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手帖|藝術與藝術家應有的姿態,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專訪

2021-01-16 美術手帖online

  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在日本舉辦歷年來規模最大的回顧展「Lifetime」(國立新美術館)的同時,在東京路易威登藝術空間(Espace Louis Vuitton Tokyo)也推出了一個聚焦於影像裝置作品的個展「Animitas II」。圍繞本次兩個展覽,2016年策劃了波爾坦斯基個展的東京都庭院美術館策展人田中雅子,和他聊了作為「神話」的「Animitas」系列和關於藝術本身的思考。

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 攝影=稻葉真

成為神話的「Animitas」

——首先我想先聊聊路易威登藝術空間裡的絕對主角——系列作品「Animitas」。以智利的阿塔卡瑪沙漠(Desierto de Atacama)為開端的該系列作品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以及又是如何完善的?

  阿塔卡瑪沙漠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海拔高度為4000米,是世界上最為乾燥的地方。在那裡能夠更直接地感受星星與天空,也有天文觀測站設立在那裡。在同一地點也埋葬著因智利軍事獨裁政權而犧牲的人們,匯聚著他們的亡靈。因此在那誰也找不到的地方創作了作品,而且那件作品也已經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Animitas(智利) 2014 full HD視頻、彩色、聲音 13小時6秒 Courtesy Marian Goodman Gallery and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 Adagp, Paris 2019 Photo by Francisco Rios

  在那之後,我又製作了三件《Animitas》,分別在以色列的死海、加拿大魁北克的雪中和日本豐島。其中,位於豐島的作品與其它幾件作品略有區別,是現在唯一保留下來的作品。

  我相信有靈魂的存在,「Animitas」就是一系列和靈魂有關的作品。我用固定攝影機記錄下從日出到日落一整天的影像。每個地方對我來說都有象徵意義。阿塔卡瑪沙漠離星星很近,魁北克是能到達的最北的地方,死海對所有宗教來說都是重要的地點。豐島對我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場所,我希望《Animitas(呢喃的森林)》和《心跳檔案館》能變成聖地一樣地方。

——如果「Animitas」系列和迄今為止的作品相比較的話,感覺它更加沉穩、更加寂靜,能觸動觀賞者的情緒。

  這的確是一系列沉穩的作品。在戰爭的日子結束後,進入另一個地點——死者的世界——存在的感覺。這不僅僅是影像作品,也是一件裝置作品。不單單只是站在作品前,而是要進入它。這就是我所設想的效果。

——國立新美術館展示的影像裝置作品《Misterios》(2017)和「Animitas」一樣,也是將目光投向了自然,也就是人類的外部環境。這可以說是一脈相承了?

  《Misterios》是在巴塔哥尼亞拍攝的,那裡的原住民認為鯨是能感知時間開端的動物。巨大的筒狀喇叭一樣的裝置,風穿過其中就能發出「鯨的語言」。這當然是虛擬的,我想向鯨詢問「我們為什麼在此時此地?」。

  無論是《Misterios》還是「Animitas」,我都稱他們為「神話」。在多年之後,這些巨大的圓筒會因為大風而被摧毀。我的名字也湮沒成灰。但是,巴塔哥尼亞地區的人們會口耳相傳說「有個男人來到這裡,與鯨魚對話了」。這沒準就變成了一個「傳說」。

  在豐島的《Animitas(呢喃的森林)》(2016)和《心跳檔案室》(2008)也是一樣,「這是藝術家波爾坦斯基的作品」這句話有一天會被忘記,但那個場所卻成為古老的寺廟和神社一樣的聖地。日本的普通人在不知道我是誰的前提下,為聆聽祖先的心跳聲而來到這裡。

東京路易威登藝術空間現場,《Animitas(呢喃的森林)》(2016) Courtesy of the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Photo by Jérémie Souteyrat © Adagp, Paris 2019

藝術家應持續發問

——您經常說「通過作品來提出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您是如何能做到持續發問的呢?

