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興化垛田,耕作全靠人工,來去只能靠船,豈不累人

2020-12-10 人間文史

江蘇興化有一種農田,名為垛田。它漂浮在水上,大的兩三畝,小的有幾分幾釐。因空間太小,這裡不用牛,不用犁,耕作全部靠人工;沒有路,沒有橋,來去只能靠船。

良田千畝,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農田,在中國的發展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之久,地球上1億4800萬方公裡的陸地中大約就有3100萬是可耕地(農田)。中國的農田可以分為這幾類,如梯田、壩地、平壩田、條田 、衝田,水田等等。農田又稱為耕地,在地理學上是指可以用來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基本農田是指根據一定時期人口和國民經濟對農產品的需求以及對建設用地的預測而確定的,老百姓稱之為"吃飯田"、"保命田"。

江蘇多水,土地稀缺,興化先民,在地勢低洼,湖蕩縱橫的沼澤地帶挖溝取土,一方一方堆積成可以耕作的良田——垛田。垛田因湖蕩沼澤而生,每塊面積不大,形態各異,大小不等,四周環水,各不相連,形同海上小島,人稱「千島之鄉」。興化共有6萬多畝這樣的耕地,分布在垛田、缸顧、李中、西郊、周奮、沙溝、林湖一帶。

關於垛田的形成,曾有不少神奇的傳說,有代表性的,一是「八仙說」,一是「大禹說」。

「八仙說」說是八仙過海剛來到東海之濱,那鐵拐李趁何仙姑不防,偷偷摘下一片荷花瓣隨手一扔,這花瓣飄落而下落在水上,竟在那水中慢慢變化成個土墩子。

「大禹說」說的是舜在位時,念禹治水有功,便傳令犒賞。大禹接令後不敢怠慢,日夜兼程趕往舜營。路過東海邊一處海灣停下歇腳,面對滔滔海水,若有所想,將腿上泥巴抹下甩向水裡,豈料那點點泥巴竟慢慢長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土墩來。

至今,垛田還保存著傳統的農耕方式,用天然生態的肥料種植蔬菜。垛田獨特的島狀耕地,是荒灘草地堆積而成,土質疏鬆養分豐富,加上光照足、通風好、易澆灌、易耕作,使得生產的蔬菜無論是品質還是產量,都是普通大田種植不可攀比的。

近年來,聰明的興化人民利用垛田這種獨特的地貌,從事大規模油菜生產,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萬島聳立,千河縱橫,可謂天下奇觀。然而,更為壯觀的,當數「垛田春色」。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曾有「垛田油菜,全國掛帥」之說。每年的清明節前後,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千垛萬垛一片金色,十裡八村陣風送香。蕩舟其間,你會看到「河有萬彎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的美景,體驗那「船在水中走,人在花中遊」的感受。

