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

2020-12-09 南京江北新區

文| 李仲軒&徐皓峰

來源| 鳳凰網讀書

5月17日,自稱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的馬保國與50歲搏擊愛好者切磋,卻在30秒內被擊倒三次。三天後,他對外回應稱「功夫不分高低」,另有「關門弟子」「報仇」之言流傳。此事已引發國內外廣泛爭議,尤其關於中華傳統武術傳承、太極功夫真假與實戰性,眾說紛紜。

放眼近年新舊武聞,如公開約架、隔空打人,多見作趣,少與「學」、「術」二字有關。而「武」本有一段真正「風光」的歷史——民國初年,新政權為解救民族危機,曾大興武風,由此,武學出現一個高峰期,形意拳也迅速發展……

《一代宗師》編劇、《道士下山》作者徐皓峰曾根據李仲軒的口述,撰寫《逝去的武林》一書。李仲軒年輕時,拜入三位形意拳老輩唐維祿、尚雲祥、薛顛門下,後退隱几十年,未收弟子。他的口述裡有往年武者軼事,也有師徒道義、拳術用途、武德等論。

本文摘選自其中一篇《尚門憶舊》,部分內容有刪減。

形意拳叫國術,就要保家衛國

開武館是民國出現的形式。在這之前,中國民間要麼是禁武,要麼是拳團,就是操練一點實戰格鬥,目的也只是為了對付土匪,離武術的精深處較遠。凡是武師真傳的,人數一定不會很多,三五個人,才能忙得過來,教得透。

廣收門徒,往往就會出現「教拳的多,傳功的少;講招的多,傳理的少」的情況。其實,這不是武師們不實在,而是因為功、理是很「身體化」的東西,得身教方能體會得出,講則講不明白,靠著在練武場上喊幾句口訣,即便是古代秘傳真實不虛,做學生的也很難體會。

我們年輕時(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武術書,總是標榜「可用於軍營練兵」。那時民族危機,國外侵略,武術界的口號叫「強國強種」,希望能為國出力,訓練部隊上陣殺敵,所以許多拳種在教授時一切趨於簡化,嚮往能一教七八百人,一蹴而就,速成。

▲本文口述作者李仲軒

我的老師尚雲祥,是個外柔內剛的人,處世精明,不受人騙,可同時又很理想主義。我認識他時,他已年近七十,仍時常像青年一樣暴發很大熱情。他很愛國,盼望國家打勝仗,教形意拳時,企圖一說,聽的人轉身上戰場,就能用上。

形意拳傳說起源於嶽飛,本就是南宋時代用來訓練士兵的。一定要讓形意拳在現代發揮軍事作用——當時老一輩拳師都在動這份腦筋。練武術的都愛國,當時管武術叫國術。李存義說:「形意拳叫國術,就要保家衛國。」

李存義本身就親自上戰場,當國術館館長時一直琢磨形意拳的軍體化和速成法。尚雲祥延續李存義的道路,接著向這方面嘗試,晚期所教的拳有了簡化的傾向。他這個「簡」不是簡化拳招,而是想,說一句話,片刻間便令人功夫上身。

後來發現不行,因為每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智商悟性良莠不齊,內家拳的要點不在拳招,在於「神氣」——這種非常靈性的東西,不是動作,無法按照口令操習。而且簡化之後發現對人的悟性要求更高,學起來更難。訓練戰士,還不如按部就班,繁一點好。

雖然此路不通,尚傳形意沒有成為軍體拳,卻從此形成了一種教學風格,拳理一語道破,發揮身教的刺激性。言教總是用眾多的比喻,搞修辭,讓人聽得津津有味,身教則乾脆利落,一個眼神,比劃一下便令徒弟悟進去。

