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月亮》:人類登月50周年,給孩子的詩意太空科普

2020-12-09 木流流馬

1969年7月16日,全世界超過6億人緊張地盯著現場直播,包括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就在當天早些時候,裝載著阿波羅11號的火箭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三名太空人在環繞地球一圈半後,又被射入了地月軌道。在飛過月球背面時,指令艙駕駛員做了一個簡單的告別手勢,祝另兩個夥計一切順利,登月艙便從指令艙中分離。如果登月艙在回來時,無法從月球表面安全起飛,指令艙駕駛員就只能獨自一人返回地球。

啟動推進器後,登月艙開始下降,很快,艙內的兩個太空人就聽到了計算機過載的警報拉響。地面的休斯頓太空指揮中心必須迅速做出決斷,是終止登月計劃,還是繼續嘗試登月。最終,登月艙收到指令,繼續嘗試,啟動手動控制。此時,飛船早已飛過了預計的著陸地點,燃料也即將耗盡。指揮中心內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在靜靜等待,直到通訊設備裡傳來阿姆斯特朗的聲音:「休斯頓,這裡是靜海基地,『鷹』著陸成功。」

在著陸6.5小時後,阿姆斯特朗扶著登月艙的扶梯踏上了月球,說出了那句著名的:「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在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人們再次聚焦「月亮」,向你解答關於它的所有好奇。聯合低音曾出版了一本《月亮: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作者貝恩德布倫納跨領域創作,將科學知識穿行於文化歷史之中,這本關於月亮的書,向人們講述了這個布滿巖石的寒冷小衛星是如何成為人類文化長河中浪漫而神秘的母題,又是如何引領科學步入太空,直至廣袤的星際。這種從文化角度切入天文知識、用詩意溫柔科普的方式大受好評。

隨後,聯合低音又推出了兒童版的月亮科普書《我要月亮》,讓大人有大人的「月亮」可看,孩子有孩子的「月亮」可看。《我要月亮》的護封設計成炫酷的銀灰色,就像月球的表面。剪出的滿月形窗口,透出內封面充滿童趣的動物插畫,插畫內容正是書中「奶酪月亮」的童話故事。

《我要月亮》延續了詩意科普的方式。全書分為月亮神話、月亮科學、月球冒險三大章節,從希臘神話中的塞勒涅,講到地月的形成歷史,再到人類的阿波羅計劃。各章的每一小節有2至4頁的篇幅,講述了關於月亮的各種小主題,讓孩子們接觸到更廣闊的「月亮世界」。在每一小節中,右下角還有有趣的小問答和延伸話題,跳脫開正文,進行發散補充,讓小小的孩子大開眼界。書中沒有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將文字環繞在大幅插圖周圍,既便於孩子理解又啟發想像力,美觀有趣。

這本書匯聚了義大利的三位創作者,共同為孩子們奉上精彩絕倫的月亮科普與人文暢想。

安德列 瓦倫特是義大利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曾兩次獲得義大利「安徒生獎」。在《我要月亮》中,每一章都有一個有趣的關於月亮的童話,正是出自他手。

翁貝託 圭多尼是義大利的太空人、天體物理學家,他曾兩次進入太空,並於2001年成為登上國際空間站的歐洲第一人,2018年他在義大利的國家廣播電視臺開辦了專題欄目,為大家科普太空知識。他以自己極高的專業水準,在《我要月亮》一書中為全世界的兒童進行豐富的趣味科普,除了日食、月食、月相這些常規知識,就連超級藍血月亮這種天文愛好者才會關注的內容,也一一向孩子們進行介紹。

蘇茜 扎內拉作為《我要月亮》的繪者,更是功不可沒。書中有很多全景插圖,像太空一樣的深藍色背景,看起來非常震撼。書中對未來月球的暢想,比如未來月球上的運動會場景,通過蘇茜的描繪展現出來,面畫漂亮又夢幻。此外,蘇茜畫得也非常考究,許多細節之處幾乎是完美還原。書中將著名的阿波羅11號,拆分成第一級、第二級、第三極、登月艙和指令服務艙,如果你看過真實的照片,就會發現書中簡直是無差別描繪。

《我要月亮》雖然是一本童書,但它豐富的內容,讓大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如果談到月亮,你能想到哪些?在這本書中,不僅有我們熟知的月亮女神「嫦娥」和中國的中秋節,還有西方人熟知的古希臘神話月亮女神「塞勒涅」,和她與愛人的特殊日子。此外,古巴比倫、美洲的阿茲特克都有著自己的月亮傳說。歷代的詩人、作家、思想家也留下了許多對月亮的思考,比如儒勒·凡爾納在小說《從地球到月球》中描繪的科幻情節,在百年之後真實地發生在了阿波羅11號飛船上。還有畫家梵谷的《星空夜》、音樂家克勞德·德彪西的《月光》和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麥可·傑克遜的「月球漫步」舞步、熒幕上的《2001:太空漫遊》等等,月亮帶給這個世界的靈感實在太多了。