  這個世界是非常殘酷的。我雖沒有什麼宗教信仰,在我們之上如果真的存在著某種力量的話,那股力量為什麼要任憑可怕的事情發生呢?追求真理是人類精神的一部分。每一個人都想弄明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可怕的事情,為什麼有死亡的存在呢。

  我對此也沒有答案。或者說「知道答案」的人反而十分危險。如果說為什麼的話,這是在強迫他人。人類這種生物就是喜歡尋找答案。猶太教有句話說「小孩子有著所有問題的答案」。胎兒本知道所有東西,在誕生的時候天使過來了,讓他忘記了所有的事。所以他會花費一生的時光去回想在腹中時曾擁有過的答案。「所有的胎兒擁有所有的知識」這個傳說我非常喜歡。

——死的時候也許也找不到答案呢。

  我覺得也許會更靠近答案,但是無法找到答案。

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 攝影=稻葉真

藝術之美在於其不正確性

——您經常強調獨屬某個場所的記憶。這次開幕的「Lifetime」展與「Animitas Ⅱ」展在準備時有什麼注意點嗎?

  這次的展覽和2016年於東京都庭園美術館舉辦的展覽稍有不同。庭園美術館是一個有歷史的場所,但是這次的展覽都是在白色空間內。尤其在國立新美術館,我看了建築後,想要創造一個通道,然後就有了「有開始也有結束——通過通道」的靈感。

  比如說在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教堂裡,門敞開著,進入後就能看到神父,還有教堂獨有的味道、聲音和裝飾畫。我並不信教,所以對教堂的儀式也不了解。但是,卻能感受到「這是一個思考的地方」這點。所以,進入教堂後坐10分鐘,開始思考我們是什麼、為什麼身處這裡。然後,出門後便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這樣的場所是很有意義的。我覺得現在美術館可以被當作新的教堂。教堂是思考的場所,美術館也有相似的作用。現在的有權勢的人並不興建教堂,而是建造美術館。這樣的場所對社會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是探索自己的內心,從精神的源頭汲取營養的必要場所。

——東京路易威登藝術空間在空間設計上有步移景異的特徵。

  的確是這樣,剛開始打算建造一個觀看影像的箱型空間,後來我放棄了這個方案。希望畫廊外的東京都市風景也被納入展覽之中。這樣就能讓大都會和自然之間產生對話。對我來說,周圍環境也很重要。

東京路易威登藝術空間現場,《Animitas(死去的母親們)》(2017) Courtesy of the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Photo by Jérémie Souteyrat © Adagp, Paris 2019

——您希望日本人能對該展覽會產生怎樣的共鳴呢?

  我經常旅行,也在不同的國家舉辦展覽。每個地方的人們都透過自己文化的濾鏡,用不同的方法去欣賞我的作品。然後最後都接受了我的作品,理解了應該理解的含義。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即便對方是來自另一個文化的人也可以與作品交流。

  就像杜尚說的那樣,每個人都借著自己的經歷使得作品得以完成。比如我們去電影院的時候,即便觀看的是同一場電影,也會產生不同的看法。面對同一部電影,每個人也有自己的解讀方法。

——「每個人都借著自己的經歷使得作品得以完成」這句話也適用於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嗎?如果觀賞者得出的結論與(藝術家)最初的想法完全不同的話,也沒有關係嗎?

  我覺得這句話對所有作品都適用。每個人都接收到他應該接收的東西。然後我所拋出的問題也和會下一個問題相連。

  藝術的美妙之處就在於其不正確性。藝術只要給一些刺激,觀賞者就會在這刺激之上加上必要的東西,再重新建構這件作品。藝術並不會變得更先進。當前的藝術並不比300年前的藝術更優秀,只是使用的語言不同而已。但仍然在拋出同樣的問題。在這個層面上,我也算不上當代藝術家。

Animitas(智利) 2014 full HD影像、彩色、聲音 13小時6秒 Courtesy Marian Goodman Gallery and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好的藝術家在探索中生存

——您在過去說過「藝術家不應當是專業的」,這句話能詳細說一說嗎?

