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數人的矚目下,《歌手·當打之年》終於迎來第二期,但就反響而言,《歌手》所面對的非議要比鮮花來的多。
這一季,本來大家都期待實力唱將毛不易能夠觸底反彈,取得一個好成績,沒想到他卻被淘汰了。上期節目排名首位的華晨宇,依舊平穩發揮,憑藉一首《鬥牛》,斬獲第一的好成績。
這不禁讓陽光菌產生一個疑問,毛不易作為《明日之子》走出來的冠軍選手,跟他曾經的導師,同樣是選秀節目出身的華晨宇,真的就差這麼多嗎?
想必大家心裡都有一個答案,但是本菌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在《歌手》這樣的節目裡,安靜唱歌的毛不易,很難戰勝擅長炸場的華晨宇。至於為什麼,陽光菌就跟大家說道說道。
第一第二,究竟是誰說了算?——評審機制
《歌手》不同於先前的音樂類選秀,參與的都是曾經或現在紅極一時的歌手,從本質上來說,他們的實力都是有目共睹的。那麼讓這群人來一較高下,誰來做評委就是一個大難題。節目組選擇了「大眾評審」這類評審模式就是要讓節目相對公平。
有句老話說得好「要發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所以大眾評審選出來的,一定是「好的」,至少是舞臺上最好的。
「多愁善感」的現場聽眾一直都是《歌手》的寶,歌手在臺上深情演唱,下面哭得梨花帶雨。假不假,陽光菌不做評價,但節目組只是要通過這些,給電視前的觀眾交代一件事情:「舞臺氛圍很頂!觀眾很喜歡。」
看到這裡有的人忍不住就懷疑了,如果這樣的話,唱慢歌的毛不易不應該更吃香嗎?但是!大眾評審的口味非常刁鑽,像懸疑劇一樣,剛開始喜歡娓娓道來的代入感,之後喜歡高潮迭起帶給自己的炸裂感,最後則是無盡的回味。
這種看似固化的評審模式,實則考慮了很多因素,因為製作人不僅僅要把這檔節目推給歌迷,他想要的更多。
參照華晨宇這次奪得第一名的《鬥牛》,陽光菌幫大家分析一下,開頭是沉穩迷人的低音之後就成了真正的鬥牛場,舞檯燈光搭配華晨宇肆意宣洩的舞臺動作,非常帶動氣氛,再加上多種樂器在同一時間的碰撞所產生的震撼感,這就是製作人更想看到的效果。
固執唱著安靜的歌
毛不易是選秀節目出身,而《歌手》也辦了很多季,他不可能不清楚評審團喜歡什麼,節目組喜歡什麼,所以自己被淘汰毛不易知道會有這麼一天。
既然知道,那麼依舊選擇這兩首歌曲的緣由只有一個,固執。這種固執跟毛不易的性格有極大的關係,平日裡不苟言笑,內斂的大男孩毛不易,有自己的私心,他想要把自己的歌曲推向更大舞臺。
現在他做到了,雖然被淘汰但本人還是很滿足的,畢竟一位創作歌手,能讓大家聽到自己寫的歌,通過歌詞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反觀華晨宇,先前也是羞澀小男生,不過經過這幾年的歷練,不僅話多了,颱風也更加適合《歌手》這個舞臺,換句話說不僅歌炸人也炸。
但毛不易不是華晨宇,他們從唱法、曲風、颱風來說都截然不同,而且陽光菌堅信一點,就算毛不易在圈裡待多久,他可能會和一些人熟絡,可他的曲風終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也是毛不易吃虧的另一個地方。
抱著吉他安靜地唱歌,拿著話筒安靜地唱歌,坐在沙發上安靜地唱歌,毛不易真的很安靜。可以說是非常敬業的歌手了,在陽光菌看來這是非常符合《歌手》節目的宗旨的。
但是《歌手》不這麼認為,因為在這個舞臺上,人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位歌手的多變和全能,在一首歌裡融合多種唱法,所以不會使聽眾審美疲勞顯得尤為重要。
陽光菌雖然不喜歡一成不變的東西,但是更討厭為了多樣而去改變,有意思不代表真的好。為了不成為《高音歌手》,製作組怕是要花點心思想想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吧。
相比《歌手》節目作出調整,陽光菌更期待毛不易能夠在復活賽裡有精彩的表現,也希望他能帶來更加精彩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