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縣流湖鎮發現日軍碉堡 是日本侵略的鐵證
近日,新建縣流湖鎮發現了多處日軍遺留下來的碉堡,記者進行了探訪。 三處碉堡被數百米壕溝圍住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新建縣流湖鎮陸林村,時過境遷,曾被日軍侵略毀壞的痕跡已經絲毫看不到了。但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日軍佔領了這裡,將這裡武裝成攻擊中國軍隊的制高點,並沿線建造了碉堡,以防中國軍隊攻擊。
-
日軍殺氣騰騰衝進寺廟,方丈拿出一東西,日軍立馬連連磕頭撤走
此外,隆昌寺的許多和尚不想看到他們的祖國遭受這樣的傷害,他們已經下山與我們的士兵並肩作戰。慢慢地,隆昌寺成為抗日救國的重要基地。消息傳到了日本軍隊變得憤怒,並決定摧毀隆昌寺。 就這樣,日軍很快到達隆昌寺並包圍了它。住持柔懷大師和其他幾個和尚被日軍抓住。
-
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國民族英雄,日軍到墓前不敢冒犯,直接下跪磕頭
但是在說到這個的時候,就想到了我們中國有一個地方,就連日本人到了這個地方也是絲毫不敢怠慢的,更是看到我們中國的這個民族英雄,直接下跪祭拜,真的是很隆重,也是慢慢的敬仰之情啊!
-
日軍少將,戰死後受到全體中國人的尊重,蔣介石下令厚葬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中村正雄,1913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對,就是那個蔣介石做夢都想去的地方。據史料記載,在校期間,此人表現平庸,倒是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2000多件侵華日軍物品首展 揭露日軍侵略罪行(圖)
郝東 攝中新網雞西8月14日電(王妮娜)14日,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森之源分館在黑龍江省雞西市虎林開展,展出2000多件侵華日軍物品,這些物品是首次展出,揭露了日軍曾在我國犯下的侵略罪行。在侵華日軍虎頭要塞森之源分館內,展示著包括炮彈、機槍梭子、手雷、武士刀、日本肩章徽章及望遠鏡等物品,這些都是侵華日軍遺留的物品,記錄著不容篡改的侵華歷史。人們在參觀博物館。 郝東 攝「這把三二式軍刀是二戰時期日軍侵華遺留下的日本軍刀。
-
中國烈士陵園埋葬4名日軍戰犯,日本再三討要遭拒,只因墓碑上2字
說到戰爭,就不得不提到在上個世紀30年代,日本給我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從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抗戰中,許多英勇作戰的將士都為國家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抗戰勝利後,很多人也主動為這些曾經為祖國做出過貢獻的烈士建立紀念碑,受到後人的瞻仰,了解他們的英雄故事。
-
《東史郎日記》還原日軍侵略中華、虐殺平民的真相
《東史郎日記》是東史郎如實記錄自己在 1937 年 8 月至 1939 年 8 月間,隨日軍第 16 師團步兵第 20 聯隊入侵中國華中地區時見聞的一本日記。當時他是一名上等兵,日記中含有證實日軍南京大屠殺的重要史料。在日本右翼的常期混淆和誤導下,許多日本人認為南京大屠殺根本不存在,《東史郎日記》裡的一個人物更是對東史郎提出了訴訟。
-
侵華日軍在河南遭遇的靈異事件:日軍向老君臺打13發炮彈無一爆炸!
初四這天上午9點多鐘,侵華日軍從安徽毫州向西進軍,行至到鹿邑縣城東邊的營子寨村時,日軍不了解城裡的守備情況,就在離城牆三華裡的地方停了下來。瞭望鹿邑縣城,發現有兩個高大的建築。左邊的是縣城城牆的東南角樓——奎星樓,右邊的是供奉著太上老君的老君臺。日軍指揮官誤以為它們是國民政府的抗戰工事,就命令架起迫擊炮,先攻擊這兩個高大的目標。
-
日軍侵略我國14年,但有8省毫髮無損,其中一省卻鮮有人知
中國最艱難之時,竟是只有八個省份一直轄市未曾被日軍的鐵蹄踐踏。而這幾個省份,分別為重慶、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川、西藏、新疆以及當時的西康省。而這些省份為何會倖存,就要自地圖上分析一下他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了。新疆與西藏是位於我國的最西部地區,且西藏的其海拔之高。現今科技發達,平原地區的人貿然上去都會產生不適。基本都是隨身帶氧氣瓶,隨時吸氧防止高原反應。
-
他起日本名字會日語,13歲起為日軍效力,日軍投降時看到他都懵圈
「鈴木三郎」可是個標準的日本名字,事實上,「鈴木三郎」的真名叫陳敏學,他是中國人,會日語,13歲他就潛伏在日軍大本營當翻譯,做翻譯的同時,他冒著生命危險不斷給遊擊隊提供情報,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原告——日軍侵略見證者
原告——日軍侵略見證者 2020-12-24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侵略罪行罄竹難書!抗戰期間日軍究竟侵佔了我國哪些省市?
