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集團合同風波後 股價三天回漲13%:目前市值380億港元

2020-12-10 北京時間財經

共810萬名籤約作家。

閱文集團與網文作家因新合同引發的爭議仍在發酵。繼5月5日部分作者自發組織「斷更節」抗議活動後,5月6日閱文集團舉行「懇談會」與作者進行對話,並在當日晚間向外界發聲承認部分合同條款存在歷史遺留的「不合理之處」,同時表示會在1個月內公布新合同。

此後資本市場情緒有所緩解,閱文股價三天回漲13%。但新公告並沒有解決所有的問題,有作者表示目前處於觀望態度,待看到新合同後再說;也有作者並不認可,因為閱文沒有具體提到更改哪些合同細節。

究竟合同中的哪些細節引起作者們的「軒然大波」?閱文的行為是否違反《著作權法》?時間財經多方採訪試圖還原事件全貌。

霸王條款?

剛剛大學畢業的婉月(化名)是一名閱文集團旗下女頻雲起書院的業餘作家。她告訴時間財經,自己從2015年起與閱文籤約,到現在總共寫了4部書,加起來300萬字左右,目前每個月收入1000多元。

婉月說自己是在今年4月發現閱文再次修改了合同。「在我們私下的作家群,一個朋友四月份籤了閱文的合同。她發現合同裡面多了『聘請』的字眼,而我一月份籤的合同沒有這條。」

閱文集團的相關爭議發酵後,婉月檢查了自己新籤的合同,並諮詢了一名了解出版行業的朋友。婉月提出了部分質疑,包括合同中閱文可以單方面要求修改自己的作品、強制自己將新作交給閱文的「優先權」條款、以及過於苛刻的著作權財產權條款等。

時間財經從多個渠道獲得的閱文集團《文學作品獨家授權合同》顯示(以下簡稱「合同」),第九條「違約責任」的第4款規定,如作者在協議作品創作過程中,不符合大綱約定、網站要求、市場需求等,閱文可以要求作者修改。如果作者拒絕或三次修改後仍不符合閱文要求,閱文可以選擇終止協議或委託第三方進行修改。

婉月認為這條規定賦予閱文「隨便修改自己作品」的權利,質疑是否涉嫌違反《著作權法》中保護作者人身權,即《著作權法》第十條規定的屬於人身權範圍內的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

對此,閱文集團引用清華大學法學院智慧財產權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國斌的觀點回復時間財經稱,如果合同中雙方約定可以請第三方續寫,這涉及到前後兩位作者的著作權。續寫如果說明原作和續寫部分界限,表明原作作者身份,一般並不侵害作者人身權。前面續寫的內容尊重原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作品的完整權,後面續寫的作者也享有在續寫部分署名,防止別人歪曲篡改續寫部分等人身權。

北京京安律師事務所張越律師告訴時間財經:「從法律上來看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參考出版社對出版物內容的審核,作者將作品給出版社後,出版社的責編、編輯也會對作品內容進行審核,如果有問題同樣會要求作者修改。關於續寫的問題,著作權法的規定是著作權人包括作者、其他依照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續寫人當然的享有對續寫部分的著作權,關於使用原作品部分元素的問題,通過續寫的授權,閱文是可以使用原作品元素進行續寫的。」

另一個疑問是,閱文與作者的合同究竟是一般的「出版協議」還是「委託創作合同」?根據公開資料,委託創作是指委託人向作者支付約定的創作報酬,由作者按照委託人的意志及具體要求而創作的作品,影視公司委託劇本作家基於某一IP改編創作影視劇本就是典型的「委託創作。

閱文在回覆中引用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智慧財產權法教研室主任杜穎分析觀點,後者稱:「根據平臺與作者之間不同的籤約形式,我們能想到的關係有:授權許可使用合同關係、委託創作作品的合同關係、著作權轉讓合同關係以及可能存在的勞動合同關係。」

「從我們能看到公開的這份合同內容來看,條款裡有平臺對作品從創作提綱到內容質量的控制,這種控制權是一般授權許可合同裡面不存在的。我覺得更有委託創作的成分。但被授權的平臺利用作品有時間規定、特定的財產權項約定、還有後期收益分成的約定,從這個角度來講,更像是一份授權許可使用合同。但合同本身並不限制作者和其他平臺籤約,至少長篇作品作者可以與其他主體合作,從這個角度說,這份合同肯定不是典型的勞動合同關係。我認為,這是一個以授權許可使用的關係為主的,兼帶了其他法律關係權利義務內容的一種合同關係,但肯定不是典型的勞動合同。」

