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享受醫療服務、打通交通瓶頸、興建社區工廠……11月13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近日國家發改委擇優遴選併集中通報了一批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其中,西安市周至縣馬召鎮安富園社區入選「十三五」美麗搬遷安置區。
我市已順利通過國家「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考試」
據了解,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是解決群眾「穩得住、能脫貧」的重要舉措。
2020年,市發改委牽頭推進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後,對全市19個安置點進行了實地調研,經市政府同意,出臺了《西安市全面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政策體系,形成了後續扶持長效機制,8月初我市順利通過了國家的「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評估核查工作。
交通便利了也能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
西安市周至縣馬召鎮安富園社區是該縣唯一的800人以上安置點,在政策扶持下,通過市縣共同努力,群眾告別深山、搬遷至安置區,開啟了新生活。針對馬召鎮安富園社區對外交通存在的短板,市縣發改系統策劃包裝了馬召鎮安富園社區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為周至縣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393.7萬元,打通社區東大門與周邊區域的交通脈絡。該項目的建成,實現了馬召鎮安富園社區對外交通網絡的全面互聯互通,極大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同時,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好機遇,太倉市為該安置點引進遠程診療系統,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周至縣、西安市、陝西省、乃至東部地區太倉市、蘇州市、江蘇省的醫療資源力量,從根本上解決了搬遷之前群眾看病就醫的難題,創造了優質醫療資源區域協同共享的新模式,讓搬遷群眾充分感受到黨的關懷,實現了健康安居的目標。
興建社區工廠再增加900個就業崗位
此外,興建社區工廠,讓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全面推進馬召鎮安富園社區就業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8000萬元,建成7棟標準化廠房、2座千噸冷庫,引進太倉市農產品扶貧專賣店、陝西佰瑞獼猴桃研究院等助農企業6家,通過「企業+貧困戶」「務工+分紅」等方式帶動搬遷群眾增收致富。目前已為社區貧困戶提供了116個就業崗位,預計社區工廠全面建成投用後將再增加900個就業崗位,能夠完全滿足有勞動能力搬遷群眾就業需求。
搭建黨組織書記聯繫支委、支委聯繫黨員、黨員聯繫群眾服務網絡,採取現場辦公、定期約訪、上門家訪等方式,幫助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向搬遷群眾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暖心服務,累計服務人次達一千餘人次,營造了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據悉,市發改委將按照基層社區治理工作「三貼近」的原則,堅持黨建引領、群眾參與、創新思路、因地制宜,紮實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努力提高居民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促進搬遷群眾社會融入,共同建設好美麗家園。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高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