那麼,作為日本侵略戰爭的最重要環節,14年抗戰中日本侵略者到底佔領了我國哪些省市,又有哪些省市得以倖免於難呢?我們常說,抗日戰爭時期,大半個中國都陷於日本之手,不過從現實情況來看,日軍侵佔的我國國土面積,遠未達到大半個中國之多。
-
日本面積不到38萬,哪來的勇氣侵略中國?看完日軍地圖頭皮發麻
中國的領地一直都是他們所覬覦的,所以當時的日本政府多次派出奸細以中國人的著裝及習慣深入滲透到中國的大街小巷中,並且將這些信息化在了一張紙上,也就是中國的地圖,而這個地圖不是一般那樣,如果能夠親眼看到,就知道日軍哪來的勇氣侵略中國了。
-
日軍雜誌美化侵華歷史 擺日軍列隊默哀中國軍人照
該雜誌以攝影報導的形式,用日文詳細描述了日軍入侵山西時的場景,眾多日軍侵略山西時的戰爭圖片曝光。 4月初,記者特請專人對該雜誌進行翻譯,並請學者做了詳細解讀。 許苗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本科及研究生時讀的均為日語專業。本科時期,她還曾作為交換生去日本留學一年。許苗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翻譯《大黃河以北肅清號》。剛拿到該雜誌時,她感到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像這樣的日本戰時雜誌,她在國內並沒見到過,在日本更不容易看到,「日本右翼政府很怕日本民眾了解二戰時不光彩的侵略歷史,所有其公開出版物中對此均不提及。」
-
日軍帽子上的兩塊布有什麼用?看似醜陋用處大,曾救10萬日軍的命
我國與日本可謂是淵源頗深,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略我國領土,開啟了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而這些日本軍人的形象也是深入我國人民的心中,而這並不是什麼所謂的正義形象,而是這些日軍對我國百姓燒殺擄虐的殘忍印象,當然還有這些日軍滑稽的帽子形象。
-
日軍180人戰地觀摩團,被王近山全殲,網友質疑擊斃日軍少將不實
原來,這次伏擊戰,王近山竟陰差陽錯的指揮部隊消滅了日軍的一個觀摩團,就連日軍的少將旅團長也被我軍擊斃,而這些戰果,直到戰後王近山才得知。負責指揮侵略太嶽軍區的日軍指揮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岡村寧次,當時此人正擔任日軍華北方面軍的總司令,在韓略村戰役前,他就已經命令三萬多日軍侵入太嶽軍區。
-
日軍山西作戰史料翻譯工作完成 是日軍侵華的力證
當記者翻開一頁頁已泛黃的檔案複印件時,工整的字跡裡可清晰地辨認出時間以及個別單字。根據譯稿,此次翻譯的日軍山西作戰詳報,以日期為節點詳細記錄了戰鬥前形勢概要、影響戰鬥的氣候環境狀況、雙方的兵力以及交戰方的番號、戰鬥經過及相關部隊的行動、可供參考的戰鬥事項、參戰人員以及戰鬥經過要圖、戰鬥傷亡和損耗表等日軍每次戰鬥的整體情況。
-
他是中國人,被日本尊稱為第一代天皇,日軍見到他,都要下跪磕頭
「徐福」這個名字大家是不是感到陌生又熟悉? 抗戰時期,日本軍隊來到江蘇省的一個村子,正準備大肆搶燒,突然有一個士兵看到了徐福的石像,嚇得他立馬下跪,同行日軍也跟著下跪,原來,這是「徐福村」(今江蘇贛榆區金山鎮下轄村),他們十分恭敬地退出了這裡,再也不敢踏入一步。
-
荷蘭三艘戰艦被擊沉,剩下一艘假扮成島嶼,在日軍眼皮下逃出生天
在1942年的時候,日本為了佔領爪哇島,開始對其發起了攻擊,爪哇島屬於荷蘭殖民地,所以荷蘭聯合了美、英和澳洲三個國家一起對抗日軍的侵略。可是由於日本艦隊太過強大,盟軍艦隊根本抵抗不住,最後爪哇島還是被日本給佔領了,就連荷蘭皇家海軍艦隊也被擊沉,此時的荷蘭海軍已經危在旦夕了。
-
追擊五壯士日軍小隊長重返狼牙山:磕頭謝罪嚎啕大哭
1941年8月,日軍對晉察冀邊區所屬根據地進行「大掃蕩」。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奉命掩護機關、部隊和群眾向老君堂方向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連隊留下馬寶玉等5人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戰鬥,子彈打光後就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枝,縱身跳下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樹枝掛住,被老鄉救起,倖免於難。