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扭扭搖晃著的風扇、並不清晰的大頭電視、紅白相間的FC和屏幕上像素組成的簡單角色,上面這個場景大抵就是筆者這一代玩家與RPG並不浪漫的初遇了。相對於現今越發硬派的美式RPG,大多國內玩家最先接觸到的還是來自於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式RPG,在FC與SFC的RPG黃金時代,日式角色扮演遊戲在橫版動作遊戲的包圍圈中最終突圍,為我們帶來了一段段滿是回憶與溫馨的回憶。
而在那個時代,任何作品也無法掩蓋《勇者鬥惡龍》的光輝,這款如今被冠以日式RPG之祖殊榮的作品自誕生之始就以其絕佳的素質吸引了所有玩家的目光,並為後世的JRPG立下了種種標杆。時至今日,《勇者鬥惡龍》系列已經被抬上日本國民級遊戲的王座,在這系列30周年之際,這個傳奇的遊戲終於裹挾著童年的回憶,將其網遊化的第十部正統作品帶到了中國大陸。不過在快餐化遊戲盛行的今天,帶有濃烈傳統RPG風格的《勇者鬥惡龍X》(DQ10)到底能不能在國內重新掀起JRPG的風潮,一切還不得而知。
《勇者鬥惡龍X》開場CG:
正統的傳承與熟悉的畫風
自1986年《勇者鬥惡龍》初代誕生之始,這個頗負盛名的RPG系列就與三個名字離不開關係,系列製作人堀井雄二、人物設定鳥山明和音樂製作人椙山浩一。系列老玩家對這三位大拿應該不會陌生,堀井雄二作為DQ之父一手創造了《勇者鬥惡龍》歷經30年不衰的傳奇,《龍珠》作者鳥山明想必更不用筆者過多贅述,而擔當音樂製作人的椙山浩一老爺子更是身兼日本作編曲家協會常任理事、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理事的著名作曲家。正是上面提到的這三個金字招牌,再加上魔力寶貝之父齊藤陽介,締造了今天的主角,《勇者鬥惡龍X》。
在《勇者鬥惡龍》每一作的片頭,你都能看到堀井雄二的大名
作為DQ系列的第十部正統作品,從進入遊戲開始,《勇者鬥惡龍X》就無時無刻不在透露著那最純正的DQ風格。先不去提遊戲中的種種系統,光是鳥山明老師辨識度極高的人設和椙山老爺子熟悉又大氣的配樂就足以激起每一個系列老玩家的回憶和感動。不過,作為一款4年前首發在Wii平臺的遊戲,《勇者鬥惡龍X》的畫面並不能稱得上多優秀。儘管PC版似乎經過了一些優化,但是這款遊戲的畫面和細節與一線3A大作還是存在一些差距。但事實上,即使在畫面黨橫行的今天,恐怕也沒有幾個DQ系列粉絲會在乎這一點,《勇者鬥惡龍》從來不是一個以畫面為長的遊戲,說是歷代的DQ作品畫面都略微落後於同時期其他大作也不為過。
作為一款首發登陸Wii的遊戲,《勇者鬥惡龍X》的畫面算不上很出色
相較於高對比度的光影,清晰的材質,充足的多邊形,《勇者鬥惡龍》更願意在人設、畫風和充滿獨特魅力的世界構成上費工夫。但這並不是說這款遊戲的畫面有多差,實際上儘管算不上頂尖,但《勇者鬥惡龍X》的畫面清新柔和,各種細節別有一番風味。遊戲畫風採用了日式RPG常用的卡通渲染方式,這種獨特的風格搭配上鳥山明大師的人設疊加出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如果你留心觀看的話,會發現遊戲中的角色們就和動畫中一樣,在簡單的渲染和線條下展現出了完全不遜於3A大作的生動。儘管算不上精緻,但是《勇者鬥惡龍X》卻用一種更適合自己的方式將遊戲中的各色人物和種種經典的怪物生動的展現了我們面前,為我們帶來了一個簡潔而又充滿魅力的冒險世界。
儘管沒有複雜的面部捕捉,但DQX中角色的表情依舊豐富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勇者鬥惡龍X專區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