目前,興化市委市政府按照農業部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專門制定了保護規劃和保護辦法,正在加大挖掘、保護、傳承的力度,讓垛田農業系統,為興化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北港島將結束靠船出行歷史
    兩個匝道竣工投入使用後,將結束北港島440戶2300人只能靠船出行的歷史。 50多歲的肖名雄介紹,作為土生土長的北港島人,他對當地人出行的不易有深刻體會。「以前要去海口市區,先要坐船花10分鐘左右到對面的文昌鋪前鎮,再從鋪前鎮坐班車趕去海口,花費時間近兩個小時左右,出一趟門真不容易。」
  • 江蘇興化牽手滬寧高鐵 "興化大閘蟹"列車首發
    「興化大閘蟹」高鐵冠名列車  圖為活動現場  人民網南京9月17日電 (記者朱殿平)9月17日,「興化大閘蟹」滬寧線高鐵冠名首發暨開捕季啟動儀式在上海虹橋高鐵站舉行。未來,「興化大閘蟹」高鐵冠名列車將馳騁在滬寧線上,借力高鐵這一品牌營銷陣地,進一步打響興化大閘蟹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活動中,興化市委書記葉冬華和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鐵路文化廣告發展有限公司列車分公司總經理袁峰共同為車身貼揭幕。「興化大閘蟹」的卡通形象和「足斤足兩足夠肥」的宣傳語將伴隨冠名列車每天出現在滬寧線上。
  • 清明節過去了,去看看這些難得的風景,人少景美
    泰州興化古稱昭陽,又名楚水,自古以來就是人傑地靈,說到傑出人物,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水滸裝》的作者施耐庵在這裡寫了一部傑作《水滸傳》,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在此出生長大,還有以下數據為證:從南宋鹹淳到清末光緒,興化有262人,其中學者93人,狀元一人,如此高的記錄在中國是罕見的,至於土地精神
  • 興化市中堡鎮主要領導調研農村公路建設情況
    顧小兵強調,交通部門和朱野村要通力合作,克服困難,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發揮朱野村特有垛田風貌,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儘快將朱野村融入到千垛菜花景區。顧小兵最後說,機遇是創造出來的,抓住機遇就是抓住了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全鎮上下一定要充分發揚「壘土成垛、擇高向上」的興化精神,一心一意謀發展,為建設「綠色中堡、生態中堡、文化中堡、幸福中堡」做出自己的貢獻。
  • 江蘇最年輕城市,為長三角核心城市,實力不俗卻常因低調而「吃虧」
    江蘇作為我國的經濟大省,無論是經濟發展、城市建設還是旅遊產業都可圈可點,下轄的地級市更是全部進入了我國百強市,是我國發展最均衡的省份。提起江蘇的城市,有熱門旅遊城市南京、蘇州、無錫、揚州等;但是江蘇也有不少城市雖然發展不俗,但依舊比較低調。你知道江蘇最年輕的城市是哪一座嗎?它就是典型的有實力、卻低調的城市。
  • 興化的「水車」是什麼?它是興化人民智慧的結晶
    先看看興化八字橋一景上圖中便是供觀賞用的現代仿估「水車」,那麼我們兒時在田野夜看到的它又是怎樣的?看到上圖,相信許多小夥伴會說∶這是興化以前常用灌溉田的水車,那年頭沒有抽水機,村民們澆田間的水就靠兩隻腳踏,後來有了抽水機才逐步替代人力腳踏的木水車,小時候常稱抽水機叫打水機。
  • 海文大橋北港島互通工程預計本月底通車 北港島只靠船出行將成歷史
    記者 汪承賢 攝兩個匝道竣工投入使用後,將結束北港島440戶2300人只能靠船出行的歷史。50多歲的肖名雄介紹,作為土生土長的北港島人,他對當地人出行的不易有深入體會。1月10日,記者航拍在海文大橋北港島匝道施工現場,工人正忙著進行護欄安裝、路面雨水管道施工等工作。
  • 7月1日滬通鐵路通車,江蘇這些打卡景點可以安排上了
    其特點是油而不膩、皮薄如紙。剛出籠時,熱氣騰騰,輕輕一抖筷子,能感覺到裡面湯汁的晃動,插上吸管,小心翼翼吸上一口,金黃的蟹油流入口中,味道鮮美極了。其實黃橋燒餅好吃,由來已久,據說清朝時期,如皋縣有一位知縣路過黃橋,吃了一回黃橋燒餅後便念念不忘,隔三差五派人快馬到黃橋購買燒餅。黃橋燒餅色澤金黃如蟹殼,外面裹上一層芝麻,入口酥鬆,不油不膩,主要有甜鹹兩種口味。現在品種多了,有蔥油、肉鬆、雞丁、香腸、白糖、桔餅、桂花、豆沙等十多種不同餡料。
  • 果園用小型微耕機讓村民當了「甩手掌柜」,春耕時節幹農活不累!
