽海內外。學村總建築面積達三千餘畝,擁有在校師生十萬餘人,形成了由學前教育至小學初中高中、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

在全球化的今天,傳統文化承受著西潮衝擊,日漸式微。福建要重新揚帆致遠,首先要做到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自信,即對福建的地理人文歷史價值要有深刻的認識。

「師夷長技以制夷」,自奕訢與倭仁的同文館之爭後,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我們作為工業革命的學生,聚焦於西方,拼命地學習與追趕,更有甚者矯枉過正,全盤西化。

有焦點,自然產生了盲點。我們忽略了無論哪種文化都有優缺點,將西方文化好的一面過度神化了。

基督教強調「愛人如己」,但縱觀基督教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看出其缺少了一份包容。在極力推廣自己的文化時,不容有異見存在。它與伊斯蘭教師出同源,都自恃為絕對真理,不容彼此共存。

若嘗試從地理的視角切入審視,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是古代希臘。古希臘的地理範圍,除了現在的希臘半島外,還包括整個愛琴海區域和北面的馬其頓和色雷斯、亞平寧半島和小亞細亞等地。沿海地區由一系列島嶼和汪洋大海構成,導致歐洲的早期文明,主要表現為相對孤立的城邦文明。歐洲文明的基因深處,是孤立主義、保守主義,缺少了一份包容。

驀然回首福建這片土地,恰恰與之相反,充滿了多元與奇蹟。

武夷山新茶

福建西北部的武夷山,為江西與福建劃出了地界,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地區,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在這裡能感覺到原始生態的慢與從容。

福州城的核心三坊七巷,是經歷了拆遷建設後留存下來的歷史街區,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保存有200餘座古建築,是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

福州三坊七巷

湄洲島離福州不遠,長不到10公裡,寬約1.3公裡。小島面積雖小,卻是全世界媽祖信眾心中的聖地,是世界5000多座媽祖廟的祖廟。一千多年間,媽祖漸漸被人們神化為海神。小島上的一場祭典,便可吸引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的信眾來參與。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湄洲島,世界媽祖文化祭奠儀式及論壇

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的藝術寶庫」,留有大量珍貴的宗教遺蹟遺物。伊斯蘭教的清淨寺、摩尼教的晉江草庵、保存完好的印度時刻、圖案迥異的景教碑等數不勝數。

其中在泉州德濟門遺址中出土的一塊墓頂石很特別,讓人拍案驚奇!

德濟門遺址

在它的兩端分別刻有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兩種圖案。依據各種史料,有學者推測:「這塊有著兩種宗教圖案的刻石,應該是宋元時泉州伊斯蘭教徒與基督教徒通婚的確鑿見證,他們死後亦一塊合葬於泉州。」

這是最讓人驚訝的地方,對於自古便處於對立、紛爭不斷的兩種宗教,在福建竟以通婚混葬的方式存在,究竟是什麼改變了他們?

或許正是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用時間潛移默化地感化了他們,讓兩個勢不兩立的教派放下了執念。

→請橫屏觀看:山從武夷成群出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上,東臨大海,西有重山,從內部看,這片土地山河交錯,有阻斷卻無隔離的獨特格局。一方面各個被間隔出來的子區間可以獨立發展其文化,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種族的繁衍,不同文化的部落開始了相互交融,最後成就了福建文化的多元與厚重。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的思維和習慣最終形成了這樣的模式:一,人們更傾向於合作而不是互相殘殺。二、人們會逐漸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謀求一個長遠的結果。

大家是否還記得陳元光的選擇?

面對有多山地形加持的蠻獠,他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為了長治久安,他沒有將蠻獠殺盡,而是用懷柔政策,甚至用他自己和「軍校五十八姓」全部落戶福建的方式,換來一方安寧。

這便是福建土樓的起源。

要做到文化認同與自信具體從何做起?以福建土樓為例,我們要深入了解土樓的歷史、價值。

很多人至今仍認為土樓是特殊年代的產物,對現代化毫無價值,將保護土樓和農村現代化放到了一個對立面上。有的則將土樓看成是生財的器具,為的只是吸引外人,滿足遊客的獵奇心。

這些統統都是缺少對自身文化認同與自信的體現。他們忽視了這些古村落、建築是福建文化、中華文化的根,建築被毀掉,文化的根就只剩下一地瓦礫了。

文化認同就是要認識到福建土樓是文化的根之所在,是子孫後代所需要的,要加以保護永遠留存的瑰寶。只有這樣才能讓土樓這個福建地域文化的載體永葆青春,讓後世子孫能觸摸、能感知。長此以往,自信才能由內而生,且源源不斷。

近年來,國家發布了「一帶一路」戰略,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省份,福建省被定義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域」。她能否能揚帆遠航,再續輝煌呢?