▲民國形意拳圖譜

光四處比武爭名聲,是自己毀自己

有功夫上身,才是拳術。光把形意拳的打法,用到戰場上,拼一會兒刺刀還管用,因為比敵人巧,但上戰場時間一長,就不是拼招了,而是拼體能,就必得有功夫。

就是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如何讓功夫迅速上身,一下子教會許多人?前輩拳師憂國憂民,是在很費心地想這個問題,不是造個「速成」的幌子騙錢。

我可以肯定地說,功夫是不能速成的,能速成的是打法。但沒有功夫,只有打法,也就只能欺負欺負普通人,上不了臺面。

尚門形意追求「功夫速成」,但也要慢慢地練。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練太極拳,要像煮中藥似的,讓藥性慢慢發揮,功夫最終才能有大的成就。形意拳猶如煉鋼似的,一開始要猛火急燒,把鐵礦雜質都去掉,所以得猛練。

可是有沒有仔細想過,猛練,練的是什麼?形意拳姿勢簡單,五行十二形,一個下午就能學會,為什麼開始時,一個劈拳要練上一年(天資絕佳又正好處於16~24歲青春旺盛期的人,也要練上四個月)?肯定不是練姿勢,不是練打法,不是練發力。

這問題,尚師用一句話就可以回答,這句話是有實在含義的。如果一個人練了很長時間的形意拳,但是不得法,一聽這句話,真是非常舒暢,的確感到好像在瞬間就長了功夫,但這只是在身上通了,身體感覺對了,以後就能自行進修了,但功夫還是得練才能出來。

▲《一代宗師》劇照

其實何止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也要十年不出門。猛練,往往還沒一拳打死了人,就先把自己打死了,因為強盛很容易,但要小心「盛極而衰」。強盛了之後,不知調養,精氣神會如江河奔流般地消耗,練武是強身,但往往練武之人會短壽,一過壯年衰老得厲害。

以前練武之人四處尋訪,就是要找名師解決這個「盛極而衰」的問題,所以練出功夫後,不知道還有這一檔子大事,光四處比武爭名聲,是自己毀自己。

武術這東西是很系統的,就算你是一下悟進去的,還是要一點點練出來。否則只知有一,不知有二,只抬腳不邁步,是不行的。

當然,一個人不用功,一輩子練不上檔次,就沒有這個危險,當個業餘愛好,也是很快樂的。

形意拳是「煉拳」,修煉,要與精氣神發生作用,所以形意拳能變化人的氣質,將威武變文雅,將文雅變威武。拜老師,就是找個人能幫助自己由「練拳」過渡到「煉拳」,就不會盛極而衰了,永遠的生機勃勃。學拳重要的是身心愉快。

武德為什麼重要?

武德為什麼重要?因為一個人有謙遜之心,他的拳一定能練得很好。一個好勇鬥狠的人,往往頭腦都比較簡單,越來越缺乏靈氣,是練不出功夫的。

這種人,老師也不會教的,說一句:「腦子什麼也別想啊。」就什麼也不管了,你也沒法責問,因為有「內家拳的要領是放鬆與自然」作幌子——這都是老師不願教的迴避法,說些貌似有理的話,哄得你樂呵呵地走了。

▲2012年,自稱經梧太極第一代傳人的閆芳因一段推手視頻引發熱議,後太極拳大師李經梧後人發布聲明,稱將其逐出師門。

武術的傳承是不講情面的,不是關係越好教得越多,許多拳師連自己兒子都不傳的,你的人品,連老師都贊成你,當然會教你了。練武是「孝」字為先,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沒有人會教他,每日要以「忠義禮智信」來衡量自己,忠誠,義氣,禮節,智慧,信用。

一個人有了這種內在的修養,心思就會清爽,悟性就高了。老師選徒弟,主要看他的氣質是不是清爽,混混沌沌,就說明他心理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或者身體患上了隱疾。眼光沒有一點慈悲,只會兇巴巴地瞪人,可能現在打架厲害,但看他將來,無不是患病早亡——徒弟找師父也是這個標準。