  最近的年輕藝術家為了獲得世俗的成功,有以成為專業的藝術家為目標的傾向,我對此感到很有危機感。因為藝術是對內心的探索——能成功固然很好——成功絕不是關鍵。我只是恰巧賺了很多錢,雖然很開心,但是賺錢本身比成為好的藝術家要簡單很多。

  我執教20多年,但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只遇到過5人左右。藝術對他們來說就是命運一樣。成為好的藝術家的必須項不是勤奮。在藝術學校學習也不一定有用。對於藝術家來說,重要的是等待。對內的思考是必要的。

  與我年輕的時候比,藝術界和金錢的關係發生了變化,聯繫更加緊密了。波西米亞式的世界遠去了,藝術家和其他的職業沒有什麼不同。我很喜歡賈科梅蒂,他總是呆在蒙帕納斯,很少離開自己的畫室。晚上製作雕塑,白天和妓女一起瘋狂喝酒,然後到夜裡為追求更好的作品而繼續雕刻。畫室之外的生活就如乞丐一樣。

——對於你來說,好的藝術家是怎樣的藝術家呢?

  痴迷於探索的人。學習與工作對他來說沒有意義。每天在探索中活著。我對學生說「如果最新的作品被誇獎了,請先給那個人一個吻」。只有這件事是重要的。再強調一遍,對藝術家來說只有作品是重要的,這之外的東西都沒有意義。

  藝術家自身也會成為自己的一件作品。藝術家的夢就是和自己的作品越來越像。弗朗西斯·培根自身成為培根的作品,賈科梅蒂自身成為賈科梅蒂的作品。然後像我的話,就會和餅乾盒很像,因為我在作品中使用了很多的餅乾盒(笑)。

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 攝影=稻葉真

翻譯=婁依倫

Profile

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

1944年出生於巴黎,現居住在馬拉科夫。1967年以來,以寫作、電影、雕刻和攝影為表現手法追求藝術。1972年參加文獻展(德國・卡塞爾)後,在世界各地舉辦展覽。2011年作為法國館的代表藝術家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在日本的主要展覽有:「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展」(ICA名古屋、水戶藝術館,1990-1991)、「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 Animitas – 呢喃的靈魂「(東京都庭園美術館,2016)等。也參加了第一屆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藝術三年展。2010年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節時在豐島設置了《心臟檔案室》。主要獲獎有凱撒林獎(2001)、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2006)等。

