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餘周
對於這屆「社畜」而言,外賣員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親人」了,還記得在我國70周年的國慶慶典上「外賣小哥」方隊的出現,讓不少網友都稱他們為「救命恩人」方隊。確實如此,如今我們只需要在家裡點點手機,不管是風吹日曬,外賣小哥還是會如約而至,將美食送到你門口。想想也是,還有什麼比宅在家,等外賣到來更令人激動的事嗎?
當然,隨著中國外賣市場如火如荼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也都加入了這個行業,不僅給國內消費者帶來了方便,也讓更多的人得到了就業的機會。就以在日本為例,外賣服務行業也正在改變日本的餐飲格局。據日本當地媒體報導,日本從事外賣服務平臺的配送人員總數已達4萬人。此外,日本也有越來越多的大型平臺開始推出外賣服務,從業人員的數量也將會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就在不久前,一則關於日本的外賣新聞還引起了很多國人的注意,關於日本一家外賣公司的騎手全是中國人,甚至上了熱門話題。據網友「松尾強」表示,在日本街頭發現了幾個說中文的外賣騎手,上前才了解到,他們公司的騎手幾乎都是中國人。
從新聞中我們發現,這些外賣小哥的外賣平臺是EASI,雖然是在日本運行的外賣app,但它主要針對的也還是華人,而且平臺入駐的大多數商家也都是中餐館。EASI起步於澳大利亞墨爾本,覆蓋了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美國和日本的9大主要城市,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最大的中餐外賣平臺。由此我們也能了解到,雖然日本外賣平臺也在不斷的崛起,但事實上,其主要目標對象仍然是中國人。
此外,據EASI的外賣小哥表示,由於路程不同所以收費也不同,但是在日本跑一單大概都可以賺到300日元,也就是差不多19元人民幣,平均每天工作6小時,跑上三四十單就能賺上10000日元,約660元人民幣左右。
看到這個消息,有很多的網友坐不住了,有不少人表示:「我剛從杜拜撿垃圾回來,又想騙我去日本送外賣。」不過也有網友分析表示:「日本的消費水平高,這工資在日本其實也不算高。」外賣其實應該也稍微有所了解,這些外賣小哥的工資看似高,但是花費其實也高,即使一個月能夠掙到兩三萬,但是生活成本一高,最後算下來工資也就剩餘不多了。
此外,我們根據官方相關調查顯示,雖然日本的部分外賣員的年收入能達到1000萬日元,但也就是63萬人民幣左右。但是大部分的年收入其實還是在200萬至300萬日元左右,約16萬元人民幣一年,平均月收入約13000元人民幣。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事實上確實如此,外賣配送員其實在日本的收入水平仍然還是相對較低的。而且,由於屬於「個人業務」,一旦發生事故,往往很難得到賠償,這樣看來,國內外騎手的待遇其實差距也不是特別大。
但即便如此,很多人還是很羨慕日本外賣小哥的收入,因為不少人都表示,與中國送外賣相比,確實還是讓人羨慕。以國內來說,據統計,只有在旺季,一名外賣騎手才能拿到每月萬元以上的薪水,而旺季通常都是在夏季和冬季,往往都是處於惡劣天氣的情況下。
然而,大多數外賣員在這個行業中其實只能拿到四五千的工資,而那些月收入超過萬元的人通常都是需要工作12-14個小時甚至更多。與中國相比,每天掙600元以上自然對於很多人來說都算是不錯的,此外,有人表示,如果在日本辛苦幹上幾年再回國,也可以存下一筆不錯的收入了。
但是,就此我們也可以了解到,國外的外賣行業始終還是沒有國內發展得好,從前景來說,還是國內較為廣闊一些。從人口基數以及飲食習慣等方面來看,國外的外賣平臺都難以發展,事實上,就從EASI平臺來看其外賣市場還是靠海外華人撐起來的。而外賣這一行業對於很多其它國家來說,也基本還是處於「萌芽階段」,絕大多數國家在外賣行業還是「一片荒涼」的。
而如今中國的外賣可以取得如此的成功,也得益於中國的人口規模以及人們的飲食習慣。然而,在中國外賣不斷發展之下,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關於外賣騎手的權益問題就是一大難題,無論是薪資待遇還是在安全方面,外賣騎手們也都應該得到更好地保護,這也是如今我國外賣市場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