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身賽稍微看了一點,可說的東西不多,因為大家都不會在這種比賽裡盡全力,針鋒相對是看不到的,重點球星打成什麼樣也無關緊要。
更需要關心的事情,是看一看複賽之後,重點球隊的陣容要如何安排,比如湖人首發波普來代替缺席的布拉德利,獨行俠東契奇+哈達威+小庫裡+電風扇+波神的首發五人組可能就是複賽後主打,雷霆沒有讓復出的羅伯森立刻首發,還是延續在用多爾特。這其中最重要的用人變化,應該就是之前說好的,76人確定讓西蒙斯替代霍福德打大前鋒,讓米爾頓上首發。
從根本上講,這不是解決恩比德與西蒙斯之間兼容性的策略,但這是解決雙帝與霍福德兼容性的不錯調整。一個最直接的好處是,米爾頓是比霍福德更好的射手,他本賽季的三分命中率達到了45.3%,而霍福德是崩盤的33.7%,後者完全不適合在雙帝身邊提供空間。
但影響並不會僅僅局限在這,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76人的肘位讓出了一個名額,使得西蒙斯可以更多在肘區參與戰術(他過去也經常這麼打)。由於米爾頓還可以充當一下擋拆手,西蒙斯可以比過去更多的做掩護人了。
於是,76人就有這樣的進攻畫面:
這是西蒙斯肘位持球的打法,或策應,或者自己幹;
這是西蒙斯當掩護人的回合,他在這兩個回合中的戰術定位,其實更接近中鋒了。
這幾個回合很明顯的特徵就是,76人的空間依然不夠開闊。4個回合裡,沒有一次真正形成了籃下出手,恩比德在西蒙斯參與戰術時,還是更接近空間點的定位,雙帝之間有一人三分球升級這件事——基本就是恩比德了——還是長遠來看的必然趨勢。
另外,在恩比德打低位時,西蒙斯不管打什麼位置,他主要的定位還是在籃圈附近的終結位接應,那麼對手還是會放掉他夾擊恩比德,這時候的關鍵依然是恩比德能不能把球傳出來。像下面這個回合,西蒙斯已經處於非常理想的位置,但是恩比德在三人夾擊下,還是丟球了,大錘上夾擊掏球的時機,剛好趕在了恩比德轉身的瞬間。
從根本上講,76人想解決雙帝兼容性問題,就是兩條:
恩比德擁有空間型內線的三分牽制力;
恩比德擁有頂級的被夾擊後的出球能力。
壓力都在恩比德這了,沒辦法,因為他是主攻吸引防守,以及投射基礎都更好的一個。
不過現在恩比德、西蒙斯和霍福德最多只保持其中兩人同時在場,還是比過去3人在一塊互相傷害好多了。
76人這套雙帝合作內線的陣容,進攻端比較理想的情況,是恩比德能把西蒙斯參與戰術時一些餵餅打進,兩人在籃下發生化學反應——你把西蒙斯看做參與掩護戰術的追夢格林,把恩比德看做盧尼,這樣的畫面就比較好想像了。
但76人跟勇士這套雙內線都往裡走的打法,有個本質的區別,就是勇士在上線擁有一個能吸引夾擊的庫裡,而76人沒有頂級擋拆手,米爾頓、理察森、伯克斯這些後場,他們跟西蒙斯打擋拆,沒法讓西蒙斯很輕易的獲得順下的機會。所以在76人找到真正的陣地戰後場發動機之前,大帝在無球端,多半還得頻頻去三分線當工具人。
從進攻端來看,把西蒙斯安排在肘位參與戰術,可能不會讓76人的進攻放飛自我。雙帝帶射手,最好用的一招,也許是雙帝在禁區附近的奇葩擋拆,利用兩人超強的個人能力,在局部2對2打出優勢。
另外,把西蒙斯放在大前鋒位置之後,對他的防守要求也有一些變化。西蒙斯過去的防守定位還是更接近外線,他是本賽季的搶斷王,一對一防頂級側翼令人印象深刻。過去76人可以恩比德和霍福德各自接管一個內線,理察森接管一個後場,西蒙斯去接管一個側翼更強的主攻手,哈裡斯接管另一個鋒線。現在米爾頓必然要接管一個相對更弱的後場,理察森接管另一個後場,那麼西蒙斯必然要防鋒線了。
我們還得考慮霍福德下首發之後,在輪換中的時間是不是也變少了。如果是,那麼76人內線整體輪換時間就會吃緊,這意味著西蒙斯可能不只是在首發陣容裡打大前鋒,他可能會非常多的時間吃四號位的輪換時間,因為霍福德之外,76人好用的替補主要是後場或者側翼。
那麼西蒙斯作為正經的內線,未來有兩件事必然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一是防守籃板保護,這也有利於他直接發動快攻;
二是護筐和機動性協防,他現在的定位不只是側翼大閘了,也是內線屏障之一。
西蒙斯的模板...真的要成為追夢了嗎?
76人距離總冠軍,就差雷迪克+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