婉月認為第二個不合理的地方,是與閱文的籤約不像是「籤作品」,而像是籤「賣身契」。根據《合同》中的第二條「協議標的」中的第4款和第5款,作者與閱文協議中約定的「創作期間」內(從籤約開始到協議內所有作品保質保量完成之日),作者除協議作品以外的其他文學作品(包括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劇本、三維、社評、詩歌等),都按照和協議籤約作品一樣的範圍和期限將著作權轉讓給閱文集團。

此外,根據《合同》第10條的「優先權」條款。閱文集團有權優先籤約作者完成協議內作品後一年內開始創作的「新作」,以及創作完成「協議作品」後不限時間的第一部新作。作者需要書面通知閱文,直到書面通知30天後閱文未籤約則視為放棄這項權利,作者才可以與其他平臺籤約,否則就視為違約並將新書所有收入賠償給閱文,而閱文的責任只是在行使「優先權時應當保障作者的合法權益,並積極為作者創造收益。」

對此,閱文集團引用北京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薛軍的觀點回復時間財經稱:「有人試圖用『勞動合同說』來界定網絡平臺與作者的關係,這種理解是不準確的。作者和平臺是一種共生的關係,應該追求一種共贏的模式,以及從長遠來看要解決好怎麼建構一種合作共贏的關係。」

而對於「優先權」條款是否屬於制式合同中的霸王條款,閱文集團引用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智慧財產權法教研室主任杜穎的觀點回復稱:「《著作權法》自然涉及到市場利益分配,但更多只是規定了著作權人有什麼權利,在權利授權或者轉讓時採取什麼樣的條款處分著作權人的權利,沒有那麼多強行性規定。這個決定權交給了市場,通過市場博弈形成雙贏或者多贏的效果。」

年報顯示,截止2019年底閱文平臺共有810萬名籤約作家。對於以婉月為代表的絕大多數處於平臺腰部和之下的普通作家來說,除了籤下的《合同》是否存在「霸王條款」,更想知道免費閱讀的興起和改革中的閱文集團會不會損害作家的利益,尤其是辛苦創作的作品的財產權已經全部移交給後者的情況下。

財產權糾紛

婉月告訴時間財經:「閱文集團這邊的作家收入一直都很模糊、不透明。因為現在免費閱讀的興起,我們擔心閱文會把所謂的廣告收入更多的傾向給大神作家,普通作家收入會更低,而且版權其實一直都是在閱文手中。」

來自:視覺中國

根據閱文與作者的《合同》中的第三條「授權內容及期限」,作者將協議作品在全球範圍內的著作權財產權毫無保留地授權給閱文集團,包括作品的電子版權、互動作品開發權、翻譯權、音視頻遊戲改編權、圖書出版權、同人作品改編權、周邊開發權、商品開發權等。

根據合同約定,上述授權均是「獨家授權」,授權期限是自協議達成日至財產權保護期滿之日為日,也就是作者本人死後的50年。轉授權的權利同樣歸閱文所有,並且任何再開發的行為不需要經過作者本人的許可。

作者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其作品上述財產權產生的收益。根據《合同》,作者可以從用戶單章訂閱、其他電子銷售、互動體驗作品、翻譯作品、音頻改編作品、圖書出版等活動中,取得扣除成本後取得的淨收益的50%。對此,另一名作者林可(化名)向時間財經表達了擔憂,他擔心平臺設定一個虛高的廣告位推廣費用,從而減少最後的淨收益。

網文作者@死耐翼薩裡奧曾先後發表《狩魔領主》、《黑權杖》、《龍骸》等網絡小說,近日他在微博上發布視頻,用自己從業9年的經歷講述作者的權利是如何一步步被平臺侵蝕。2011年4月,他與縱橫中文網籤訂了自己的第一份合同,當時規定授權期限為7年,之後他與閱文旗下的創世中文網籤訂了自己第二本書的合同,當時的期限已經變成20年。而事到如今,大多數平臺的籤約期限已經截止至財產權保護期滿。