延伸閱讀

>>美術手帖|波爾坦斯基最大回顧展開幕,在國立新美看完藝術家的一生

>>美術手帖|「藝術家是無面之人」,波爾坦斯基在LV藝術空間談的那些事

相關焦點

  • 美術手帖|讓藝術介入震後重生,在「重生藝術節」觸摸生命的質感
    石卷站前・市區  在上一屆的石卷市區及周邊地區,舉辦了金氏徹平、SIDE CORE、CHAOS*LOUNGE等藝術家的大型展覽。然而在過去2年裡,隨著該地區重建工作的推進,能看到藝術的地方反而在逐漸減少。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澤新一和有馬薰在該區域改造了石卷市指定文化遺產舊觀慶丸商店。
  • 波爾坦斯基和安納特·梅莎潔 | 藝術匯 展評
    「個人神話:波爾坦斯基和安納特·梅莎潔」  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  展覽現場這種以個人自傳或虛擬小說為主題的創作方式成為了生活和藝術邊界的新考驗,就像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Christian波爾坦斯基的創作交織著個人記憶和集體記憶,展廳裡陳列的著藝術家早期做的一些滑稽的小物品,這些物品充斥著私密而親切的個人生活,都被巴黎現代藝術館保存下來,並和當時的一些文獻一起被重新整理出來。
  • 美術手帖|從時裝到舞臺裝置,看這位啟發了三宅一生的時裝設計師的創作全貌
    本展的主辦方之一,福圖尼博物館的館長丹妮拉・費雷蒂(Daniela Ferretti)講述了她對本展的感受。「(這個展覽)我們已經準備了4年,並原本呈現了福圖尼的風格。福圖尼是一個非常多元的人物,在各種藝術領域展現了才華。希望這個展覽介紹了他的全貌。」
  • 橫跨亞文化和二次元的藝術雜誌?這很《美術手帖》!
    創刊於1948年的日本殿堂級美術雜誌《美術手帖》,便是日本戰後藝術發展史的最佳代言人。從廢墟中摸索著美術的前進方向,68年來的每一個腳步,都印刻著藝術的痕跡,直到今天,它仍是無數藝術愛好者心中的「聖經」。
  • 《美術手帖》6月特輯「新生態學」:危機時代中的環境觀範式轉移
    在這之中,藝術家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期特輯將介紹提出全新自然觀和世界觀的藝術家們的想法。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策劃了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個展(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的策展人長谷川祐子表示,藝術家的作用是「將複雜的事情和現象使用藝術語言(中間省略)進行翻譯,使之成為能夠共享和同感的事物」。皮埃爾・於熱提出從細菌、病毒與人類共存的角度重新認識世界。
  • 百位世界繪畫大師之克裡斯蒂安,經典,藝術設計素材佳品,高清
    前言:經過整整一年多的策劃和多方的支持,藝渡文化(Bridgemaniamges)將在2020年整理和推出世界百年百大藝術家系列的文章,持續更新,歡迎持續關注,更加歡迎轉載和打賞。為了給大家更好的呈現,小編將儘可能添加更多繪畫大師的作品,供藝術學習和設計參考。總評:joseph christian約瑟夫·克裡斯蒂安,美國上世紀初著名插畫家,黃金年代插畫大師,有趣而唯美的浪漫主義插畫師,美國近現代當代著名插畫師,海報行業的鼻祖之一。
  • 潮流藝術家劉子豪專訪:藝術創作中的「紀念意識」
    在展覽即將落下帷幕之際,特別邀請「大力水手棋子系列」作者——雕塑藝術家劉子豪來一起了解他的創作歷程。此次專訪將跟隨藝術家劉子豪的雕塑、版畫、影像等多種作品形式,共同探討雕塑與觀者的情感共鳴。
  • 引火燒身的日本「美術館女子」企劃:社交網絡時代的藝術鑑賞
    最大的反對聲音來自日本老牌藝術評論雜誌《美術手帖》。在活動開始三天後就刊出的一篇文章中,該雜誌引用了多位評論家的觀點指出了「美術館女子」企劃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首先,企劃在有意無意間都把一種無知和膚淺的屬性賦予了女性參觀者。在刊登的採訪中,小慄被摘抄出來的語句都是類似「我對於繪畫什麼的完全不了解」,「沒有知識也能感覺到藝術帶來的感動呢」等等。
  • 日本VOCA展將開幕 留學中國藝術家首次參展
    1994年被推薦的藝術家村上隆、1997年的奈良美智、2003年的田中功起、2009年的五木田智央等等這些藝術家不但都成為了後來日本藝術界的領軍人物,同時也蜚聲國際。VOCA展的學術委員也是一直保持了日本藝術界最高水平,如國立西洋美術館館長高橋秀爾、日本國立近代美術館主策展人本江邦夫、神奈川近代美術館主策展人酒井忠康等等。