想著用武術去欺負人幹壞事——太可笑了,折騰不了幾年,就把自己作死了。對付這類人,還有一種迴避法,就是打出「窮文富武」的幌子。

以前科舉,就是幾本書,哪都能借到,不用費錢,而練武得吃好喝好,把自己養好了,而且要提供老師的食宿,把老師供養好了,因為練武必須得身教,師徒最好一塊生活一段時間,所以費錢。

現在的體育運動員拿金牌,沒有物質基礎是不行的,圍著一個人,有教練、醫護多少人?每月的營養品有多少?居住條件有多好?嚴格來說,武術也要這樣,所以盡可以說,你的財力不夠,從而拒絕你。

古人的生活很清苦,功夫一樣練出來,不是不要營養,而是有個方法(形意拳的一些內功),不用花錢一樣得來,養不好身體是練不好拳的。

練武的人得會吃,不是說當美食家,吃根黃瓜都像吃了根人參似的,小孩子長身體的時候,不就是這樣嗎?但男人一過四十,就不要強求自己的消化能力了,還是得食品精良。

不過「窮文富武」是個幌子,老師真正看上你,財力不夠不成問題,只要人品好就行,舊時代的拳術名家都是自己貼錢養徒弟,什麼叫「入室弟子」?吃、住、穿、用,老師都包了。

所以求學,求是求不來的,不如好好地養身體,基本功上了檔次,做好自己這塊材料。

好多人都是練拳練怕了,所以才不練的

形意拳古有「入象」之說。入象,便是化腦子。到時候,各種感覺都會有的。碰著什麼,就出什麼功夫,見識了這個東西,你就有了這個東西——這麼說,怕把年輕人嚇著,但拳是這麼玩的。

分不清,超出了身體的範圍。恍然,跟常人的感覺不同,那時候出拳就不是出拳了,覺得兩臂下的空氣能託著胳膊前進,沒有了肌肉感;兩個胯骨頭,能牽動天地;一溜達,萬事萬物乖乖地跟著……

這都是「走火入魔」,腦子迷了。但練拳一定得「走火入魔」,先入了「魔境」再說。有了恍然,處理恍然,是習武的關口,要憑個人聰明了。處理好,就鯉魚跳了龍門。恍然來了,讓它傻傻地過去,練武便難有進展。

把「魔境」的好處全得了,所有甜頭都吃了,也就沒有了「魔境」。形意拳對人腦開發大,培育智能。人上了歲數練,也很好,把腦子練出境界,方能延壽。一天到晚納悶:「我怎麼這樣了?」——膽子小,就快點找個師傅吧。好多人都是練拳練怕了,所以才不練的。不是不能成就,是不敢成就。

▲《太極張三丰》劇照

師傅就是你的心態,告訴你:「要當好漢。沒事,這麼辦。」一句話就救了命。師徒感情好,是師傅對徒弟生命的參與太大了,徒弟對師傅有依戀。師徒強於父子。

拜師傅,就是當自己動搖時,找個能給自己做主的人。人是太容易動搖了,世上沒幾個天生的好漢。

尚雲祥師緣不佳,學了一次,就離了李存義十年。但他自己把功夫練出了境界,自己能作自己的主——不是練拳的不知道這有多難,所以尚師是天生的好漢,有絕頂的聰明。

▲尚氏形意拳創始人尚雲祥晚年與眾弟子合影

練武的多,化腦子的少

我悟性不高,人也不夠勤奮。回憶一下,年輕的時候,其實跟我的師傅們是說不上話的。能跟他們說上話,得多大修為?基本上是師傅說什麼,就揣摩什麼。

得著一句話是幸運,弄懂它就難了。體悟到一點,比考上狀元還高興。拳就這麼邪乎,武比文難。練拳得常新常鮮。

小時候,聽大人們講:「失意的人看《聊齋》。」我六十歲以後,《聊齋》不離手,有時感慨,難道我也成了失意的人?