作為一本科普書,當然少不了太空知識。《我要月亮》就為我們解開了關於月亮的許多秘密。比如,月亮是如何誕生的,又是何時誕生的,為什麼它時大時小、時遠時近,月相有著怎樣的變化,月食又是怎麼一回事,月球表面的撞擊坑、月谷和山脈的命名和分布,以及對未來月球的暢想,這些都有通俗易懂的解釋。關於人類的月球冒險,我們也會在書中一一見證。從第一顆飛向太空的人造衛星,到美蘇的太空競賽,人類踏上月球的第一枚腳印,著名的阿波羅計劃,詳細拆解的世界上最大的火箭,還有科學家們對重返月球的計劃...

作為我們的太空近鄰,月亮影響了人類數千年。我們在它的啟發下思考、生活,也不斷對它追尋、探索。如果你想了解這段和月亮的故事,那就一起翻開《我要月亮》吧。

相關焦點

  • 人類登月50周年,是什麼讓我們對本來遙不可及的月亮如此渴望呢?
    一直以為關於月亮的浪漫和神秘只有古人熱衷追尋,但近年頻頻看到科研人員不斷發布月球的信息和登月的計劃,去年更是距離1969年阿波羅10號成功登上月球已經50周年的紀念日。前人常說,「鏡花水月」,仿佛追求月亮就是追求虛無縹緲的東西,但自從人類成功登月以後,月球變得沒有那麼神秘遙不可及了。
  • 「追逐」星星的人——星空攝影師戴建峰眼中的人類登月50周年
    受訪者供圖新華社上海7月20日電(記者許曉青 姚遠)在人類登月50周年到來之際,「追逐」星星的人——中國為數不多的職業星空攝影師戴建峰前往多地參加科普文化活動,忙得不亦樂乎。1969年7月20日,人類首次登上月球。1988年生於中國西部山城重慶一個工人家庭的戴建峰很珍視這個日子。「在月亮和滿天星鬥下,在宇宙尺度下,人的一生和人類本身,都變得非常渺小。」
  • 紀念登月50周年,《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上市
    紀念登月50周年,《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上市太空漫遊 出版社供圖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2019年7月20日,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紀念日,讀客文化出版引進的《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精裝典藏版上市。
  • 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測記,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測記》,2019年的劇場版哆啦A夢,這也是哆啦A夢劇場版的第39部,目前該劇預測在6月上映。該劇場版講述大熊用月球探測儀發現月球有白色的影子,認為那是「月球上的兔子」(好像是玉兔吧~),他的想法遭到了同學的嘲笑。
  • 文藝又浪漫,讓孩子全方位了解月亮
    月亮上到底有什麼?古往今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關於月亮的那麼多神話傳說和文藝作品?人類除了在幻想中暢想月亮的樣子,真正和月亮有過幾次親密接觸?這些問題,這本為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的繪本------《我要月亮》都能一一為你解答。
  • 我要月亮:精彩的人文暢想普及月球知識,夢幻插畫發散孩子思維
    我能回答上來的也只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肚子裡的這點墨水根本招架不住她的各種追問。前段時間朋友送了繪本《我要月亮》極大的滿足了我的需求,拿到這本書,本以為是一本枯燥的理論科普繪本,然而翻開之後我才發現自己想錯了,《我要月亮》真的是集顏值與知識一體的高質量繪本,繪本內容全面,繪畫精美對於孩子和大人而言都很容易閱讀。
  • 登月50周年:從藝術到攝影,追溯影像中的人類探月史
    撰文 | 劉雨晴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其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今年適逢人類登月50周年,世界各地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其中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阿波羅的繆斯:影像中的月球」主題展覽尤其值得關注。
  • 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作為紀念登月50周年而特別推出的一部太空科普,《DK天空之旅》由太空科普作家、BBC科學頻道的知名媒體人薩拉·克魯達斯編寫,以「飛向月球」、「阿波羅11號之後」以及「新時代的太空之旅」三個部分全景講述了人類宇宙探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致敬人類登月50年,和哆啦A夢一起去月球探險吧!
    >《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 首次登陸月球背面 向人類登月50周年致敬 《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電影海報 影片以「異說俱樂部徽章」為藍本,講述了月球探測器在月亮上捕捉到白色影子,大雄認為是月亮上有兔子,惹來大家恥笑
