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順利完成探月工作返航,將2千克的月壤帶回了地球。在我國之前,也僅有蘇聯和美國從月球中帶回過月壤。
2020年12月19日上午,重1700餘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向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移交了嫦娥五號樣品容器,交接了樣品證書。
這次移交儀式意義重大:移交儀式意味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將開展月球樣品與科學數據的應用和研究。
與此同時,月壤開箱視頻也來了。這次的月壤開箱視頻,可能是你看過的最珍貴開箱。
與此同時,月壤開箱視頻也來了。這次的月壤開箱視頻,可能是你看過的最珍貴開箱!
移交儀式現場,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五院的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拆開嫦娥五號樣品容器。
網友表示,這是看過最珍貴的開箱視頻了!
網友:可能是最小心翼翼的開箱了……期待研究成果!一起見證!
一位科研人員解釋說「容器罐從月球、太空走了一圈回來,我們也想知道有沒有微生物方面的新發現。」
嫦娥五號樣品容器裡的月壤樣品,稱重顯示,月球樣品淨重量為1731克。這個重量基本上滿足工程總體下達的月球樣品要求。探月三期採樣返回任務圓滿成功。
探月工程專家表示,嫦娥五號任務的目標是實現採樣返回,2公斤是一個設計值,但並不能把是否達到2公斤這個數值作為評判任務成功的一個硬指
這回嫦娥五號採取的是風暴洋北部地區,是之前俄羅斯和美國都不曾踏足的地域。月球表面風暴洋北部地區,存在著13-20億年前的月巖,屬於全新的一種樣本。
嫦娥五號採取的不同樣本,或可以研究出最新的成果,彌補過去俄羅斯和美國樣本的研究。
月壤是月球表面覆蓋著一層結構鬆散的混合物,其主要由巖石的碎屑、粉末以及太空外來物質撞擊月球而形成的熔融玻璃等複雜物質組成的。
月壤和月巖被認為對太陽系研究有特殊意義,通過月壤研究,可以進一步了解月球、其物質含量,包括太陽系活動等。
對於了解風暴洋,乃至月球晚期的熱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些月壤,也對研究巖漿噴發規模和方式,推測月球可能的地質構造活動等有著指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