練武人容易單純,要打抱不平,眼裡不摻沙子。《聊齋》講了世上複雜的事,欺詐奸盜,看看,便知道事情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聊齋》中都是被冤枉的人,心有苦衷,看看,能找到共鳴,便緩和了情緒。書裡怪話多,怪話就是真話,怪事多有隱情。

▲《聊齋志異》,蒲松齡著

薛顛讀《易經》,沒教過我。但年輕時畢竟受了影響,這些日子就想讀它,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家裡就有了本《易經》。很破,封面都沒有,幸虧裡面不缺頁。一天到晚看,後來這本書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沒了。年老不管家,家裡人一收拾東西便再也找不著了。

總算晚年,過了幾天讀易的癮。我也是直到自己老了,才明白了年輕時就知道的老理。此書對人生有好處,什麼感慨都在裡面,猶如練拳化了腦子的人,一切清晰了。薛顛讀它是有原因的。薛顛的程度,我不敢推測,神鬼難知。

要珍惜時光,真正練進拳裡去。得點智慧,人生就有了改觀。找師傅學倆狠招——沒人理會這閒茬(次要),找師傅就是找個人把自己腦子化了。化腦子沒法寫,寫了也寫不完,捅開這層窗戶紙,形意裡面的好東西多了。

化不了腦子,干著急,這輩子等於白練了。練武的多,化腦子的少。化腦子的人裡,得點甜頭的多,化完的少之又少。

(素材來源|鳳凰網讀書 編輯|馮秋璐 江北新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三年把式一年跤,十年太極不出門?
    有一句武術諺語:「三年把式一年跤,十年太極不出門」。 把式一般是指具有攻防意思的招式及單操,兩者均要發力。跤、把式、太極三者相較而言,獲得實戰能力最快的依次是跤、把式、太極。
  • 太極大師馬保國被三度ko之後依舊不服:對方是偷襲,還有二番戰
    太極大師馬保國被民間高手在20秒內就給ko的消息可以說是引發了網絡熱議。,一個業餘搏擊愛好者,秒殺混元形意太極掌門馬保國。 又一個大師倒在了和民間高手的較量的舞臺上,還有多少大師經得起民間高手的挑戰?被名利的光環籠寵愛得太久了,也許忘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古訓,是該民間高手露臉了。勝敗乃兵家常事!但看馬先生的舉止動作,就不像一個會武功的人。
  • 5000萬粉絲的散打哥pk拳擊,混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馬保國!
    5000萬粉絲的散打哥pk拳擊,混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馬保國!大家都聽過超級大網紅散打哥,他坐擁有5200萬粉絲!他旗下的傳媒公司,是某個短視頻平臺最大的公會。據說一年收入七八億人民幣!身價80億人民幣,憑藉外星人陳山火遍全網。
  • 雷雷:馬保國練的是形意拳不是太極拳,張偉麗韓飛龍都是太極功夫
    但現在雷雷的形象完全改變了,一方面因為雷雷在國內頂級搏擊賽事峨眉傳奇的培養下,與太極實戰第一人韓飛龍一起訓練,實戰能力大大提升,KO裡合腿田野揚眉吐氣。另一方面,雷雷的口才和文化素養令人欽佩,當面辯論從未輸過,誰與雷雷辯論誰自取其辱。
  • 郭雲深曾以半步崩拳打天下,劈拳若不苦練,步法再好也是枉然
    在內家三拳之中,形意拳以剛猛直取見長,武林中有一句話來形容: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這說明,形意拳見功快,若能刻苦練習,一年便能克敵。而作為形意拳最基本的五行拳中,劈拳又是最基本的拳法,若不練好,做夢也別想成為形意高手。
  • 形意拳培訓班_八極拳協會