  • 【好書推薦】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作為紀念登月50周年而特別推出的一部太空科普,《DK天空之旅》由太空科普作家、BBC科學頻道的知名媒體人薩拉·克魯達斯編寫,以「飛向月球」、「阿波羅11號之後」以及「新時代的太空之旅」三個部分全景講述了人類宇宙探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香港太空館舉辦展覽回顧人類登月50年輝煌史 (1/5)
    香港太空館舉辦展覽回顧人類登月50年輝煌史 (1/5) "← →"翻頁
  • 三星QLED8K電視活動紀念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
    三星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推出了「製作歷史」,這是與CNN電影公司合作製作的QLED 8K電視廣告和多平臺廣告系列。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斯·奧爾德林前往太空。他與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和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一起在月球上邁出了第一步,因為全世界都在觀看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 登月:最成功的「造假」,成就了一場持續50年覆蓋2億人的科普
    我開始認識到美國的技術優勢並非無法超越,並為由此帶來的結果而深深震撼。此後蘇聯在太空競賽上更是一騎絕塵,開始研究載人航天技術。1961年4月12日,蘇聯又將人類首位太空人尤裡·加加林送上了地球軌道。完成任務後 科研人員美國的快速登月真的是靠著強大的實力堆出來的,登月計劃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 約佔當年美國GDP的0.57%,約佔當年美國全部科技研究開發經費的20%。要知道50年前,我們國家還要接受蘇聯3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來發展工業,而美國已經開始登月了。
  • 登月50年 | 一文看盡人類首次登月:別讓陰謀論毀了這次壯舉
    編者按: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 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50年,但阿姆斯特朗那句「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經典獨白,仍然深深地刻在每個人的心裡。
  • 哈蘇907X 50C 登月 50 周年紀念版:一段浪漫的合作史和一臺有趣的...
    去年哈蘇發布了 907X 50C 登月 50 周年紀念版中畫幅相機,而我雖然是時隔一年多才體驗到這臺它,但是也絲毫不影響它帶給我的樂趣,作為初次體驗中畫幅系統的人,當中有很多新奇的體驗,也包括挖掘到哈蘇傳奇歷史的驚喜。哈蘇與阿波羅計劃既然被命名為登月紀念版,那肯定就要聊聊哈蘇和 NASA 的淵源。
  • 人類登月50周年!阿姆斯特朗登月第一視角重演!月球原來長這樣!
    1969年7月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將阿波羅11號登月艙「鷹」號降落在月球表面,標誌一座新的裡程碑正在緩緩升起。今年,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距離登月日期將近,為此,LROC團隊模擬了阿姆斯特朗在窗外看到的情景,簡直令人嚮往!美國宇航局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自2009年以來一直環繞地球最近的鄰居運行,而LROC是LRO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的照相機。
  • 香港太空館辦「登月50年」展覽 立體列印月球地貌模型
    中新網7月3日電 據香港電臺網站報導,日前,香港太空館舉行「登月50年」專題展覽,現場還有立體列印技術,製作出月球不同地貌的模型,讓公眾通過展覽和工作坊了解太空科學知識。香港太空館舉行「登月50年」專題展覽,圖為阿波羅11號宇宙太空衣模型。
  • 中國工商銀行攜手騰訊邀你共赴「時光登月派對」
    你在看月亮,而我在看你 極致的靜謐與冰冷,真實的月球與所有繾綣的傳說都不同,但它依然俘獲了每個人。仰望夜晚的天空,皎潔圓月高掛,你在看月亮,而我在看你。值此中秋佳節,中國工商銀行與騰訊聯袂推出「時光記憶」禮盒,邀你共赴一場難忘「時光登月派對」。
  • TANC | NASA紀念「2001:太空漫遊」50周年,從它開始讀懂庫布裡克
    於1968年4月在美國正式公映的《2001太空漫遊》,轉眼已經誕生50周年。半個世紀過去,這部由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電影已經成為全世界科幻影迷心中的聖經,影響了後世諸如《黑客帝國》《盜夢空間》《星球大戰》等作品及其導演的創作。
  • 手繪宇宙科學講解圖,給娃揭秘登月
    相隔44年,人類能不能從月球上再帶一次東西回來,就看這一波了,期待見證歷史!去月球薅東西回來,真的是無比艱巨,比上火星還難,畢竟火星大家還隔幾年就去一次呢。難,就意味著加錢,之前由於太空競賽,阿波羅計劃燒了200多億美刀,將人類技術強行拔高到登陸月球的水平,美蘇去月球上插了個旗,留了幾個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