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臺記者谷豔敏:
「爺爺,這張圖片畫的是魚嗎?他為什麼畫在了骨頭上呀?」剛剛登上102路公交車的小朋友被車上的幾幅圖片吸引住了。「爺爺,那個漢字字我認識,念中字,中國的中。」「對,你剛才說的寫在骨頭上的字,那叫甲骨文。」爺爺說道。近日,鄭州公交一公司102路黨員車長宋朝陽布置的「中國漢字演變史」主題車廂吸引了不少乘客的觀看。這種展示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文化的主題車廂在市民和乘客中受到了強烈反響。
102路車長宋朝陽介紹,河南作為華夏文明之根,地處黃河流域,位於中原腹地,不僅是甲骨文的發現地,也是周易的發源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底蘊濃厚。漢字經過人類歷史的更迭和遷徙,不斷演變,以不可或缺的獨特魅力承載著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漢字作為中華文明之母,方方正正,凝聚著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文明,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美好追求和氣節,在中華大地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第十二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第一次在河南鄭州舉辦,同樣今年也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但人們對它們的了解卻依然十分有限,這些充滿趣味的字形背後,藏著怎樣的文化秘密?值得我們所有人去關注和發掘。」車長宋朝陽在車廂中向乘客說到。除了甲骨文,車廂內還以時間線的形式,展示了「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漢字的圖片介紹,讓乘客們能夠更加清楚的了解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
據悉,本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以以「黃河文明」、「現代發展」兩大核心元素為文化脈絡,與來自五大洲的賓朋一起「攜手漢語,築夢未來」。這是「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首次落戶河南。屆時,將有105個國家119個賽區的262名師生來華參加比賽,是參賽國家最多的一屆。
鄭州公交一公司二車隊黨支部副書記朱航天介紹,首次在鄭州舉辦『漢語橋』國際中文大賽,不僅是鄭州與世界各國在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人文交流,也是綠城桃李春風對中華文化魅力的傳承。『漢語橋』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吸引外國友人來到中國,更是要通過這樣的一場世界範圍的中國文化盛會,讓更多的中國人關注中國文化,重視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鄭州公交作為城市的窗口理應積極宣傳中國文化,讓中國文化在內外的碰撞中,讓中國文化燃動世界。讓我們一起攜手漢語,築夢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