    9月22日,淄博市武術協會如期開辦了形意拳教練員培訓班,培訓地點設在市武術院訓練廳,參加培訓教練員近70人,多數都是市武協團體會員單位的會員,市武術協會副主席侯連麗主持此次開班講話,市武協教練員工作組委員會主任張延海負責本次培訓班事宜,市武協副主席王衍華會長親自教授中國大內家拳之一的形意拳。形意拳又稱行意拳,屬於中國傳統拳術之一。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三回:痴少年辭鄉學武藝李小欣傳承形意拳
    有一首藏頭詩專贊李小欣:李門高士居洛陽,小庭大道不尋常。欣英武館授形意,大氣廣度美名揚。當初,李洛能在山西太谷經商期間,仰慕祁縣戴氏心意拳之名,遂往拜學於戴龍邦,精心練習,十年大成。藝成後,在心意六合拳基礎上,吸收道家的養生觀點和哲學思想,結合平生武術實踐,取長補短,改革創新,將「心意」改為「形意」,著有《形意拳譜》。
  • 龍俠天馬傳人|形意拳師項有巧 暨形意五行拳公益傳授公告
    踴躍報名的有退體後閒得「昏頭轉向」的老幹部,有找不著消遺去處的「老年閒事家」,有痊癒求長生的體衰者,有欲解「心病」的「老頑童」,有項有巧的親眷戚屬,把項有巧家鬧騰得像「玉帝娶親,土地爺嫁女」似地歡天喜地。據不完善確定,項有巧是沙城境內有組織性普及教學太極拳的第一教練,沙城鎮也是第一個人數最多的團隊。
  • 混元形意太極掌門人?馬保國進一步最新動態?有網友說。。。
    混元形意天地間,有位武者不一般。一招雙手接化發,三拳四腳朝了天。年輕之人沒武德,自稱大意沒有閃。點到為止已收手,還未使出連五鞭。六神無主原地杵,年近七旬欲成仙。胡說八道惹人笑,九天攬月人盡歡。十年寒窗練功苦,耗子尾汁心莫偏。若是供奉馬保國,保你一生都平安。
  • 形意拳: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形意拳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內家拳。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差別。形意拳,又稱行意拳。雖然起源說法不一,但廣泛認可的最初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濟市)姬際可。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要知道形意拳是心意拳的增強版,而不是獨立出來的東西。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 。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 為何日本人獨尊這門中國武術?因為一個一擊必殺的民國高手
    文/快哉風日本人最推崇哪種中國武術?不是少林武當,也不是形意詠春,而是一個在中國默默無名的拳種:八極拳。說這話,可能很多中國武術愛好者會罵我孤陋寡聞。八極拳,流行中國北方的拳種,以動作剛猛、迅捷、樸實著稱,沒有任何花架子,一切以實戰為主,有「太極十年不出門,八極一年打死人」之說。但是,在中國民間,八極拳的知名度的確與少林、武當、太極、形意、詠春有一定差距,很多老百姓根本沒聽說過。圖:八極拳的日本練習者在日本,知道八極拳的人就多了去。
  • 一個放羊的老人,居然是民間的形意拳高手
    現在的公園裡不一定會出現高手,但會發現高手的線索,比如以前我在長春的兒童公園就結識了北派吳式太極拳的不少傳人。有一天吃過早晨,正準備下樓去公園,卻看見酒店大堂有位練太極的師傅在和他的信徒們表演「推不動」。對我來說正來興致就先停了下來欣賞他們推手。
  • 一招虎撲將人擊飛20米,「快手劉」名下無虛
    正所謂「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這句俗話便是這2大拳種在實戰方面的一個真實寫照。據說他在與人交手時出招快如閃電,當時武術界的同道中人皆稱其為「快手劉」。而且,本就有著紮實武術功底的劉實君在歷經數年的勤學苦練之後,更是在宋虎臣先生心傳口授的悉心教導下習得了「宋氏形意拳」技擊功夫的精髓。而且,劉實君不僅悉數掌握了形意拳門中「挨身炮」、「十面埋伏」和「十六把」等高級實戰技法,其每一項實戰技法的造詣更是達到了讓人望塵莫及的地步。
