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導演曾經拍攝了DC超級英雄題材的系列電影《蝙蝠俠》,單就拍攝手法來講,無論是光影的變化,還有虛實鏡頭的應用,可以說在當時都是首屈一指的。可是,在這個華麗的電影幕布下展現的哥譚市,現在來看,更像是現實社會的投影,或許,我們就生活在哥譚。
01 他人即地獄
無論是原著漫畫還是電影,哥譚都被塑造成一個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而事實上,哥譚的來歷也是紐約的某個綽號。在這個現代社會生活的人,似乎都具有「現代人」的精神。什麼是「現代人」呢?我們來想像這樣一個畫面:夜晚,你經過一面面發亮櫥窗構成的街道,抬起頭可以看到霓虹閃爍,你的身邊是無休止的人流,可是在角落裡,總會有幾個人舉起他骯髒的手,問你討要幾枚硬幣,這時候你也已經習以為常,認為別人會給他錢,慢慢地一步一跳地走過去,並在心中為這個可憐的人表示同情。回過頭,看到滿街的人面上都是一個表情,低頭不語。你在感到悲哀的片刻,又被這永恆的歡愉所淹沒。一夜過後,你還是你,這世界並沒有什麼改變。可以看到,「現代人」的特點:淡漠,享樂,自甘平凡,以及心中仍保留那一方善良的天地。這時候,人們覺得自己的精神是如此的焦慮,世界不斷改變,自己卻永遠平凡,而且,因為他們心中「強者」的剝削,導致他們有了另外的思想:一是阿Q的精神勝利,二就是犯罪。第一種自不必說,就第二種來看,我們可以用劇中一句話來解釋:「有時候法制非但不能伸張正義,反而會成為枷鎖。」(事實上這是一個持續很久的問題,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自然法學派,社會法學派等都有著不同的解答)他們既然對法律失望,就會去求索超越法律的東西,這個時候,犯罪行為就不足為奇了。薩特說:「他人即地獄。」這是在極特殊的思想環境中形成的一種哲學思維,但是在現在反而被一些人奉為圭臬,這也是「現代人」所貫徹的「人生之道」。當然,這也是蝙蝠俠出現的原因。
02 觀察者蝙蝠俠與眾望所歸的小丑
作品中,蝙蝠俠信奉的主張是法律正義,準確來說是形式正義,這也是蝙蝠俠被小丑掣肘的原因之一。小丑曾在電影中說過這樣的話:你啊……你就是不能眼睜睜讓我死去是不?一股無法阻擋的力量裝上一個不可撼動的物體時就會這樣。你還果然就是威武不能屈是不是?因為自己心裡那點所謂正義感的錯覺,你就不肯殺了我。而我呢,也捨不得殺你,是因為你這傢伙真是太有意思了。我有一種感覺,咱倆註定是要鬥一輩子的。這種無形的力量就是規則,人類的法度制約了蝙蝠俠的能力,不如說,蝙蝠俠就是法度的化身,他本身是具有暴力機關職能的法律執行者,這也是蝙蝠俠的人格魅力,他謹守法度,但是他也不懂得變通,固執且可愛。另一面,小丑的形象,更多的是人們對法律失望後,希望有凌駕於法度之上的力量,通過這種力量去將一切剝削者砸得粉碎,是一種同歸於盡的混亂。
03 大眾的狂歡
拋開電影不談,蝙蝠俠在各個作品中的形象逐漸變成了萬能的人,他謹守法度,毫無瑕疵,他憑藉「凡人之軀」,成為了正義聯盟的大腦,可是我們並不知道,這一切是蝙蝠俠想要的嗎?小丑說蝙蝠俠和他是一類人,是正確的。因為是我們把他送到了小丑的座位上。蝙蝠俠能力與職能的不斷擴大,已經逐漸抹殺了他作為凡人的本性,成為了一個思想的凝結,一如中國的包拯一般,日斷陽,夜斷陰,執法森嚴,永無錯誤。這是個人的悲哀,也是大眾的勝利。我們為蝙蝠俠鑄造了英雄的雕像,鑄成之後的千百年裡,我們敬仰他,但是有一天當我們帶著孩子過去的時候,孩子會指著那個雕像問:「爸爸,媽媽,那個人是誰?為什麼穿著小丑的衣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