我們拭目以待。

廈門碼頭

參考文獻

黃漢民 陳立慕:《福建土樓建築》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林國平等:《福建移民史》方志出版社,2005

駐閩海軍軍事編纂室:《福建海防史》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

謝必震:《福建史略》海洋出版社,2011

劉海峰 莊明水:《福建教育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何炳棣著,徐泓譯:《明清社會史論》臺灣聯經出版社,2013

徐曉望:《閩商發展史:總論卷(古代部分)》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

許倬雲:《歷史大脈絡》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創作團隊

撰文:鄧贄嘉

圖片:圖蟲創意、攝圖網、部分來自網絡

排版、製圖:鄧贄嘉

...   完   ...

相關焦點

  • 巴赫說:「我認命了」,您是什麼年齡段認命的?後來又發生了什麼
    巴赫說:「我認命了」,您是什麼年齡段認命的?後來又發生了什麼 文丨二指禪掌門 「我熱愛花朵」和「我想回到漢堡」是熱愛生活的象徵,而「我決定認命」中則有多少無奈和失望。 音樂是美好的,但音樂家首先是人,並沒有因為音樂元素而成為別人仰望的對象,他們同樣遭到誤解或攻擊、詆毀,在這方面,和工地上搬磚的民工,或者掃大街大爺大媽一樣。
  • 其實不只是哪吒不認命!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主題曲《哪吒》
    看電影時有一段是哪吒不吃飯,我後面的女娃娃大聲說「哪吒吃人!「整個電影院的人都被逗樂了。哪吒的電影著實是讓哪吒做了一場大美夢。夢裡他天縱奇才法力無邊有神通有朋友有師父。更重要的是有慈母嚴父,這父親溫柔嚴肅從不無視他,不罵他孽畜也不會在他受三年香火即將化人時砸了他的廟宇金身,用塔鎮他燒他,而是願意用命保護,告訴他煌煌大道走自己的便好,同那我曾經所知道的李靖相比,真是父愛如山了。再想想傲丙才是真的是讓我心疼。
  • 被命運捉弄,不認命,這樣做,總會有轉機
    生活中,常聽人抱怨自己的命不好。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當你認命的那一刻,你就很難有希望了,即使機會扔到你的手邊,你也撿不起來。你過得不好,其實並不是命運的安排,就像有人所說,命是失敗者的藉口,運是成功者的謙辭。任何拿命來當擋箭牌的藉口都是逃避的方式,總有一天,你虧欠生活的,還會再走上一遭。
  • 《三十而已》小細節發現張志和王漫妮是一類人,同樣都是不認命
    都說王漫妮配不上張志,張志能選擇王漫妮是她的幸運,其實很多小細發現張志和王漫妮其實是一類人,同樣不認命。從這一點就說明張志其實一開始並不知道王漫妮長的很漂亮,他更多是為自己考慮,他在小鎮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如果相親不成功也不會對他有任何不良影響。
  • 重看《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個人最好的命就是不認命
    今天我要說說,我被這部影片感動到了第二個方面,那就是一個人最好的命就是不認命。她總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自己掙了一個很不錯的未來,總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遇到一個心儀的人過完自己的下半生。小一點的我們叫她妹妹吧,心裡就感覺,我們的家庭不好,出身不好,來自農村,文化又不高,我們還能幹些什麼呢?再怎麼努力,最終還不是打兩年工,回到家裡結婚生子,安安穩穩的了卻餘生。人的目標一旦確立,在為之付出行動,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 不認命、不服輸、不懈勁——徐工集團逆勢增長
    新華社南京9月24日電題:「不認命、不服輸、不懈勁」——徐工集團逆勢增長新華社記者楊紹功、鄭生竹、朱程受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徐工集團2月份主營業務收入下降了18%,這個狀況是近年來罕見的。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針對當時的市場情況,我們做了研判,認為這只是暫時的,國家要發展,基本建設少不了,工程機械更是「首當其衝」。早在1月23日,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啟動,徐工集團就迅速組織330多臺工程機械馳援現場。準備過年的員工,隨著一聲號令趕赴火神山,一幹就是十幾天。王民和其他徐工人看在眼裡激動在心裡:「有這樣的戰鬥力,咱們什麼都不怕!」
  • 劉強東「不認命」,因美國事件虧千億,今讓美國谷歌損失10億
    原題:劉強東「不認命」,因美國事件虧千億,今讓美國谷歌損失10億。對此大家怎麼看?聲明:文章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文|趣評互聯劉強東「不認命」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崛起,像阿里巴巴、京東、騰訊這些企業開始迅速崛起了,這三家企業可以說競爭也非常的激烈,因為這是三家企業所涉及的領域都比較廣泛。
  • 《哪吒之魔童降世》若命運不公,不認命,就和它鬥到底
    首先我來談談編劇,劇情改編很棒,眾所周知,在之前的神話故事中,哪吒是少年英雄,敖丙是龍王的三太子,申公豹很壞,讓人恨得咬牙切齒。而在這部動畫中,哪吒成為了魔童,敖丙則是人人厭惡的妖怪,而申公豹的壞也有些讓人心疼,他們都是因為「人的偏見」而如此。也許我們看電影真切感受不了人性的偏見。