  • 形意拳,實戰性最強的功夫
    內家拳以內修為主,求一個氣勁綿延不絕,以柔克剛,對戰中柔性有餘而剛猛霸氣不足,像太極拳。外家拳以外修為主,求一個剛猛霸道,一力降十會,對戰中,剛猛有餘而氣勁不足,容易力竭,像八極拳。太極形意拳,被劃分為內家拳一脈,實則是內外兼修的拳法。
  • 「太極大師」馬保國的傳奇人生!
    大師小時候但是讓人更加佩服的是馬保國還參加了1977年的高考。而這一年是許多人改變命運的一年,當時國家剛剛恢復高考,那一年的錄取率也屬於歷史最低。參加高考570萬人,卻只有27萬人最終成為大學生,錄取率僅有5%,更不存在什麼擴招。大師的學歷含金量絕對牛!馬大師十分優秀,考入了南陽師範專科學院後還曾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裡學習公交管理。後來這所學校成為擁有211工程牌子的長安大學!還有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於1963年,內鄉縣湍東鎮人,1976――1979年在內鄉一高學習,和馬保國是校友(高中校友)。
  • 練太極拳十年來所收集的太極拳秘籍230本,堪稱最全的太極拳秘籍
    但我想說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雷雷,閆芳,甚至王林這種人能大行其道,騙財騙名,當然我說的不局限於武術界。因為大部分人對武術沒有一個基本的正確的認識,他們和盲目相信閆芳,雷雷的人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兩幫人不過是硬幣的正反面。首先你要明白一個概念,武術是個大概念,它包括了養身,健身,格鬥和器械。如此龐大的一個系統,自然很難讓所有人全部學會,所以會有嫡傳和學生的區別。
  • 應用場景不同,強行比較就是不講武德——傳統武術VS自由搏擊
    最近一位馬姓大師可謂火遍了全網,我雖然不清楚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但看到渾元形意太極門這幾個字著實感覺挺好玩,所以今天我想鬥膽聊一聊傳統武術。清末民初的時候可以說是傳統武術最後的黃金時期,當年李存義合併了形意拳和八卦拳創立了中華武士會,李存義沒什麼說的,那是真刀真槍上過戰場的人,功夫水平自不必說,巔峰時期絕對是真能打,但是李存義有個外號叫單刀李,和大刀王五齊名。
  • 形意拳巨擘:宋鐵麟先生80歲拳照,透露出來的玄機
    貌似他們的一些概念與我們現代人理解的立身中正並不相同。如果說前面這邊老前輩太早的話,我們可以反思近代的。有一位著名的形意拳大家盧宗仁老先生,在盧式結構的練拳方法中,無論是劈崩鑽炮橫身體都會出現前俯以及摺疊。因此大家如何思考其中的立身中正的原則呢?立身中正其實不是直挺挺的,很多朋友錯誤的理解立身中正的原則。
  • 起底大師馬保國:物理課本悟出形意拳,因兒留學缺錢去英國開武館
    堅持要讓兒子讀MBA的馬大師又一拍腦門,既不搞中餐館也不進什麼工廠做苦力,而是在英國開了個中國武術館,教起了他的"家傳絕學"。適逢中國功夫熱潮席捲國外,眼前這個個頭不高,操著一口奇怪方言的神秘東方小老頭用他糅合了力學原則、武當、太極和形意功夫的"渾元形意太極拳",成功唬住了從小喝牛奶吃牛肉長大的英國人。
  • 馬保國做生意「不講武德」?一套太極課賣7800元_財經_澎湃新聞-The...
    原創 陸鵬鵬 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臺「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好自為之),大意了沒有閃。」自今年5月在擂臺上被30秒KO後,「混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的惡搞視頻刷屏各大社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