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board ,中文翻譯為公告牌,是美國或者說歐美國家流行樂壇一份非常重要的榜單,上榜歌曲大多質量上乘,人氣口碑兩開花。
而就在上周,這份權威性榜單發生了一件頗有爭議的事,一首來自韓國的「網絡神曲」空降 32 名。不僅如此,它還是一首兒歌。
這首歌曲的名字叫 Baby Shark 。歌曲的畫風如下:
歌詞的內容主要就是先把鯊魚一家挨個稱呼了一下,然後有一段簡短的追逐戲,然後大團圓結局,每唱一句歌都要配上一串 doo doo doo doo doo 。
簡單概括一下就是一首標準的兒歌,旋律簡單,毫無內涵,還有點魔性洗腦。
這首歌的登榜引起了很多樂迷的強烈不滿。Twitter 網友 John McAfee 不置可否地問是不是自己進入了平行宇宙或是吃錯藥弄壞了腦子,發生這樣的事簡直都看不懂了。深夜脫口秀主持 吉米·坎摩爾更直接,他說這歌都能上榜,應該抓 Billboard 的負責人去坐牢。
但就在嚴肅派維護精品音樂的反面,卻是網友們對這首歌的熱愛和追捧。
目前, Baby Shark 的 MV 在 YouTube 上的播放量是 20 億,雖然不及另一首韓國神曲《江南style 》的 30 億,但播放量還是在全球遙遙領先。
Baby Shark 並不是一首新歌,它 2016 年 6 月 17 日就被上傳至了 YouTube 。在之後的 15 個月裡,它一共收穫了 2.45 億次觀看和 6800 條評論。
不過,捧紅 Baby Shark 的策源地並不是韓國也不是美國,而是印度尼西亞。2017 年 8 月開始,印尼社交網絡上開始出現 #BabySharkChallenge 的標籤,大家開始流行起跟著歌曲的音樂跳舞。隨著一些熱門視頻,比如 Mojokerto 市警察局的幾名女警官參加 #BabySharkChallenge 跳舞的視頻走紅,這個挑戰賽開始被其他國家的網民所注意。隨後,美國的一些 KOL 和女明星也開始加入#BabySharkChallenge ,並逐漸帶火了這首歌曲。
NBCNews 評論說,Baby Shark 進入 Billboard 100 可以被看做是一個標誌,說明美國的流行音樂市場正在被真實的聽眾喜好驅動,而不再是全由各大廠商安排。
而另一些媒體則對 Baby Shark 走紅的根源很感興趣,即大家為什麼就是願意被這種洗腦兒歌打動。一家叫 Daily Beast 的媒體詢問了一些專家。
南加州大學桑頓音樂學院副教授 Beatriz Ilari 說,「這首歌有一個簡單的旋律,不僅『吸引人』,而且還很容易唱歌和記憶」。這可算是作品本身流行的基礎。
而至於人們為什麼會著了它的魔,據神經科學顧問 Valorie Salimpoor 說,這是因為在大腦的多巴胺能系統中,兒歌朗朗上口的曲調「可以引起強烈的快感」,人們喜歡兒歌是喜歡它帶來的那種愉快的感覺。
當然,這首歌曲本身的立意也是比較正面的,它其實在討論家庭,討論社區,這些積極的信號也使人們不怯於傳播。
話說回來, Baby Shark 的走紅,對於製作方來說自然是喜聞樂見。製作 Baby Shark 的是位於韓國首爾的 SmartStudy 公司的 Pinkfong 項目。現在,他們正計劃在今年內將這部動畫片放在 Netflix ,同時他們還在考慮和亞馬遜的 Alexa 或者 Google 的 Google home 等 AI 開發遊戲。
題圖來自giphy
#Meme 是《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2018 年 9 月上線的新欄目。
「Meme」(/mim/),「梗」、「包袱」、「表情包」的意思。我們用它來記錄一些文化現象,有些事情光記錄下來就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