此外,另一個問題來自作品的改編權。《合同》第三條第6款規定作者將作品的遊戲、影視、動畫、漫畫改編權授權給閱文集團,但改編的收益作者並不是全部有權分享。多份《合同》在第六條「乙方報酬」中涉及上述改編收益的描述有所不同,但都指出上述作品改編權產生的收益,除了閱文向第三方授予著作權產生授權費用淨收益的50%外,閱文行使作者協議作品的音頻作品以外的改編權(包括但不限於遊戲、影視、動畫、漫畫、周邊衍生品等),無需再向作者支付任何費用。

財報顯示,2019年閱文集團總收入為83.47億元,其中版權運營收入44.23億元,佔比超過50%,同比增長超過300%。在2018年10月收購新麗傳媒全部股權之後,影視劇的製作和發行成為2019年閱文集團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之一。對於自製作品的收益分享,閱文集團回復稱:「IP自製的收益我們會與作者分成,具體分成比例我們會根據與作家的具體協議確認。」

但部分作者對於作品完全交由閱文版權部門運作並不滿意。婉月告訴時間財經,自己所在的作家群中的一名作者,去年年底有影視公司希望將她的作品改編成電視劇,卻因為與閱文版權部門談判失敗而告吹。

根據《三聯生活周刊》,《大唐明月》的作者藍雲舒稱,2013年時曾被起點以45萬元的價格將作品的改編權賣給一個中間人,最終分給藍雲舒18萬,但影視公司卻花近1300萬元從中間人手上買走影視改編權。另一家動畫公司曾希望將《大唐明月》動畫化,也因為要通過上述中間人最終不了了之。

對於版權轉讓的價格是否符合市場定位,尤其在閱文關聯方,即騰訊體系內部流轉時如何保證作者的收益不會受損。閱文回復時間財經稱:「具體定價,我們會根據版權市場情況與作品內容情況進行定價評估,評估後與作者進行具體協商決定。平臺通過與作家溝通協商,進行版權運營,通過品牌包裝、營銷推廣等,提升優質IP的溢價能力,更好的維護、爭取作家權益。」而在6日的公告中,閱文則表示作為上市公司同時受外部審計和政府部門監督,從商業邏輯上講也不會自毀長城。

微信閱讀、米讀等免費閱讀對付費閱讀市場衝擊明顯,加上近期管理層變動引起的不安感,閱文系作者開始提出更多著作權訴求。5月5日,有部分作者自發組織「55斷更節」表達抗議。

閱文曾在5號的公告中表示「更新數據」並未有明顯異常。婉月則告訴時間財經,她參加了斷更節,其所在的一個小作家群體基本上都斷更了。婉月稱,自己的訴求只有兩點:第一是讓版權回歸作者手裡;第二是讓稿費渠道透明化。

5月6日晚間,新任閱文集團CEO程武稱:「對等是根本原則。我們也感謝很多作者對我們的信任,願意把作品授權給我們進行推廣和增值。也考慮到作家群體廣大,具體到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未來我們會考慮提供多版本的合同選擇,對授權權限分級,把選擇權交給作家。」

來自:東方財富

閱文與作者之間的風波尚未結束,但資本市場的情緒已經有所緩解。4月28日,閱文宣布原管理團隊吳文輝等5人「榮退」,並由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接手後,閱文股價單日暴漲14%,但因與作者合同爭議持續發酵,接下來兩個交易日閱文股價分別下跌4.65%和8.18%,隨著事態有所緩解,5月8日閱文股價收於37.5港元/股,目前總市值380億港元,為3月以來的高點。(北京時間財經 歐陽風)