  • 手帖:古人的書信
    因為王羲之手帖書信裡字體的漂亮,在他去世後三百年間,這些簡短隨意的手帖逐漸被保存珍藏,裝裱成冊頁捲軸,轉變成練習書寫、欣賞書法的範本,「帖」的內涵才從「書信」擴大為習字的書法範本。把原來散亂各自獨立的手帖編輯在一起,刻石摹拓,廣為流傳,使王羲之和許多南朝手帖,因此成為廣大民眾學習書寫的漢字美學典範,產生《十七帖》一類官方敕定的手帖總集版本,促使「帖」這一個詞彙有了確定書法楷模的意義。因為「手帖」意義的改變,原來南朝文人書信的特質消失了。
  • 藝術開卷|《女性藝術家》:藝術理想照耀現實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分享《女性藝術家》正逢其時。《女性藝術家》封面推薦理由:她們,探索自我,探索藝術。四百多年後,昔日的藝術理想早已照耀現實。如今,400多年過去了,今年3月6日公布的一份環球藝術市場報告稱:「2019年,在經銷商行業中,女性藏家的份額達36%,在畫廊中,展出的女性藝術家數量佔總展出藝術家總數的44%。」今天是國際婦女節,分享《女性藝術家》正逢其時。該書作者弗拉維婭·弗裡傑裡(Flavia Frigeri)是一位藝術史學家兼策展人,並執教於倫敦大學學院。
  • 名美美術——東京造形大學:專攻設計與美術的藝術院校
    說起日本藝術院校,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東京五美」了吧,他們是日本頂級的藝術院校,更是許多藝術生嚮往的殿堂。 東京有五美分別是:武藏野美術大學(武藏美)、多摩美術大學(多摩美)、女子美術大學(女子美)、東京造形大學(東造)、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日藝)。
  • 用手裡的相機和畫筆記錄一次最穿越的藝術・ 探索之旅
    所有去過土耳其的朋友無不被他的魅力所折服今年暑假小雨實踐藝術美育為孩子們策劃的年度藝術・探索項目和藝術家一起去看世界慢慢精雕細琢的品味>這不一般的異域風情 情迷土耳其藝術・探索之旅   正式啟動
  • 專訪藝術家黃冰潔
    網絡上,大家會親切的稱呼黃冰潔 「Moon」,因為在繪畫之餘,她還會在網上閱讀和瀏覽一些藝術新聞、藝術作品的習慣。後來便自己做起了人文藝術博主,將自己感興趣的藝術信息記錄和分享在網絡上。
  • 當代藝術家艾克拜爾:人生追求最高境界是藝術,企業經營最高境界是...
    記者在發布會現場,對藝術家進行了專訪。  記者:艾克拜爾老師,您作為少數民族藝術家,能給我們說說您的藝術之路嗎?  艾:我從90年代起從事藝術創作和研究活動,1994年起,我帶著《虔誠》《人面獸心》《孤獨》《圓明園》等39副作品在東京、洛杉磯,拉斯維加斯,紐約,倫敦等地巡展。
  • 中國當代藝術家——高孝龍
    二0一九年官方推薦的最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家,人大、政協兩會推薦的「德藝雙馨」藝術家,中華國禮特邀書畫名家。二0一九年十一月入住「名人資料庫」。本人自幼酷愛書法,勤奮好學,筆耕不輟,深臨名帖,拜訪名家,日臻完善,書法作品在全國多次入展獲獎。在臨摹中涉獵多種書體,以行草見長。主要著作有《芝麻開門》,《龍魂再塑》等。有多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刋物上發表。參編文學刋物多本。
  • 玩具藝術賞|鋼鐵機械與動物結合,金屬動物藝術家——內田望
    而有這樣一位玩具藝術家,他將溫暖柔和的動物與機械相結合,創造了一系列的有趣作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吧!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內田望 (NOZOMU UCHIDA),他1987年出生於神奈川県=,2010年在多摩美術大學美術學部工芸學科金屬專攻畢業。2012年多摩美術大學大學院美術研究科—工芸學科金屬專攻畢業,拿到碩士學位。認真工作中的內田望。
  • 專訪藝術家王東旭「治癒系」美男作品
    該組油畫的作者是藝術家王東旭,大學和研究生讀的都是視覺藝術。他用繪畫平復內心而描述生活中的狀態。他希望用繪畫重建生命的喜悅與平靜。  (圖片拍攝來自上海」A REVEALING GLIMPSE」畫展)  藝術家王東旭用極度簡單的筆觸,解構複雜生活。
  • 我只是一個畫畫的|江風海韻&易悅人物專訪藝術家吳思駿
    本期江風海韻&易悅人物專訪嘉賓吳思駿,是一位國畫藝術家,除了畫作,他的作品也以各種形式展現在人們眼前,雕塑、時裝秀、霓虹燈、話劇、各類衍生品……藝術與現實,創作與自我,到底存在什麼樣的關聯,我們試圖從吳思駿身上找尋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