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耀司出生於1943年,父親戰死沙場,小時候家庭經歷條件不行,很早便懂得了獨立堅強,跟隨母親學習裁縫,從此開啟服裝之路。在那時60年代末,東京的裁縫們地位低下,他們要走家串戶,模仿西方流行的樣式,而他卻有這不同的想法,對於模仿西式。在畢業法學院校後,念了兩年服裝學院,順便幫忙一直做裁縫的母親縫製服裝。在1968年畢業服裝學院後獲得了裝苑獎,並得到了去巴黎學習的機會。
去了歐洲後,他認識到了服裝設計可以和繪畫一樣成為一門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對於西方人來說,亞洲人到西方學習會被逐漸西化,但始終與西方主流時尚背道而馳的山本耀司是個謎,一個集東方的細緻沉穩和西方浪漫熱烈於一身的迷。西方的著裝觀念往往是用緊身的衣裙來體現女性優美的曲線。山本耀司則以和服為基礎,藉以層疊懸垂、包纏、等手段形成一種非固定結構的著裝概念。他以簡潔富有韻味反設計的風格而著稱,在西方習慣性的在人體模型上從上至下的立體裁剪,而山本耀司則從兩維的直線出發形成了一種非對稱的外觀造型。這種別致的形態,正是日本傳統服飾文化中的精髓。因為這種不規則的形式不嬌捏造作,爾越發顯得自然流暢。在60年代末的日本裁縫是一個十分低等的職業,尤其是二戰後踏出家門就業的日本女性,更是要受到諸多不公的待遇,為了使婦女們工作時穿著方便一些,山本開始為他們設計寬鬆而且舒適靈巧並且漂亮的衣服。

在1970年,在巴黎深造完回國後並一直活躍在以東京為主的時尚設計界。當時年輕的山本看不上國內一些腐朽愚昧的做派,一板一眼使他厭煩,他認為人和衣服都不應該因為性別的不同而區別對待。終於在1972年山本創建了自己的品牌。山本為了讓那個時代的女性能夠真正的得到與男性平等的待遇,他設計的衣服從來都只想賣給獨立的女性,他自己曾說:「我正在尋找那些獨立自主的女性他為的outsides設計,這是一種會為了自己做一些特別事情的人,他們沒有克隆任何一個團體,都是獨立孤獨的一群人,在三四十年前,我走在街上會被一些懂時裝個性很強的人所吸引和啟發,但是這個時代的廣告和常規主流的力量過於強大,現在我即使走在巴黎或者東京的街頭。,都再也找不到那群有獨特個性的人了,我覺得非常孤獨」。80年代的巴黎時裝舞臺山本耀司是先鋒派人物之一,他於川久保玲、三宅一生把原有日本服飾傳統與西方的建築風格設計相結合,使服裝不僅僅是軀體覆蓋物,更是設計者精神意蘊、身體、著裝者、三者交流的紐帶。並在1988年,在巴黎開設了自己的時裝店。在90年代初日本「新浪潮」接近尾聲時,時尚圈以MartinMargiela為首的比利時反結構學派接手時,他再次給了人們驚喜。他推出了以1950年代法國服裝風格為主題的服裝系列,令時裝界再次對這些日本人刮目相看。令他的崇拜者歡欣鼓舞。他和好友川久寶林也再次東山再起。在2009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他宣告破產,憤怒的山本更換了整個團隊,才在2011年清空了4億人民幣的負債重新回歸正軌。

山本耀司對於重大而激進的時尚改革十分著迷。他認為宇宙中第一有尊嚴的顏色就是黑,黑的含義是我不來煩你,你也別來煩我。他認為黑色是一切顏色的盡頭。可見山本耀司這個老頭非常的有個性,他說過很多經典的充滿反抗和叛逆的話,就像時裝界裡面的教父一樣,影響著國內很多很多的設計師,但實際上工作中的山本耀司像個孩子,很溫暖有趣。因為母親,是裁縫的緣故,山本耀司對手工裁剪極度痴迷,這讓他被評價為世界大師級的裁縫,也是偉大的設計師。我很喜歡他,是因為他從不認為自己的設計是日本的,他的設計屬於國際,他的偉大在於建立一個山本耀司的美學系統,無論是他個人還是他的設計,從來不會讓你覺得枯燥,在當代的藝術體系裡,枯燥與傳統就意味著你馬上要出局,他覺得肉體可以衰老死亡,而精神永遠光耀如新,很少人敢說自己是最好的,山本耀司的設計哲學中,遵從自己的內心,和必要的堅持你就是最好的,我也認為藝術家應該自信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