  • 滅霸認為復仇者無法接受認清自己的失敗,他消散時認命了嗎?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在筆者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你即可以說滅霸認命了,也可以說滅霸只是承認了一個「成王敗寇」的事實而已。而筆者個人比較偏向於後者。滅霸是一個極度自信驕傲的人!這其實又一次驗證了滅霸是一個一是一,二是二的人,面對可能會阻礙自己的存在,能夠做到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的程度。而我們說,一般這類的設定的角色,其實本身也是一個「唯結果論」的人,他們注重結果,但同樣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認「成王敗寇」的可能性。
  • 哪吒,痞子英雄,「不認命、不信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影片的口碑這麼好,排片率也這麼高,許多人認為,這部影片的票房能過20億,成為國產動畫片中的王者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2非常奇怪,以前的哪吒長得一個比一個俊俏。但是現在,這個哪吒竟然是煙燻妝、大板牙、塌鼻子?導演餃子說,「很多人會說挺醜,不想看。為什麼選這個,因為他是最契合我們電影中心思想的——打破成見。
  • 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和福建人鬥奶茶
    生吞檸檬的所長邊抹眼淚邊吞口水地邀請了這位作者,跟大家聊聊關於奶茶裡茶的那些事兒~01 自嘲的福建人/ 出自嘲的壺見茶 /福建-壺見,為福建人的幽默點讚~丨圖蟲創意福建本身就是產茶大省,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青茶、紅茶均有出產,而且還是茉莉花茶的發源地。因此,菜單裡的茶底可以根據不同的茶類來梳理一下。
  • 福建人住的不是別墅
    福建農村的別墅神話,早在天涯論壇時期,就開始了悄然流傳。可惜的是,2G網絡時代一張糊圖根本無法引人注意,誰也不知道這是福建農村,還是廈門鼓浪嶼一角。福建人要建這樣的別墅,材料採集上得心應手。更何況作為僑民數量最多的省份,不少歸國建房的僑民本就受歐式古典建築的審美影響。相比於中式的深宅大院,不少人更偏愛歐式城堡。
  • 廣東人真不吃福建人好嗎 廣式茶文化大賞
    近幾年廣東人吃福建人這個梗傳開後就一直被人津津樂道,有人表示疑惑,有人覺得好玩,但總歸是個梗,廣東人還真不吃福建人,這裡的美食數不勝舉,哪會稀罕吃福建人呢。在廣東,每天早上叫醒他們的是早茶。炒牛河廣東可不止早茶這一時間段喝茶,廣東人喝茶的習慣可是從早到晚都貫徹著。
  • 老人的話真不假!84年「鼠鼠鼠」的後半生,知命還是認命!
    老人的話真不假!84年「鼠鼠鼠」的後半生,知命還是認命! 1984年出生的屬鼠人,這幾年都是他們事業的上升期,而且今年屬鼠人有吉星的庇佑,再加上他們都是善於鑽研和挖掘自己潛力的人,所以今年會得到貴人的相助,在事業上獲得不錯的成績。
  • 女性到了30歲,究竟要不要認命?
    女性朋友到了三十歲,要不要認命?都說「三十而立」有種人生「塵埃落定」的意味,但實際上,塵埃落定也是選擇的結果。你能選擇照著既定的軌跡走下去,也能夠選擇不低頭、不妥協。影片《重返二十歲》中有一段經典對白,老師問學生:「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減緩衰老?」
  • 有多少福建人被野菜汁傷害過?
    有人不喜歡裡頭濃重的胡蘿蔔味道,有人是和上流君一樣覺得那胡蘿蔔味兒有點爛;有人嘗到了爛番茄的味道;有人嘗到了泥土的腥味,雖然咱也不敢問他們是怎麼能精確判斷出泥腥味的;還有人嘗到了配料表裡沒有的大蔥味……更直接一點的描述就是:菜味,沒有添加任何調味品的菜味兒,但又比生吃蔬菜難吃得多。
  • 女子患病後以為永遠不會懷孕,她不認命,15年生下8個娃
    不過,他根本就不認命,無視診斷,夜以繼日的奮鬥。最終,在14年前生下了第一個孩子。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15年時間又生下7個。
  • 福建除了佛跳牆,還有這樣的隱藏美味?福建人:外地人無福享受
    說起福建的美食,想必大家都能聯想到的就是佛跳牆。在中國最高規格的國宴裡面佛跳牆就是裡面最硬的一道菜了。據說一道佛跳牆就能夠徵服外國人的腸胃。但是今天我們要講的並不是這種人人都知道的食物。更多的是福建這個地方的地方性美食。大家都知道福建是一個臨海的省份,所以說擁有著內陸地區所缺少的海洋資源。
  • 2021福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招聘編內教師5人公告(福建幼高專專場)
    2021福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招聘編內教師5人公告(福建幼高專專場) 2020-12-12 16:26:48| 福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福建電建檢修人從容應「烤」
    福建電建供圖 入夏至今,福建大多時候備受高溫「烤驗」。酷熱難耐中用電量也屢屢刷新紀錄,福建多個電廠機組處於高負荷運轉,進入了保電關鍵時期。中國電建集團福建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電建」)派出了最強檢修隊伍,兵分多路,各自奮戰在電廠設備檢修維護現場,從容應「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