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原定在7月份舉行的東京奧運會被推遲到2021年,由此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運動員選手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同時主辦方將會帶來更多的奧運會相關費用支出。
牛津大學發表報告稱,東京奧運已經成為史上最貴夏季奧運會。報告作者表示,其成本已經達到最初預算的兩倍以上,且隨著奧運會因疫情推遲,成本還將繼續增加,預計將再增加數十億美元。東京在2013年贏得奧運會主辦權時表示,成本預計為73億美元,目前東京奧運會已經支出約158. 4億美元。
東京在2013年贏得奧運會主辦權時表示,成本預計為73億美元。報導還指出,只考察了運營奧運會的成本和建造場館的成本,還沒有考慮第三類成本——翻修公路、建造機場的費用。
此前《日經新聞》認為奧運會推遲會讓日本損失在54億美元到63億美元之間,這些損失只是奧運會本身的損失和推遲一年造成的財政消耗。如果奧運會被取消,損失將達到410億美元。
同樣頭疼的還有贊助商們。
想要成為奧林匹克全球合作夥伴可不簡單,可口可樂、阿里巴巴、通用電氣、英特爾、三星、豐田.....每家企業都要支付上億美元的廣告費。而日本本土企業,也為奧運會累計投入了 30 多億的贊助費。
東京奧運會已確認延期舉辦,這些企業投入的天價營銷費用還將持續一年之久,這筆額外的營銷成本同樣是個巨大的數字。
而一旦奧運會取消,隨之而來的還有廣告、廣播、門票等有關收入的損失,奧運紅利的消失,以及一切已經投入成本的血本無歸。這將打擊日本的各行各業,特別是為此準備數年、想一借東風的旅遊業。
值得一提的是,東京奧運會本可以成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寶貴的政治遺產,沒想到會成為這位日本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最大的政治負擔。
安倍是東京申奧成功的最大功臣之一,正是他7年前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投票前的感人陳述,打消了國際奧委會委員們對福島核洩漏的疑慮,為東京贏得了舉辦權。安倍希望2020年的奧運會,能夠和1964年東京奧運會帶動了戰後日本崛起一樣,為日本經濟再次插上騰飛的翅膀,並成為「安倍經濟學」成功的象徵。
作為2020年夏季運動會舉辦地,東京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亞洲最大的文化傳播中心和國際化都市;它是全球 GDP 排名第一的城市,也曾連續三次被《Monocle》評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
本次奧運會,是東京暌違56年後再次舉辦夏季奧運會。這也是進入21世紀後,日本首次舉辦奧運會。屆時,東京將成為亞洲第一個、世界第五個舉辦過兩次夏季奧運會的城市。
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準備工作堪稱完美:東京奧運會成為歷史上吸引贊助最多的一屆奧運會;奧運會申辦成功的6年裡,日本旅遊業一片繁榮,訪日遊客數量從1000萬增加到了去年的3200萬,2020年的遊客數量預計還可以增加200萬;專家還樂觀預計,奧運會對日本帶來的經濟刺激,可以達到2940億美元。
根據日方的預測,因為東京奧運會,2020年預計將有4000萬外國人到日本觀光旅遊,會極大地推動日本觀光產業的發展。甚至據有關日媒報導,東京奧運會的經濟推動效果預計約為32.3萬億日元。
去年12月15日,東京新國立競技場內,意氣風發的安倍首相在臨時設立的舞臺上,按下了象徵這座奧林匹克體育場落成的按鈕,他告訴全場觀眾:「東京奧運會將把日本的力量傳遞給全世界。」在當時看來,再過8個月,這裡將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安倍之後也可帶著巨大的光環,結束政治生涯。
誰知計劃不如變化快,2020年的新年鐘聲剛剛敲響,新冠肺炎就逐漸席捲全球,一場陰霾率先籠罩了東京的上空,日本政壇陷入慌亂。在此背景下,安倍也沒能做出理性和果斷的判斷,從開始的「如期舉行」,到最後不得不鬆口「推遲一年」。
雖然東京奧運會能否在明年順利舉辦,最終將由國際奧組委決定,但安倍在與國際奧組委的溝通中扮演重要角色,他的辭職無疑會對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蒙上陰影。
歷史上,東京奧運會已被取消過一次。
1940年的第12屆奧運會原定在東京舉行,但由於1937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中國和其他愛好和平的國家堅決反對在日本舉辦奧運會。迫於世界輿論的壓力,日本宣布放棄主辦權,國際奧委會遂決定把本屆奧運會改在芬蘭的赫爾辛基舉行。
而另外兩次取消也都是因為戰爭:1916年第六屆柏林奧運會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突然爆發被迫取消;1944 年倫敦奧運會也因為二戰被迫取消。
進入8月以來,日本的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使得原本延遲一年的2020東京奧運會,再次籠罩上了一層不確定性。如今,面對前期投入巨大、民眾意興闌珊、計劃不及變化等重重困難,東京奧運會能否順利舉辦?
如果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控制,明年東京奧運會一定不會爽約,一起祝福這個艱難的2020年。
撰文 孫翼飛
責編 孫翼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