相關焦點

  • 閱文集團2021年開局股價下跌逾10% 或因《贅婿》輿論風波?
    原標題:閱文集團2021年開局股價下跌逾10%,或因《贅婿》輿論風波?   2021年新年伊始,港股公司閱文集團(00772.HK)股價連連重挫,歷經四連跌,四天跌幅累計9%。截至2021年1月13日收盤,閱文集團股價報於53.95港元,今年已累計下跌11.34%。
  • 閱文集團2021年開局股價下跌逾10%,或因《贅婿》輿論風波?
    來源:資本邦1月13日,資本邦了解到,2021年新年伊始,港股公司閱文集團(00772.HK)股價連連重挫,歷經四連跌,四天跌幅累計9%。截至2021年1月13日收盤,閱文集團股價報於53.95港元,今年已累計下跌11.34%。
  • 閱文集團股價的福娃——肖戰 選股策略:從黑天鵝中抄底翻倍
    看似和股票不相關的一個人物,是如何成為閱文股價的福娃呢?開場劇情2019年6月,中國文學巨頭閱文集團的股價跌破30港元,創上市以來的新低(並非最低之時刻)。上市第一天即巔峰的閱文集團,股價高達110港元。
  • 閱文集團四連跌:收購未依法申報被罰《贅婿》遭抵制上熱搜
    彼時的貓膩大概不會料想到,10年後IP改編會像浪潮一樣奔湧而來,IP為王的春天將要到來。2019年11月,作者更新了最新章節,名為《慶餘年電視劇今晚播出》。該劇播放後立刻成為2019年現象級爆款IP,總播放量突破130億次,是閱文打通網文IP到影視劇開發道路的證明,這條路閱文集團走了十年。
  •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閱文集團強勢上市,如何判斷網絡閱讀...
    11月8日,騰訊旗下網絡文學平臺閱文集團在港上市,開盤價90港元,上市20分鐘即破百,當日收盤價報102.4港元,總市值超900億港元。閱文的產業模式是什麼?付費用戶和普通用戶有何權利區別?其對於騰訊有幾何價值?閱文未來將如何打造新的增長引擎?
  • 小米集團股價首次站上 30 港元關口,市值達 7543 億港元
    IT之家12月21日消息 港股小米集團(01810.HK)漲超 4.17 %,股價續創新高,報 30.000 港元 / 股,市值達 7543.23 億港元。這也是小米集團股價首次站上 30 港元關口。
  • 被質疑免費模式攤薄作者收入 閱文集團承諾改舊合同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作家非「聘請」 閱文承諾改舊合同5月6日下午,閱文集團(下稱:閱文)新任CEO程武、總裁侯曉楠、總編輯楊晨等新管理團隊與部分作者舉行懇談會。對於最受關注的「著作權」條款,參會作家普遍指出有不合理之處。程武表示,閱文絕不會通過任何方式分享或獲取作者著作人身權。
  • 網文圈成長的煩惱——閱文事件復盤,新合同能否平息此次風波
    4月27日晚,閱文集團發布公告,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CEO程武接任閱文集團CEO,騰訊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副總裁侯曉楠接任閱文集團總裁。沒曾想幾天後,閱文就深陷合同風波。與此同時,更有不少人在網上鼓吹「55斷更節」。
  • 閱文集團回應「新合同」風波 律師詳解三大焦點問題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獨家|閱文集團回應「新合同」風波 律師詳解三大焦點問題本報記者 李立 上海報導繼吳文輝核心團隊出走,閱文集團(00772.HK)新管理團隊隨即陷入「新合同」風波。針對部分作家對新合同的質疑與「斷更」,5月6日下午,閱文集團舉行首場作家懇談會,針對最受關注的「著作權」條款、付費免費模式、作家相關福利,閱文集團方面進行了一一回應。
  • 現在的泡泡瑪特,像極了3年前的閱文集團
    04像極了3年前的閱文集團在我看來,現在的泡泡瑪特和2018年初的閱文集團很像。【1】爆表的營收增速泡泡瑪特的營收,從2017年的1.6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6.8億元,CAGR(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26%。
  • 閱文風波:誰來做騰訊的「碎鐐人」?
    不過這場權力的交接並不順利,就在4月27日閱文發布人事交替的公告兩天後,對閱文合同的爭議開始在網文作家群體中發酵,最終演變成為一場席捲網文圈,並蔓延至主流社會的大討論。6月初,伴隨著新的合同出來,風波也漸漸平息,但人們的記憶並不會消失。創始人出局的事件在騰訊系中並不多見,為什麼是閱文的吳文輝?一份合同,又是怎樣引起了公憤,最終又成功安撫了幾乎所有人?