    我有20畝果園,使用小型微耕機開溝確實快,很省人工,人用起來不累,操作靈活,春耕時節幹農活不會太累!我的家鄉屬於丘陵地貌,耕田塊小,田埂高,如果用大型拖拉機耕作,田邊田角難以耕到,還得依靠人輔助作業,而且田頭調頭又費工費時,農忙時節,看著父母長輩們那麼辛苦真是挺心疼的。傳統農機設備作業難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果園種植也實現了機械化。
  • 微耕機打水田為什麼累?主要有以下5點,解決了就不累
    微耕機打水田累,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 靠人長時間推著走微耕機打水田,雖然是它自主走動。但後邊操作它的人,會不自覺的往前推它。以此來增加微耕機的行走速度。微耕機與手扶車,四輪拖拉機不同,它沒有座位。人只能在後面推著走,人長時間在水裡站著,自然感覺到累。2 工作效率低微耕機的幹活面積小,行走速度慢,人在水田地裡,等著機械往前走。在與耕牛打水田地比,它的耕作面積大了。可是它的速度慢下來了,從人省力方面來講,它沒有牛省勁。
  • 興化三家企業蟬聯國際知名品牌
    中國江蘇網10月19日泰州訊 近日,從省商務廳傳來喜訊,興化三家外貿企業被評定為2020-2022年度江蘇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分別是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興達XINGDA及圖」品牌、江蘇雙樂化工顏料有限公司「雙樂」品牌和江蘇興野食品有限公司「樂可樂及圖」品牌。
  • 興化多部門回應群眾舉報避重就輕
    鎮國土所地籍管理員嫌查她一家資料麻煩,乾脆從電腦中調出她所在原灶陳村土地規劃圖,只見全村耕作均為深黃色,表明是「基本農田」性質。「這田只能種莊稼!」他叮囑。  交「復墾金」不等於合法化  海河村村民賈長良認為,是村裡收了每畝2000元復墾保證金,才助長挖蟹塘成風,使232.5畝違規用地合法化。
  • 紅塵來去一場夢,也不必在意誰成為誰的過客,順其自然吧
    2015年江蘇衛視《蒙面歌王》中,通過「普羅米修斯」楊宗緯翻唱,這首歌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線中,備受歡迎。《紅塵來去一場夢》聽著聽著有種撕裂般的疼痛,瞬間的感覺悲傷灑落一地,歌詞道盡紅塵愛恨的萬般無奈。或許不能勉強的就是感情了,很多人的理由都是累了,其實沒有什麼累不累,就是不愛了。
  • 興化姑娘王音棋進入《朝聞天下》主持陣容
    興化姑娘王音棋是央視90後美女主持,不久前她被選進央視《朝聞天下》主持陣容。王音棋,1991年5月1日出生於興化,從學生時期就表現出了獨特的天賦。王音棋從小學習舞蹈、聲樂、繪畫,一直是學校裡的文藝骨幹。
  • 明星雲集 興化商會舉辦曹野川鋼琴音樂會迎新年
    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高英老師特地從外地趕回南京為曹野川鋼琴音樂會捧場,晚會上深情朗誦作品《祖國是什麼》勉勵大家不忘初心、熱愛祖國!中國江蘇網訊 12月18日晚,由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主辦,南京興化商會、江蘇省少年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聯合承辦的「2021曹野川鋼琴專場演奏音樂會」在南京太陽宮演藝大劇場溫馨啟幕。
  • 一座興化府城,隱藏著莆田人千年故事
    全世界有媽祖信徒三億多人,媽祖廟六千多座。興化軍城的築建意味著一座城在這塊土地上的誕生、成長、發展。一些與城市有關的建築物陸陸續續開建。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座建築物,是興化軍學,宋鹹平元年(公元998年),諸生方儀、陳詡捐錢三十萬,首建夫子廟。
  • 興化古莊——仲家寨
    在興化西北部仲家寨是個大莊,有4個自然村,耕地面積4921畝,主導產業為農業和水產養殖業,全村特水養殖達2600畝。人口約4500多人。 宋代之前,這裡叫作小龍莊,莊子很小,大致方位在如今的莊東北一段。後由於楊家將楊八姐在此抗金建寨,加之仲姓莊民居住,定名為仲家寨。舊時的仲家寨隸屬於揚州府高郵縣臨澤鎮管轄。抗戰時期一度曾被我軍劃為高郵縣時沙區。
  • 臨陣增兵,外援累倒,上海1-3不敵江蘇,龔翔宇29分真大腿
    真是不容易,江蘇女排3-1擊敗上海隊,上一次看到張常寧贏球後繞場飛奔還是裡約奧運會決賽贏塞爾維亞。先輸一局,隨後連贏三局,張常寧表示此戰獲勝是靠意志品質贏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