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13日電 (記者 杜燕)「這幾天我一直渴望天空,趴在白色窗口,看著白色籠罩著,空城裡的人都被N95罩著……」一曲《空城》,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高三學生劉翌新和同學們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思索。
所有人都期望一切變好
2月17日,原本是包括北京在內的中國許多地方中小學開學日,但疫情影響下,春季學期延期開學。
截至2月13日15時,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9885例,累計死亡病例1368例,累計治癒出院5960例,現有疑似病例16067例。
突如其來的疫情,各行各業緊急迎戰,教育,更不例外。
生活即教育。北京中關村第三小學校長劉可欽認為,每一個重大真實的事件,都是學生培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契機。抓住這些關鍵,通過教師團隊的設計和引導,用項目學習的方式、用研究的眼光看待事務,學會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都是一堂堂很好的生活大課。
在這一堂生活大課上,「00後」讓人們看到了青年學子的思索和疑問,看到了青年學子的詰問與吶喊,更看到了青年學子的成長與擔當。
「如果可以管住自己不去嘗試野味,是否現在對得起十四億兄弟姐妹」,「如果真是那樣,會不會就不會,即將高考的女兒不會對著父親流淚」,劉翌新在歌中追問,也針砭時弊:有種人透過國家危難看到發財預兆,有種人不顧己身安危送去免費口罩,有種人隔著屏幕指點評論醫生可笑,有種人忘記連夜勞累面對病毒咆哮……
與劉翌新同年級的女生,她父親是北京第一個因新冠肺炎病逝的患者。
從1月20日開始,全國各地先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醫務人員、社區工作者、警察……都加入到戰「疫」中。身為學生的劉翌新在歌中祈禱:「我們所有人都期望一切變好」。
高二年級學生田暉寫下 《致「武漢十七歲的你」一封信》。 北京廣渠門中學供圖
逆行者心中的光依然長明
祈禱之外,「00後」們不忘向疫情中的「逆行者」致敬。
「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截至2月11日,全國共派出178支醫療隊、21618名醫療隊員支援湖北,其中武漢有156支醫療隊、18471名醫療隊員,援鄂白衣戰士打響史無前例的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高二年級學生趙子杭創作歌曲《逆行的黎明之光》,向疫情中的逆行者致敬。
MV中,有人站在形單影隻的街道中間,戴著口罩,看著行色匆匆的同樣戴著口罩的人們。
歌中唱到:「我慢慢細數病毒肆無忌憚了幾天,太多城市裡消失了聚散與笑顏」。「他們不是超人,也曾是與你我一樣的孩子,用命填補凹痕,離開充滿愛與和平的宅子」,「接過前輩的衣缽,Ta進入孤島互相依託,扛起了全國的目光……」
在家「不停學」的趙子杭告訴記者,希望用最現實且行之有效的辦法為武漢發聲,「選擇了音樂,希望能為武漢人民,為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加油,正如歌曲的題目,就算困頓難行,逆行者們心中的光依然長明。」
誰能跨越生死從瘟疫手中搶人?
這是一場戰役。誰能跨越生死,從瘟疫手中搶人?
這是久久盤旋於高二年級學生尹美璇腦中的問題。她思考了很久,「答案自然只有一個,是醫生。」
「也許你此刻正在某一個角落,戴上橡膠手套穿上防護服;也許你此刻正在某一個角落,在聆聽所有人為你加油……」尹美璇和高一年級學生於海涵合作創作歌曲《我看見你在這裡》,希望用溫暖、清新的歌聲,為醫務人員送去愛與祝福,「我的心和你相系,跨越千萬裡,想來到武漢抱抱你」。
尹美璇告訴記者,作為學生,在保證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張弛有度地持續學習,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疫情的確是一個打擊,但不妨也把它看成是一次磨礪自己的機會。」
「我出生於『非典』那年,曾從無數人嘴裡依稀了解。」她談到,當時的自己一無所知,而這一次疫情的到來,真感受到一種生命體骨子裡對死亡的畏懼。
於是,她寫下《我看到你在這裡》,即便是不完善的設備和不成熟的編曲,用微薄的力量為武漢加油,為武漢祝福。
挺身而出的凡人做了什麼,那也是未來的我和你
「你在努力將這座城市化作一座堅實的島嶼,我也在堅固著我腳下的土地。」「我們都處在同一塊大陸中。」在《致「武漢十七歲的你」一封信》中,高二年級學生田暉寫下這樣的話語。
她說,疫情減少了外出機會,但同學們實行計劃的時間更充裕了,也能更好地思考自己下一步需要做什麼。
「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能做的其實非常少,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支撐我們做想要做些什麼的願望。」田暉稱,希望盡己之力能做好一些事。
因此,她在信中建議同齡人——你能做的是辨別訊息的真偽,是照顧好自己,是對奮鬥在前線的那些人多一些敬畏和感激,從此對辱罵甚至攻擊醫生的行為說「不」。你能做的是把眼淚抹掉,如同我把眼淚抹掉的姿勢一樣,你說一聲「加油」,和我一起說「加油」。
出生於2003年的她說,在校期間,同學們聊起過出生那年的「非典」,因此想以一個「非典」年出生的青年最真實的姿態,給予疫區同齡人支持。
長大後,也要第一時間衝上前線
17年前,北京友誼醫院護士吳正芳走上抗擊「非典」的一線。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她,來到武漢,又加入了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
今年上高三的兒子是她唯一放不下的牽掛,但她覺得,在上前線的日子裡,「兒子好像一下子長大了」。
吳正芳說,兒子每天會給自己發微信,問工作怎麼樣、問身體怎麼樣,每次心裡都暖暖的。
兒子說:「我以後也要當一名醫生。」
她問:「你不怕苦嗎?」
「不怕,有媽媽做我的榜樣,我也要像你一樣,長大之後,在需要我的時候,我也要第一時間衝上前線,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事。」
聽著兒子的回答,吳正芳非常欣慰。
無論是參與到疫情抗擊的一線的成年「00後」,還是僅十來歲便在家為幼小的弟弟妹妹做一頓飯的「00後」……生於新世紀、長於新世紀的「00後」,讓人們看到他們在成長中傳遞理性、勇氣和希望。
「少年強則國強」。北京廣渠門中學高二年級組長畢姍坦言,老師們在網上召開視頻微班會,了解學生們的心理狀況、家裡的生活狀況等等,但學生們的所作所為,讓身為老師的她倍感欣慰和溫暖,「作為老師很感動,很被學生們鼓舞」。
正如「00後」在信中所言,「我們都要明白,社會的進步從不是一帆風順的,也許在你我的未來,這人間會遭受更多磨難,那時也請你記得這一刻,這一刻,那些挺身而出的凡人為我們做了什麼,那也是未來的我和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