  • 閱文集團「五五斷更節」始末:由「霸王條款」引發的一場網文創作者...
    從 4 月底開始發酵的 「閱文集團合同事件」 到 5 月份演變成了網文創作者們集體斷更的抗議,5 月 5 日,部分網文作者發起 「五五斷更節」 以抵制霸權合同,維護自身的權益。不少閱文籤約作者在作者論壇 「龍的天空」、微博、知乎等平臺紛紛表示抗議,「閱文集團新合同被指霸道」、「閱文作者合同大改」 等話題在微博上連續幾天熱搜不下,作為網文第一創作平臺為何引來如此的風波?
  • 閱文集團半年淨虧33億新麗傳媒整合效果不佳
    來源:投資時報閱文集團上半年營收為32.6億元,同比增加9.7%;歸母淨利潤為-32.96億元,同比暴跌939.2%。截至2020年8月17日收盤,閱文集團收於48.05港元/股,較今年7月創下的62.9港元/股年內高點,下挫23%,最新總市值為490億港元。
  • 閱文合同事件:騰訊一夜蒸發上千億,馬雲成中國新首富
    這幾天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受到廣泛的關注,而網絡作家自發組織的「五五斷更節」更是將該事件推向高潮,一份霸王合同瞬間將騰訊和閱文推向了輿論的深淵。2015年騰訊牽手盛大文學,整合行業資源成立閱文集團,此後閱文集團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網絡小說平臺,手底下掌握著近800萬創作者,觸及用戶超過4億,幾乎壟斷了整個網絡小說行業。然而或許是地位使然,或許是閱文認為到了「麥子收割時間」,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開始對網絡寫書人的合同動了心思,於是就有了後來爭議激烈的霸王合同。
  • 閱文集團千億市值縮水2/3!旗下新麗傳媒兩年未完成對賭
    針對這一情況,閱文集團解釋稱,版權運營收入的增長,主要系新麗傳媒整體併入;在線業務營收下降,則為騰訊自營渠道及第三方平臺付費閱讀收入持續減少所致。其中,騰訊產品自營渠道在線業務收入同比減少12.2%,第三方平臺在線業務收入同比減少32.2%。收購新麗傳媒後,閱文集團即可安心享受版權運營業務帶來的高增長嗎?
  • 閱文集團合同風波,著作權法修正案改了什麼?
    青岑摩邦大通MoreBest—▼—前段時間,有位籤約網文作者在微博怒斥閱文集團「吃人血饅頭」,指出閱文的新合同把作者當成寫作的奴隸。引發網友對閱文一波聲討。該作者稱,作者創作的書,直到作者死後 50 年,版權都歸閱文所有。
  • 閱文集團高管換血:騰訊嫡系入主,吳文輝再次出局
    閱文集團宣布管理團隊調整,現任聯席執行長吳文輝和梁曉東、總裁商學松、高級副總裁林庭鋒等部分高管團隊成員榮退,辭任目前管理職務。吳文輝將調任非執行董事和董事會副主席,梁曉東和其他高管將會擔任集團顧問,助力管理團隊的平穩過渡,持續支持閱文的戰略發展。
  • 從閱文合同風波 看IP源頭與網文產業的下一站
    來源 | 產業科技一場網絡文學合同風波,把正在權力交接的閱文集團推上了風口浪尖。兩個月的時間,這場針對閱文合同的爭議從網文作者群體中發酵,最終演變成蔓延至主流社會的風暴。至今,閱文已經修訂了新合同,雖然並沒有完全平息這場風波,但閱文的新合同已經完成了自己被賦予的任務——打造IP將是未來的重點,分化作者群體,穩定核心頭部作者,中小作者任去留。用程武的話說就是,「將盡己所能,進一步推動閱文、新麗與影業、動漫、遊戲的協同發揮影視作為 IP 超級放大器的價值,推動文學 IP 的跨領域開發。」
  • 「合同事件」後業績又受影視板塊所累 上半年由盈轉虧的閱文集團...
    此前的「合同事件」剛剛平息,閱文集團卻又因影視板塊拖累而令業績出現變動。7月20日晚間,閱文集團發布盈利預警,預計今年上半年由盈轉虧,原因則是此前收購的影視製作公司新麗傳媒商譽減值且收入不達預期。(圖片來源:閱文集團公告截圖)商譽減值37億-47億元此前讓全年盈利從千萬元規模增至10餘億元的閱文集團,如今又出現了虧損的兆頭。
  • 「合同事件」後業績又受影視板塊所累,上半年由盈轉虧的閱文集團...
    此前的「合同事件」剛剛平息,閱文集團卻又因影視板塊拖累而令業績出現變動。7月20日晚間,閱文集團發布盈利預警,預計今年上半年由盈轉虧,原因則是此前收購的影視製作公司新麗傳媒商譽減值且收入不達預期。近年來,閱文集團一直通過多種嘗試來擴大收入,並從此前更多依靠在線業務轉為通過在影視等領域進行IP開發實現更多變現,但影視行業本身存在的不確定性難免令閱文集團的業績受到影響。商譽減值37億-47億元此前讓全年盈利從千萬元規模增至10餘億元的閱文集團,如今又出現了虧損的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